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义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主要考点梳理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易错小题考考你 题一 题面:“(苏俄)新经济政策一实施,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 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 A .借助市场的自由调节 B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 .实行粮食税制度 题二 题面: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 论不包括( ) A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提高了农产品产量 C .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国情 D .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题三 题面:该图片是美国胡佛研究所档案馆馆藏的一张前苏联宣传画,宣传画敦促工人们加入生 产突击队,以实现斯大林的五年计划。原画上写着:“我们要打倒懒惰的工人。”该宣传画反 映了( ) A .余粮收集制挫伤了工人积极性 B .新经济政策无法调动工作热情 C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 D .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弊端初现 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易错小题考考你 第 1 页 题面: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 .重点放在农业 C .重点放在工业 D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 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 .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 .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 .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题二 题面:《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 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A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 .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 .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 .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题三 题面: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 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A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 .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 .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题四 题面: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下列属于列宁时代的是( ) 第 2 页 ① ② ③ ④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题五 题面:该图反映了苏联 1913 年与 1940 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 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题六 题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 50%的土地和 1 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 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 品的 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 .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 .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题七 题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 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 第 3 页 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 在 30 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 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 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空间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 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这个结果”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 么? (3)材料三中“僵化”的苏联模式指的是什么?列举二战后苏联对该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代 表人物。对于该模式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也有人认为, 它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是走向正确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你是如何评价的? 课后拓展练习 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 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 题一 题面:“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 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 C.全盘农业集体化 D.按劳分配 题二 题面:苏俄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主要归功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二五”计划的完成 第 4 页 题三 题面:1928 年,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32 年,苏联已由农业国变 成了工业国;1937 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包 括( ) ①“五年计划”推行 ②苏联人民“勒紧了裤腰带” ③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④斯大林改革农业,削减农业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四 题面:“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 75%,而日用消费品占 25%”。材料主要反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题五 题面: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 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 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第 5 页 讲义参考答案 易错小题考考你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题一 答案:A 题二 答案:D 题三 答案:D 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答案:D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B 题二 答案:C 题三 答案:D 题四 答案:D 第 6 页 题五 答案:A 题六 答案:B 题七 答案: (1)政策:新经济政策。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建设社会主义。 (2)罗斯福。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3)模式:斯大林模式。人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评价: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 的迅速发展,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存在严惩弊端,阻碍了苏联 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题干中“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 说明该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的正确过渡方法。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A 项属于新经济政策,C 项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 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在材 料中没有体现。 题二 答案:B 解析:苏俄经济的恢复主要归功于 1921 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到 1925 年苏俄国民经济 基本恢复,为 1928 年的一五计划奠定了基础,选择 B 项。 题三 答案:A 解析:主要是考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从 1928 年至 1937 年苏联实施了两个 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的,人民生 活困难;这一时期经济大危机爆发,法西斯趁机崛起对外扩张,国际关系紧张;所以选 A。 第 7 页 题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 济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显著特点。材料描述的只是工业 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 A、C 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 境的关系,故 D 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题五 答案:D 解析:本题有很大的迷惑性,“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很容易错选 A。 但题干还有把卷心菜剥光,表现为苏联解体。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材料的意思是 把前苏联像剥卷心菜一样给剥光,即使苏联解体了。因此答案为 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