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三徐州一检语文试卷答案
2019届徐州一检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B(3 分) (历程:经历的过程。仅指已发生的。 进程: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已发生的和未 发生的。 掣肘: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 扰,难开展。 骚扰:意指扰乱他人,使之不得安宁,含贬义。 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意为把 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借以比喻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一网打尽:比喻一个不漏的全部抓住或彻底清剿) 2.(3 分)D (第③句和公共文明衔接最紧密,第④句是第③ 句的因,且《轻犯罪法》 与第①句的“恶小”“法律”等词语衔接;第② 句是第⑤句程度更深的表达,故选 D) 3.(3 分)A (A 项对应的人物应为陶渊明) 4.(3 分)C (整个文段是强调书法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从文段中筛选出“法帖”塑造“心境”,“粗 糙的书写方式被破除,性情中焦躁、杂乱的习气 被削弱,陶冶出精神之光。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 将卓然而立。”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就可以选出 C 项) 5.(3 分)B (禅,禅让,指帝王让位给别人。 封禅,古代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6.(3 分)D (文中说的是赵匡凝对唐王朝心怀 忠义) 7.(1)(4 分)赵匡凝气度相貌非常雄伟,喜好整 理装饰自己,每次整理衣服帽子,一 定让人拿着大镜子(自己)前后照看。 (“气貌”“修饰”“鉴”各 1 分,语意通顺 1 分) (2)(3 分)等到杨师厚渡过长江,赵匡凝率领 数万士兵迎战,被杨师厚打得大败。 (“济”“逆”“为……所”各 1 分) (3)(3 分)杨行密很优厚地对待赵匡凝,后来 杨行密去世,杨渥就渐渐地不尊敬(礼貌地 对待)他了。(“厚”“遇”“礼”各 1 分) 8.(4 分) 第一次,太祖清口战役失败后,赵匡凝暗中依附 于淮南蛮夷; 第二次,太祖将期受禅,赵匡凝不支持。 赵匡凝字光仪,是蔡州 人。父亲赵德諲。赵匡 凝凭借父亲的功劳任唐 州刺史兼七州马军步军 都校。等到赵德諲去世 后,赵匡凝自封为襄州 留后,朝廷也就将旄钺 (作为任职凭证)授予 他。他镇守多年,很有 威望德惠,多次升职到 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赵匡凝气质相貌非常雄 伟,喜好整理装饰自己, 每次整理衣服帽子,一 定让人拿着大镜子(自 己)前后照看。会见客 人时,乌巾上稍觉有灰 尘,就让侍候的歌妓拿 着红色的拂尘拂去它。 有不小心触犯了他家讳 的人,往往要遭受他棍 棒的捶楚,他就是这样 方正严明。 光化初年,赵匡凝因太祖在清口 战役失败,就暗中结附淮南蛮夷, 太祖派氏叔琮领兵攻伐他。不久, 他属下的泌州刺史赵璠翻过城墙 投降,隋州刺史赵匡璘在战阵前 被抓住。不久康怀英攻下邓州, 赵匡凝害怕,派使者乞求结盟, 太祖答应了他,从此依附于太祖。 等到成汭在鄂州被打败,赵匡凝 上表推荐他弟弟赵匡明任荆南留 后。这时唐王朝衰微虚弱,各道 常规的赋税大多都不上供了,只 有赵匡凝兄弟虽然雄据一方,可 是对唐王朝竭尽忠心,贡赋不曾 停止。 太祖正准备约定时间接受禅让的 帝位,因为赵匡凝兄弟都据守藩 镇,就派遣使者预先告谕自己的 意旨。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回 答说,自己深受唐朝恩德,哪里 敢随时世而妄自有别的想法。使 者回去复命,太祖非常愤怒。天 祐二年秋天七月,派杨师厚领兵 征讨他。八月,太祖亲自率领大 军南征。等到杨师厚渡过长江, 赵匡凝率领数万士兵迎战,被杨 师厚(打得)大败。赵匡凝于是 烧掉自己的战船,驾着一只小船 急速划桨,沿汉水逃往金陵。后 来死在淮南。 《新唐书》记载:杨师厚从山谷里砍伐树木造船,赵匡凝 带领两万士兵临江迎战,被杨师厚打败,就烧掉战船,独 自驾小船连夜逃往扬州。杨行密见了他,说:“你当年在 藩镇(做官)时,用车马驮载着轻重物资输送给贼人,现 在失败了,才来归附我啊!”《欧阳史》记载:杨行密很 优厚地对待赵匡凝,后来杨行密去世,杨渥对待他就逐渐 不够尊敬了。(一次)杨渥正在设宴吃青梅,赵匡凝看着 杨渥说:“不要多吃,会发小儿热。”将领们认为他轻慢 无礼,杨渥派遣赵匡凝到海陵,后来被徐温杀死。当初赵 匡凝爱好藏书,等到兵败后,杨师厚在他家里得到数千卷 书,全部献给了朝廷。 9.(5 分)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 “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 等景物(意象)(1 分); 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 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2 分);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 清冷的景物之中(2分)。 (补充:想象(虚写):别后情景;俯仰结合: 云雁为仰,蒹葭寒流为俯。 写艺术手法效果也可得分:渲染了分别时的凄清 氛围;流露出与友人分别的伤感;表达了对友人 的牵挂。) 10.(6 分)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 惜别友人。(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11.(8 分) (1)言笑晏晏 (2)知耻近乎勇 (3)肇锡余以嘉名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奈何取之尽锱铢 (6)渺沧海之一粟 (7)位卑未敢忘忧国 (8)伤心秦汉经行处 (每空 1 分) 12.(3 分)C (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没有完全消解。它横亘 于父子各自的心中,导致了父亲之死,也触发了 一鸣的梦。) 13.(6 分) (1)对儿子决定旅行结婚的无奈; 对儿子喜欢远行的忧虑; 为儿子操持婚礼的期盼; 害怕被拒绝的忐忑。 (3 分,一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 (2)年老多病的伤感; 无法控制儿子的失落; 对未来父子关系的担忧; 对儿子不能理解自己的无奈。 (3 分,一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 14.(6 分) ①“把你的脚捆起来”意指父亲因爱而想束缚儿子; ②表现了一鸣对父亲这种束缚的抵触和反抗; ③揭示了父辈渴望掌控与年轻一代渴望自由之间的 矛盾; ④启示人们:两代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15.C (“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 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是指名 家各自的风格特征,而非细节的不足) 16.D (“文学翻译家”应为“文学翻译批评家”) 17.(6 分) ①风格是原作的精气神,决定作品整体美; ②有风格在,细节的瑕疵往往 是无关宏旨的; ③滥用细节,(过分追求细节)常常会失去创造 的活力。(每点 2 分) 18.(3 分)B (A 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夸大 危害;C 联通数据而非部门;D 提升政绩, 无中生有) 19.(3 分)B (“确保扶贫资金合理使用”错, 无中生有。) 20.(6 分) ①建设大数据治理体系,创造良性发展的互联网 生态格局; ②联通共享各种相关数据,建立精准化识别机制 和综合考核平台; ③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大数据 红利共享。(每点 2 分) 21.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生如书,一页页被翻过。(这句话是个引子,引 出写作的方向——人生,也引出了第二句。) 有人说,要经常回头翻翻,这样你会懂得更多,这 代表一种反思与成熟,不忘过往方可更进一步。 (这一句由第二句引出来,意思是要经常回望过去, 反思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懂得更多,才能成熟,我 们的人生才能更进一步。) 也有人说,人要向前看,少翻过去的旧账,这是一 种明智之举,懂得放下才能真正超越。(这句话是 由第二句引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是) 审题分析 (1)经常回望过去,对人生过往生活品味与反 思,才能走向生命的成熟与高峰; (2)不受成败得失经历的羁绊,要积极地面向 未来,迎接新的生活,实现生命的超越; (3)人既不割裂过去的生活,也不能沉湎于过 去的生活,而应立足于以往的生命体验, 面向未来,昂首向前。 (4)不管是回望过去,还是走向未来,其目的 都是要促成生命的成长,生命境界的提 升。 一、关于审题 1.本次作文指向“人生”或“生命”,即“生命 的成长”或“生命境界的提升”。 如果由“人生”延伸到家、民族、社会,则属切 题;如果开篇只是以“人生”作为引子,然后大 谈特谈国家、民族、社会,则属偏题。(徐州) 2.审题时,要把握“不忘过往”(“向前看”) 与“更进一步”(“超越”)的关系,厘清其内 在逻辑(不忘过往—品味反思—生命的成长;面 向未来—放下过往—生命超越)。 3.准确立意: ○回望过去,走向生命的成熟; ○放下过往的成败得失,实现生命的超越; ○立足于过往的生命体验,面向未来,昂首向前。 ○不管是回望过去,还是走向未来,其目的是促 进生命的成长,生命境界的提升。 二、关于批改 1.切入分48;偏题<42,跑题≤32。 2.未完篇的,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执行。 三、存在问题 1.抛开生命或人生的核心指向,只谈“回望过去” (“不忘过往”)或 “面向未来”(“向前 看”) 2.仅仅抓住材料中的一两个词语,比如“反 思”“放下”,肆意发挥。 3.说理只是在表面滑行,未能把握概念间的逻辑 关系,对“不忘过往方可更进一步”与“懂得放 下(过往)才能真正超越”的内在逻辑认识肤浅, 或者根本没有认识。 4.部分书写潦草,卷面涂画严重。 5.典型病例: △懂得放下,才能超越。——只谈“放下”与 “超越”,未提及“过去”与“未来”,也未指 向“人生”或“生命”。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只谈“过往”与 “将来”,未指向“人生”或“生命”。 一、为什么你的作文很难超过50分? 另外一篇作文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写哀愁,你不 觉得离你的观点太远了吗? 二、对比高分作文(高分作文段落赏析) • 三、高分作文怎样再提高分数 ○回望过去,走向生命的成熟; ○放下过往的成败得失,实现生命的超越; 结合这两点立意,你觉得怎样让文章深入下去? 分论点一:回望过去,勇敢面对失败的有谁 分论点二:回望过去,有谁能放得下成功荣誉 分论点三:回望过去,哪怕没有成功失败,我们只 为反省自己,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可以吗?印第 安人有一句名言:别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来, 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联系现实:国人是不是生活太麻木,只喜欢娱乐至 死或者只是一味向前看,走得太快,以至于丢失了 灵魂 • 四、联系高考作文或其他优秀文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2011上海高考卷 • 刘瑜《至少还有记忆》 • 五、审题立意训练 • 1、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 变世界;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 改变自己;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 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 2、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做不成自己。 也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 3、有人说,好人必有好报;也有人说,好 人未必有好报。但人们选择做好人善事, 是因为回报,还是因为那是对的事情呢? • “好人好事”立意训练详解: • 继续追问法,追问什么呢?一是追问材料, 追问材料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是什么?并追问 其丰富的内涵,二是追问立意,有几个立意, 这些立意之间有什么关系?对立,并列,递 进等。三是追问文章布局结构。你最想写的、 最能写好的立意是什么?其他立意能否对中 心立意起到辅助作用,或者可以作为分论点 使用。比如,正反面补充等。 第一步:审题立意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 有人说,好人必有好报;也有 人说,好人未必有好报。但人 们选择做好人善事,是因为回 报,还是因为那是对的事情呢? • 1、追问材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厘清 材料关系 • 第一步审读材料。材料两句话,两个层次,第一 层,有人说,也有说,揭示了对待好人好事的两 种态度和结果,要么回报,要么不回报。第二层, 从做好人好事的人来说,做好人好事的原因什么? 一是因为回报,一是因为对。 • 第二步深度追问材料。 追问一:试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如何理解? 好人好事,回报或不回报,对的。 “好人好事”就在一个“好”字,“好”指什 么?“善”,“友善”,“善心、善举、善行” 等。 好人好事 回报 不回报 对的 立意: 1、从做好人好事和 回报的关系上,得出 立意:回报会让善心 善举失去善意;回报, 能更好的激励众人布 施善心 2、从好人好事和不 回报关系上,得出立 意:不求回报,此为 真善;不回报,有损 众人布施善行善举 3、从好人好事和对 的关系上,得出立意: 因为对,所以善。 • 追问二:为什么命卷人会命这道题?这道题与现实生 活,与我们学生有何关联? • 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自《关于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主要内容为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头版刊登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容: 第一层面 、国家层面 :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第二层面 、社会层面 :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第三层面 、个人层面 :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 六、作文训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 体不限,诗歌除外。 •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人认为 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 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