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贵阳市四校2020届高三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贵阳民中 贵阳二中 贵阳八中 贵阳九中 贵阳市四校2020届高三年级联合考试(六)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环球科学》年度创新榜发布了,毫无悬念,华为又出现在本土企业创新榜中。在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的闪耀群星中,华为应该是最亮的那额。过去一年,华为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排名全球第入。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几乎占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与此相对应的是,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华为崛起,获得了国际同行中“CEO 杀手”称谓,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可是,华为感觉良好吗?肯定不是,我们看到领军人物任正非如履薄冰,对于华为创新的前景,任正非最經典的叙述是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他在发言中这样说道:“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国境,。那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一次隆重大会。任正非这样发言,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他还说道:“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速航中。会后,任正非的“无人区”,“困境”。 “迷航” 等,都成了报道的热词,引起科技界热议。 严格说来,中国科技企业乃至整个科技界的创断,还远没有全面进入一骑绝尘。环顾左右不见对手的无人区,智能手机方面,华为前面还有苹果和三星:在芯片领域,华为还在紧追高通,但以中国科技发展的态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我从跟随到进入领跑的情况,已经出现,将来会越来越多,最終形成常态。这个时候,任正非首先想到无人区里如何创新,就像当年在华为顺境中想到冬天一样,是未雨綢缪的前瞻性思考,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思考。 - 26 - 从跟随到领跑,再到进入创新的无人区,应该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需要的不仅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渐进性创新,更多是需要源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否则,随时有可能被别人重新超越。华为对此应该是清醒的,数字通信,互联网、手机,计算机芯片,这些华为公司今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华为发明,也不是中国人发明。所以,任正非们感到前途茫茫和总机是正常反应;如果感觉不到,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怎么在无人区创断?怎么让中国不断涌现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这可能是中国科技界今天和未来的重大课题。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和环境,无人区创新,对人和环境的要求也应该高很多。想象一下在珠穆朗玛峰顶和字宙深空探险的情况吧,那可能是无人区创新最形象逼真的场景。在那样的条件下,需要身体素质和勇气都超人的探险者。同样的。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人员,科学素质应该也不同于一般人,而且,同样需要勇气。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字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珠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同样,努力为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工作者营造一流环境作为保障,是必须的。 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在谈到创新的环境时这样概括道: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规范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周光召先生列举出的关于创新环境的诸多因素,应该是对无人区创新环境的最低要求。 还有一点不能不说,无人区创新,探索者常常处于任正非所说的“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三无状态,失败的风险大大增加,怎么对待可能的失败?任正非自己給出了答案: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对的。今天和未来在无人区奋斗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他们都是英雄。 (选自《环球科学》陈宗周《无人区创新》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的是 A. 华为获得了国际同行“CEO杀手”称谓,应该是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B. 华为在过去-年里研发投入几乎中国大陆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所以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 C. 华为研发投入600亿元,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让同行巨头们个个例目,不敢掉以轻心。 D. 华为攻入无人区后如服薄冰,无人区既是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也是创新的领跑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6 - 全文以华为耀眼的成绩开篇,引入华为的危机意识,接着论述了如何解决危机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有的态度。 B. 文章以崛起华为为例,运用例证、引证、喻证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企业的创新问题。 C. 文章以近一半文字,论述了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等,是无人区创新环境的起码要求。 D. 文章后半部分论述创新环境的保障,鼓励科技工作者人胆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环境的保障,就不会有科学素养和勇气超群的科技人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科技工作者未雨绸缪、高瞻性的思考,促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城已经出现从跟随进入领跑的情况。 B. 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是全新的创新,而华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自主研发,所以任正非感到前途茫茫。 C. 华为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科技工作者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科技工作者如果拥有探索者和宇航员的装备,就可以成功。 D. 创新与探索有可能失败,但在无人区奋斗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都是英雄。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结合文本内容“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几乎占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分析可知,选项内容强加因果。C项,选项内容偷换概念,结合“华为崛起,获得了国际同行中‘CEO 杀手’称谓,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分析可知,是华为崛起,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D项,“华为攻入无人区后如服薄冰”错误。已然未然逻辑不当。原文为“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步入无人区”。故选A。 - 26 -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如果没有创新环境的保障,就不会有科学素养和勇气超群的科技人员”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人员,科学素质应该也不同于一般人,而且,同样需要勇气。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字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珠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同样,努力为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工作者营造一流环境作为保障,是必须的”分析可知,人和环境是并列关系不是假设关系。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科技工作者如果拥有探索者和宇航员的装备,就可以成功”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字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珠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分析,是打比方的喻体,而不是实指。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之一。以往的亲子阅读,主要是针对上学的孩子,而如今,亲子阅读的范围已扩展至学龄前儿童,甚至几岁的小娃娃。因为“阅读”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意味着文字阅读,还包括图画等非文字阅读;亲子阅读有朝着更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有些家庭并没有阅读习惯,可看到别的家庭都进行亲子阅读后,便盲目跟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后,由于选材、方法、指导等欠妥,不仅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来,孩子没有获益,反倒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 26 - (摘编自刘天放《奠让“亲子阅读”流于形式》) 材料二: (摘编自“家长帮·阅读”) 材料三: 一些家长对亲子共读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共读就是给孩子传授知识,将共读等同于学算术、学认字、背唐诗、背英语单词,过早将孩子带入应试教育模式,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烦恼。实际上,阅读是一扇窗口,亲子共读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与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家长要避免将急功近利的情绪带到共读中。亲子共读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而要放眼长远,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优秀品质。 - 26 - 亲子共读也无须拘泥于场所和环境,不是待在家里才能进行亲子共读,要带着孩子大胆走出家门,多参加阅读活动,多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阅读产生更美好的感悟。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会使亲子共读更有效率。亲子共读贵在坚持,需要家长多用心。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冷了孩子的心,还会给他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不好影响。 (摘编自胡蔚<亲子共读贵在用心》) 材料四: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教授凯瑟琳·斯诺说,大量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和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着直接的联系。丰富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的语音意识、词汇发展、文字意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从长期来看,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快速认读、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和表达及未来的终身发展都有帮助。 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儿童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独立贡献超过20%的影响因素。在美国的研究中,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亲子阅读能够独立贡献20%的差异,也就是说33%由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差异中,有20%是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来弥补。 在美国,通过20年的实践,让很多人认识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除了家长态度积极,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力量支持,美国很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立图书馆都会提供机会,给孩子派书送贴纸,鼓励他们阅读。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一直有一项名为“1000本书”的阅读计划,鼓励孩子在6岁上小学之前读满1000本图画书。凯瑟琳·斯诺说:“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可以借鉴的,早期阅读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哈佛教授:亲子阅读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母阅读习惯不好(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的家庭,孩子日阅读时长普遍较短,这表明父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作用不容忽视。 B. 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目的主要集中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上,为了拓展知识界限、提升能力的也比较多。 C. 对于亲子共读的内容,家长的选择多倾向于为儿童创作的作品,认可老师的推荐,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 D. 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较少考虑为学科(如语文、英语)成绩提升打基础,为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制定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的也不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亲子阅读中,书的介质作用和阅读的纽带作用相结合-再加上形式多样化,使得亲子阅读范围已经覆盖了0-3岁的小孩。 - 26 - B. 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影响很大,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而对独立思考等有影响- C. 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而通过亲子阅读可以弥补其中大概六成的差异。 D. 儿童的早期阅读需要家长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美国在后一方面做得较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值得中国社会借鉴。 6.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做具体事情和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答案】4. C 5. D 6. (1)具体事情:①家长要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坚持每天两小时以上的阅读。②选择多种阅读环境和阅读样式,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阅读空间。(2)应避免出现的问题:①不要盲目跟风,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②避免急功近利,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③避免时常中断,不能坚持,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C项,“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与材料二信息不符,家长选择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比较少。故答案为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甚至几岁的小娃娃”,所以选项中“已经覆盖了0-3岁的小孩”表述错误。B项,“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错,于文无据。原文说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积极促进作用,没有信息表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阅读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会消失。C项,“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错,应是”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故答案为D。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具体事情:据材料二图表一可总结出“家长要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坚持每天两小时以上的阅读”;据材料三“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会使亲子共读更有效率”可总结出“选择多种阅读环境和阅读样式,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阅读空间”;避免出现的问题:据材料一“有些家庭并没有阅读习惯,可看到别的家庭都进行亲子阅读后,便盲目跟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后,由于选材、方法、指导等欠妥,不仅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来,孩子没有获益,反倒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可总结出“不要盲目跟风,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据材料三“家长要避免将急功近利的情绪带到共读中。亲子共读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而要放眼长远,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优秀品质”可总结出“避免急功近利,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据材料三“亲子共读贵在坚持,需要家长多用心。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冷了孩子的心,还会给他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不好影响”可总结出“避免时常中断,不能坚持,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民父亲 白旭初 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 儿子在城里当局长。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一双休日,我们特地来帮忙的。” 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 儿子说请人割吧。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 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 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咚的。 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馆说:“拿着, - 26 - 小心晒昏了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 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 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 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儿子就说:“歇歇吧。”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 旺老馆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 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儿,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 秘书赶忙说:“局长您放心,等会儿我们努力干。” 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 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 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 旺老馆立起身,戴上草帽。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啊,爹,您要人丹吗?” 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 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 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 夜已经很深了。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醒了。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儿子说:“爹,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 旺老馆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 - 26 - 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 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 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汗味很重”这个细节反映出旺老倌坚持割稻的时间长,割稻量大,突出了他的吃苦耐劳。 B. 儿子要请人割稻,是因为自己割稻太辛苦,不想让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受累,旺老倌不肯请人,是因为舍不得花钱。 C. 小说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儿子、父亲、秘书、办公室主任几个人物个性鲜明。 D. 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首先交代儿子从城里回来帮父亲收割,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8. 小说在情节构思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通读全文,请简要赏析。 9. 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还是局长儿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7. A 8. ①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是对比。②小说用了五个层次的对比:父亲拿草帽给儿子戴,儿子却嫌脏;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的稻谷,就累得不行,父亲把他拉下十多米依然埋头苦干;儿子喝三块钱一瓶的矿泉水,父亲喝自家的大叶茶;儿子怕中暑抹防晒霜吃人丹,父亲对此十分反感;对晒谷、交粮等后续之事,儿子想的是让邻居去办,而父亲要自己干。③通过反复对比,制造了情节波澜,具体展现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新时代的干部,怎样才能真正与农民达成默契的关系。 9. 示例一: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①小说标题是“农民父亲”,暗示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②小说通过旺老倌这一形象突出了主题。旺老倌是作者着力赞美的对象,他是一个倔强、吃苦耐劳,对土地和庄稼有着深厚感情的本色农民,他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赞颂了像旺老倌一样的人。③写儿子是为了衬托父亲的形象。小说中虽也花费了很多笔墨来写儿子,突出了儿子的养尊处优,脱离实际,忘记根本,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与旺老倌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父亲旺老倌的形象。 - 26 - 示例二:小说主人公是局长儿子。①小说情节围绕局长儿子展开。小说从儿子回家写起,到儿子内心发凉结束,中间写儿子帮父亲割稻,所有情节都围绕儿子展开。②小说通过局长儿子这一形象突出了主题。儿子生在农村,当上领导却失去了应有的传统美德,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儿子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批判了像儿子一样养尊处优忘本的领导。③写父亲是为了衬托儿子的形象。小说中虽然花费了很多笔墨写父亲,突出了父亲的吃苦耐劳的农民本色,但目的是与儿子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儿子的形象。 示例三:小说主人公是父亲和儿子。①小说情节围绕父亲和儿子展开。小说从旺老倌的儿子回家帮父亲割稻写起,以父子对话结束,中间写父子割稻,所有情节都围绕父子二人展开。②小说主题通过父子二人形象表达。父亲吃苦耐劳,儿子养尊处优,父亲身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儿子身上却透露出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忘记根本的恶劣品质,小说通过这二人的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批判了某些领导干部的忘本与脱离群众。③小说对父子二人的形象平均着墨。从全篇来看作者对父子二人的形象均衡着力,没有偏重,表明父亲和儿子均是小说主人公。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不想让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受累”原文没有依据;“因为舍不得花钱”不当,旺老倌不肯请人割稻是因为他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割稻”。 C项,小说中没有使用“肖像描写”的手法,“秘书、办公室主任”个性并不鲜明。 D项,“倒叙的写作手法”错,本文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是“顺叙”的手法。 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特色,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26 - 本文在情节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由“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馆说:‘拿着,小心晒昏了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可看出对于草帽,儿子不喜欢戴父亲的“脏”草帽,而父亲早已习以为常;由“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可知儿子因为久不干活而体力不支,而父亲的体力一如往常强壮;由“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可知儿子习惯了喝矿泉水,而父亲依旧习惯喝大叶茶;由“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啊,爹,您要人丹吗?’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可知儿子为防晒防中暑而涂防晒霜和含人丹,在父亲看来城里人太过矫情看不惯;由“儿子说:‘爹,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旺老馆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可知在晒谷、缴公粮的事上两人起了分歧,儿子希望找人代办,而父亲希望自己来。 另从故事的波澜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通过多重对比,突出和强化了父子之间的矛盾,以及城里和乡村不同习惯的差异;从文章的结尾看,结尾留白耐人寻味,“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引人深思,思考城市中的官员如何处理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还是局长儿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首先要先明自己的观点: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然后分点阐述自己的理由。可以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主旨四个方面来回答不能凭空捏造,一定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来回答。 如选择农民父亲旺老倌,则可以从题目“农民父亲”,可看出指的是旺老倌;从人物上看,小说写旺老倌,则把儿子和旺老倌形成对比,如“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可知儿子因为久不干活而体力不支,而父亲的体力一如往常强壮,再如“儿子说:‘爹,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旺老馆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可知在晒谷、缴公粮的事上两人起了分歧,儿子希望找人代办,而父亲希望自己来。这些都突出了旺老倌的吃苦耐劳、倔强、热爱土地的农民形象;从主旨看,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父亲旺老倌的赞美。 - 26 - 如选择局长儿子,从情节上看,小说以局长儿子为线索,叙述他回家帮农活、割稻、为父亲打理晒谷、缴公粮的事等主要事件,贯穿始终,使文章结构严谨;从人物上看,小说写局长儿子,则把农民父亲旺老倌和局长儿子形成对比,如“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可知儿子因为久不干活而体力不支,而父亲的体力一如往常强壮,再如“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啊,爹,您要人丹吗?’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可知突出了局长儿子养尊处优、忘本的形象。从主旨上看,表达了对局长儿子及其养尊处优、忘本思想的官员的批判。 如选择农民父亲旺老倌和局长儿子,从情节上看,小说情节都是围绕着这对父子展开,叙述他两人在割稻和处理晒谷、缴公粮事件上的差异,突出两人的矛盾,使情节波澜起伏;从人物上看,则是把农民父亲旺老倌和局长儿子形成对比,如对待草帽、干活、喝水、处理缴公粮等,可知突出了农民父亲旺老倌的勤劳朴实、热爱土地和局长儿子的养尊处优、忘本。从叙述情节的笔墨上看,两人的描写较为平均,无明显差异。考生根据这些关键点作答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邮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恋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 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遺。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佛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鯁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 - 26 - 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辩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姻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B.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C.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D.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B. 左拾遗,指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唐武则天垂拱元年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 C. 弱冠,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D. 中书會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 - 26 -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 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 ,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刺史。 (2)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曰”是“说”的意思,是对话的标志,所以应在“曰”后断开,排除AC; “老夫”是“前言戏之耳”的主语,所以应在“老夫”前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男子15岁称弱冠”错,男子20岁称弱冠。 故选C。 【12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原文“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乱”,形容词作动词,发生暴乱;“不见听”,是被动句,“见”表被动,“听”,采纳;“外”,名词作动词,外调。 (2)“行贾”,商人;“率篇”,每篇;“即”,马上。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 26 -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李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 [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逸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变》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龆宗纪》)②大内:皇帝殿宇。 - 26 -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 B. 词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词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 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唐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 D. 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15.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 【答案】14. B 15. ①乐景衬哀情。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宫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快乐双飞。词人用燕子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意和痛苦。②寓情于景。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双飞燕”不是虚写,文中景物描写都承自首句“登楼遥望”,故而为实景;“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解错误,本词写家国情怀,不掺杂儿女之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限定了鉴赏的角度,即“情景关系”。情景之间,无非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再兼顾情感的乐哀和景物描写的乐哀。那么,解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景,通过对“景”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情”。最后再说诗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等。 上片的意思是:登楼西望皇都宫殿,宫阙显盛无边无际,只有燕子双双飞落其间。渭水滔滔,从西向东奔泻,仿佛是一根白线,千山万丘连绵起伏,高低参差,零乱错杂。可知本词写词人遥望远方之景,长安宫室,双飞之燕,渭水长流,千山迢迢,借景物抒发忧愤之情,使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另外,词人心怀国都被破之悲,却眼见双飞之燕快乐飞翔的乐景,以乐衬哀,倍增其哀。 - 26 -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当时的人们一味投机取巧,践踏社会规则。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固时俗之工巧兮 (4). 偭规矩而改错 (5). 马作的卢飞快 (6). 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沮”“偭”“霹雳”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它随时代而演变, ,生生如昨,出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它培养了我们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 26 - 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 、源远流长?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国诗歌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 ),呈现出新诗和中国传统诗词双峰并峙、 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凸显。仅2018年网络新媒体发表的诗歌近亿首,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诗作比例偏低,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接连不断 彬彬有礼 交口赞誉 交相辉映 B. 绵延不绝 落落大方 交口赞誉 各有千秋 C. 绵延不绝 彬彬有礼 脍炙人口 交相辉映 D. 接连不断 落落大方 脍炙人口 各有千秋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 B. 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C. 近年来,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是经久不衰的诗歌 D. 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了经久不衰的诗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关怀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B. 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怀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C. 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D. 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核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绵延不绝”用在此处更符合后文“生生如昨”的语境。②彬彬有礼:文雅有礼貌。落落大方: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语境是讲待人的,所以用“彬彬有礼”更恰当。③交口赞誉:异口同声地称赞。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前一个强调称颂者多,后一个强调受赞誉者本质好,同时“交口赞誉”与前文主语不搭配。根据语境,文章说的是中国优秀诗歌本身之美,所以“脍炙人口”更符合。④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各有千秋:各有各存在的价值,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此处谈的是两者的关系,并非讲各有特色,所以用“交相辉映”更合适。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由“因此”前面的内容“中国诗歌易于传诵”以及与人们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可知,“因此”后面的内容最好是“诗歌”开头,排除C、D。从语言的简洁流畅而言,B项的“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比A项的“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更好,所以排除A项。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句子的语病有两处,一是“更是罕见”与“比较普遍”两个句子的语序不当,“更是”应放在后面;由此排除B、C项。二是“关怀”与“人民生活”搭配不当,“人民生活”与“关心”搭配最为恰当,由此排除A项。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我们可以通过佩戴口罩来预防,不过____,口罩有多种类型,在佩戴时一定要正确选择,同时要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医用口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结合了医用外科口罩和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优点,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各种颗粒物,同时也可阻断飞沫和血液等分泌物,____。N95口罩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可有效地预防各种飞沫传染新型冠状病毒。戴口罩时要保证口罩和面部相贴合, N95 的夹子要紧贴在鼻子上,如果是医用口罩,要仔细的调整铁丝,____,这样可以防止病毒进入呼吸道。 【答案】 (1). 不是所有口罩都能预防此类病毒 (2). 有效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 (3). 使其和鼻梁紧贴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 第一个空,根据“不过”,可知此空与前文是转折关系,再依据后文“口罩有多种类型”,可知此空应填:不是所有口罩都能预防新冠病毒; 第二个空,根据前文“医用口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可知主语是“医用口罩”,再根据“N95口罩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可有效地预防各种飞沫传染新型冠状病毒”,可知此空应是讲“医用口罩”的功能,所以此空应填: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 第三个空,根据前文“戴口罩时要保证口罩和面部相贴合”,可知此空应是“仔细的调整铁丝”的目的,所以此空应填:使口罩的铁丝和面部/鼻梁相贴合。 21.请概括下面文字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个字。 今年5月份,环境部会同住房建设部以长江经济带城市为重点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开展了现场排查。排查发现,长江经济带98个地级城市黑臭水体数量1048个,目前已消除了总体数量的74.4%。 环境部通报称,各地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普遍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提升了城市水污染防治水平,但黑臭水体治理不平衡的情况依然突出,治理任务十分繁重。 【答案】①黑臭水体整治情况良好。②依旧存在不平衡问题。③治理任务繁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应注意把握语句的层次,根据关键词语来筛选信息。同时要注意题目字数限制。 从第一段“长江经济带98个地级城市黑臭水体数量1048个,目前已消除了总体数量的74.4%”来看,可知治理情况良好。第二段“但黑臭水体治理不平衡的情况依然突出”“治理任务十分繁重”分别是两种情况,一是治理不平衡情况突出;二是治理任务仍旧十分繁重。最后考生根据字数要求拟写答案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 26 -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④命运不能选择,但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⑤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走在筑梦的路上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它的根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就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 ——题记 “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正方辩手双手激动地挥舞着。当他说出这句话,台下突然间一片骚动。 柏杨的这句话,也许是为了批判一部分中国人的以自我为中心,但未免以偏概全。我们更多的中国人,果真如他所说么?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四书五经”……这些鲜活的历史都在诉说着炎黄子孙曾创造的辉煌。这时的中国,走在缔造文明、追寻强盛的逐梦路上。 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封建、政府腐败、思想落后和闭关锁国让中国走向衰落,以至于引起了后来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页。然而,不屈的中国人却始终没有放弃,没有卑躬屈膝、下跪求饶! - 26 - 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在美国时,深切地感受到了因为国家的落后弱小而导致国人在外受到的欺侮。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一句“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唤醒了当时多少颓废的中国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建立一个新秩序!这时的中国,走在捍卫主权、争取民主与自由的逐梦路上。 走过了风雨飘摇的战争时期,新中国早已不复往日强盛。科技落后、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苦,百废待新。可这时,我们中国人并不泄气。这时的中国,又走上了中华崛起,实现伟大复兴的筑梦之路。于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十一五规划”、“可持续发展观”……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在一点点地苏醒! 因此,我看到,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与日俱升。可是这还不够,这还远远不够!千年前的辉煌不甘于沉寂,天生傲骨的中国人不甘于平庸! 中国的复兴路,是用一代代革命人的身躯铺就的。林则徐虎门硝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杨靖宇为国捐躯“四岛岂亡华?!白山志雄风。”;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茅以升毅然归国“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断地为祖国的逐梦之路添砖加瓦。为了一个共同的中国梦,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无怨无悔。 而这一切,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有朝一日,能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地对全世界呐喊: “我是中国人!” 【解析】 试题分析:五则材料,都充满哲理。或劝人奋进,或启发人们面向阳光,都发人深省。第①则材料可以喻指人们的心态和根基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②则材料的道理和第①则材料的辩证关系。第④则材料旨在说明客观的命运与主观努力的关系。第⑤则材料的道理与第④则材料的道理接近,强调以主观努力去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可有以下组合方式:①②两则可以合为一组,警示人们必须要有深厚的生命根基,否则无法结出生命之果;④⑤两则可以合为一组,强调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以弥补客观现实给我们造成的生活缺陷;第③则可以试着与①②两则组合或与④⑤两则组合,但必须能自圆其说,不能生拼硬凑。在引用名言时要与上下文水乳交融,不能生硬插入。 - 26 -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