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一轮单元复习训练题,精品6套,高分必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第一轮单元复习训练题,精品6套,高分必备

高考数学精品资料 第一轮单元复习训练题,精品 6 套,高分必备 高考数学第一轮单元复习训练题(附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椭圆 1416 22  yx 上的点到直线 12 2x t y t     ( t 为参数)的最大距离是( ) A. 3 B. 11 C. 22 D. 10 【答案】D 2.定义运算             dfce bfae f e dc ba ,如           15 14 5 4 30 21 . 已知   , 2   ,则            sin cos sincos cossin ( ) A. 0 0      B. 0 1      C. 1 0      D. 1 1      【答案】A 3.已知 x,yR 且 122  yx ,a,bR 为常数, 22222222 yaxbybxat  则 ( ) A.t 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 B.t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C.t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 D.t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答案】A 4.如图, 1l 、 2l 、 3l 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直线, 1l 与 2l 间的距离是 1, 2l 与 3l 间的距离是 2, 正三角形 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在 1l 、 2l 、 3l 上,则△ABC 的边长是( ) A. 32 B. 3 64 C. 4 73 D. 3 212 【答案】D 5.直线 2 ( )1 x t ty t       为参数 被圆 2 2( 3) ( 1) 25x y    所截得的弦长为( ) A. 98 B. 140 4 C. 82 D. 93 4 3 【答案】C 6.圆 )sin(cos2   的圆心坐标是( ) A.      4,2 1  B.      4,1  C.      4,2  D.      4,2  【答案】B 7.直线 1 2 3 x t y t      (t 为参数)的倾斜角为( ) A. 3  B. 6  C. 2 3  D. 5 6  【答案】A 8.如图,A、B 是⊙O 上的两点,AC 是⊙O 的切线,∠B=70°,则∠BAC 等于( ) A. 70° B. 35° C. 20° D. 10° 【答案】C 9.参数方程 1 4cos 3sin x y       ( 为参数)表示的平面曲线是( ) A.直线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答案】B 10.已知 O 为原点,P 为椭圆 4 2 3 x cos y sin     (a为参数)上第一象限内一点,OP 的倾斜角为 3  , 则点 P 坐标为( ) A.(2,3) B.(4,3) C.(2 3 , 3 ) D.( 4 5 5 , 4 15 5 ) 【答案】D 11.极坐标方程  = cos 4      表示的曲线是( ) A.双曲线 B.椭圆 C.抛物线 D.圆 【答案】D 12.设实数 a 使得不等式|2x−a|+|3x−2a|≥a2 对任意实数 x 恒成立,则满足条件的 a 所组成的 集合是( ) A. ]3 1,3 1[ B. ]2 1,2 1[ C. ]3 1,4 1[ D. [−3,3]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用 0.618 法选取试点的过程中,如果实验区间为[2,4],前两个试点依次为 x1,x2,若 x1 处的实验结果好,则第三试点的值为 . 【答案】3.528 或 2.472(填一个即可) 14.如图,圆 O 是 ABC 的外接圆,过点 C 的切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 , 2 7, 3CD AB BC   ,则 AC 的长为 . O D C B A 【答案】 3 7 2 15.圆 C: x =1+ cosθ y = sinθ    (θ为参数)的圆心到直线 l: x = 2 2 +3t y =1 3t    (t 为参数)的距离 为 . 【答案】2 16.直线 x=tcos α, y=tsin α (t 为参数)与圆 x=4+2cos φ, y=2sin φ (φ为参数)相切,则此直线的倾 斜角α =____________. 【答案】 π 6 或5 6 π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设 , ,a b c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 求证:(Ⅰ) 4 4 4 ( )a b c abc a b c     (Ⅱ) 2 2 2 2 2 2 2( )a b b c c a a b c        【答案】(I)∵ 2244 2 baba  , 2244 2 cbcb  , 2244 2 acac  ∴ 222222444 accbbacba  ∵ cabcbbacbba 222222222 22  同理: abcaccb 22222 2 , bcabaac 22222 2 , ∴ )(222222 cbaabcaccbba  (II) 2 2 2 2 2 2 22 2( ) 2 ( )a b ab a b a ab b a b         即 2 2 2 ( ) 2 a ba b   ,两边开平方得 2 2 2 2 ( )2 2a b a b a b     同理可得 2 2 2 ( )2b c b c   2 2 2 ( )2c a c a   三式相加,得 2 2 2 2 2 2 2( )a b b c c a a b c        18.设函数 ( ) 3f x x a x   ,其中 0a  。 (Ⅰ)当 1a  时,求不等式 ( ) 3 2f x x  的解集; (Ⅱ)若不等式 ( ) 0f x  的解集为 | 1x x   ,求 a 的值。 【答案】(Ⅰ)当 1a  时, ( ) 3 2f x x  可化为| 1| 2x   。由此可得 3x  或 1x   。 故不等式 ( ) 3 2f x x  的解集为{ | 3x x  或 1}x   。 ( Ⅱ) 由 ( ) 0f x  得 3 0x a x   此不等式化为不等式组 3 0 x a x a x      或 3 0 x a a x x      即 4 x a ax   或 2 x a aa    因为 0a 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2 ax x   由题设可得 2 a = 1 ,故 2a  19.设 a>0,b>0,若矩阵 A= a 0 0 b 把圆 C:x2+y2=1 变换为椭圆 E: x2 4 +y2 3 =1. (1)求 a,b 的值; (2)求矩阵 A 的逆矩阵 A-1. 【答案】(1):设点 P(x,y)为圆 C:x2+y2=1 上任意一点, 经过矩阵 A 变换后对应点为 P′(x′,y′) 则 a 0 0 b x y = ax by = x′ y′ ,所以 x′=ax, y′=by.. 因为点 P′(x′,y′)在椭圆 E:x2 4 +y2 3 =1 上, 所以a2x2 4 +b2y2 3 =1,这个方程即为圆 C 方程. 所以 a2=4, b2=3.,因为 a>0,b>0,所以 a=2,b= 3. (2)由(1)得 A= 2 0 0 3 ,所以 A-1= 1 2 0 0 3 3 . 20.已知函数 52)(  xxxf . (I)证明: 3)(3  xf ; (II)求不等式 158)( 2  xxxf 的解集. 【答案】 3, 2, ( ) | 2 | | 5 | 2 7, 2 5, 3, 5. x f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当 2 5 , 3 2 7 3.x x     时 所以 3 ( ) 3.f x   (II)由(I)可知, 当 22 , ( ) 8 15x f x x x   时 的解集为空集; 当 22 5 , ( ) 8 15 { | 5 3 5}x f x x x x x       时 的解集为 ; 当 25 , ( ) 8 15 { | 5 6}x f x x x x x     时 的解集为 . 综上,不等式 2( ) 8 15 { | 5 3 6}.f x x x x x     的解集为 21.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12  mx 的整数解有且仅有一个值为 2. (1)求整数 m 的值;(2)在(1)的条件下,解不等式: mxx  31 . 【答案】(1)由 12  mx ,得 2 1 2 1  mxm 。不等式的整数解为 2,  2 122 1  mm  53  m ,又不等式仅有一个整数解, 4m 。……5 分 (2)即解不等式 431  xx 当 1x 时,不等式为 431  xx ,0 x 不等式的解集为 0xx ; 当 31  x 时,不等式为 431  xx , x 不等式的解集为 ; 当 3x 时,不等式为 431  xx ,4 x 不等式的解集为 4xx , 综上,不等式的解集为 ),4[]0,(   22.如图,在△ ABC 中, D 是 AC 的中点, E 是 BD 的中点, AE 的延长线交 BC 于 F . (1)求 FC BF 的值; (2)若△ BEF 的面积为 1S ,四边形CDEF 的面积为 2S ,求 21 : SS 的值. 【答案】(1)过 D 点作 DG∥BC,并交 AF 于 G 点, ∵E 是 BD 的中点,∴BE=DE, 又 ∵∠EBF=∠EDG,∠BEF=∠DEG, ∴△BEF≌△DEG,则 BF=DG, ∴BF:FC=DG:FC, 又 ∵D 是 AC 的中点,则 DG:FC=1:2, 则 BF:FC=1:2;即 1 2 BF FC  (2)若△BEF 以 BF 为底,△BDC 以 BC 为底,则由(1)知 BF:BC=1:3,又由 BE:BD=1: 2 可 知 1h : 2h =1:2,其中 1h 、 2h 分别为△BEF 和△BDC 的高,则 6 1 2 1 3 1    BDC BEF S S , 则 21 : SS =1:5. 高考数学第一轮单元复习训练题(附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椭圆 1416 22  yx 上的点到直线 12 2x t y t     ( t 为参数)的最大距离是( ) A. 3 B. 11 C. 22 D. 10 【答案】D 2.定义运算             dfce bfae f e dc ba ,如           15 14 5 4 30 21 . 已知   , 2   ,则            sin cos sincos cossin ( ) A. 0 0      B. 0 1      C. 1 0      D. 1 1      【答案】A 3.已知 x,yR 且 122  yx ,a,bR 为常数, 22222222 yaxbybxat  则 ( ) A.t 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 B.t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C.t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 D.t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答案】A 4.如图, 1l 、 2l 、 3l 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直线, 1l 与 2l 间的距离是 1, 2l 与 3l 间的距离是 2, 正三角形 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在 1l 、 2l 、 3l 上,则△ABC 的边长是( ) A. 32 B. 3 64 C. 4 73 D. 3 212 【答案】D 5.直线 2 ( )1 x t ty t       为参数 被圆 2 2( 3) ( 1) 25x y    所截得的弦长为( ) A. 98 B. 140 4 C. 82 D. 93 4 3 【答案】C 6.圆 )sin(cos2   的圆心坐标是( ) A.      4,2 1  B.      4,1  C.      4,2  D.      4,2  【答案】B 7.直线 1 2 3 x t y t      (t 为参数)的倾斜角为( ) A. 3  B. 6  C. 2 3  D. 5 6  【答案】A 8.如图,A、B 是⊙O 上的两点,AC 是⊙O 的切线,∠B=70°,则∠BAC 等于( ) A. 70° B. 35° C. 20° D. 10° 【答案】C 9.参数方程 1 4cos 3sin x y       ( 为参数)表示的平面曲线是( ) A.直线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答案】B 10.已知 O 为原点,P 为椭圆 4 2 3 x cos y sin     (a为参数)上第一象限内一点,OP 的倾斜角为 3  , 则点 P 坐标为( ) A.(2,3) B.(4,3) C.(2 3 , 3 ) D.( 4 5 5 , 4 15 5 ) 【答案】D 11.极坐标方程  = cos 4      表示的曲线是( ) A.双曲线 B.椭圆 C.抛物线 D.圆 【答案】D 12.设实数 a 使得不等式|2x−a|+|3x−2a|≥a2 对任意实数 x 恒成立,则满足条件的 a 所组成的 集合是( ) A. ]3 1,3 1[ B. ]2 1,2 1[ C. ]3 1,4 1[ D. [−3,3]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用 0.618 法选取试点的过程中,如果实验区间为[2,4],前两个试点依次为 x1,x2,若 x1 处的实验结果好,则第三试点的值为 . 【答案】3.528 或 2.472(填一个即可) 14.如图,圆 O 是 ABC 的外接圆,过点 C 的切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 , 2 7, 3CD AB BC   ,则 AC 的长为 . O D C B A 【答案】 3 7 2 15.圆 C: x =1+ cosθ y = sinθ    (θ为参数)的圆心到直线 l: x = 2 2 +3t y =1 3t    (t 为参数)的距离 为 . 【答案】2 16.直线 x=tcos α, y=tsin α (t 为参数)与圆 x=4+2cos φ, y=2sin φ (φ为参数)相切,则此直线的倾 斜角α =____________. 【答案】 π 6 或5 6 π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设 , ,a b c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 求证:(Ⅰ) 4 4 4 ( )a b c abc a b c     (Ⅱ) 2 2 2 2 2 2 2( )a b b c c a a b c        【答案】(I)∵ 2244 2 baba  , 2244 2 cbcb  , 2244 2 acac  ∴ 222222444 accbbacba  ∵ cabcbbacbba 222222222 22  同理: abcaccb 22222 2 , bcabaac 22222 2 , ∴ )(222222 cbaabcaccbba  (II) 2 2 2 2 2 2 22 2( ) 2 ( )a b ab a b a ab b a b         即 2 2 2 ( ) 2 a ba b   ,两边开平方得 2 2 2 2 ( )2 2a b a b a b     同理可得 2 2 2 ( )2b c b c   2 2 2 ( )2c a c a   三式相加,得 2 2 2 2 2 2 2( )a b b c c a a b c        18.设函数 ( ) 3f x x a x   ,其中 0a  。 (Ⅰ)当 1a  时,求不等式 ( ) 3 2f x x  的解集; (Ⅱ)若不等式 ( ) 0f x  的解集为 | 1x x   ,求 a 的值。 【答案】(Ⅰ)当 1a  时, ( ) 3 2f x x  可化为| 1| 2x   。由此可得 3x  或 1x   。 故不等式 ( ) 3 2f x x  的解集为{ | 3x x  或 1}x   。 ( Ⅱ) 由 ( ) 0f x  得 3 0x a x   此不等式化为不等式组 3 0 x a x a x      或 3 0 x a a x x      即 4 x a ax   或 2 x a aa    因为 0a 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2 ax x   由题设可得 2 a = 1 ,故 2a  19.设 a>0,b>0,若矩阵 A= a 0 0 b 把圆 C:x2+y2=1 变换为椭圆 E: x2 4 +y2 3 =1. (1)求 a,b 的值; (2)求矩阵 A 的逆矩阵 A-1. 【答案】(1):设点 P(x,y)为圆 C:x2+y2=1 上任意一点, 经过矩阵 A 变换后对应点为 P′(x′,y′) 则 a 0 0 b x y = ax by = x′ y′ ,所以 x′=ax, y′=by.. 因为点 P′(x′,y′)在椭圆 E:x2 4 +y2 3 =1 上, 所以a2x2 4 +b2y2 3 =1,这个方程即为圆 C 方程. 所以 a2=4, b2=3.,因为 a>0,b>0,所以 a=2,b= 3. (2)由(1)得 A= 2 0 0 3 ,所以 A-1= 1 2 0 0 3 3 . 20.已知函数 52)(  xxxf . (I)证明: 3)(3  xf ; (II)求不等式 158)( 2  xxxf 的解集. 【答案】 3, 2, ( ) | 2 | | 5 | 2 7, 2 5, 3, 5. x f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当 2 5 , 3 2 7 3.x x     时 所以 3 ( ) 3.f x   (II)由(I)可知, 当 22 , ( ) 8 15x f x x x   时 的解集为空集; 当 22 5 , ( ) 8 15 { | 5 3 5}x f x x x x x       时 的解集为 ; 当 25 , ( ) 8 15 { | 5 6}x f x x x x x     时 的解集为 . 综上,不等式 2( ) 8 15 { | 5 3 6}.f x x x x x     的解集为 21.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12  mx 的整数解有且仅有一个值为 2. (1)求整数 m 的值;(2)在(1)的条件下,解不等式: mxx  31 . 【答案】(1)由 12  mx ,得 2 1 2 1  mxm 。不等式的整数解为 2,  2 122 1  mm  53  m ,又不等式仅有一个整数解, 4m 。……5 分 (2)即解不等式 431  xx 当 1x 时,不等式为 431  xx ,0 x 不等式的解集为 0xx ; 当 31  x 时,不等式为 431  xx , x 不等式的解集为 ; 当 3x 时,不等式为 431  xx ,4 x 不等式的解集为 4xx , 综上,不等式的解集为 ),4[]0,(   22.如图,在△ ABC 中, D 是 AC 的中点, E 是 BD 的中点, AE 的延长线交 BC 于 F . (1)求 FC BF 的值; (2)若△ BEF 的面积为 1S ,四边形CDEF 的面积为 2S ,求 21 : SS 的值. 【答案】(1)过 D 点作 DG∥BC,并交 AF 于 G 点, ∵E 是 BD 的中点,∴BE=DE, 又 ∵∠EBF=∠EDG,∠BEF=∠DEG, ∴△BEF≌△DEG,则 BF=DG, ∴BF:FC=DG:FC, 又 ∵D 是 AC 的中点,则 DG:FC=1:2, 则 BF:FC=1:2;即 1 2 BF FC  (2)若△BEF 以 BF 为底,△BDC 以 BC 为底,则由(1)知 BF:BC=1:3,又由 BE:BD=1: 2 可 知 1h : 2h =1:2,其中 1h 、 2h 分别为△BEF 和△BDC 的高,则 6 1 2 1 3 1    BDC BEF S S , 则 21 : SS =1:5. 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测试题 1(附参考答案) 数列通项 数列求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数列 na 满足 2 1 1 a , nnaa nn  21 1 ,求 na = ( ) A. 3 1 2 n  B. 1 1 2 n  C. 3 2 4 n  D. 3 2 5 n  2.记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an=6n2+2n-1,则 Sn= ( ) A. n2(2n-1) B. n·(6n2+2n-1) C. 2n(n2+2n-1) D. n·(2n2+4n+1) 3.数列 1,3,7,15,…的通项公式 an 等于( ). (A)2n (B)2n+1 (C)2n-1 (D)2n-1 4 已知数列 na 满足 3 2 1 a , nn an na 11  ,求 na = ( ) A. 1 n B. 2 3n C. 3 4n D. 3 5n 5.数列 1,1+2,1+2+4,…1+2+22+…+2n-1,…的前 n 项和 Sn>1020,则 n 的最小值是 ( ) A.7 B.8 C.9 D.10 6.已知 S=1+ 22 1 + 23 1 +…+ 2 1 n +…,则 S∈ ( ) A.(1, 2 3 ) B.( 2 3 ,2) C.(2,5) D.(5,+∞) 7.数列 1× 2 1 ,2× 4 1 ,3× 8 1 ,4× 16 1 ,…前 n 项和为 ( ) A.2- 122 1  nn n B.2- nn n 22 1 1  C. 2 1 (n2+n-2)- n2 1 D. 2 1 n(n+1)- 12 1 n 8.数列        nn 1 1 的前 n 项之和为 ( ) A. 1n +1 B. 1n -1 C. n D. 1n 9.已知数列前 n 项和 Sn=2n-1,则此数列奇数项的前 n 项和为 ( ) A. 3 1 (2n+1-1) B. 3 1 (2n+1-2) C. 3 1 (22n-1) D. 3 1 (22n-2) 10 数列   14 2 2n 前 n 项之和为 ( ) A. 12 2 n n B. 12 12   n n C. 12 2 n D. 12 n 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1.在数列{an}中,a1=1,且 anan+1=3n,则其前 10 项之和为 . 12 已知数列{an},满足 a1=1,an=a1+2a2+3a3+…+(n-1)an-1(n≥2),则{an}的通项 1 ___na    1 2 n n   , . 13.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之和为:Sn=n2-4n+1,则|a1|+|a2|+…+|a10|= . 14. 设数列{an}中,a1=-3 且 7an+1+5an+3anan+1+12=0,bn=(3n-4)·an 求数 列{bn}前 n 项和 Sn.= 广东省 2011 届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测试题 1 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1、 12、 13、 14、 广东省 2011 届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测试题 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小题,共 50 分) 1A 由条件知: 1 11 )1( 11 21    nnnnnn aa nn 分 别 令 )1(,,3,2,1  nn , 代 入 上 式 得 )1( n 个 等 式 累 加 之 , 即 )()()()( 1342312  nn aaaaaaaa )1 1 1()4 1 3 1()3 1 2 1()2 11( nn  所以 naan 111  2 1 1 a , nnan 1 2 3112 1  2.D Sn= n k 1  (6k2+2k-1)=6 n k 1  k2+2 n k 1  k+ n k 1  (-1)=6× 6 1 n(n+1)(2n+1)+2 × 2 1 n(n+1)-n=n(2n2+4n+1). 3. C 排除法.由已知,各项均为奇数.所以(A)、(D)不正确.对于(B),由于 n=1 时, 21+1=3.所以(B)也不正确.也可以直接归纳出 2n-1. 4. B 由条件知 1 1  n n a a n n ,分别令 )1(,,3,2,1  nn ,代入上式得 )1( n 个等式累乘 之,即 13 4 2 3 1 2   n n a a a a a a a a n n 1 4 3 3 2 2 1  na an 1 1  又 3 2 1 a , nan 3 2 5.D 由 an=1+2+22+…+2n-1=2n-1 得 Sn= n k 1  (2k-1)=2n+1-2-n>1020 验 证即得. 6.B 当 n>1 时,利用 k 1 - 1 1 k < 2 1 k < 1 1 k - k 1 .将此同向不等式“累 加”即得. 7.B 错项相减. 8. B ∵ nn 1 1  = nn 1 9.C 其通项公式为:an=2n-1. 10. A 14 2 2 n = )12)(12( 2  nn = 12 1 n - 12 1 n , 故 Sn= n k 1        12 1 12 1 kk = 12 2 n n .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1.∵a1=1,∴a2=3,又 an+1an+2=3n+1  n n a a 2 =3.故{an}的奇数项是一个首 项为 1,公比为 3 的一个等比数列,其偶数项是一个首项为 3,公比 为 3 的 另 一 个 等 比 数 列 S10=(a1+a3+a5+a7+a9)+(a2+a4+a6+a8+a10)= 31 )31(3 31 )31(1 55    =2·35-2=484. 12 分析:由已知, 1 2 1a a  由 1321 )1(32  nn anaaaa  生成 23211 )2(32   nn anaaaa  两式相减得 11 )1(   nnn anaa ,即 na a n n  1 为商型的, 用累乘法可得 1 3 1 2 2 2 ( 1) 4 3,n n n n n n a a a aa n na a a a             即 2n na  . 13.∵a1=S1=-2,当 n≥2 时 an=Sn-Sn-1=n2-4n-(n-1)2+4(n-1)=2n-5, ∴an=      )2( 5 2 )1( 2 nn n , ∴原式=2+1+1+a4+a5+…+a10=4+ 2 104 aa  ×7=4+ 2 153  ×7=67. 14 由递推式得 3(an+2)(an+1+2)=(an+2)-(an+1+2) 2 1 2 1 1  nn aa =3  2 1 2 1 1  aan +(n-1)3(a1=-3) an= 43 1 n -2, ∴bn=(3n-4)       243 1 n =9-6n  Sn= n k 1  bk= n k 1  (9-6k)=9n-6· 2 1 n(n+1)=6n-3n2. 第二单元 函数及其性质(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的图象是|1|)(  xxf ( ) (2) 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2)1(1  xyxy 与 B. 1 11   x xyxy 与 C. 2lg2lg4 xyxy  与 D. 100lg2lg xxy  与 (3) 函数 xxy 22  的定义域为 3,2,1,0 ,那么其值域为 ( ) A .  3,0,1 B .  3,2,1,0 C .  31  yy D. 30  yy (4) 设函数 f(x) (x∈R)是以 3 为周期的奇函数, 且 f(1)>1, f(2)= a, 则 ( ) A. a>2 B. a<-2 C. a>1 D. a<-1 (5) 设 f(x) 为 奇 函 数 , 且 在 (- ∞ , 0) 内 是 减 函 数 , f(-2)= 0, 则 x f(x)<0 的 解 集 为 ( ) A. (-1, 0)∪(2, +∞) B. (-∞, -2)∪(0, 2 ) C. (-∞, -2)∪(2, +∞) D. (-2, 0)∪(0, 2 ) (6) 设函数 )0()2(  xxxy 的反函数定义域为 ( ) A. ),0[  B. ]0,( C.(0,1) D. ]1,( (7) 下列各图象表示的函数中,存在反函数的只能是 ( ) A. B. C. D. (8)设函数 f(x)= 13 4)(,42  xxgaxx , 当 x∈[-4, 0]时, 恒有 f(x)≤g(x), 则 a 可能取 的一个值是 ( ) A. -5 B. 5 C. - 3 5 D. 3 5 (9) 已知函数 f(x)对任意 x,y∈R 都有 f(x+y)=f(x)+f(y), 且 f(2)=4,则 f(-1)= ( ) A 1 x y O B 1 x y O C 1 x y O D 1 x y O-1 -1 -1 -1 1 1 1 1 A. -2 B. 1 C. 0.5 D. 2 (10) 已知 0c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一个是 ( ) A. cc 2 B. cc )2 1( C. cc )2 1(2  D. cc )2 1(2  二.填空题 (11) 奇函数 )(xf 定义域是 )32,( tt ,则 t . (12) 若    )0( 21 )0( )( xx xxxf ,则 )3(f ____ (13) 函数 xy 2 在 ]1,0[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 (14) xay )(log 2 1 在 R 上为减函数,则 a . 三.解答题 (15) 记函数 )32(log)( 2  xxf 的定义域为集合 M,函数 )1)(3()(  xxxg 的定义域 为集合 N.求: (Ⅰ)集合 M,N; (Ⅱ) 集合 NM  , NM  (16) 设 )(xf 是奇函数, )(xg 是偶函数,并且 xxxgxf  2)()( ,求 )(xf (17) 有一批材料可以建成长为 m200 的围墙,如果用材料在一边靠墙的地方围成一块矩形 场地,中间用同样的材料隔成三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如图),则围成的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 少? (18) 已知二次函数 y=f1(x)的图象以原点为顶点且过点(1,1),反比例函数 y=f2(x)的图象与直线 y=x 的两个交点间距离为 8,f(x)= f1(x)+ f2(x). (Ⅰ) 求函数 f(x)的表达式; (Ⅱ) 证明:当 a>3 时,关于 x 的方程 f(x)= f(a)有三个实数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1|)(  xxf =      )1(1 )1(1 xx xx 2.D [解析]:∵ 2)1(  xy =|x -1|∴A 错 ∵ 1 xy 的定义域是 x  1, 1 1   x xy 的定义域是 x>1 ∴B 错 ∵ xy lg4 的定义域是 x>0 , 2lg2 xy  的定义域是 x  0 ∴C 错 3.A [解析]:只需把 x=0,1,2,3 代入计算 y 就可以了 4.D [解析]: 1)2(1)1(),1()1()32()2(  ffffff 又 5.C [解析]: 222 0 2 0 0)( 0 0)( 00)(                      xxx x x x xf x xf xxxf 或或或 6.B [解析]:函数 )0()2(  xxxy 的反函数定义域 就是原函数 )0()2(  xxxy 的值域 而 1)1(2)2( 22  xxxxxy 当 0x 时原函数是是减函数,故 0y 7. D [解析]:根据反函数的定义,存在反函数的函数 x、y 是一一对应的。 8. A [解析]:排除法, 若 a=5,则 x=0 时 f(x)=5,g(x)=1, 故 A 错 若 a= 3 5 ,则 x= - 4 时 f(x)= 3 5 ,g(x)= 3 12 , 故 C 错 若 a= 3 5 ,则 x=0 时 f(x)= 3 5 ,g(x)=1, 故 D 错 9.A [解析]:因为函数 f(x)对任意 x,y∈R 都有 f(x+y)=f(x)+f(y),所以 )0()0()00( fff  即 0)0( f 又 2)1(4)2()11()1()1(  fffff 2)1( 0)0()11()1()1(   f ffff 10.D [解析]: cccc ccc 2202)2 1(    故 cc )2 1(2  二填空题: 11. -1 [解析]:∵ )(xf 是奇函数 ∴定义域 )32,( tt 关于原点对称 即 32  tt ∴ 1t 12.-5 [解析]: )3(f 1 – 23= - 5 13. 3 [解析]:函数 xy 2 在 ]1,0[ 上是增函数,所以最大值为 2,最小值为 1,它们之和为 3 14. )1,2 1( [解析]:∵ xay )(log 2 1 在 R 上为减函数 ∴ 12 11log0 2 1  aa 三解答题 (15)解:(Ⅰ) };2 3|{}032|{  xxxxM }13|{}0)1)(3(|{  xxxxxxN 或 (Ⅱ) };3|{  xxNM }2 31|{  xxxNM 或 . (16) )(xf 为奇函数 )()( xfxf  )(xg 为偶函数 )()( xgxg  xxxgxfxxxgxf  22 )()( )()( 从而 xxxgxfxxxgxf  22 )()(,)()(       22 2 )( )( )()( )()( xxg xxf xxxgxf xxxgxf (17)设每个小矩形长为 x,宽为 y,则 2500)25(42004)4200(3,20034 22  xxxxxxySyx )(2500,25 2 max mSx  时 (18) (Ⅰ)由已知,设 f1(x)=ax2,由 f1(1)=1,得 a=1, ∴f1(x)= x2.设 f2(x)= x k (k>0),它的图象与直线 y=x 的交点分别为 A( k , k ),B(- k ,- k ) 由 AB =8,得 k=8,. ∴f2(x)= x 8 .故 f(x)=x2+ x 8 . (Ⅱ) (证法一)f(x)=f(a),得 x2+ x 8 =a2+ a 8 , 即 x 8 =-x2+a2+ a 8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 f2(x)= x 8 和 f3(x)= -x2+a2+ a 8 的大致图象,其中 f2(x)的图象是以坐 标轴为渐近线,且位于第一、三象限的双曲线, f3(x)与的图象是以(0, a2+ a 8 )为顶点,开口向下的 抛物线.因此, f2(x)与 f3(x)的图象在第三象限有一个交点,即 f(x)=f(a)有一个负数解.又∵f2(2)=4, f3(2)= -4+a2+ a 8 ,当 a>3 时,. f3(2)-f2(2)= a2+ a 8 -8>0,当 a>3 时,在第一象限 f3(x)的图象上存 在一点(2,f(2))在 f2(x)图象的上方.f2(x)与 f3(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有两个交点,即 f(x)=f(a)有两个 正数解.因此,方程 f(x)=f(a)有三个实数解. (证法二)由 f(x)=f(a),得 x2+ x 8 =a2+ a 8 ,即(x-a)(x+a- ax 8 )=0,得方程的一个解 x1=a.方程 x+a - ax 8 =0 化 为 ax2+a2x - 8=0, 由 a>3, △ =a4+32a>0, 得 x2= a aaa 2 3242  , x3= a aaa 2 3242  ,x2<0, x3>0, ∵x1≠ x2,且 x2≠ x3.若 x1= x3,即 a= a aaa 2 3242  ,则 3a2= aa 324  , a4=4a,得 a=0 或 a= 3 4 ,这与 a>3 矛盾,∴x1≠ x3.故原方程 f(x)=f(a)有三个实数 解.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试题:数列(附参考答案) 必修 5 第 2 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重难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探索并掌握数列的几 种间单的表示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规律找 出可能的通项公式. 考纲要求: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巍峨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经典例题:假设你正在某公司打工,根据表现,老板给你两个加薪的方案:(Ⅰ)每年年末 加 1000 元;(Ⅱ)每半年结束时加 300 元。请你选择:(1)如果在该公司干 10 年,问两种 方案各加薪多少元? (2)对于你而言,你会选择其中的哪一种? 当堂练习: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数列 1,2,3 与数列 3,2,1 是同一个数列. B.数列 l, 2,3 与数列 1,2,3,4 是同一个数列. C.数列 1,2,3,4,…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n=n.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 巳知数列{ an}的首项 a1=1,且 an+1=2 an+1,(n≥2),则 a5 为 ( ) A.7. B.15 C.30 D.31. 3.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Sn=2n2+1,则 a1,a5 的值依次为 ( ) A.2,14 B.2,18 C.3,4. D.3,18. 4.已知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Sn=4n2 -n+2,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 A. an=8n+5(n∈N*) B. an=8n-5(n∈N*) C. an=8n+5(n≥2) D.       ),2(58 )1(5 + n Nnnn n a 5.已知数列{ an}的前 n 项和公式 Sn=n2+2n+5,则 a6+a7+a8= ( ) A.40. B.45 C.50 D.55. 6.若数列 }{ na 前 8 项的值各异,且 n8n aa  对任意的 *Nn 都成立,则下列数列中可取遍 }{ na 前 8 项值的数列为 ( ) A. }{ 12 ka B. }{ 13 ka C. }{ 14 ka D. }{ 16 ka 7.在数列{ an}中,已知 an=2,an= an+2n,则 a4 +a6 +a8 的值为 . 8.已知数列{ an}满足 a1=1 , an+1=c an+b, 且 a2 =3,a4=15,则常数 c,b 的值为 . 9.已知数列{ an}的前 n 项和公式 Sn=n2+2n+5,则 a6+a7+a8= . 10.设 na 是首项为 1 的正项数列,且   01 1 22 1   nnnn aanaan ( n =1,2,3,…),则它的 通项公式是 na =________. 11. 下面分别是数列{ an}的前 n 项和 an 的公式,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1)Sn=2n2-3n; (2)Sn=3n-2 12. 已知数列{ an}中 a1=1, nn an na 11  (1)写出数列的前 5 项;(2)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 13. 已知数列{ an}满足 a1=0,an+1+Sn=n2+2n(n∈N*),其中 Sn 为{ an}的前 n 项和,求此 数列的通项公式. 14. 已知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an 与前 n 项和公式 Sn 之间满足关系 Sn=2-3an (1)求 a1; (2)求 an 与 an (n≥2,n∈N*)的递推关系; (3)求 Sn 与 Sn (n≥2,n∈N*)的递推关系, 必修 5 第 2 章 数列 §2.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重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 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 的问题. 考纲要求: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 题. 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经典例题:已知一个数列{an}的各项是 1 或 3.首项为 1,且在第 k 个 1 和第 k+1 个 1 之间 有 2k-1 个 3,即 1,3,1,3,3,3,1,3,3,3,3,3,1,…,记该数列的前 n 项的和为 Sn. (1)试问第 2006 个 1 为该数列的第几项? (2)求 a2006; (3)求该数列的前 2006 项的和 S2006; 当堂练习: 1.数列 2, 5,2 2, 11, ,… 则 2 5 是该数列的( ) A.第 6 项 B.第 7 项 C.第 10 项 D.第 11 项 2.方程 2 6 4 0x x   的两根的等比中项是( ) A. 3 B. 2 C. 6 D. 2 3. 已知 1 2, , , na a a…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 1q  ,则( ) A. 1 8 4 5a a a a   B. 1 8 4 5a a a a   C. 1 8 4 5a a a a   D. 1 8a a 和 4 5a a 的大小关系不能由已知条件确定 4.一个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前 4 项之和为 40,最后 4 项之和是 80,所有项之和是 210,则 此数列的项数为( ) A.12 B.14 C.16 D.18 5.若 a、b、c 成等差数列,b、c、d 成等比数列, 1 1 1, ,c d e 成等差数列,则 a、c、e 成(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以上答案都不是 6.在等差数列{an}中, 1 4 8 12 15 2a a a a a     ,则 3 13a a  ( ) A.4 B. 4 C.8 D. 8 7.两等差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的比 ' 5 3 2 7 n n S n S n   ,则 5 5 a b 的值是( ) A. 28 17 B. 48 25 C. 53 27 D. 23 15 8.{an}是等差数列, 10 110, 0S S  ,则使 0na  的最小的 n 值是( ) A.5 B. 6 C.7 D.8 9.{an}是实数构成的等比数列, nS 是其前 n 项和,则数列{ nS } 中( ) A.任一项均不为 0 B.必有一项为 0 C.至多有一项为 0 D.或无一项为 0,或无穷多项为 0 10.某数列既成等差数列也成等比数列,那么该数列一定是( ) A.公差为 0 的等差数列 B.公比为 1 的等比数列 C.常数数列1,1,1,… D.以上都不对 11.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 d≠0,且 a1、a3、a9 成等比数列,则 1 3 9 2 4 10 a a a a a a     的值是 . 12.由正数构成的等比数列{an},若 1 3 2 4 2 32 49a a a a a a   ,则 2 3a a  . 13.已知数列{an}中, 1 2 2 n n n aa a   对任意正整数 n 都成立,且 7 1 2a  ,则 5a  . 14.在等差数列{an}中,若 10 0a  ,则有等式  * 1 2 1 2 19 19,n na a a a a a n n         N… … 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n}中,若 9 1b  ,则有等式 15. 已知数列{2n-1an }的前 n 项和 9 6nS n  . ⑴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⑵设 2 | |3 log 3 n n ab n     ,求数列 1 nb       的前 n 项和. 16.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 1 1 2 32, 12a a a a    . ⑴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⑵令  n n nb a x x  R ,求数列{bn}前 n 项和的公式. 17. 甲、乙两人连续 6 年对某县农村养鸡业规模进行调查,提供两个不同的信息图如图所 示.甲调查表明:从第 1 年每个养鸡场出产 1 万只鸡上升到第 6 年平均每个鸡场出产 2 万只 鸡.乙调查表明:由第 1 年养鸡场个数 30 个减少到第 6 年 10 个. 请您根据提供的信息说明: ⑴第 2 年养鸡场的个数及全县出产鸡的总只数; ⑵到第 6 年这个县的养鸡业比第 1 年是扩大了还是 缩小了?请说明理由; ⑶哪一年的规模最大?请说明理由. 18.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公差 0d  ,{an}的部分项组成的数列 1 2, , ,k k kna a a… 恰为等比 数列,其中 1 2 31, 5 , 17k k k   ,求 1 2 nk k k  … . 必修 5 第 2 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综合运用 1、设{ }na 是等比数列,有下列四个命题:① 2{ }na 是等比数列;② 1{ }n na a  是等比数列; ③ 1{ } na 是等比数列;④{lg | |}na 是等比数列。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2、{ }n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q ,则数列 1 2 3 4 5 6 7 8 9, , ,a a a a a a a a a      是( ) A、公比为3q 的等比数列 B、公比为 6q 的等比数列 C、公比为 3q 的等比数列 D、公比为 6q 的等比数列 3、已知等差数列{ }na 满足 1 2 3 101 0a a a a     ,则有 ( ) A、 1 101 0a a  B、 1 101 0a a  C、 1 101 0a a  D、 51 51a  4、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组成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则三边的长分别为 ( ) A、5,8,11 B、9,12,15 C、10,13,16 D、15,18,21 5、数列 , , , , , ( )a a a a a R  必为 ( ) A、等差非等比数列 B、等比非等差数列 C、既等差且等比数列 D、以上都不正确 6、若一个等差数列前 3 项的和为 34,最后 3 项的和为 146,且所有项的和为 390,则这个 数列共有 A、10 项 B、11 项 C、12 项 D、13 项 ( ) 7、在等差数列{ }na 中, 1 4a  ,且 1 5 13, ,a a a 成等比数列,则{ }na 的通项公式为 ( ) A、 3 1na n  B、 3na n  C、 3 1na n  或 4na  D、 3na n  或 4na  8、数列 2 3 11, , , , , , ,na a a a   的前 n 项的和为 ( ) A、 1 1 na a   B、 11 1 na a   C、 21 1 na a   D、以上均不正确 9、等差数列{ }na 中, 1 7 10 342, 21a a a a    ,则前 10 项的和 10S 等于 ( ) A、720 B、257 C、255 D、不确定 10、某人于 2000 年 7 月 1 日去银行存款 a 元,存的是一年定期储蓄;2001 年 7 月 1 日他将 到期存款的本息一起取出,再加 a 元后,还存一年的定期储蓄,此后每年 7 月 1 日他都 按照同样的方法,在银行存款和取款;设银行一年定期储蓄利率 r 不变,则到 2005 年 7 月 1 日,他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全部取出时,取出的钱数共有多少元? ( ) A、 5(1 )a r B、 5[(1 ) (1 )]a r r   C、 6[(1 ) (1 )]a r rr    D、 5[(1 ) ]a r rr   11、在某报《自测健康状况》的报道中,自测血压结果与相应年龄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观察表中的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入表中空格内: 年龄(岁)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收缩压(水银柱,毫米)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5 舒张压 70 73 75 78 80 83 88 12、两个数列 1 2 3, , , ,x a a a y 与 1 2, , ,x b b y 都成等差数列,且 x y ,则 2 1 2 1 a a b b   = 13、公差不为 0 的等差数列的第 2,3,6 项依次构成一等比数列,该等比数列的公比 q = 14、等比数列{ }na 中, 1 4, 5a q  ,前 n 项和为 nS ,满足 510nS  的最小自然数 n 为 15、设{ }na 是一个公差为 ( 0)d d  的等差数列,它的前 10 项和 10 110S  ,且 1 2 4, ,a a a 成等比数列.(1)证明 1a d ;(2)求公差 d 的值和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16、(1)在等差数列{ }na 中, 1 6 412, 7a a a   ,求 na 及前 n 项和 nS ; (2)在等比数列{ }na 中, 1 2 166, 128, 126n n na a a a S    ,求 ,n q . 17、设无穷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 (1)若首项 1 3 2a  ,公差 1d ,求满足 2 2( )kkS S 的正整数 k ; (2)求所有的无穷等差数列{ }na ,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 k 都有 2 2( )kkS S 成立. 18.甲、乙两大型超市,2001 年的销售额均为 P(2001 年为第 1 年),根据市场分析和预测, 甲超市前 n 年的总销售额为 )2(2 2  nnP ,乙超市第 n 年的销售额比前一年多 12 n P . (I)求甲、乙两超市第 n 年的销售额的表达式; (II)根据甲、乙两超市所在地的市场规律,如果某超市的年销售额不足另一超市的年销售 额的 20%,则该超市将被另一超市收购,试判断哪一个超市将被收购,这个情况将在哪一 年出现,试说明理由. 必修 5 第 2 章 数列 数列单元检测 1. 已 知 等 差 数 列 }{ na 的 前 n 项 和 为 Sn , 若 854 ,18 Saa 则 等 于 ( D ) A.18 B.36 C.54 D.72 2. 已知 na 为等差数列, nb 为等比数列,其公比 1q ,且 ),,3,2,1(0 nibi  ,若 11 ba  , 1111 ba  , 则 ( B ) A. 66 ba  B. 66 ba  C. 66 ba  D. 66 ba  或 66 ba  3. 在等差数列{a n }中,3(a 3 +a 5 )+2(a 7 +a 10 +a 13 )=24,则此数列的前 13 项之和为 ( D ) A.156 B.13 C.12 D.26 4. 已 知 正 项 等 比 数 列 数 列 {an} , bn=log a an, 则 数 列 {bn} 是 ( A ) A、等比数列 B、等差数列 C、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D、以上都不对 5. 数列  n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并且 1385 ,, aaa 是等比数列  nb 的相邻三项,若 52 b , 则 nb 等 于 ( B ) A. 1)3 5(5  n B. 1)3 5(3  n C. 1)5 3(3  n D. 1)5 3(5  n 6. 数列 1,2,2,3,3,3,4,4,4,4,5,5,5,5,5,6,…的第 1000 项的值是 ( B ) A. 42 B.45 C. 48 D. 51 7. 一懂 n 层大楼,各层均可召集 n 个人开会,现每层指定一人到第 k 层开会,为使 n 位开 会人员上下楼梯所走路程总和最短,则 k 应取 ( D ) A. 2 1 n B. 2 1 (n—1) C. 2 1 (n+1) D.n为奇数时,k= 2 1 (n—1)或k= 2 1 (n+1),n为偶数时k= 2 1 n 8. 设数列 na 是等差数列, 2 6,a   8 6a  ,Sn 是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则( B ) A.S4<S5 B.S4=S5 C.S6<S5 D.S6=S5 9. 等比数列 na 的首项 1 1a   ,前 n 项和为 ,nS 若 32 31 5 10  S S ,则公比 q 等于 ( B ) 1 1A. B.2 2  C.2 D.-2 10. 已知 Sn 是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若 S6=36,Sn=324,Sn-6=144(n>6),则 n 等于 ( D ) A.15 B.16 C.17 D.18 11. 已知 80 79   n nan ,(  Nn ),则在数列{ na }的前 50 项中最小项和最大项分别是 ( C ) A. 501,aa B. 81,aa C. 98 ,aa D. 509 ,aa 12. 已知: )()2(log * )1( Znna nn   ,若称使乘积 naaaa 321  为整数的数 n 为劣 数, 则在区间(1,2002)内所有的劣数的和为 ( A ) A.2026 B.2046 C.1024 D.1022 13. 在 等 差 数 列 { }na 中 , 已 知 a1+a3+a5=18 , an-4+an-2+an=108 , Sn=420 , 则 n= . 14. 在等差数列 }{ na 中,公差 2 1d ,且 6058741  aaaa  ,则 kk aa  61 (k∈N+, k≤60)的值为 . 15. 已知 *)(2 14 2 NnaS nnn   则 通项公式 na = . 16. 已知 n nn Saa 23 11  且 ,则 na = ; nS = . 17. 若数列 na 前 n 项和可表示为 as n n  2 ,则 na 是否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若可能, 求出 a 值;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18.设{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a1=b1=1,a2+a4=b3,b2·b4=a3,分别求出{an}及{bn}的前 n 项和 S10 及 T10. 19.已知数列{an}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Sn 是其前 n 项和,且 S3,S9,S6 成等差数列 (1)求证:a2 , a8, a5 也成等差数列 (2)判断以 a2, a8, a5 为前三项的等差数列的第四项是否也是数列{an}中的一项,若是求出 这一项,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0.等比数列 }{ na 的首项为 1a ,公比为 )( 1qq ,用 mnS  表示这个数列的第 n 项到第 m 项共 1 nm 项的和. (Ⅰ)计算 31S , 64S , 97S ,并证明它们仍成等比数列; (Ⅱ)受上面(Ⅰ)的启发,你能发现更一般的规律吗?写出你发现的一般规律,并证明. 21.某城市 2001 年末汽车保有量为 30 万辆,预计此后每年报废上一年末汽车保有量的 6%, 并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为保护城市环境,要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 60 万辆,那么 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应超过多少辆? 参考答案 第 2 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经典例题:解:(1)(Ⅰ)55000 元(Ⅱ)63000 元 (2)当 n<2 时(Ⅰ)方案 当 n=2 时(Ⅰ)(Ⅱ)方案都行 当 n<2 时(Ⅱ)方案 当堂练习: 1.C; 2.C; 3.D; 4.D; 5.B; 6.B; 7. 46; 8.      1 2 b c 或      6 3 b c ; 9. 45; 10. n 1 ; 11. 【 解】 (1) an=4n+5 (2)        ),2(32 )1(1 1 +n n Nnn n a 12. 【 解】 (1)1, 2 1 , 3 1 , 4 1 , 5 1 .(2) n 1 . 13. 【 解】       ),2(12 )1(0 + n Nnnn n a 14. 【 解】 (1) 2 1 (2) an +1= 4 3 an (n≥1,n∈N*)(3) Sn +1= 4 3 Sn+ 2 1 (n≥1,n∈N*) §2.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经典例题:(1)4022031 (2)3 (3)5928 当堂练习: 1.B; 2.B; 3.A; 4.B; 5.B; 6.B; 7.B;8.B; 9.D; 10.B; 11. 13 16 12. 7 13. 1 14.  1 2 1 2 17 17,n nb b b b b b n n     *N… … 15. (1) 1 6 2n na   (2) 1 n n  16. (1) 2na n (2)     1 2 ( 1) ( 1), 2 1 2 ( 1)11 n n n n n x x xS nx xxx          17.(1) 第 2 年养鸡场的个数为 26 个,全县出产鸡的总只数是 31.2 万只 (2) 到第 6 年这个县的养鸡业比第 1 年缩小了 (3) 第 2 年的规模最大 18. 3 1n n  §2.3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综合运用 1.C; 2.C; 3.C; 4.B; 5.D; 6.D; 7.D; 8.D; 9.C; 10.C;11. 140,85; 12.. 3 4 ; 13. 3; 14. 8 15、(1)略;(2) 2, 2nd a n  16、(1) 2 1na n  , 2 nS n ; (2)当 1 2, 64na a  时, 2, 6q n  ;当 1 64, 2na a  时, 1 , 62q n  17、(1)当 1,2 3 1  da 时, nnnnnSn  2 2 1 2 )1( 2 3 ,由 2)(2 kk SS  得, 2224 )2 1(2 1 kkkk  ,即 0)14 1(3 kk ,又 0k ,所以 4k . (2)设数列 na 的公差为 d ,则在 2)(2 kk SS  中分别取 2,1k 得      2 24 2 11 )( )( SS SS 即      2 11 2 11 )2 122(2 344 dada aa ,由(1)得 01 a 或 11 a . 当 01 a 时,代入(2)得: 0d 或 6d ; 当 0,01  da 时, 0,0  nn Sa ,从而 2)(2 kk SS  成立; 当 6,01  da 时,则 )1(6  nan ,由 183 S , 216,324)( 9 2 3  SS 知, 2 39 )(SS  ,故所得数列不符合题意; 当 11 a 时, 0d 或 2d ,当 11 a , 0d 时, nSa nn  ,1 ,从而 2)(2 kk SS  成立;当 11 a , 2d 时,则 2,12 nSna nn  ,从而 2)(2 kk SS  成立,综上 共有 3 个满足条件的无穷等差数列; 0na 或 1na 或 12  nan . 另解:由 2)(2 kk SS  得 2 2 2 2 1 1 1 1[ ( 1) ] [ ( 1) ]2 2k a k d k a k d     ,整理得 1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 ( ) ( ) 04 2 2 4 2d d k da d k a a d d da         对于一切正整数 k 都 成立,则有 1 2 2 1 2 2 1 1 1 1 04 2 1 02 1 1 04 2 d d da d a a d d da              解之得: 1 0 0 d a    或 1 0 1 d a    或 1 2 1 d a    所以所有满足条件的数列为: 0na 或 1na 或 12  nan . 18. (I)设甲超市第 n 年的年销售量为 na 2 )2( 2  nnPSn 2 n 时 2 ]2)1()1[( 2 )2( 22 1   nnPnnPSSa nnn Pn )1(  又 1n 时, Pa 1 .      )1( )2()1( nP nPnan 设乙超市第 n 年的年销售量为 nb , 11 2   nnn Pbb 221 2   nnn Pbb 332 2   nnn Pbb … … 212 Pbb  以上各式相加得: )2 1 2 1 2 1( 121  nn Pbb )2 12()2 1 2 1 2 11( 112   nnn PPb (II)显然 Pbn 2 3 n 时 nn ba  , 故乙超市将被早超市收购. 令 nn ba  5 1 得 )2 12(5 1 1 nPPn 得 12 511  nn 10n 时 92 51110  不成立. 而 11n 时 102 51111  成立. 即 n=11 时 11115 1 ba  成立. 答:这个情况将在 2011 年出现,且是甲超市收购乙超市. 数列单元检测 1.D; 2.B; 3.D; 4.A; 5.B; 6.B; 7.D; 8.B; 9.B; 10.D;11.C;12.A;13. 20; 14. 7;15. 12  nn na ; 16.     22)32( 3 nn na )2( )1(   n n 12)12(  n n nS . 17. 【 解】 因 na 的前 n 项和 as n n  2 ,故 1a = as  21 , )2(1   nssa nnn , an=2n+a - 2n - 1 - a=2n - 1( 2n ) . 要 使 1a 适 合 2n 时 通 项 公 式 , 则 必 有 1,22 0  aa , 此时 )(2 1   Nna n n , 2 2 2 1 1    n n n n a a , 故当 a=-1 时,数列 na 成等比数列,首项为 1,公比为 2, 1a 时, na 不是等比数 列. 18. 【 解】 ∵{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a2+a4=2a3,b2·b4=b32, 已知 a2+a4=b3,b2·b4=a3,∴b3=2a3,a3=b32, 得 b3=2b32,∵b3≠0,∴b3= 2 1 ,a3= 4 1 . 由 a1=1,a3= 4 1 ,知{an}的公差 d=- 8 3 , ∴S10=10a1+ 2 910  d=- 8 55 . 由 b1=1,b3= 2 1 ,知{bn}的公比 q= 2 2 或 q=- 2 2 , 10 10 1 1 10 10 (1 ) (1 )2 31 2 31, (2 2); , (2 2).2 1 32 2 1 32 b q b qq T q Tq q            当 时 当 时 19. 【 解】(1)S3=3a1, S9=9a1, S6=6a1, 而 a1≠0,所以 S3,S9,S6 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2 分 所以 q≠1,则由公式 q qa q qa q qa q qaS n n       1 )1( 1 )1( 1 )1(2,1 )1( 6 1 3 1 9 11 得 即 2q6=1+q3 ∴2q6a1q=a1q+q3a1q , ∴2a8=a2+a5 所以 a2, a8, a5 成等差数列 (2)由 2q6=1+q3=- 2 1 要以 a2, a8, a5 为前三项的等差数列的第四项是数列{an}中的第 k 项, 必有 ak-a5=a8-a2,所以 163 2  qqa ak 所以 ,4 5)2 1(,4 5,4 5 3 2 2 2    k kk qa a 所以所以 由 k 是整数,所以 4 5)2 1( 3 2  k 不可能成立,所以 a2, a8, a5 为前三项的等差数列的第四项不 可能也是数列{an}中的一项. 20. 【 解】 (Ⅰ) )1( 2 131 qqaS  , )1( 23 164 qqqaS  , )1( 26 197 qqqaS  因为 3 31 64 64 97 qS S S S      , 所以 976431 S  、、SS 成等比数列. (Ⅱ)一般地 mrrmpp SS  、、mnnS 、 nrp 2( 且 m、n、p、r 均为正整数)也成等比数列, )q1( m21 1    qqqaS n mnn , )q1( m21 1    qqqaS p mpp , )q1( m21 1    qqqaS r mrr , np mnn mpp mpp mrr qS S S S       )( nrp 2 所以 mrrmpp SS  、、mnnS 成等比数列. 21. 【 解】 设 2001 年末汽车保有量为 1b 万辆,以后各年末汽车保有量依次为 2b 万辆, 3b 万辆,……,每年新增汽车 x 万辆,则 301 b , xbb nn  94.01 所以,当 2n 时, xbb nn  194.0 ,两式相减得:  11 94.0   nnnn bbbb (1)显然,若 012  bb ,则 011   nnnn bbbb ,即 301  bbn  ,此时 .8.194.03030 x ( 2 ) 若 012  bb , 则 数 列  nn bb 1 为 以 8.106.0 112  xbxbb 为 首 项 , 以 94.0 为 公 比 的 等 比 数 列 , 所 以 ,  8.194.01  xbb n nn . (i)若 012  bb ,则对于任意正整数 n ,均有 01  nn bb ,所以, 3011  bbb nn  , 此时, .8.194.03030 x (ii)当 万8.1x 时, 012 bb ,则对于任意正整数 n ,均有 01  nn bb ,所以, 3011  bbb nn  ,由  8.194.01  xbb n nn ,得          3094.01 94.01 1 12 112211     n nnnnn bbbbbbbbbb     3006.0 94.018.1 1  nx , 要使对于任意正整数 n ,均有 60nb 恒成立, 即    603006.0 94.018.1 1  nx 对于任意正整数 n 恒成立,解这个关于 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 得 8.194.01 8.1  nx , 上式恒成立的条件为: 上的最小值在 Nn nx        8.194.01 8.1 ,由于关于 n 的函数   8.194.01 8.1  nnf 单 调递减,所以, 6.3x . 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试卷(附参考答案) 立体几何综合训练 第 I 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直线 a,b 与直线 l 所成角相等,则 a//b B.直线 a,b 与平面α成相等角,则 a//b C.平面α,β与平面γ所成角均为直二面角,则α//β D.直线 a,b 在平面α外,且 a⊥α,a⊥b,则 b//α 2.空间四边形 ABCD,M,N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且 AC=4,BD=6,则( ) A.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