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 -6 Na-23Cu-64 S-32Cl-35.5 Mn-55 P-31 Ga-7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ATP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RNA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活化能 B. 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中既有RNA的合成,也有ATP的合成 C. 真核细胞中细胞呼吸合成的ATP可用于细胞核中合成RNA D. ATP水解去除了两个磷酸集团后得到的产物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 ‎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细胞中RNA若为酶,则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活化能,A错误;‎ B、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中是 半自主性细胞器,可以通过转录产生RNA,也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B正确;‎ C、真核细胞中细胞呼吸合成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包括细胞核中合成RNA,C正确;‎ D、ATP水解去除两个磷酸基团后得到的产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正确。‎ 故选A。‎ ‎2.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B. 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细菌死亡与否 C. 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比用过氧化氢酶更好 D. 观察不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时间越长的观察到染色体的机会一定越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以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而且要现用现配。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细胞壁、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有丝分裂可以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其中间期所占的比例较高。‎ ‎【详解】A、健那绿是能对线粒体进行染色的活体染色剂,能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A错误;‎ B、死细胞中也可能含有细胞核,原核活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故不能通过观察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细菌死亡与否,B错误;‎ C、因为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比用过氧化氢酶更好,C正确;‎ D、观察不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所占的时间比例越大,观察到染色体的机会越大,D错误。‎ 故选C。‎ ‎3.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心肌细胞和肝脏细胞中都有血红蛋白基因 B. 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攻击蛋白质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C.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而有序的死亡 D.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中基因和蛋白质种类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 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  (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  ‎ ‎(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  (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 ‎ ‎2、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特定基因表达合成出相关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人体心肌细胞和肝脏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所含核遗传物质都与受精卵相同,故都有血红蛋白基因,A正确;‎ B、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B正确;‎ C、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而有序的死亡,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C正确;‎ D、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有的产生了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所以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D。‎ ‎4.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 突触传递,细胞间直接接触 B.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1.以化学信息形式通过血液运输完成,如激素;2.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接触,如精子、卵细胞的识别;3.通过通道如胞间连丝完成,如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过程中,信号分子由分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故选B。‎ ‎5. 关于人体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的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产生[H]‎ B. 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C. 机体在剧烈运动时可通直接分解糖元释放部分能量 D. 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人体无氧呼吸是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有机物被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乳酸,生成少量能量的过程。 ‎ ‎【详解】A、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H]和少量的能量,A正确;‎ B、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存储在ATP中,B正确;‎ C、糖原是能源物质,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糖原释放部分能量,C正确;‎ D、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细胞,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能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为人体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CO2,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人体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易与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混淆。‎ ‎6. 真核细胞部分蛋白质需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通过 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在内质网中,直到正确折叠,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错误折叠的蛋白作为信号调控伴侣蛋白基因表达 B. 转录因子和伴侣蛋白 mRNA 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C. 伴侣蛋白能使错误折叠的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 蛋白质 A 和伴侣蛋白由细胞核中的同一基因编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错误折叠的蛋白使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活化,进而促进转录因子的形成,转录因子形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调控伴侣基因的表达过程;内质网中错误折叠的蛋白形成后,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在内质网中,在伴侣蛋白的影响下形成正确折叠的蛋白。‎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错误折叠的蛋白作为信号激活内质网膜上的受体,形成转录因子进入细胞核内调控伴侣蛋白基因的表达,A正确;识图分析可知,转录因子和伴侣蛋白mR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B正确;错误折叠的蛋白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在内质网中,在伴侣蛋白作用下能使错误折叠的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正确折叠的蛋白,C正确;蛋白质A和伴侣蛋白属于不同的蛋白质,因此由细胞核中不同的基因编码,D错误。‎ ‎7. 某果蝇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如甲所示,观察该果蝇某器官切片,发现了如乙、丙所示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处的基因应为_____。丙细胞中出现A和a的原因可能是_____。‎ ‎(2)若甲细胞每个DNA分子两条均由3H标记的核苷酸组成,现将甲细胞移植到正常果蝇体内,通过2次过程①所示的细胞分裂,则一个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条数是_____条。‎ ‎(3)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其中一个精细胞如图2所示,请解释出现该精细胞的原因:_____。‎ ‎【答案】 (1). 次级卵母细胞 (2). d (3). 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4). 0~8 ‎ ‎(5).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且交叉互换,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乙表示有丝分裂,甲→丙表示减数分裂。分析图2:图2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且该过程中发生过程交叉互换及染色体变异。‎ ‎【详解】(1)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已知细胞中(同一极)有一条染色体含有D基因,根据甲图中的基因组成(Dd)可知,乙细胞?处的基因应为d。丙细胞中上下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它们所含的基因应该完全相同,即都应该是a基因,出现A和a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2)已知甲细胞中每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由3H,现将甲细胞移植到正常果蝇体内,进行1次有丝分裂,该过程中DNA进行一次半保留复制,所获得的子代DNA均含有3H,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一个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条数是8条。再进行1次有丝分裂,该过程中DNA又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两极,因此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条数是0~8条。‎ ‎(3)图示精原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Aa;精细胞中仍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上的基因与精原细胞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其形成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且交叉互换,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8.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一般可检测出1万-2万种蛋白质。除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能合成少量蛋白质外,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在细胞质中开始合成,之后主要通过下图1所示的①-③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图2为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该单位物质的不同是由_________决定。‎ ‎(2)图1中③产生的可能是某种分泌蛋白,该分泌蛋白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两种),在此过程中与之相关的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蛋白质运入线粒体是由位于膜上的____________转运的,进入到线粒体基质中的蛋白质能够参与到不同的代谢中。蛋白质运入叶绿体、内质网的方式都与图2类似,综合图1、2分析,不同蛋白质能够进入到不同细胞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分别被不同细胞器膜上的受体蛋白特异性识别。‎ ‎【答案】 (1). 氨基酸 (2). R基 (3). 消化酶、抗体、淋巴因子、蛋白类激素(写出其中2个即可) (4).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 (5). 蛋白质转运体 (6). 前体蛋白质所携带的信号序列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分析题图: 图1为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后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的情况,其中a表示细胞核,b表示高尔基体; 图2为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示意图。‎ ‎【详解】(1)构成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不同。‎ ‎(2)图1中③产生的可能是某种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消化酶、抗体、淋巴因子、蛋白类激素等均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相关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 ‎(3)由图2可知,蛋白质运入线粒体是由位于膜上的蛋白质转运体转运的,进入到线粒体基质中的蛋白质能够参与到不同的代谢中。蛋白质运入叶绿体、内质网的方式都与图2类似,综合图1、2分析,不同蛋白质能够进入到不同细胞器的原因是前体蛋白质所携带的信号序列不同,分别被不同细胞器膜上的受体蛋白特异性识别。‎ ‎【点睛】本题以模式图的形式考查各类蛋白质和合成和去向,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9. 科学家从发菜中分离出细胞进行液体悬浮培养.通过实验测定了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温度对离体发菜细胞的光合与呼吸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均正常,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离体发菜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与水绵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体发菜细胞培养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增强光照时,短时间内细胞中C3的含量将 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据图可知离体发菜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 ‎(4)若在持续保持温度为‎35℃‎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交替,离体发菜细胞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5 (2). 发菜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答发菜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水绵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答: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不给分) (3). 减少 (4). 呼吸 (5). 45 (6). 不能 (7). ‎35℃‎离体发菜细胞的真实光合作用速率是和呼吸速率的2倍,离体发菜细胞12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等于24‎ 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一昼夜有机物几率量为0,所以不能正常生长 ‎【解析】‎ ‎【分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据图可知,光照条件下‎25℃‎时放养量最大,说明此时净光合作用最大,是发菜生长的最适温度。发菜细胞是原核细胞,水绵细胞是真核细胞。发菜细胞与水绵细胞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发菜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在离体发菜细胞培养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增强光照时,光反应增强,细胞中ATP和[H]的量增加,C3的还原加快,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不变,因此短时间内细胞中C3的含量将减少。‎ ‎(3)据图可知,离体发菜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45℃‎时净光合速率为0,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45℃‎。‎ ‎(4)据图可知,‎35℃‎时离体发菜细胞的真实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离体发菜细胞进行12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等于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因此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为0,所以不能正常生长。‎ ‎【点睛】解答环境条件改变短时间内C3含量的变化问题的技巧为,若环境条件改变直接影响的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则可认为短时间内C3还原的速率不变;若环境条件改变直接影响的是C3还原,则可认为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 ‎10. 已知红梅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 aa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 基因型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梅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 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它两种类型(用线段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类型编号 甲 乙 丙 基因分布位置 ‎________‎ ‎________‎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红梅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甲类型。‎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基因和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符合____________类型。‎ ‎【答案】 (1). AABB×AAbb或aaBB×AAbb (2分,写对一组得1分) (2). (3). (4). 深紫色∶浅紫色∶白色=3∶6∶7 (5). 深紫色∶浅紫色∶白色=1∶2∶1 (6). 丙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bb,淡紫色为A-Bb,白色为A-BB和aa--,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9:3:3:1的变形。因此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要使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只能选择AABB×AAbb和aaBB×AAbb这样的亲本组合。‎ 两对基因的存在情况可能有三种: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A和B连锁;③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A和b连锁,此时需分情况讨论。‎ ‎【详解】(1)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2)这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也可能两对同源条染色体上,可能的情况有:‎ ‎①独立遗传 (甲)②连锁 (乙)或(丙)‎ 要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还是两对同源条染色体上,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如果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bb):淡紫色(A-Bb):白色(A-BB+aa--)=3:6:(3+4)=3:6:7(甲类型)。‎ ‎②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乙类型)。‎ ‎③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丙类型)。‎ ‎【点睛】本题是知识点是花的颜色的来源,B基因控制性状的机理,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判断亲本基因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独立遗传的应用,设计实验确定基因的位置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获取实验结论的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已知微生物P是一种可以分解尿素的细菌,微生物Q是一种可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请回答:‎ ‎(1)由于微生物形体微小,不便于直接观察,因此对微生物的了解通常是观察其群体的特征,该群体就是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____________。‎ ‎(2)根据微生物功能分析,微生物P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能产生_________酶。‎ ‎(3)如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Q并对其活菌数进行计数,通常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要选择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在某次实验中,统计到平板内微生物P的菌落数是348个,试分析此结果与真实值相比 最可能____(填 “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某次实验中,观察到平板内菌落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菌落 (2). 脲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种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5). 偏小 (6).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7). 涂布不均匀 ‎【解析】‎ ‎【分析】‎ 菌落是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培养基按功能划分,可以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能抑制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允许目标菌种生长。‎ ‎【详解】(1)微生物形体微小,不便于直接观察,因此对微生物的了解通常是观察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每种微生物都有独特的菌落。‎ ‎(2)尿素分解菌能分解尿素的原因是因为含有脲酶,脲酶能把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 ‎(3)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能用来计数。选择培养基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故选择培养能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种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4)稀释涂布平板法估算的结果往往与真实值相比偏小,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菌落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单个菌落。‎ ‎(5)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该平板内菌落有多个菌落连在一起的情况,其原因是菌液稀释不够充分。‎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接种的相关知识,学生需要熟知选择培养基的概念及原理,牢记常见的接种方法和菌种计数方法,能根据菌落情况判断所用的接种方法。‎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12.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下图为针对某种RNA病毒抗原(S蛋白)研制DNA疫苗和RNA疫苗的思路:‎ ‎(1)与体内DNA复制相比,过程①所需酶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欲选择性扩增出S基因的DNA,前提是利用S基因设计出特异性的____________。‎ ‎(2)过程②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B,其S基因应插入载体的____________之间;要检测⑥是否表达出S蛋白,可用____________法。‎ ‎(3)过程③④是制备RNA疫苗的过程,该疫苗注射到人体后会与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表达出S蛋白,这说明了生物界____________。‎ ‎(4)与注入灭活的或减毒的病毒抗原相比,核酸疫苗的突出特点是图中过程____________(填序号)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由此推测核酸疫苗一次接种即可获得长期免疫力,无需反复多次加强免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耐高温 (2). 引物 (3). 启动子、终止子 (4). 抗原抗体杂交 (5). 共用一套密码子 (6). ⑥ (7). 抗原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能持续表达 ‎【解析】‎ ‎【分析】‎ DNA疫苗进入机体后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抗原蛋白质,抗原蛋白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可以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快速进行免疫应答,预防传染病的发病。‎ ‎【详解】(1)与体内DNA复制相比,过程①PCR技术所需酶应具有耐高温的特点,欲选择性扩增出S基因的DNA,前提是利用S基因设计出特异性的引物。‎ ‎(2)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时应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的启动子、终止子之间;要检测⑥是否表达出S蛋白,可用抗原-抗体杂交。‎ ‎(3)病毒的RNA能在人体细胞中表达出病毒的蛋白质,这说明了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 ‎(4)与注入灭活的或减毒的病毒抗原相比,核酸疫苗的突出特点是⑥抗原蛋白的合成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由此推测核酸疫苗一次接种即可获得长期免疫力,无需反复多次加强免疫的原因是抗原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能持续表达,。‎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