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 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1.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 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宋初,自耕农数量为350万户,占所有农户的58%;到1067年,自耕农数量为980万户,占农户的69%。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政府税率较前代低 B.地主数量逐渐减少 ‎ C.庄园经济走向破产 D.小农经济得到发展 ‎3.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865—1894年,上海步东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厂。而贵州省在10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产业;内蒙古1913年仍是空白这两个地区到1920年都没有官办企业。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 )‎ A.边疆地区封建统治强化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C.社会的半殖民地性突出 D.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 ‎4.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主人公出身低微 ‎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 ‎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的影响 ‎5.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7.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8.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类似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这主要表明( )‎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 C.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D.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 ‎9.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之间收入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10.181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棉花、羊毛、生铁等进口税率平均提高到7.5%至30%;到1828年,美国进口物品的平均关税水平接近50%。这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早期工业化 B.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C.海外商品市场扩大 D.使国家干预经济常态化 ‎11.表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这说明( )‎ 时间 工 具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铁器的使用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厂的普遍出现 ‎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第三次科技革命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步降低 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C.生产工具革新激化劳资矛盾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 ‎12.近代某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该条约( )‎ A.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 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通过该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一处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13.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14.“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最大的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下列理解最符合论者本意的是( )‎ A.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目标 B.优待皇室是尊重清王朝,南方这种妥协是为国家为未来作出的牺牲 C.清朝的妥协是清廷牺牲了自己的江山,放弃了“万世一系,皇权永固”‎ D.各方的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重建秩序与和平 ‎15.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另)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事件使近代中国(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C.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D.革命的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42卷)‎ ‎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   材料三 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据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唐宋时代的商人群体是富民阶层(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商人群体是在国家管制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 ‎——摘编自张锦鹏、杜雪飞《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依据,对“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5:BDBCA 6-10:BBBCA 11-15:DBADD ‎16.(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尝试的失败;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的出现。特点: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2)措施: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进行金融改革;农业减产,政府提供补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共通之处:都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困境;都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等。 (3)示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国照搬了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也犯过错误,走过一段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新的探索过程中,我党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党的十四大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自主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17.依据:商业突破时空限制;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市的服务设施趋于完备;海外贸易兴盛;都市商业繁荣; 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科举制的发展为商人提供入仕途径;传统观念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