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邯郸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解析版)
河北邯郸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16 C:12 S:32 N:14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下列仪器:①烧杯 ②锥形瓶 ③圆底烧瓶 ④试管 ⑤坩埚,其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 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等,垫上石棉网可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所以能够直接加热的为:④⑤。 故选A。 2.用化学用语表示Na2CO3+2Cl2===2NaCl+Cl2O+CO2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 Na+的结构示意图: B. Cl2O的结构式:Cl—O—Cl C. 中子数比质子数多3的氯原子:3517Cl D. CO2的电子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钠原子核电核数为11,所以Na+的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 B. Cl2O分子中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氯原子各形成一条共价键,结构式为:Cl—O—Cl,故B正确; C. 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比质子数多3则为20,质量数为17+20=37,所以该氯原子为:3717Cl,故C错误; D. CO2是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O=C=O,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有2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B。 3.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 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4.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B. 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C. 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配制1.00 mol/L NaCl溶液时,将称好的NaCl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能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A正确; B、冷凝管的水时下口通入,上口流出,便于冷凝管内的气体液化,B正确; C、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正确; D、配制NaCl溶液,将称好的NaCl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再放入容量瓶中配制,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制蒸馏水 B. 称量NaOH固体 C. 分离酒精和水 D. 过滤沉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蒸馏法制蒸馏水,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并且冷凝管的下端进水,上端出水,A错误; B.NaOH固体易潮解,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该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并且称量时砝码放在右盘,待称量的物品放在左盘,B错误; C.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错误; D.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采用过滤的操作,D正确; 答案选D。 6.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用图①所示装置可以除去Na2CO3溶液中CaCO3杂质 B. 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选择图②所示装置 C. 用图③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乙醇水溶液 D. 用图④所示装置可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碳酸钠能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故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2CO3溶液中的CaCO3杂质,A正确; B. 乙醇与溴水互溶,故无法进行萃取分液,B错误; C. 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和水需要在装置中加装温度计,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支管口处,C错误; D. 应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在除杂时,注意试剂的选择,尽量不要减少所需物质的量。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2、NH3、BF3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交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C.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第ⅠA族元素和第ⅦA 族元素的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2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NH3中的H原子满足2电子的结构,BF3中B满足6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区的元素是导体,在非金属元素区的元素的单质一般是绝缘体体,在金属和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的导电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因此在该区域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B正确; 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铵等,C错误; D.一般情况下第ⅠA族元素和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之间能形成离子键。但是也有例外,例如H与F形成的H-F是共价键,D错误。 答案选B。 8.下图为氯化钠的晶体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C1晶体中Na+与C1— 的个数比为1:1 B. 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C1— 数为6 C. 和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1— 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八面体 D. 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Na+数为8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NaCl晶胞,Na+个数是:1/8×8+1/2×6=4,Cl-个数是:12×1/4+1=4,则NaC1晶体中Na+与C1— 个数比为1:1,A项正确; B.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C1— 数为6(上、下、左、右、前、后),B项正确; C.由图中心的Cl-与其距离最近的Na+构成的多面体是八面体,C项正确; D.据图可知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Na+数为12,D项错误; 答案选D。 9.一种天然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每个X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B. 化合物X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5 mol NaOH发生反应 D. 化合物X与溴水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该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标有黑点的碳)(),A正确; B. 化合物X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 C. 该化合物中含有4个酚羟基,一个酯基,因此1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4 mol NaOH发生反应,C错误; D. 化合物X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又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手性碳原子判断注意: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要是不同的。 10.激素类药物己烯雌酚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己烯雌酚可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 己烯雌酚分子中一定有16个碳原子共平面 C. 己烯雌酚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不包括顺反异构) D. 1mol己烯雌酚完全燃烧能生成18molCO2和1mol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1个己烯雌酚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和一个碳碳双键,故1mol己烯雌酚可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 B.苯环中的6个C共面,碳碳双键中的4个C共面,但碳碳单键可自由旋转,所以可能共平面的C有16个,B错误; C.己烯雌酚(不包括顺反异构)则分子中的两个“”对称,故己烯雌酚(不包括顺反异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故C正确; D.己烯雌酚的分子式为C18H20O2,则1mol己烯雌酚完全燃烧应生成10molH2O,D错误。 故选C。 11.对羟基扁桃酸是农药、药物、香料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它可由苯酚和乙醛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可达到100% B.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对羟基扁桃酸应该有6个吸收峰 C. 1mol对羟基扁桃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3 mol NaOH D. 可以用FeCl3溶液鉴别乙醛酸和苯酚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为有机物的加成反应,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可达到,故A正确; B.结构对称,分子中有6种不同的H原子,故B正确; C.能与NaOH反应的为酚羟基和羧基,则对羟基扁桃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 ,故C错误; D.苯酚和FeCl3溶液作用,溶液显紫色,而乙醛酸不能,所以可以用可以用FeCl3溶液鉴别乙醛酸和苯酚,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C。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B 该有机物苯环上一氯代物有6种 C. 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加成、加聚、消去反应 D. 1 mol该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含有C、H、O三种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A错误; B.有机物苯环只有3个氢原子可被取代,苯环上一氯代物有3种,B错误; C.只有苯环上含有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只有羟基邻位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则1 mol该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最多可与2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3.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通入H2 B. 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 通入足量溴水中 D. 分别进行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烷和乙烯通入氢气,没现象,不能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选项A错误; B、酸性KMnO4溶液能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不能得到纯净乙烷,选项B错误; C、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1,2-二溴乙烷,溴水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选项C正确; D、乙烷和乙烯都能燃烧,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单质的还原性:A>B>D>C B. 离子半径:C>D>B>A C. 原子序数:d>c>b>a D. 原子半径:A>B>D>C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有:a-2=b-1=c+2=d+1,原子序数:a>b>c>d,可推知A为Mg,B为Na,C为O,D为F。 A.由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金属元素还原性大于非金属元素,故还原性:Na>Mg>O>F,即B>A>C>D,A错误; 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F->Na+>Mg2+,即C2- >D- >B+>A2+,B正确; C.由a-2=b-1=c+2=d+1,则原子序数:Mg>Na>F>O,即a>b> d > c,C错误; D.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Na>Mg>O>F,即B>A>C>D,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对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一定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加热一定难分解 化合物在液态时导电的是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的是共价化物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则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故①正确; ②离子化合物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如铵盐,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故②错误; ③一般离子化合物的熔点高,部分离子化合物加热易分解,如碳酸氢钠,氯化铵加热易分解,故③错误; ④在液态时导电的含自由移动的离子,则化合物在液态时导电的是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的是共价化合物,故④正确。 所以叙述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A。 16.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NH4Cl B. H2SO4 C. I2 D. Na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4Cl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错误; B.H2SO4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C.I2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 D.NaCl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④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 ⑤用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⑥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中含碘 ⑦用碘酒验证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乙醇和乙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用乙醇和浓硫酸不能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并引入了新的杂质,故①错误; ②苯中混有苯酚,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②正确; ③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SO2,故③正确; ④氯化铵加热易分解,冷却后又可生成氯化铵,碘加热时易升华,冷却后又生成碘固体,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故④错误; ⑤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加入醋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⑤正确; ⑥米汤中含有淀粉,可用淀粉检验单质碘,但不能检验碘盐,因为碘盐中的碘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故⑥错误; ⑦不饱和烃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故⑦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⑤⑦正确,故B正确。 答案选B。 1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 A. 配置溶液 B. 中和滴定 C. 制备乙酸乙酯 D. 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定容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A选项错误; B. NaOH为待测液,标准液为酸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盛放,B选项错误; C. 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C选项正确; D. NH3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导气管应深入到试管底部,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19.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不正确的是( ) A. 除去CO2中少量CO:通过灼热的CuO后收集气体 B. 除去BaSO4中少量BaCO3: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D. 除去Cu中的少量CuO: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与CuO反应生成Cu与二氧化碳,则通过灼热的CuO后收集气体可除杂,故A正确; B.BaCO3与盐酸反应,而硫酸钡不能,则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可除杂,故B正确; C.MgCl2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和NaCl,引入新杂质NaCl,不能除杂,应该用 KOH,故C错误; D.CuO与盐酸反应,而Cu不能,则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可除杂,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混合物分离方法是解本题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和互为同位素 B.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C. CH3COOCH2CH3和CH3CH2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D. CH4和CH3Cl互为同系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 C. CH3COOCH2CH3和CH3CH2CH2COOH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 CH4和CH3Cl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也不是相差n个CH2原子团,故CH4和CH3Cl不互为同系物,D错误。 答案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 21.0.2mol某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化合物B、C各1.2mol。试回答: (1)烃A的分子式为______。 (2)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若取一定量的烃A完全燃烧后,生成B、C各3mol,则有______g烃A参加了反应,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______L。 (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烃A可能有的结构简式有(不考虑立体异构)______。 【答案】 (1). C6H12 (2). (3). 42 (4). 100.8 (5). 或 【解析】 【分析】 烃分子中仅含有C、H两种元素,令烃A的分子式为CxHy,0.2mol烃A在氧气的充分燃烧后生成化合物分别为CO2、H2O各1.2mol,根据原子守恒计算出x=6,y=12,即A的分子式为C6H12;根据烃A的分子式,A分子的不饱和度为1,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所以烃A分子中不能含有碳碳双键,只能形成环状有机物;写出烃A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9O2CO2+H2O,根据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消耗C6H12、O2的物质的量;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则烃A中含有碳碳双键,加成后的产物为烷烃,根据烷烃的特点,相邻的两个碳原子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碳碳双键,找出符合条件的烃A。 【详解】(1)烃仅含有C、H两种元素,令烃A的分子式为CxHy,0.2mol烃A在氧气的充分燃烧后生成化合物B,C各1.2mol,即0.2x=1.2(C原子守恒),0.2y=1.2×2(H原子守恒),计算出x=6,y=12,则A的分子式为C6H12; (2)烃A的分子式为C6H12,不能使溴水褪色,说明有机物中不含碳碳双键,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应为环己烷,结构简式为; (3)烃A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9O2CO2+H2O,一定质量的烃A完全燃烧,生成3molCO2和3molH2O,根据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消耗0.5mol C6H12,0.5mol C6H12的质量为0.5mol×84g/mol=42g;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4.5mol,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体积为4.5mol×22.4L/mol=100.8L; (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生成物为、,说明分子中含有1个C=C键,相邻两个碳原子都含有H原子为C=C双键位置,故A的结构简式为: 或, 故答案为:或。 【点晴】在由烯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烷烃,根据烷烃推测出烯烃结构时,用减氢原子的方法,如果是单烯烃,符合要求的烷烃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各去掉一个氢原子,然后形成碳碳双键;若是由炔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烷烃,根据烷烃推测出炔烃结构时,用减氢原子的方法,符合要求的烷烃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各去掉两氢原子,然后形成碳碳三键。 22.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都小于36的A、B、C、D、E五种元素,其中A的一种核素中没有中子,B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D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E元素的原子结构中3d能级上未成对电子数是成对电子数的2倍.回答下列问题: (1)B2A4分子中B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B2A4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________ (2)A、B、C、D四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CA3的沸点比化合物BA4的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元素B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C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C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4)元素E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E(CO)5等. ①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②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E(CO)5晶体属于________(填晶体类型),该晶体中E的化合价为________ 【答案】 (1). sp2 (2). 5:1 (3). O>N>C>H (4). 氨气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 (5). N2O (6). 3d64s2 (7). 分子晶体 (8). 0 【解析】 【分析】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C、D、E,其中A的一种核素中没有中子,则A为H元素;B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该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B为C元素;D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碳,故D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p4,则D为O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故C为N元素;E元素的原子结构中3d能级上未成对电子数是成对电子数的2倍,则E的价电子排布为3d64s2,为Fe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以上分析知,A为H元素,B为C元素,C为N元素,D为O元素,E为Fe元素, (1)C2H4分子结构简式为H2C=CH2,C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故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2杂化,1molC2H4含有σ键的数目为5mol,π键为1mol,则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5:1,故答案为:sp2;5:1; (2)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电负性呈增大趋势,所以,C、H、O、N的电负性大小关系为O>N>C>H;因为氨气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所以化合物NH3的沸点比化合物CH4的高,故答案为:O>N>C>H;氨气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 (3)元素C、O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与元素N、O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互为等电子体,应是CO2与N2O,故答案为:N2O; (4)①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故答案为:3d64s2; ②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所以Fe(CO)5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该化合物中铁为0价,故答案为:分子晶体;0。 【点睛】第(4)小题的①,要求书写的是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难度不大,在作答该类型题目时,同学们一定要看清楚要求书写的是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简写的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价电子排布图、还是价电子轨道表示式,这是同学们的易错点。另外,同学们一定要将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熟练书写,这是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目的常考点。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23.已知:溴苯的沸点为156℃,苯的沸点为80℃ 。实验室用苯和液溴制取溴苯并验证反应类型的实验装置如图: 按以下要求回答问题: (1)冷凝管的进水口为______(填“A”或“B”);冷凝管的作用:__________。 (2)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苯与溴的反应为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请根据该实验装置特点和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的类型。 ①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填“加成反应”或“取代反应”); ②叙述得出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提纯: ①反应后a瓶中的溴苯中因溶有溴而显褐色,提纯溴苯的过程中,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___________溶液,振荡,再通过____________(填分离方法)分离提纯; ②苯与溴还可能发生副反应生成对二溴苯(沸点220℃)和邻二溴苯(沸点224℃,因此最后再经____________(填分离方法)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该过程中为了受热均匀和易于控制温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填“水浴”或“油浴”)加热。 (5)检验鉴别:充分反应后,三颈烧瓶中的粗产品经水洗、分液后得到水洗液,为验证水洗液中是否存在Fe3+不能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KSCN溶液 D.苯酚溶液 【答案】 (1). A (2). 冷凝回流 (3). CCl4 (4). 取代反应 (5). e中溶液变红(或f中出现淡黄色沉淀),证明有HBr生成 (6). NaOH (7). 分液 (8). 蒸馏 (9). 油浴 (10). B 【解析】 【分析】 苯与液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苯的利用率,利用球形干燥管冷凝回流。 【详解】(1)为提高冷凝效果,冷凝水下进上出,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故答案为:A;冷凝回流; (2)由于溴具有挥发性,防止单质溴干扰HBr的检验,d中盛放的试剂用于吸收溴,应该是CCl4,故答案为:CCl4; (3)①液溴与苯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②发生取代反应时,则一定生成溴化氢,则e中溶液变红(或f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故答案为:e中溶液变红(或f中出现淡黄色沉淀),证明有HBr生成; (4)①单质溴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则溴苯中混有的Br2可用氢氧化钠除去,2NaOH+Br2=NaBr+NaBrO+H2O,NaBr和NaBrO与溴苯不互溶,分液即可分离,故答案为:NaOH;分液; ②由于液体杂质与溴苯互溶,且沸点差别较大,用蒸馏即可分离;由于温度超过100℃,所以不能用水浴加热,应该用油浴加热,故答案为:蒸馏;油浴; (5)Fe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3+与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Fe3+遇苯酚溶液显紫色,则不能选用AgNO3溶液,故答案为:B。 【点睛】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时,产物中有HBr,溶液显酸性,或与硝酸银生成淡黄色沉淀;而发生加成反应时,只生成苯的溴代物,与硝酸银不反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