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化学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 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的水溶液 C.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A错误;‎ 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如硫酸钡为强电解质,水溶液几乎不导电,醋酸为弱电解质,其浓溶液导电能力比硫酸钡强,B错误;‎ C. 强电解质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HCl为共价化合物,为强电解质,C错误;‎ D.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离子化合物均为强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可能为强电解质也可能为弱电解质。‎ ‎2.某可逆反应正向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减小,E2减小,反应热不变 C.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 D. 当反应υ正(B)∶υ正(D)=2∶1时,到达平衡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即E1减小,E2减小,因此可以使更多的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以反应速率增大,但E1-E2不变,反应热不变,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反应方程式为:A(g)+2B(g)C(g)+D(g),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C错误;‎ D.在任何情况下的化学反应速率υ正(B)∶υ正(D)=2∶1,因此不能据此平衡平衡状态,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B. NO2和N2O4平衡混合气缩小体积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一点 C. 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发生化学反应刚开始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 D. 硫酸工业上SO2氧化成SO3,通入过量的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发生2HClOHCl+O2,Cl2+H2OHCl+HClO,次氯酸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氯气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NO2和N2O4平衡混合气缩小体积加压后,体积减小,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增大,颜色先变深,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平衡向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颜色再变浅,则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一点,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发生化学反应刚开始缓慢,开始各物质浓度最大,反应速率较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是因为反应生成的Mn2+作催化剂,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符合题意,C正确;‎ D. 硫酸工业上SO2氧化成SO3,通入过量的空气,使反应正向进行,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有几个( )‎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成千成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活化分子的碰撞有一定的合适取向,故错误;‎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因为发生有效碰撞是活化分子,具有一定的能量,故错误;‎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个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错误;‎ ‎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个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故错误;‎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故正确;‎ ‎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故正确。‎ 答案选B。‎ ‎5.在25 OC,1.01×105Pa条件下,反应2N2O5(g)===4NO2(g)+O2(g) △H=+56.7kJ/mol能自发进行的合理解释是 A. 该反应是熵减反应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该反应的焓变效应大于熵变效应 D. 该反应的熵变效应大于焓变效应 ‎【答案】D ‎【解析】‎ 略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NH4)2 Fe(SO4)2 溶解于水:(NH4)2 Fe(SO4)2 2NH4+ + Fe2 + + 2SO42-‎ B. Al(OH)3在水中的电离:H+ + H2O+ AlO2-Al(OH)3 Al3 ++3OH-‎ C. H3PO4溶解于水:H3PO4 3H+ + PO43-‎ D. NaHSO3在水中的电离:HSO3- + H2O SO32-+ H3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H4)2 Fe(SO4)2 强电解质,溶解于水时完全电离:(NH4)2 Fe(SO4)2 =2NH4+ + Fe2 + + 2SO42-,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在水中可发生酸式电离或碱式电离:H++ H2O+AlO2-Al(OH)3Al3++3OH-,符合题意,B正确;‎ C. H3PO4为弱电解质,溶解于水发生分步电离:H3PO4H++H2PO4-,H2PO4-H++HPO42-,HPO42-H++PO43-,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NaHSO3为强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NaHSO3=HSO3-+Na+,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NaHSO3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 ‎7.常温下,将冰醋酸加水稀释成0.01mol/L的稀醋酸溶液的过程中,以下物理量持续变小的是 A. c(H+) B. 醋酸的电离程度 C. 醋酸分子的浓度 D.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加水稀释时,c(H+)先增大后减小,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加水稀释时,醋酸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加水稀释时,醋酸分子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体积逐渐增多,则浓度逐渐减小,符合题意,C正确;‎ D. 加水稀释时,温度未变,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C。‎ ‎8.在温度不变下,恒容的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N2O4(g)⇌2NO2(g),若N2O4‎ 的浓度由0.1mol•L-1降到0.07mol•L-1需要15s,那么N2O4的浓度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 A. 大于10s B. 等于10s C. 小于10s D. 等于5s ‎【答案】A ‎【解析】‎ ‎【详解】前15s的平均速率为v(N2O4)=(0.1-0.07)mol·L-1÷15s=0.002mol·L-1·s-1,N2O4的浓度若按此反应速率继续由0.07mol/L降到0.05mol/L所需要的时间t=(0.07-0.05)mol·L-1÷0.002 mol·L-1·s-1=10s,考虑到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所以时间应该大于10s,选项A正确。‎ 答案选A。‎ ‎【点睛】高中化学所介绍的化学反应速率,指的都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所以这样计算出来的速率只能应用在这一段时间内,超过这段时间,就不可以使用前面计算出来的速率了。一般认为,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逐渐减小的,当然也有特殊的反应是速率先加快后减慢的。‎ ‎9.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mA(g) + nB(g) p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压强2×105Pa,若反应开始后5min时达到平衡,则v(A)=0.016mol/(L·min)‎ B. P从2×105Pa增加到5×105Pa时,平衡逆向移动 C. P为1×106Pa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D. 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上述三个压强下分别发生该反应。A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气体状态方程PV=nRT,得P=RT即P=cRT,当温度相同时压强与气体的浓度成正比,由表格数据可知,压强从2×105Pa增大到5×105Pa,压强增大了2.5倍,此时A的浓度由0.08mol/L增大到0.20mol/L,恰好也增大了2.5倍,说明增大压强该平衡没有移动,所以气体物质的计量数关系应为m+n=p。压强从5×105Pa增大到1×106Pa时,压强增大了2倍,A的浓度由0.20mol/L增大到0.44mol>0.4mol,浓度增大超过了2倍,说明此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逆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应减小,结合前面的分析,说明B在高压下变成液态或固体,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A.题目中没有给出初始时容器体积,无法计算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也就无法计算在此条件下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A项错误;‎ B.由气体状态方程PV=nRT,得P=RT即P=cRT,当温度一定时压强与气体的浓度成正比,由表格数据可知,压强从2×105Pa增大到5×105Pa,压强增大了2.5倍,此时A的浓度由0.08mol/L增大到0.20mol/L,恰好也增大了2.5倍,说明增大压强该平衡没有移动,B项错误;‎ C.由B项分析可知压强从2×105Pa增大到5×105Pa时平衡没有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即m+n=p。再从表格数据看,压强从5×105Pa增大到1×106Pa,压强增大了2倍,A的浓度由0.20mol/L增大到0.44mol,浓度增大的倍数大于2倍,说明此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逆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应减小,结合前面分析可推断B在此压强下变成了液体或固体,所以压强为1×106Pa时B不是气体,其浓度视为常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应出现,即K=,C项错误;‎ D.其它条件相同时,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所以压强分别为1×106‎ Pa、5×105Pa、2×105Pa下达到平衡(拐点)时所用时间依次增大。由B项分析知压强从2×105Pa增大到5×105Pa平衡没有移动,A的转化率相同。由C项分析知压强从5×105Pa增大到1×106P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图像与事实相符,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我们在记忆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时可以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角度理解和分析,因为描述气体有四个物理量就够了:P、T、V、n,它们之间关系就是状态方程PV=nRT(R普适气体常数),如当温度和体积相同时,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即粒子数)成正比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HCl和CH3COOH,两溶液中c(H+)相同 B. 将NaOH和氨水溶液各稀释一倍,两者的OH-浓度均减少到原来的1/2‎ C. 0.1mol/L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H+)增大 D. HA、HB均为弱酸,若KA>KB,则酸性强弱为HA>HB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相同浓度的HCl和CH3COOH,HCl为强酸完全电离,CH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则两溶液中c(H+)不相同,A错误;‎ B. 将NaOH和氨水溶液各稀释一倍,氨水为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氨水分子,稀释时,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程度小,则两者的OH-浓度氨水减少为比原来的1/2多,B错误;‎ C. 0.1mol/L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总体积增大,溶液中c(H+)减小,C错误;‎ D. HA、HB均为弱酸,若KA>KB,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则酸性强弱为HA>HB,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同温下,弱酸的电离平衡常越大,相同浓度时,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 ‎11.可逆反应的v-t图像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1<a2 B. 平衡时图甲和图乙中反应速率相等 C. t1>t2 D. 平衡时图甲和图乙中反应限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可知,甲比乙用的时间长,则反应速率慢,但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 ‎【详解】A.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则a1<a2,A正确;‎ B.平衡时图甲和图乙中反应速率不相等,且乙>甲,B错误;‎ C.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则t1>t2,C正确;‎ D.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则平衡时图甲和图乙中反应限度相同,D正确;‎ 答案为B。‎ ‎12.下列三个数据:①7.2×10-4、②2.6×10-4、③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NaCN+HNO2=HCN+NaNO2;NaCN+HF=HCN+NaF ; NaNO2+HF=HNO2+NaF ,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③ B.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①‎ C. HCN电离平衡常数是② D. HF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①‎ ‎【答案】D ‎【解析】‎ 根据较强的酸制备较弱的酸可知,酸性强弱顺序是HF>HNO2>HCN,所以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HF、HNO2、HCN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是①、②、③,答案选D。‎ ‎13.下列描述违背化学原理的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B. 反应A(g)+3B(g) 2C(g)达平衡后,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增大 C.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D.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变为水时释放能量,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反应A(g)+3B(g)2C(g)达平衡后,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不变,K只与温度有关,符合题意,B正确;‎ C.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升高温度,提高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活化分子的比例,增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反应速率加快,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多元弱酸各步均能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对二级、三级电离有抑制作用,则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B。‎ ‎14.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2CO3‎ H2S H3PO4‎ ‎1.8×10-5‎ K1=4.3×10-7‎ K2=5.6×10-11‎ K1=9.1×10-8‎ K2=1.1×10-12‎ K1=7.5×10-3‎ K2=6.2×10-8‎ K3=2.2×10-13‎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B.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 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增大 D. 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碳酸的K1>氢硫酸的K1,则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选项A正确;‎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则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选项B正确; ‎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则不变,选项C错误;‎ ‎ 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则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酸性比较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 ,Ka、Kw均只与温度有关,故不变。‎ ‎15.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利用上述反应合成甲醇,温度越高越好 B. 图象中X代表温度,‎ C. 图象中P点代表的平衡常数K为 D. 温度和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甲醇的产率降低,应根据催化剂来选择合适的温度,A项错误;‎ 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又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从图象看出,随着X增大,CO的转化率增大,所以X代表压强,M代表温度,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所以,B项错误;‎ C.P点时CO的转化率为50%,用“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起始浓度/() 1 0.5 0‎ 变化浓度/() 0.5 0.25 0.25‎ 平衡浓度/() 0.5 0.25 0.25‎ ‎(单位可省),C项正确;‎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CO的转化率都增大,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原理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和平衡常数计算等,意在考查考生将化学平衡图象与化学平衡原理结合的能力。‎ ‎16.T℃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 CH3OH(g)△H<0。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体积分数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达平衡时,升高体系温度,CO转化率升高 B. 反应达平衡时,再充入一定量Ar,平衡右移,平衡常数不变 C.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2.5时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中的F点 ‎【答案】D ‎【解析】‎ ‎△H<0,升高体系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反应达平衡时,再充入一定量Ar,容器体积不变,浓度不变,所以Q不变,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根据 ,容器的体积不变、气体总质量不变,所以密度是恒量,密度不再变化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系数比时,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最大,=2.5时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低于C,所以可能是图中的F点,故D正确。‎ ‎17.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2mol X和1mol Y进行反应:2X(g)+Y(g)Z(g) ΔH<0,经20s达到平衡,生成0.5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1‎ B. 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减小为0.025mol/L C. 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5mol/(L·s)‎ D. 当X、Y、Z的浓度相等时,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2X(g)+Y(g)Z(g)‎ 初始:2 1‎ 反应:1 0.5 0.5‎ 平衡:1 0.5 0.5‎ A. 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值===100,A错误;‎ B. 将容器体积变为20L,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平衡向计量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则Z的平衡浓度减小为小于0.025mol/L,B错误;‎ C. 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0.005mol/(L·s),C正确;‎ D. 当X、Y、Z的浓度相等时,不能判断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则不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为C。‎ ‎1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 图甲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2NO2(g)N2O4(g),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该反应的ΔH<0‎ B. 图乙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图表明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 C. 图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则P乙>P甲 D. 图丁表示反应:4CO(g)+2NO2(g)N2(g)+4CO2(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CO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则有T1>T2,平衡常数K1>K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图甲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时不同温度下,相同时间后测得的NO2含量的曲线,开始一段时间NO2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逐渐增大,当NO2含量达到最小值(即曲线的最低点)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据图像知,继续升高温度NO2含量又逐渐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 B.由图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根据图像可知,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正反应的活化能(E1)和逆反应的活化能(E2),但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没有改变,即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 C.因为图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曲线乙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曲线甲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对于气体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乙反应的压强大于甲反应的压强,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时反应物的百分含量相等,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 D.一方面,当温度相同时,开始一段时间随着CO的物质的量[n(CO)]的逐渐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2%(N2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含量)逐渐增大;继续增大CO的物质的量,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的增加超过了因平衡移动时N2物质的量的增加,故后来N2%随CO的物质的量增加而减小。另一方面,当n(CO)相同温度由T1变为T2时,平衡时N2%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T1的平衡常数大于T2的平衡常数,即K1>K2,根据4CO(g)+2NO2(g)N2(g)+4CO2(g) ΔH<0可知,只有升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才减小,所以T1v逆b,A错误;‎ B.T1 K时平衡体系中加入Ar气,容积为恒容,反应体系中各量的浓度未发生变红,则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B错误;‎ C.2SiHCl3(g)SiH2Cl2(g)+SiCl4(g)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即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始终为1mol,由图像知T2K下达到平衡时SiH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75,则此时SiH2Cl2和SiCl4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0.125,因为平衡时v正=v逆,v正=k正x2(SiHCl3)=0.752k正,V逆=k逆x(SiH2Cl2)x(SiCl4)=0.1252k逆,则0.752k正=0.1252k逆,=,因k正和k逆只与温度有关,反应进行到a点处时v正= k正x2(SiHCl3)=0.82k正,v逆= k逆x(SiH2Cl2)x(SiCl4)=0.12k逆。×=×=,C正确;‎ D.恒容条件下再充入1mol SiHCl3,相当于增大压强,而2SiHCl3(g)SiH2Cl2(g)+SiCl4(g)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x(SiH2Cl2)不变,D错误;‎ 答案为C。‎ ‎22.(1)现有下列物质 ①NaCl晶体②液态SO2③冰醋酸④硫酸钡⑤铜⑥酒精(C2H5OH)⑦熔化的KCl⑧NaOH溶液⑨氯水⑩纯盐酸,请用以上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属于强电解质且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使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N2 (g)+3H2 (g)2NH3 (g) ‎ ‎ ΔH <0。‎ ‎①达到平衡时, 充入N2并保持体积不变,平衡将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②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Ar)并保持体积不变,平衡将______移动(同上)。‎ ‎③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Ar),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______移动(同上)。‎ ‎④达到平衡时,将c(N2)、c(H2)、c(NH3)同时增大1倍,平衡______移动(同上)。‎ ‎⑤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时,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密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______;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______。‎ ‎【答案】 (1). ⑦ (2). ③ (3). ② (4). 正向 (5). 不 (6). 逆向 (7). 正向 (8). 变小 (9). 不变 (10). 1:3 (11). 1:1‎ ‎【解析】‎ ‎【分析】‎ ‎(1)根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行判断;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能导电;‎ ‎(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判断。‎ ‎【详解】(1)①NaCl晶体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且为化合物,水溶液能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 ‎②液态SO2其熔融状态不能导电且为化合物,水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溶液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③冰醋酸其水溶液能导电且为化合物,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 ‎④硫酸钡其熔融状态能导电且为化合物,水溶液能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 ‎⑤铜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酒精(C2H5OH)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不能导电且为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⑦熔化的KCl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且为化合物,水溶液能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 ‎⑧NaOH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氯水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纯盐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且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⑦;属于弱电解质的③;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②;‎ ‎(2)①达到平衡时,充入N2并保持体积不变,氮气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②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Ar)并保持体积不变,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均不变,则平衡不移动 ‎③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Ar),并保持压强不变,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均减小,则平衡向物质的量增多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 ‎④将c(N2)、c(H2)、c(NH3)同时增大1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平衡向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移动;‎ ‎⑤保持体积不变,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不变,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则密度不变;‎ ‎⑥初始量为1mol、3mol,反应计量数为1:3,则平衡时,剩余量为1:3;N2和H2的转化率相同,为1:1。‎ ‎23.消除尾气中的NO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I.NO氧化机理 已知:2NO(g)+O2(g) 2NO2(g)△H=-110kJ·mol-1‎ ‎25℃时,将NO和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充入恒容反应容器中,用测压法研究其反应的进行情况。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忽略NO2与N2O4的转化)‎ t/min ‎0‎ ‎80‎ ‎160‎ p/kPa ‎75.0‎ ‎63.0‎ ‎55.0‎ ‎55.0‎ ‎(1)0~80min,v(O2)=_____kPa/min;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所得到的平衡常数用K(p)表示,25℃时,K(p)的值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2)查阅资料,对于总反应2NOg)+O2(g) 2NO2(g)有如下两步历程 第一步2NO(g) N2O2(g) 快速反应 第二步N2O2(g)+O2(g) 2NO2(g) 慢反应 总反应速率主要由第_____步决定;若利用分子捕获器适当减少反应容器中的N2O2,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p)将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体系压强P(35℃)______P(25℃)(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II. 某温度下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测得N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上图所示。‎ ‎(1)反应体系达平衡后压强为P1,若升高温度,再次达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O2,再次达平衡后,测得压强为P2,c(O2)=0.09mol/L,则P2:P1=______‎ ‎(3)该温度下反应2NO(g)+O2(g) 2NO2(g)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______。‎ ‎【答案】 (1). 0.15 (2). 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 (3). 3.2 (4). 二 (5). 不变 (6). 大于 (7). 减小 (8). 13:5 (9). 100L/mol ‎【解析】‎ ‎【详解】I. 2NO(g)+O2(g) 2NO2(g)‎ 初始:2n n 反应:2x x 2x ‎80min:2n-2x n-x 2x ‎160min:2n-2x n-x 2x ‎80min:3n=75.0,2n-2x+n-x+2x=63.0,则x=12.0kPa;‎ ‎160min:3n=75.0,2n-2x+n-x+2x=55.0,则x=20.0kPa;‎ ‎(1)0~80min,O2减少的分压为12.0kPa,v(O2)=12.0kPa/80min=0.15 kPa/min;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则反应速率减慢;K(p)=(55.0×)2/[55.0××(55.0×)2]=3.20;‎ ‎(2)反应速率慢的步骤决定总反应速率的快慢;平衡常数K(p)与温度有关,降低容器中的N2O2,温度未变,则K(p)不变;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平衡逆向移动,则体系的压强增大,K(p)增大,则p(35℃)大于p(25℃);‎ II.(1)2NO2(g) 2NO(g)+O2(g) △H=+110kJ/mol,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气体总质量不变,则摩尔质量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2)2NO2(g) 2NO(g)+O2(g)‎ 初始:0.040‎ 反应:0.020 0.020 0.010‎ 平衡:0.02 0.020 0.010‎ 反应:2x 2x x 平衡:0.02+2x 0.020-2x 0.09‎ P2:P1=(0.040+0.09):0.050=13:5;‎ ‎(2)温度未变,则化学平衡常数未变,K==100。‎ ‎24.某化学实验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反应,研究外界条件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向一支试管中先加入1mL 0.01 mol/L酸性 KMnO4溶液,再加入1滴3mol/L硫酸和9滴蒸馏水,最后加入1mL 0.1mol/L草酸溶液 前10min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后颜色逐渐变浅,‎ ‎30 in后几乎变为无色 II 向另一支试管中先加入1mL 0.01mol/L酸性 KMnO4溶液,再加入10滴3mol/L硫酸,最后加入1mL 0.1mol/L草酸溶液 ‎80s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后颜色迅速变浅,约150s后几乎变为无色 ‎(1)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I、II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实验II中80s后溶液颜色迅速变浅原因,该小组提出了猜想:该反应中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利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III,验证猜想。‎ 提供的试剂:0.01mol/L酸性 KMnO4溶液,0.1mol/L草酸溶液,3mol/L硫酸,MnSO4溶液,MnSO4固体,蒸馏水 ‎① 补全实验III的操作:向试管中先加入1mL 0.01mol/L酸性 KMnO4溶液,______,最后加入1mL 0.1mol/L草酸溶液。‎ ‎② 若猜想成立,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该小组拟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继续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 他们拟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 ‎②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答案】 (1). 2MnO4-+6H++5H2C2O4=2Mn2++10CO2↑+8H2O (2). 其他条件相同时,H+(或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 再加入10滴3 mol/L硫酸,然后加入少量MnSO4固体 (4). 加入草酸溶液后,溶液紫色迅速变浅(或溶液颜色开始变浅的时间小于80 s,或其他合理答案) (5). KMnO4溶液浓度 (6). 不合理 (7). KMnO4溶液浓度不同,溶液起始颜色深浅不同,无法通过比较褪色时间长短判断反应快慢 ‎【解析】‎ ‎【分析】‎ ‎(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草酸有还原性,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 ‎(2)对比实验I、II,加入酸量不同,总体积相同,则氢离子浓度不同;‎ ‎(3)①加入试剂的总体积仍旧为10滴溶液,且初始量(条件)与实验II相同,且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锰;‎ ‎②若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入草酸溶液后,则溶液迅速褪色;‎ ‎(4)①根据图像信息,使用的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同;‎ ‎②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同,导致溶液颜色深浅不同,设计不合理。‎ ‎【详解】(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草酸有还原性,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MnO4-+6H++5H2C2O4=2Mn2++10CO2↑+8H2O;‎ ‎(2)对比实验I、II,加入酸的量不同,总体积相同,则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①加入试剂的总体积仍旧为10滴溶液,且初始量(条件)与实验II相同,且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锰溶液,则再加入10滴3 mol/L硫酸,然后加入少量MnSO4固体;‎ ‎②若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入草酸后,则溶液迅速褪色;‎ ‎(4)①根据图像信息,使用的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同,则探究因素为高锰酸钾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高锰酸钾溶液有颜色,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同,导致溶液颜色深浅不同,无法通过比较褪色时间长短判断反应快慢,设计不合理。‎ ‎25.已知在25℃时,醋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 醋酸 ‎ 碳酸 ‎ 亚硫酸 ‎ Ka=1.75×10-5‎ Ka1=4.30×10-7‎ Ka2=5.61×10-11‎ Ka1=1.54×10-2‎ Ka2=1.02×10-7‎ ‎ ‎ ‎(1)写出碳酸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 ‎(2)在相同条件下,试比较醋酸、碳酸和亚硫酸的酸性强弱____ > ____ > ____。____‎ ‎(3)图表示常温时稀释醋酸、碳酸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水量的变化:‎ ‎①图像中,曲线I表示的酸是____(填化学式)。‎ ‎②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填字母)‎ ‎(4)同c(H+‎ ‎)同体积的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分别用氢氧化钠中和,所需氢氧化钠物质的量较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下列粒子组不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2SO3、HCO3- B. HSO3-、CO32- C.HSO3-、HCO3- D. HCO3-、SO32- E.H2SO3、CO32- F. H 2SO3、SO32- G. H2CO3、HSO3-‎ ‎【答案】 (1). (2). H2CO3>HSO3->HCO3- (3). CH3COOH (4). C (5). 醋酸 (6). ABEF ‎【解析】‎ ‎【分析】‎ ‎(1)根据碳酸的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书写;‎ ‎(2)在相同条件下,K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越多,浓度越大,酸性越强;‎ ‎(3)①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稀释时分子电离产生离子,氢离子浓度变化较小;‎ ‎②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4)同c(H+)同体积的的醋酸和盐酸溶液,醋酸含有未电离的分子,则物质的量多,消耗的碱多;‎ ‎(5)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判断。‎ ‎【详解】(1)碳酸的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HCO3-⇌CO32-+H+,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2)在相同条件下,K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越多,浓度越大,酸性越强,则H2SO3>CH3COOH>H2CO3;‎ ‎(3)①开始时pH相同,即相同,酸性:CH3COOH>H2CO3,则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碳酸,稀释相同倍数时,溶液中剩余碳酸分子电离出的氢离子多于醋酸,则碳酸溶液的pH变化较小,II为碳酸,I为醋酸;‎ ‎②加水稀释,pH减小,溶液中c(H+)减小,对水的电离抑制性减弱,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4)同c(H+)同体积的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醋酸中含有未电离的醋酸分子,而盐酸为强酸,全部电离,加入NaOH时,醋酸消耗的NaOH多于盐酸;‎ ‎(5)A.Ka1(H2SO3)> Ka1(H2CO3),H2SO3、HCO3-可发生反应,符合题意,A正确;‎ B.Ka2(H2SO3)> Ka2(H2CO3),HSO3-、CO32-可发生反应,符合题意,B正确;‎ C.Ka2(H2SO3)Ka2(H2CO3),HCO3-、SO32-不能发生反应,与题意不符,D错误;‎ E.Ka2(H2SO3)>Ka2(H2CO3),H2SO3、CO32-可发生反应,符合题意,E正确;‎ F.Ka1(H2SO3)>Ka2(H2SO3),H2SO3、SO32-可发生反应,符合题意,F正确;‎ G.Ka1(H2SO3)>Ka1(H2CO3),H2CO3、HSO3-不能发生反应,与题意不符,G错误;‎ 答案为ABEF。‎ ‎【点睛】电离平衡常数大的酸可以与电离平衡常数小的酸形成的可溶盐反应制取相对较弱的酸。‎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