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之后,痴迷于田园耕读的中国知识分子________。其中尤以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为代表。隐士陶弘景有一首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田园耕读成为早已挥之不去的一种理想情结。 如今,随着历史的疾速发展,我们早已告别那个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充满着诗情和画意的传统的“乡土中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__________、精神焦虑的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如今我们行走于钢筋、水泥构成的“都市丛林”,却愈加__________那个云淡风轻式的田园牧歌生活。田园耕读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自然回归:( )。 寄至味于淡泊,发隐忧于日常,如今,我们谈论田园耕读生活,并不是要大家回归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而是让大家能在喧嚣、浮躁的日常生活之外,有所淡然,有所超越,能够亲近我们之前__________的风景,沐浴阳光雨露,赏味山水林泉,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进而达到身心两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比比皆是 行色匆匆 念念不忘 熟视无睹 B. 俯拾皆是 栉风沐雨 耿耿于怀 充耳不闻 C. 比比皆是 栉风沐雨 念念不忘 充耳不闻 D. 俯拾皆是 行色匆匆 耿耿于怀 熟视无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田园耕读早已成为挥之不去的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理想情结。 B. 田园耕读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一种挥之不去的理想情结。 C. 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田园耕读早已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理想情结。 D. 田园耕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成为早已挥之不去的一种理想情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田园耕读生活方式。 B. 这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田园耕读生活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 C. 田园耕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生活方式。 D. 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田园耕读的生活方式是古典、智慧,闲适的。 【答案】 1. A 2. B 3. C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比比皆是:到处都是。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语境说的是中国知识分子数量多,应选用“比比皆是”。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头,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前者强调神色匆忙,后者偏重奔波的辛苦。语境说的是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来得很快,应选用“行色匆匆”。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耿耿于怀:事情在心理,难以排解。根据语境,应选用“念念不忘”。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前者偏重不看,后者偏重不听。语境说的是对“风景”不看,所以选用“熟视无睹”。故本题选A项。 2.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客体颠倒。应为“田园耕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情绪”;二是语序不当。表所属的定语“中国知识分子”应放在数量词“一种”之前。故本题选B项。 3.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C项,括号前的内容主要表述的是田园耕读对人们精神的影响,从前文内容和标点符号冒号分析,括号的内容应该是诠释总结“田园耕读”的,表述顺序应该是“田园耕读是……”,由此判断,四个选项A项最恰当。故本题选A项。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 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C.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D.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C.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B.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C.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D.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答案】 4. D 5. B 6. C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B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C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故本题选D项。 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故本题选B项。 6.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故本题选C项。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 鸦 邢庆杰 那对白色的乌鸦从空中扑向他的一瞬间,朱老三从梦中惊醒了,直挺挺地坐了起来,脸上、身上全是汗珠子。 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如瀑。 奇怪,好多年前的事了,咋又梦见它了呢? 朱老三翻身下了床,右腿画着半圆,一瘸一拐地走到饭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再躺到床上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他的脑子里,全是那对白色的乌鸦…… 朱老三是个老护林员。护林员的主要职责就是防火防盗伐。但真正敢来伐树的人并不多,最让他头痛的,是那些来砍树枝的人。那年月,老百姓买不起煤,冬天取暖做饭,全靠晒干的树枝子这种“硬柴火”,就打起了集体林场的主意。朱老三原则性很强,他自己决不砍树枝子,但他有一个办法:拆鸟窝。一个硕大的鸟窝,足够一家人烧半个月的。 那年初春,儿子刚刚出生,家里那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还需要取暖。他就把留了多年的一个最大的鸟窝拆了。那个鸟窝很大,他从中午一直拆到太阳西斜。拆到最里层时,竞有了意外的收获,里面有四只鸟蛋。 朱老三用地排车把拆下来的柴火运到家里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整个天空红彤彤的,让寒冷的天气有了一丝暖意。他正从地排车上往下卸柴火,忽然面前掠过一阵冷风,下意识地缩了缩头,一只鸟儿贴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火辣辣地疼,用手一摸,满手掌的鲜血。他惊恐地抬起头,恰好看见两只白色的影子朝他俯冲下来!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他迎面抡了出去!由于用力过猛,朱老三带倒了旁边的地排车,压住了右腿……鸟儿惊叫着,留下几片白色的羽毛,落在了对面房顶上。是乌鸦,两只罕见的纯白色乌鸦,冲他愤怒地鸣叫!忽然明白了,他拆的鸟窝,应该是这两只白鸦的,它们来寻仇了。 那天晚上,他把鸟蛋煮了,给妻儿补充了营养。两只白鸦在他的屋顶叫了一夜,吵得孩子不停地哭叫。第二天,孩子发了高烧,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折腾好久才退下烧来,但孩子从此落下了惊厥的毛病。而朱老三被压过的右腿从那时起就不听使唤了。 朱老三把鸟枪装满弹药,开始找那两只白鸦寻仇,但那两只白鸦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快亮的时候,朱老三打了个盹儿,醒来时太阳已经一竿子高了。 推开屋门,朱老三吃了一惊,门前的水洼里,躺着两只白色的乌鸦。望着曾经的仇家,朱老三竞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感,而是从心底升起一阵兔死狐悲的伤感:它们也老了,经不起大的风雨了。 他踩着一地泥泞,走出院子,吃惊地发现,院外的小路上竟躺着十多只死鸟,有斑鸠、麻雀、啄木鸟……昨晚的风雨太大了,无家可归的鸟儿都被风雨打了下来。 把所有鸟儿都埋葬之后,朱老三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脑海里不断闪现二十几年来拆除的一个个鸟窝,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简直就是作孽。 朱老三开始行动,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他找出了祖传的木匠家什,伐倒了两棵枯死的榆树,用大锯把它们拆成板子,开始在护林屋里制造鸟窝。他有祖传的手艺,整个鸟窝,所有的木板都是用卯榫扣起来的,板子之间的缝隙全部用蜂蜡封得密不透风。鸟窝的出口处,上下各安上五个巴掌大的平板,上面的遮雨,下面的供鸟儿站立。他对自己设计的鸟窝非常满意,就按这个样品,日夜不停地做,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啃个馒头,喝点开水。一个多月后,他把所有的木板都用完了。他数了数,共做了四十八个鸟窝。 朱老三用了十几天工夫,把四十八个鸟窝均匀地安在了林场的各个部位。在来来回回的路上,他欣喜地发现,最早安装的几个鸟窝,已经有鸟出入了。 在安装完最后一个鸟窝回来的路上,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停下来想了想,却想不出,就继续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右腿不知什么时候不画圈了,恢复正常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在心里估算着还能做多少个鸟窝。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第7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中插叙朱老三早年护林时候的经历,交代了时代背景,表现了那个年代的艰难,同时也引出下文拆鸟窝的情节。 B.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朱老三护林时跟村民们行为的对比,朱老三拆鸟窝与建鸟窝行为的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C. 文中划线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朱老三得到柴草的喜悦心情,并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了下文朱老三被白鸦抓伤。 D. 文章结尾写朱老三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心里估算还能做多少鸟窝”,意蕴丰富,余味悠长。 8.小说中的朱老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结尾写朱老三搭建鸟窝后右腿恢复正常,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 7. C 8. ①忠于职守,作护林员时有原则有底线。②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看到白鸦及其它鸟儿死去,心中难过,最终做起了护鸟人。③勇于改过,起先拆鸟窝,后来建鸟窝。④手艺精湛,搭建鸟窝时展现出了精湛的手艺。 9. ①与前文拆鸟窝后瘸右腿相照应,使小说结构完整。②使小说的情节平中见奇,引人深思。③凸显主旨: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文中划线的景物描写无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下文内容的作用。故选C项。 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朱老三是个老护林员”“朱老三原则性很强,他自己决不砍树枝子”分析。忠于职守,做护林员时有原则有底线;结合“但他有一个办法:拆鸟窝。一个硕大的鸟窝, 足够一家人烧半个月的”“他找出了祖的木匠家什,伐倒了两棵枯死的榆树,用大锯把它们拆成板子开始在护林屋里制造鸟窝”分析,勇于改过,起先拆鸟窝,后来建鸟窝;结合“把所有鸟儿都埋葬之后,朱老三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脑海里不断闪现二十几年来拆除的一个个鸟窝,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简直就是作孽”分析,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结合“他有祖传的手艺,整个鸟窝,所有的木板都是卯榫扣起来的,板子之间的缝隙全部用蜂蜡封得密不透风。鸟窝的出口处,上下各安上五个巴掌大的平板,上面的遮雨,下面的供鸟儿站立”分析,手艺精湛。 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结尾写朱老三搭建鸟窝后右腿恢复正常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而朱老三被压过的右腿从那时起就不听使唤了”分析,与前文拆鸟窝后瘸右腿相照应。结合文本内容“在安装完最后一个鸟窝回来的路上,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停下来想了想,却想不出,就继续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右腿不知什么时候不回圈了”分析,凸显主旨,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使小说的情节平中见奇,引人深思。 【点睛】 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至于文章结尾情节的作用,考生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人工智能将被嵌入广泛的生活场景中,我们或将成为与其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按照能力等级,人工智能可以分为狭义人工智能(AN)、通用人工智能(AG1)、超人工智能(AS1)三个阶段。此前战胜顶级围棋高手的“阿尔法狗”尚处于狭义人工智能阶段,未来,人工智能会从狭义阶段走向通用阶段,即能够理解更复杂的理念,思考不同层面的事务。 且不说较为遥远的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前两个阶段间的过渡,就会让人类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期间,神经网络、大脑研究以及量子技术等会极大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催生更聪明的机器人大批量替代人类工作,而万物互联后,更智能的生活解决方案将让人类过得更好。 以“阿尔法狗”为开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取得突破,主要得益于三方面要素: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的发展。 下一步,人工智能的重要突破口是“迁移学习”,就是机器把在一个领域学习掌握的技巧、经验,迁移到一个新的相关领域里再运用。当机器具备这种能力,人工智能将迈入全新层次。 (摘编自杨俊《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 材料二: 量子计算机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其颠覆式的计算能力突破。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特有的“叠加状态”,实现并行计算,让速度指数级提升。一旦量子计算机达到50个量 子比特水平,一步就能进行2的50次方运算,达到目前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而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继续上升,量子计算机将把现有的超级计算机远远甩在后面。对此,科学家们乐观地认为,“量子霸权”时代正在到来。 2017年底,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宣布成功研制一款50量子位处理器原型,并与三星、摩根大通等公司合作,有望在2021年前推出首个在金融领域的量子计算应用;英特尔则于2018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宣布,已成功设计、制造和交付49量子位的超导测试芯片;量子计算的另一领先者谷歌也有望推出类似性能的产品。 量子计算轻松实现计算能力突破,把量子计算用到人工智能上,人类可能比大自然更聪明。 “建造量子计算机现在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竞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量子信息中心主任斯科特·阿伦森告诉记者。他同时提醒,量子计算进入实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摘编自林小春《2018:这些科学突破将颠覆你的生活》) 材料三: 量子计算能够在许多领域起到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应对最棘手的全球粮食短缺和气候变化等挑战,更有望催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进步。 微软量子计算研究员内森·维贝说:“如果有一个足够大、足够快的量子计算机,我们可以彻底改变机器学习的各个领域。”事实上,微软的拓扑量子计算机最早的用途之一就是帮助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加快训练算法。比如,把人工智能助理小娜的算法训练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一天。量子计算就像人工智能的协助处理器,非常适合机器的深度学习。不仅如此,通常人工智能中的代码是静态的,即使结果错误,普通算法也不会自行修改。但是,量子计算系统能够自动设定程序,自行修改代码。并通过不断学习来处理之前从未遇到的新数据。 中粤金桥投资合伙人罗浩元说:“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的根本动力与核心资源,但是处理之前从未遇到的新数据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被计算,硬件堆砌无法满足更强的计算能力需求。并且,量子计算系统不仅能处理海量数据,也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正的能力。从这些角度看,在量子计算助力下的人工智能时代,将颠覆我们曾经最激进的想象。” (摘编自2018年4月搜狐科技《当量子计算遇上人工智能》)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经网络、大脑研究以及量子技术的支持等会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大批更聪明的机器人将替代人类工作,让人类过得更好。 B. 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特有的“叠加状态”实现并行计算,让速度指数级提升,能达到并超越目前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C.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会让人类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会成为与其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D.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计算大量的数据,靠硬件堆砌已不能满足计算能力需求,这就需要能处理海量数据的量子计算系统。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的发展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因素。 B.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特尔、谷歌都在加强研制量子计算方面的产品并提出目标,说明量子计算尚未进入实用阶段。 C. 量子计算能在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突破计算能力,帮助应对粮食短缺和气候变化,有望催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进步。 D. 在量子计算助力下的人工智能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正的能力,能够完成目前人类和其它人工智能所不能完成的各个领域的工作。 12.上述三则材料在内容方面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0. C 11. D 12. ①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意义、分类及发展趋势。②材料二主要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的特点及研制情况。③材料三主要介绍了量子计算对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我们会成为与其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错误,原文“我们或将成为与其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故本题选C项。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能够完成目前人类和其它人工智能所不能完成的各个领域的工作”,无中生有。故本题选D项。 12.试题分析:题干是“上述三则材料在内容方面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此题要求概括三则材料在内容方面的侧重点,注意抓住文中的有效的句子或段落,尤其要注意每一则材料的首问短或者每一段的首尾句:材料一中:“按照能力等级,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下一步,人工智能的重要突破口是‘迁移学习’,就是机器把在一个领域学习掌握的技巧、经验,迁移到一个新的相关领域里再运用”。材料二中,“量子计算机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其颠覆式的计算能力突破。”“量子计算轻松实现计算能力突破。”材料三中,“量子计算能够在许多领域起到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应对最棘手的全球粮食短缺和气候变化等挑战,更有望催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进步。”答题时,根据以上的语句或段落提取、概括答案要点。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知滑县。剧盗高章者,诈为缇骑,直入官署,劫佳胤索帑金。佳胤色不变,伪书券贷 金,悉署游徼①名,召入立擒贼,由此知名。擢户部主事,改职方,迁礼部郎中,以风霾考察,谪陈州同知,迁按察使。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吏巡抚保定道闻丧归。万历七年,起故官,巡抚陕西。未上,改宣府。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佳胤命锦缚八赖将斩,而身驰赦之,八赖叩头誓不敢犯边。后与总督郑洛计服满五大。入为兵部右侍郎。十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东、西二营兵马文英、刘廷用等构党大噪,缚殴善言。张居正以佳胤才,令兼右佥都御史代善言。甫入境,而杭民以行保甲故,亦乱。佳胤问告者日:“乱兵与乱民合乎?”曰:“未也。”佳胤喜曰:“速驱之,尚可离而二也。”既至,民剽益甚。佳胤从数卒佯问民所苦,下令除之。众益张,夜掠巨室,火光烛天。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擒百五十人,斩其三之一。乃佯召文英、廷用,予冠带。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二乱悉定。帝优诏褒美。寻以左侍郎还部,录功,加右都御史。未几,拜戎政尚书,寻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加太子少保。召还理部事。叙劳,予一品诰。御史许守恩劾佳胤,御史徐元复劾之,遂三疏谢病归。越二年卒。 (节选自《明史·张佳胤传》) (注)①游徼:乡官。 1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B. 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C. 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D. 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B. 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类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 C. 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 D. 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文中的“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佳胤处变不惊。他被强盗劫持,一点也不慌乱,假装写票据取银两,实际上是写乡官的名字,最终捕获了强盗。 B. 张佳胤有计谋。麻锦擒获八赖后,他让麻锦处斩八赖,自己又骑着快马赶去赦免了八赖,恩威并施,收服了八赖。 C. 张佳胤有才能。他受张居正赏识,去浙江处理骚乱事宜,到达后,了解情况并果断采取措施。平息了骚乱,得到皇帝嘉奖。 D. 张佳胤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一生虽然多次升职,但也遭到过挫折,许守恩等人弹劾他。最后他被朝廷免职回家。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1)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 (2)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 【答案】 13. A 14. D 15. D 16. ①张佳胤召来游击徐景星告诉二营兵,命令他们平定骚乱的百姓以赎自己的罪。 ②却暗中嘱咐徐景星捉了七个人,连同马文英、刘廷用一起杀了。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的意思是安庆发生兵变,由于审问案件的文书不符合。“调南京鸿胪卿”的意思是调任南京鸿胪卿。句中的“兵变”是指发生在安庆的兵变,“不合”是说文书不合,“调”是指“调任”的意思,“南京鸿胪卿”是说调任到南京担任鸿胪卿这一职务。据上分析,应在“兵变”、“不合”、“鸿胪卿”之后都停顿,所以排除BCD三项。疏通语意为:隆庆五年冬天,升为右佥都御史,任应天十府巡抚。安庆兵变,由于审问案件的文书不符合。南京鸿胪卿,随着调任光禄卿。升为右副都御史 ,任保定巡抚,途中得知家中丧事而回家。故本题选A项。 1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表示官职升或降”错,这几个词语表示升官或授予官职。故本题选D项。 1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他被朝廷免职回家”错,他是托病辞官回家的。故本题选D项。 16.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谕”:“告诉”;“令”:“命令”;“讨”:“平定”;“自赎”:“赎自己的罪”。第二句关键点:“而”:“却”;“密”:“暗中”;“属”:“嘱咐”;“并”:“一起”。 【点睛】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任滑县知县。大盗高章,假装是逮捕犯人的吏役,直入官府衙门,劫持张佳胤索取府库银两。张佳胤脸色不变,假装写票据贷取银两,全都写了掌管巡禁盗贼的乡官的名字,召入他们立即捕获了盗贼,因此有名气。升为户部主事,调任职方,升为礼部郎中,由于出现风霾,因而对官吏实行考察,张佳胤被谪降为陈州同知,调为按察使。隆庆五年冬天,升为右佥都御史,任应天十府巡抚。安庆兵变,由于审问案件的文书不符合。调任南京鸿胪卿,随着调任光禄卿。升为右副都御史 ,任保定巡抚,途中得知家中丧事而回家。万历七年,起用为原来的官,任陕西巡抚。尚未上任,调到宣府。当时青把都已经降服,他的弟弟满五大仍旧凶横,部属八赖掠夺境外史夷、车夷二部落,总兵官麻锦擒获了他。张佳胤命令麻锦捆了八赖将要拉去斩首,而自己快马赶去赦免了他,八赖磕头发誓不敢再侵犯边境。后来和总督郑洛设计降服了满五大。调入朝廷任兵部右侍郎。十年春天,浙江巡抚吴善言奉皇上命令减低月饷。东 、西二营兵丁马文英、刘廷用等结成一伙大肆闹事,捆绑殴打吴善言。张居正因 张佳胤的才能,就让他兼任右佥都御史代替吴善言。刚进入省境,杭地老百姓因实行保甲的缘故,也发生骚乱。张佳胤问报告的人:“乱兵和乱民联合起来了吗?”(报告的人)回答:“还没有。”张佳胤高兴地说:“快速赶去,还能分散他们为两部分。”到了以后,老百姓之间抢劫的事更加严重。张佳胤带着几个士兵假装询问老百姓感到困苦的政令,下命令除去这些政令。许多人愈加嚣张,夜里抢掠有钱人家,火光照亮天空。张佳胤召来游击徐景星告诉二营兵,命令他们平定骚乱的百姓以赎自己的罪。捕捉了一百五十人,杀了他们的三分之一。于是假装召用马文英、刘廷用,给他们官职。而暗中吩咐徐景星捉了七个人,连同马文英、刘廷用一起杀了。两方面的骚乱全都平定了。皇帝下嘉奖的诏书褒扬他。不久,以左侍郎的官职回到兵部,记载功绩,加右都御史。没过多久,拜官 戎政尚书,不久兼任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加衔太子少保。召回主持兵部的工作。奖励功劳,发给任命为一品官的文书。御史许守恩弹劾张佳胤,御史徐元又弹劾他,于是他就三次上疏托病辞官回去。过了两年去世。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C. 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D.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 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18.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7. C 18. 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诗的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解析】 1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项,写“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已至,“雷霆斗”也非“沉寂”。故本题选C项。 18.试题分析:题干问“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作答时结合诗句分析,着重于情感与手法的结合。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诗人用了对比的手法:“戎马不如归马逸”,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疲劳;“千家今有百家存”,用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描写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荒村景象,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 【答案】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翼”“垂”“期功”“近”“僮”“博”“参省”“知明”“行”,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答案】①“莅临”改为“参加”;②“同仁”改为“同学”;③“忝列”改为“荣列”;④“不吝赐教”改为“竭诚服务”。⑤“惠赠”改为“敬赠”。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莅临”,含有敬辞的书面语,多用于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适用对象不当。“同仁”,指同事或同行,也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不符合“学生”的身份要求。忝列: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就是“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结合“我们”分析,不合语境。惠赠:敬词,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谦不当,应该改为“敬赠”。 【点睛】 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下面是某校电子阅览室的阅读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清楚,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答案】本校读者如果是首次上机阅读,首先要出示借阅证,然后办理用户信息,在电脑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就可上机阅读。如果不是首次上机阅读,只需在电脑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上机。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題考查图文转换、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这类题目来自生活实践,可联系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流程图的各项活动有明确的行进程序,一般用箭头按序依次标示活动项目的先后顺序,解读时可依据箭头指示来厘清活动的内容、次序,方位图、构思框架图大多没标箭头,但也有着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审题时要注意箭头的排列形式。描述并列的箭头要用总分的说明顺序。本题从“本校读者”到电子阅览室阅读开始,“是首次上机”阅读,分为“是”和“否”两部分,作答时可以按照如果“是”怎么样的箭头指示,以及如果“否”怎么样的箭头指示进行解说即可。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改革开放40年来,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制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标签: ①下海,“下海”指青年跳入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的“大海”,自主挣扎和生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这一大批“下海”的青年之中,诞生了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家、卓越经营人才,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 ②创客,“创客”是近年来青年中流行的名词,具体说来,“创客”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社会传播之后,“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青年人。 ③世界范,“世界范”指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铺垫,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敢于站上国际舞台的青年。 请根据上述材科写一篇文章,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呈现你对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向上向善,做时代好青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漫长的时间哺育了大地生灵,同样也哺育了一些积极向上,一心向善的人,一个人是善是恶,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还是立身处世的问题。善,利人利己利社会。恶,恶人恶己纷争不断。人人为善,就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地方安宁、百业兴旺、国家强盛。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接班人。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牢牢把握价值目标,深刻理解价值取向,自觉遵守价值准则。让积极奋发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我们的心中扎根、开花、结果,从而转化为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实际行动。我们应该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一切美德的基础就是爱。爱是生命的强光心存爱别人的心,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看到老人摔倒就勇敢去扶,要相信世间总不是伤害好人,让其受到谴责,人都是会老的,难道你愿意哪天自己老了以后,一个人摔倒在街道上,却无人问津?我们应该有爱。在校园内更是如此,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骂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不做违纪的事。这些事并不难,只是自己的意念之差。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校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崇德向上那?有了这些,一些不可能的事也皆为可能。记得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这句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应该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 我们要以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为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树立和谐之风,作遵纪守法的人。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 奋发向上,是促进社会人文发展的前提,崇德向善是增进人类自然的精神。 最后重在坚持,培育的践行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对这种精神要崇尚和坚守。就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习惯。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健康向善的班风学风。就一所学校而言,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精神家园。修身利己,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心底要蕴藏着善良道德意愿,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广大青少年学生都应该自觉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良好社会道德风范的建设者,让我们满怀信心,奋发向上,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吧!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明确任务,题干的写作任务很明确,要求“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呈现你对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思考”。然后分析材料,材料是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制造的属于自己的时代标签,这些时代标签主要包括“下海”“创客”“世界范”等,考生要分析这些标签的内涵和标签变化所传递出的信息。青年标签的变化,表面看来仅仅是“话语变化、词条变化”,但是每一个词语产生和演变的背后,都是社会时代的缩影,展现了当时青年人的精神风貌。“下海”一词,展现的是青年人的勇气与魄力,“创客”一词,展现的是青年人的自主与创新,“世界范”展现的是青年人的视野和使命意识。因此写作时可从时代对青年人的影响角度来立意,既可写自己对时代的独特感受,也可写青年人如何实现与时俱进的;也可以青年人对时代的创造角度来立意,写出青年人在时代前进中如何勇立潮头,引领时代。最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如写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足,论证思路要清晰;如写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如下: 青年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与时俱进,展现青年风采 把握时代,开创未来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