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覃塘高中2018年秋季期高一语文月考(9月)试题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 “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菔务于帝王的“家天下”,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 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大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B. “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C.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 “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2. 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 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C. 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D. 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 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 C. 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 《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曲解文意。第一段“‘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说明“学而优则仕”并非一种科举制度,而是和科举制度关系密切。B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AC 答题区域在第三段。) 【2题详解】 (强加因果。第四段“‘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是大的环境背景,而不是学优而仕导致的。A、B、D答题区域都在第四段。) 【3题详解】 (A强加因果。第二段指出促成“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是文吏统治。D缩小范围,以偏概全。第二段明确指出这些士能够被原谅“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C说法绝对。第三段指出中国的贵族“并不是完全由血统决定”。D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慢转,不骄不躁,不瘟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他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让运河路线迂回,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婉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略有删改) 4.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 “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惆怅的氛围。 B. 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 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D. 灵渠的坚固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 5. 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 6. 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 【答案】4. A 5. 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 6. 意蕴:①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精灵,厚重而飘逸;② 从建筑角度看,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③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它引导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④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从启示的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沟通。作用:①是全文的线索;②是全文的文眼。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结合后面内容“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分析可知,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故选A。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结合文本内容“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分析,写雨后秋景,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从结构上看,结合文本内容“放下所有的牵绊……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分析可知,写作者心情,是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地泉之灵”,结合文本内容“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等,从历史的角度、建筑角度、功用的角度、现实的角度等分析。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如是全文的线索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肖培根院士:根植华夏绿药觅踪 汤国星 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 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下达给了年仅 26 岁的肖培根。“那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中药,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首先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查工作的兼职指导老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向。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 500~600 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全国 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实践大学”。此番韬略, 即使今天依然可圈可点。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把植物室的其他年轻人派到全国各地中药“常用度”高的产区,自己则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野外调查异常艰苦,他常常是雇一辆马车拉着铺盖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一个来自“中央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干部,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一位药农、每一位中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 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查报告。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编写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 1963 年 3 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大约 200 多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物种子。期间,肖培根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之后,肖培根又奉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该国的草药,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能晒熟。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团详查每种草药的功效,还访问了许多草医,资料汇总起来后, 收获颇丰。考察团提交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到各成员国,说中国帮助这些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肖培根是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物资禁运,凡是包含进口药代用品的一概不准向中国出口。那时肖培根刚刚大学毕业,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随后阿拉伯胶、安息香、胡黄连等也找到了代用品。上世纪 50 年代初,全国第一次疾病防治大会上,发出了“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的豪迈誓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萝芙木,冲破国外的封锁,研发出物美价廉、令几代国人难忘的降压灵。短短数年,这批可爱可敬的青年才俊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寻觅到了取之不尽的替代植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需求。他们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这项任务给了我们一个实际的体会:在药用植物界,相似的药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从这里找到了最初的灵感。”“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我发现在某一个植物类群中,它们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如果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发掘,就能够寻找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使他成为最早将计算机引入中草药研究的药用植物专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1978 年,《药学通报》终于复刊了,在第 1 期第 1 至第 5 页上,发表了肖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能够在复刊的首期首页上发表论文, 只因四个字:分量质量。当然,它标志着孕育二十几年的新学科诞生了。 【相关链接】自 1963 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撰写英文专著对中医药进行系统论述和介绍。 (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撷取了肖培根勇挑重担、锐意进取、钟情绿药的相关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药用植物学家的伟大人格。 B. 在中药资料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年仅 26 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的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 C. 肖培根安排工作时重点突出、任务明确,他强调进行中药普查时要以 500~600 种常用中药为侧重点,因为这些常用中药占据了中药资源的大头。 D. 《药学通报》复刊后,第一期的首页就刊登了肖培根的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只因这篇文章分量重、质量高。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肖培根很有大将风范,他勇挑重担,主动选择了任务量大的东北地区。在实际调研中,他始终是以学生的姿态为人处世,得到了药农和中药师傅们的高度认可。 B. 肖培根帮助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的草药资源,这种援助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 C. 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物资禁运,促使我国研究人员必须寻找到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经过肖培根自己昼夜不息的努力,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 D. 肖培根认为通过计算机可以整理出植物类群中规律性的东西,他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这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 E. 自 1963 年以来,肖培根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可见他在积极推动中药走向世界,他为中药的国际化影响做了很大贡献。 9. 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他的成功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AE 9. ①在困境中不惧困难。西方对我国实行进口药的封锁,肖培根不辞艰辛,完成寻找替代进口药国产资源的使命。②善于运筹,潜心研究。肖培根接受中药普查的重任,确定普查范围和方向,虚心请教, 编写出第一部《中药志》,奠定扎实的学术根基。③善于交流,视野开阔。肖培根赴西非考察,采集整理药用植物种子;入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编制世界药用植物名录,极大地增长了见识。④思路开放,触类旁通。肖培根能触类旁通,发现植物形态、成分、疗效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从而找到规律,从而催生“药用植物亲缘学”。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B项,“年仅26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的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错,原文中“国家交给肖培根的第一个任务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B因果不当。C“肖培根自己很快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错,原文是“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很快找到萝芙木”。D新的学科已经诞生的标识是“肖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的发表”。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目问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他的成功有哪些原因?属于原因概括题。解答本题,我们可以参照肖培根的人生经历:新中国成立时,肖培根接受了第一个任务: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为了完成任务,他“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罗芙干”“这项任务给了……最初的灵感”;1958年肖培根接受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边干边学……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他又编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1963年,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考察当地的植物和药用资源以外……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况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 ,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特以一言寤意 特:只。 B. 见上连年治太子狱 狱:案件。 C. 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 德:恩德。 D. 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 流:殃及。 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②公独明其不然 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B. 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C. 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D. 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 (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 我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 (2) 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德”,施恩德。本题从语法结构上可分析出来,“不”是副词,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再从原文分析得出,此处的“德”应是活用为动词。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本题比较规范,题干“敦厚”限制了答题区间,但在同一区间内,也有不能表现“敦厚”这一点的内容,而且学生对“敦厚”的把握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同时题干还要求是“真接表明”,又考到了表达技巧,使考查内容更加丰富。②是皇上对他的称赞;⑤⑥都是对他的评价。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不是经常宽解皇上,他和别人一起给武帝祝寿。原文的意思是,想宽慰皇上,所以与众大臣为皇上祝寿,借机来规劝皇上。文中也没有“经常赞颂”的信息。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日一食者”,每天吃一餐;“何乐之听”(宾语前置);“痛”,为动用法,为……哀痛;“咎”,追究(2)“俱”,一起;“受”,接受;“宜”,应该;“以”,介词,用来、来;“教督”后省略“之”,代自己;“负”,辜负。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车千秋,本来姓田,他的祖先齐国的田氏各族迁居长陵县。车千秋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碰上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过了很久,车千秋上呈事关重大的紧急情况的奏书,为太子辩冤,说:“儿子不正当使用父亲的军队,按罪应判受鞭刑;皇上的儿子因过失而误杀了人,该判什么罪呢?我曾经在梦中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告诉我该怎样定罪。”这时,武帝已经清楚地知道太子发兵是出于惶恐,并没有反叛的意图,看了车千秋的上书,就深有感触而醒悟过来,于是召见了车千秋。对他说:“父子之间的事情,别人是很难说话的,只有您明白其实不是这样。这是高庙的神灵让您来开导我,您就应当成为我的辅佐。”立即下令封车千秋为大鸿胪。过了几个月,就接替刘屈氂担任了丞相,封为富民侯。车千秋没有别的才能经术学问,也没有什么功绩和资历,只不过凭一句话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间就做丞相封侯,世上未曾有过。 车千秋为人敦厚,富有智谋,在丞相的位子很称职,超过他前后的几位。当初,车千秋刚开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连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杀和受罚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胆,车千秋想使皇上宽心,安慰广大吏民。于是就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欣赏音乐,怡养精神,为了天下人民而自寻欢乐。武帝答复说:“我不施恩德,开始于左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暗中谋逆作乱,后来巫蛊之祸殃及士大夫。我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虽然这样,巫蛊之祸刚发生时,诏令丞相、御史督责郡守寻找收捕,廷尉审理,但也没听到九卿、廷尉查问出来什么。从前,江充先审讯甘泉宫的人,又转到未央宫皇后住的椒房殿,以及后来公孙敬声之辈、李禹之流阴谋勾引匈奴,有关官员也没有发现什么罪证,让丞相亲自挖掘兰台查验巫蛊,清楚地知道有巫蛊存在。直到现在还有巫师施行巫蛊妖术不止,邪贼侵身,远近都有巫师暗施巫蛊,我感到很惭愧,还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呢?敬谢你们的好意,我不端你们献的祝寿酒!请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尚书》上说:‘不要偏执,不要袒护,圣王之道,坦荡无阻。’不要因为这件事再上奏了。”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钩弋夫人生的皇子为太子,命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车千秋,一起接受遗诏,辅助教导幼主。汉武帝驾崩。昭帝刚即位时,不能处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车千秋位居丞相,忠谨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会,霍光就对车千秋说:“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车千秋说:“请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极大的幸事了。”始终不肯对霍光专权发表异议。霍光因此很敬重车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应出现,都褒奖赏赐丞相车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称为定侯。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 “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 “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 “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E. 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15. 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BE 15. 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B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E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围绕“愁”字展开分析,注意本题要结合诗句逐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 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 (1). 风华正茂 (2). 挥斥方遒 (3). 粪土当年万户侯 (4).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遒”“侯”“斓”“箫”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谷长伟一想到马上轮到自己上台演讲了,就心有余悸,紧张得要命,脸上冒出了许多汗珠。 B.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加充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学能力,师心自用,把各个学科学深学透。 C. 火箭队前三节比赛领先开拓者队15分,但是第四节风云突变,开拓者队奋力反戈一击,最终以5分的优势击败了火箭队。 D. 蛇年将至,市里组织了规模宏大的游园活动,晚上,全城万人空巷,成了一片灯和人交相辉映的海洋。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A项,“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结合“谷长伟一想到马上轮到自己上台演讲了”分析,事情还没用发生,与“事情虽然过去了”矛盾,不合语境。B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结合“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学能力”“把各个学科学深学透”分析,此处望文生义。C项,“反戈一击”,指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结合“开拓者队奋力”“最终以5分的优势击败了火箭队”分析,此处主要讲用力一搏,最后取得了胜利,不合语境。D项,“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使用正确。故选D。 【点睛】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B. 据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消息,互联网、电话订火车票12天预售期的服务项目已恢复,现在非购票高峰期,能快捷登录订票网站。 C. 在交通较便利的藏民社区,很多年轻人在非农产业中实现了就业,卖工艺品,跑运输,开餐馆,当导游的人在德吉新村都已出现。 D. 网友说今年春晚的小品节目没有给观众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导演哈文坦陈做小品节目的难度确实很大,好的小品剧本很难找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句式杂糅,“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改为:“以查处‘非法捕鱼’为借口”,或“以查处‘非法捕鱼’为名”,或删掉“为名”。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 ①②④⑤⑥③ B. ①⑥②⑤③④ C. ⑥②⑤①④③ D. ⑥⑤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语句衔接题一般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分析。⑥句紧承“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一句,并引起⑤句,③句是对⑤句的评价,①句另起一层,④句紧承①句,②句中“这时”照应④句。所以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_____。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___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_______,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答案】 (1). 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2).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3).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式的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材料给出的是一个段落,有具体的语境,回答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要注意到题干中要求的“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还要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根”的知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视频 21.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宛风: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好的,再见。 【答案】 (1). 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 (2). 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3). ③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4). 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题目给定的是一个师生对话的情景,要求补充的是学生的话语,内容的补充不难,关键是要得体,要符合说话的情景和学生的身份,既要表现出对老师的尊敬,有礼貌,还要语言简明,不要啰嗦,只要把打电话预约的目的表明即可。比如开头要有问候语,通话结束要表示再见,称呼老师要用“您”,表达见面要说“拜访”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双手传递了多少情,一双手凝聚了多少爱。在生活中,我们握手表示友爱,我们牵手传达亲昵。母亲针线缝衣,手织爱子之心;子女殷勤搀扶,扶出孝敬之情。朋友援助之手,送来丝丝暖意;陌生人的善意之手,融化心中的冷漠。看着我们的手,体会彼此的情。 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命题目,自选立意,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书写工整。 【答案】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如同淡雅的花不是散发着淡淡清香;妈妈的手如同辽阔的海洋承载着满满的爱;妈妈的手如同碧蓝天空用劳动占给我一片未来。 从懂事开始,妈妈的手好像就没有停歇过的时候。每天清晨起床到晚上睡觉,都在不停地忙活着:做饭、扫地、洗衣服、抹桌子、拖地等……她每天都熟练地重复着,不知花了多少个小时,家中的一切便会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妈妈的手疲倦不堪,她不得不坐下来歇歇,可是刚一坐下来,我们放学了,她又在厨房里像蜜蜂般不停地忙碌着。在小的时候,妈妈的手没有离开过我。但后来,我几乎没有碰过她的手,因为没什么时间,也因为年龄的原因,与她的关系越来越生疏了。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有一次《感恩我们要行动》的活动,是要求家长一齐陪同的。回到家里,我就随口对妈妈说:“妈,下周我们学校有个《感恩我们要行动》的活动啊,要家长去的。”说完就回了房间,反正去不去也没什么大问题。 活动开始了,别的同学的父母都来了,而我的妈妈却还没有来。我有些着急了,真后悔没把这当回事,心想:妈妈怎么还不来啊,是不是忘了啊?哎呀……就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忽然,有一瓶水在我旁边出现,一转身,原来是妈妈,她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你干什么去了啊?这么久,吓死我了,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我责备地问。妈妈上气不接下气,说:“我…我给你买水去了啊,等会太阳晒,容易口渴,怕你没水喝,到学校外面买,人太多了,所以现在才来……”顿时,我的心微微一颤,不知该说些什么,眼泪也在眼圈里面打转,但我强忍着,最后还是流了下来,但我背着她擦掉了。活动里有一个环节是让我们牵起父母的手,对他们说出自己平时不敢说的真心话。我心想:这都是些什么活动啊,一堆人在操场上哭哭啼啼的,那么麻烦,但是也没办法,主持人怎么说就得照着做。我拉起了她的手,但没有对她说我的心里话,可能是因为害羞吧,手心就出汗了。刚想着擦去手中的汗,一看,我还拉着妈妈的手呢,顿时,我呆住了,原来妈妈的手已经那么粗糙了,而且手掌还多了一些茧,我抬头一看,才发现妈妈不再那么年轻,眼角布满了皱纹,头发也有些白了,没有了从前那般乌黑亮丽。我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哗哗的往下掉,妈妈看见了,问我怎么了,我说有沙子进眼睛了,她说:“不要紧吧,让我看一下,”我连忙拒绝了,生所被她发现。我想到了平时的日子里,每天在太阳还没有升上来之前,她便会起来给我和哥哥煮早点,并且要把两个睡得朦朦胧胧的大懒虫弄醒。每天清早,家中都会像被搜掠过似的,“妈妈,我的校服放在哪儿”“妈妈,我的校卡到哪里去了”然后一双忙碌的手又要到处翻翻找找,四处搜寻。经过一场翻天覆地的搜寻后,我就会胡乱吃少许早点就上学去。那时候,妈妈只好无可奈何地收拾这个“残局”。 妈妈的手,为了我们,不再漂亮;为了我们,妈妈从一个二十几岁的漂亮姑娘变成了现在的家庭主妇;为了我们,整天都要起早贪黑的为我们准备吃的……妈妈的手,虽平凡却有不平凡的神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话题作文。以“手”为话题,注意材料内容“一双手传递了多少情,一双手凝聚了多少爱”“友爱、亲昵、孝敬、 暖意”等内容。可以写出“手”的作用——给予我们以鼓励,以智慧,以力量,以温暖……每人都有一双手,但对它们的利用却不尽相同,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无穷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双手可以充实自己生活,伸出双手可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所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扶老携幼,救济贫寒,让真情与关怀走进千家万户,用爱温暖冷落的心。一双关爱之手的伸出让文明的思想融入人的血液,流遍体内各处,使文明发展得更快,让国人的文化素质有了更高提升。伸出勤劳的双手可以使人类生活走向高峰。仁爱的双手使孩子们拥有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关爱的双手让人们体会了关心的幸福,勤劳的双手使人类体验光明……让我们伸出双手,尽情体验世界的魅力。还可以给“手”进行词语搭配,谁的手,怎么样等。如提到手,会想到什么样的手;妈妈的手的样子(大小、颜色、裂纹、老茧等);妈妈的手为什么那个样子(洗衣、做饭、织毛衣、干农活)等。观察的时候的感受怎样,提炼出一个主题,在主题思想的指导下,再度细致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联想。需要注意记叙文的要求,抒发真情实感。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如本题,以“手”为话题,可以直接写“手”的作用及价值等,还可以给“手”组合词语来阐述。需要注意记叙文文体的要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