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净沙-秋思教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5天净沙-秋思教案2

课题 课型 讲授课[来源:学§科§网Z§X§X§K]‎ 学科 语文 学习[来源:Zxxk.Com]‎ 目标 ‎1、学习课文,学会赏析诗中的名句,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反复阅读,能够熟练背诵和准确默写诗歌。‎ 二次备课栏 学习 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 ‎2、能够赏析名句。‎ ‎3、能够准确背诵和默写诗歌。‎ 导学 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相信许多同学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 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 提问,归纳:①作者用心体验与写出来的作品;②语言朴实不华非常优美的作品;③通俗的老少偕宜的作品;④境界高,内容丰富思想健康;⑤表达一定的思想,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能达到以上境界的作品就是杰作。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首诗,探究一下它是怎样一种境界。‎ 7‎ 展示张晓枫的《不朽的失眠》,同时重点指出这首古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是因为:“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为我们一语道破”。‎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一首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的作品。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二、走进作者,了解常识 ‎1、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所作杂剧现知有十五种,存世的仅六种。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清峻流畅,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2、元曲的相关常识:‎ 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7‎ 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小令。‎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其体制特点有:一是由两首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每篇套数的曲子,可多可少。二是同一篇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即要一韵到底。三是每篇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散曲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和发展。‎ 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又叫散套、套曲)和小令(又叫叶儿)两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 7‎ 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①词语注释:‎ ‎【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常指秋风。课文指秋风。‎ ‎【断肠】肝肠断裂,形容极度悲痛或哀愁。‎ ‎【斑斑】形容斑点很多。课文中指青草分布的状态。‎ ‎②词义辨析:‎ ‎【古道】〖古道(热肠)〗‎ 古道:课文中指古老的道路。‎ ‎“古道热肠”指待人真挚、热情。这里的“古道”,指待人、行事具有古代的风格。‎ ‎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 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ǔ)而行。‎ ‎④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7‎ 四、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 ‎2、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古道·秋风·独行客、凄苦羁旅图 ‎3、“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 7‎ 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5、《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6、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7‎ ‎【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