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这 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汉代的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起政治上的公忠。 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对于孝与公忠两者的关系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多年来脱离个人的私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侍奉双亲的德性都没有的人,会真诚热爱他人和国家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放在社会和他人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胸怀和情怀。 (摘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生发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需后天培养。 B. 正因为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所以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来源:学|科|网Z|X|X|K] C.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D.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核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段从孝的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笫二段关于孝和忠关系的阐述。 B. 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同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足将孝与公忠结合起来。 C. 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道德的基础。 D. 文章的论述由现象到理念,由古代到当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层深入,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孩子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是需要后天学习修炼的人格。 B. 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 C. 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就是以孝道推动公忠,以亲情陶冶来升华道德。 D. 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人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①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②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③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④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⑤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⑥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⑦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⑧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⑨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 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⑩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文章第一句话是对狗这一辈子的高度概括,也是全文的总起;“不容易”三字揭示出了狗的命运,是文章的文眼所在。 B.第②段写到狗命的安全,竟然是因为皮已脱毛、肉本多病成为了严重的废物而无人问津,获得相对安全,其颇具嘲讽的理由令人心酸。 C.文章通过大量的叙事来写狗的一生,不假议论,冷静客观的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叠化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 D.作者主要以拟人手法来写“狗这一辈子”,并未简单地将“狗”作为驱遣情思的物象和工具,从而由衷地表达出了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尊重。 5.文章多次提到狗的“主人”,从文本看,“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说明。(10分) 6.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一部分”。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说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10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新焦点,是信息产业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将引发各领域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以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正在蓬勃发展。 我国主要的大数据交易平台分布在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是国内最早规划并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地区。中西部地区生态气候条件好,以及稳定的地质条件为信息网络设备提供了较高的“安全系数”。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高地,科技水平高,市场潜力大,为大数据交易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云计算使用需求显著增多。但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之下,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却远远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无法满足数据交易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拥有大量数据的主体,如政府、互联网、企业运营商以及科研机构等,缺乏进一步开放共享数据的理念。 数据交易平台的定位深刻影响着数据交易的发展,而确定交易平台的市场定位是关键之举。目前我国大数据交易平台定位不明确,大数据交易要更好地发展,离不开交易平台自身的完善。我国大数据交易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还没有任何机构制定跨区域、跨行业的大数据交易标准,各大数据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也存在差异。我国的数据交易规则有适用范围小等缺陷,并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的大数据交易平台进行推广的条件。 大数据专业人才匮乏是阻碍大数据交易市场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大数据作为朝阳产业,其价值则需要由专业的大数据人才经数据挖掘、统筹而获得。因而,应用数学、统计学等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相关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成为大数据人才市场热门。 (摘编自齐爱民、胡丽《大数据交易t产业创新与政策回应——中国大数据交易合规性调查报告》) 材料二: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数据)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国两会前后,大数据系列推进政策将密集出台,国家将从政策层面为今年大数据产业的快速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相关业内人士 预计,我国大数据产业将从起步阶段步入黄金期,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 正在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庆市,2018年新年伊始,便在大数据领域“大动作”不断,频频布局。1月21日上午,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成立,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共计34个项目入驻,总投资达183亿元。1月22日,重庆市荣昌区政府与九次方大数据、阿里巴巴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在荣昌构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助力荣昌区生猪产业转型创新。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农业单品产业链大数据中心。 2月5日,城市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在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将成为以时空信息融合城市大数据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构建城市大数据联盟,引领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1月26日,重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大数据产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5年,重庆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该市经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共有大数据产业企业约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900家。2017年,该市大数据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3500亿元,同比增长30%左右。 (摘编自《重庆大数据战略再添“大动作”》)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新焦点和信息产业增长的新引擎,大数据发展前景广阔,将对社会各领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B.与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数据不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还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来源:学科网] C.由材料二可知,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整体形势良好,2015年全球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万亿美元大关。 D.伴随着2018年大数据推进政策的出台,我国大数据产业可能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数据资源有望位居世界第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虽不如东部地区,但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起步 较早及具有地理区位优势,使其和东部一道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数据交易平台聚集地。 B.由材料二可知,2011—2016年6年间我国大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和增速均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2016年市场规模和增速均达到最高。 C.从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成立、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到城市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成立,重庆的大数据产业在2018年年初发展迅猛。 D.重庆的大数据产业面临较好的形势,不 但企业数量多,产业效益好,而且政府将大数据产业提到空前高度,必将有力推动大数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9.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大数据交易面临的困境有哪些。(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来源:学科网ZXXK]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11.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是周代即有的五等爵位之首,其余四等依次是公、伯、子、男。 B、拜指古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C、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怒之下,最终离去。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认为不妥,最终汉王让韩信做了大将。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5分)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古风(其二十六)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的“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近体诗中的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但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2).《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 以为度”,诗人却选择“ , ”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吞噬(shì) 熨(yùn)帖 小心翼翼(yì) 入不敷(fū)出 B.蜷(quán)缩 炽(chì)烈 殒身不恤(xù) 蓊蓊(wĕng)郁郁 C.惬(qiè)意 肆(yì)业 凝眸(móu)远眺 遭到嫉(jì)妒 D.粗犷(kuàng) 呆滞(zhì) 目光炯炯(jiǒng) 义愤填鹰(yīng) 1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鲁迅先生的杂文 ,文辞简洁干练,内涵丰富深刻,有很强的战斗力,被人们比喻为“投枪”与“匕首”。 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一封辞职信的全部内容,字字精辟, ,被网友们称为“最有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③演讲作为一种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要使听众短时间内能弄明白演讲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演讲者表达上要 ,不能长篇大论,重点不清。 A.短小精悍 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 B.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 言简意赅 C.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 短小精悍 D.言简意赅 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学习千古流传的古代叙事散文,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叙事的艺术。 B.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他非常喜欢雨果的小说,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仔细品味。 D.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欣赏对联,可以使同学们陶冶道德情操,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增长人文知识。 2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5分)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 ___,___, 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④①③②⑤⑥ B.④③②⑥①⑤ C.③①②⑥④⑤ D.③②④⑥⑤① 21.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5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 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团队通宵塵战,用力攻坚,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为他 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感动。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家农场主,为了方便栓牛,在庄园一颗榆树的树干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榆树病,方圆几十里开外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颗箍了铁圈、留下伤痕的榆树存活下来。为什么这棵榆树能幸存呢?植物学家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组织人员对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是那个给它带来伤害的铁圈救了它, 是它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铁,所以才对真菌产生了免疫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个农场里。这棵树至今仍郁郁葱葱地生长在美国密歇跟州比犹拉县附近的那个农场里,充满生机和活力。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 D 2. A 3. B 4.(3分) C项。“不假议论、冷静客观”错,文中有大量的议论,可以说是夹叙夹议,让叙事散文带有了杂文的味道。 5.答案:“主人”对狗的态度:①打骂是常有的事,甚至随意就把狗剥皮炖肉;②等到自己和狗都衰老时,才会给狗自由;③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不管它能否承受;④要求狗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自己。 作者对狗的态度:⑤把狗当作人来对待,寄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每点1分,共5分。) 6.答案:①从最后一段看,在夜晚,众狗吠叫时,它保持沉默;从全文看,它忠心为主,失去了自己,晚景凄凉,故说是“黑夜的一部分”;②第3段写到它在村子的沙沟梁乱草滩等地转悠过,为了看家把门与村中人较量过,在夜晚也曾经在村庄中吠叫过,故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③老狗不再咬人,动物性消褪;作者全文将狗拟人化来写,实际上是以狗的一辈子暗喻人的一辈子,故说是“人的一部分”。(每点2分,共6分) 7.B 8.B 9.①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各类数据主体缺乏共享理念②大数据交易平台定位不精确,交易平台自身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③大数据交易缺乏统标准各大数据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也存在差异和缺陷,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交易推广和实施。④缺乏应用数学、统计学等专业人才和相关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0、 【答案】 D 11、 【答案】 A“候”为第二 12、【答案】 C 13(1)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但)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度、数、上不我用、亡各1分) (2)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素、所以、去、判断句各1分) 14.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相反”错,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而近体诗中的律诗关于对仗则有严格要求。 15.(1)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2)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所得”,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 业的感慨。(3)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以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来表达自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答对一点2分) 16.(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来源:Zxxk.Com]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次态也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7.B 【解析】A熨(yù)帖 C肄业 D粗犷(guǎng)义愤填膺 18.A 【解析】短小精悍:悍,勇敢。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言简意赅:简,简练;赅:完备、完整。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19.C 【解析】A“不仅……而且……”所接内容互换,并把“我们”提到“不仅”前;B项偷换主语;D语序不当,应为“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陶冶道德情操”。 20. B(1.5分)(1)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④是对中国结的诠释,明显能与首句衔接,放在第一,⑤承启后文,排在最后,①承启⑤,③②⑥注意里面的关键词“当时”“同时”。 21. 答:示例:①“事情”改为“喜讯”;②“顷刻”改为“顿时”;③“预想”改为“原本”;④‘‘用力”改为“努力”;⑤“难点”改为“困难”。 22. 略 23. 不仅是树,人也是如此,伤害有时会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让生命在伤害中变得更刚毅,更坚强,更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同时也让伤害成为一个惊醒,把伤害转化为历练自己灵性生命的正能量。 24. 如果你曾感受过伤害,请感谢你以为伤害了你的人! 25. 每一个在你的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是有原因的。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 26. 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各有因缘,都值得感激和珍惜! 27. 【解析】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的文字简明清晰,没太多干扰信息,写作时注意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21. 立意提示:①“挫折”“磨难”是人生的财富。“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这棵树至今仍郁郁葱葱地生长在美国密歇根州比犹拉县附近的那个农场里,充满生机和活力。”成功更青睐受到挫折的心灵。 22. ②要学会从挫折中反省,吸取教训。挫折有助于创造自己的价值。要能够把挫折化为成长的养分、失败的经验,从而积累智慧,获得下一次成功。 23. ③挫折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铁圈留下的伤痕提醒我们,生活中充满着苦难,我们面对它并非毫无作为,我们可以选择微笑,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24.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正是那个给树带来伤害的铁圈救了它,使它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的铁,从而对真菌产生了免疫力。 25.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要抓住“铁圈”的寓意来分析立意,“铁圈”好比生活中的磨难,磨难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伤害,很多时候“伤害”也是爱,磨难、挫折也是财富。 26.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粱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却没有名声。项粱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但)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假如要长期在汉中称王,便不必任用韩信,假如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