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能引起严重呼吸性急促肺炎,它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 )‎ A. 细胞 B. 个体 C. 病毒 D. 都不是 ‎【答案】D ‎【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通常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细胞,而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故选D。‎ ‎2.用一台装有目镜为10×和物镜为40×的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一个面积为400平方毫米的正方形,则实际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A. 0.02平方毫米 B. 1平方毫米 ‎ C. 0.0025平方毫米 D. 0.4平方毫米 ‎【答案】B ‎【解析】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而且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即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这是对边的放大倍数;观察到一个面积为400平方毫米的正方形,则正方形的实际面积为面积是400平方毫米÷400═1(平方毫米)。故选B。‎ ‎【点睛】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尽管是很基础的知识,但是却经常作为考点出现在试题中。‎ ‎3.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B.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清晰可见 C. 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应取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 D. 观察叶绿体时,应保选择叶绿体小而多的细胞 ‎【答案】A ‎【解析】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的原理: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详解】A、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A正确; B、高倍显微镜下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线粒体需要染色,线粒体和叶绿体不易区分,B错误; C、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观察压叶绿体,应取菠菜叶捎带些叶肉下表皮细胞,C错误; D、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时,应选用含叶绿体大而数量少的细胞观察,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下列关于半透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半透膜都具有生物活性 B. 选择透过性膜属于半透膜 C. 葡萄糖不能通过半透膜 D. 细胞膜不属于半透膜 ‎【答案】B ‎【解析】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膜。半透膜不一定是活的生物膜。活的生物膜不仅具有半透性,还具有选择性,只有被细胞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因此,具有选择性就必须具有半透性,而且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半透膜不一定是活的生物膜,不一定具有生物活性,A错误; B、选择透过性膜属于半透膜,B正确; C、葡萄糖属于小分子物质能通过半透膜,C错误; D、细胞膜是一层半透膜,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半透膜的特性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绘制图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关酶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斯帕兰札尼发现了化学消化 B. 毕希纳利用丙酮做溶剂提取了酿酶 C. 萨姆纳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D. 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酶是RNA ‎【答案】B ‎【解析】酶发现过程:‎ 时间 国家 科学家 成就或结论 ‎1773年 斯帕兰扎尼 鹰的胃液可以消化肉块。‎ 意大利 ‎19世纪 欧洲 ‎ ‎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1857年 法国 巴斯德 发酵与活细胞有关;起发酵作用的是整个酵母细胞。‎ ‎1857年 德国 李比希 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896年 德国 毕希纳 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1926年 美国 萨姆纳 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脲酶,并证明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 美国 切赫、 奥特曼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详解】A、1773年,斯帕兰扎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去。过一段时间他将小笼取出,发现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块的物质,由此发现了化学消化,A正确;‎ B、毕希纳将酵母细胞研碎,用提取液和葡萄糖反应,得到了酒精,所以他认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称为酿酶,没有分离出酿酶,B错误;‎ C、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他从刀豆粉中分离了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C正确;‎ D、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B。‎ ‎6.现有丙氨酸、丝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结构式如图)各若干,则由这些氨基酸(种类不限)脱水缩合所形成环状三肽,能形成的肽键数、含有的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 ‎ A. 2、1、2 B. 3、0、0~3 ‎ C. 3、O、1~4 D. 2、1、不确定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计算。‎ ‎【详解】分析三种氨基酸的结构可知:丙氨酸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丝氨酸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天门冬氨酸含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由于1条环状肽链上的肽键数=氨基酸数、氨基数=R基上的氨基数、羧基数=R基上的羧基数,所以由这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三肽中,氨基数=0;羧基数=0~3;肽键数=3;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 C. 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 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C ‎【解析】1、据图分析,a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增加,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若外界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浓度差变大,所以单位时间内,失水程度大,复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 ‎【详解】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如成熟的叶肉细胞,A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减小,则浓度差减小,相同时间内失水的程度变小,复原时所需要的时间变短,即A点下移,B点左移,B正确;在0~4min内,两种曲线的失水程度不同,有可能是由于浓度差不同引起,但整体曲线趋势不同,是因为溶液不同,a可能是蔗糖溶液,b可能是一定浓度的硝酸钾,C错误;6min时两个细胞失水量较大,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 ‎【点睛】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要选择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在一定范围内,外界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失水程度越高,但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则取决于质壁分离后的细胞的生活状态,即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8. 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底物浓度不能改变酶催化活性 B. 物质B能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而降低反应速度 C. 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 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正确分析曲线图。‎ ‎【详解】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pH等条件有关,酶的催化活性与底物浓度无关,A正确;由图可知,物质B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使反应速度降低,但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消除物质B的作用,说明物质B不是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而降低反应速度,B错误;由图可知,物质A能增强酶的活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C正确;增大底物浓度后,只加酶的曲线与加酶和物质B的曲线彼此重叠,说明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D正确。‎ ‎9.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 C. 甲图的a、b、c、d四种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 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AC段之间,B错误;‎ 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 D、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题关键能够根据柱形图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以及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值判断两种呼吸作用强度。‎ ‎10.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设水稻和番茄幼苗吸收量相等)。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 水稻不需要Ca2+而排出,结果浓度变大 B. 水稻的载体多于Mg2+载体 C. 番茄对需求量较少 D.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有选择性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2+、Mg2+多,造成培养液中Ca2+、Mg2+ 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O32-多,造成培养液中SiO32-浓度上升。两种植物吸收离子不同,水稻对SiO32-吸收较多,而番茄对Ca2+、Mg2+ 吸收较多。‎ ‎【详解】A、图1中水稻培养液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水的速率大于吸收Ca2+离子的速率,A错误;‎ B、由图可知,水稻吸收Mg2+的量少于,因而水稻的载体多于Mg2+载体,B正确;‎ C、由图可知,培养番茄的培养液中剩余量较多,说明番茄吸收量少,C正确;‎ D、由图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也不同,说明植物对矿质离子有选择性,D正确;故选A。‎ ‎11.如图为某种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细胞无叶绿体,这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该细胞没有中心体,一定是高等植物细胞 C. 该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 该细胞有细胞核,一定存在染色体 ‎【答案】D ‎【解析】分析图解可知:该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等结构,并且有较小的液泡,说明该细胞以及有一定程度的分化;并且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可能取自植物的非绿色部分。‎ ‎【详解】A、该细胞未显示叶绿体这一细胞器,但该生物未必不含叶绿体,A错误;‎ B、没有中心体的细跑不一定是高等植物细胞,如原核细胞也没有中心体,B错误;‎ C、由于该细胞液泡较小,因此将其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较难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并且蔗糖溶液浓度可高可低,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细胞是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存在染色体,D正确。故选D。‎ ‎12.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质容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B. 核膜由两层生物膜构成的静态结构 C. 核孔实现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 核仁控制着某种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C ‎【解析】1、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 ‎①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A错误;‎ B、核膜属于生物膜,由两层生物膜构成的动态结构,B错误;‎ C、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实现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错误;故选C。‎ ‎1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B.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水分子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中的化学反应 D. 细胞内的温度变化比较缓和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答案】C ‎【解析】1、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 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b、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如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 B、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B正确;‎ C、水分子能直接参与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如水可以参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等细胞内的化学反应,C错误;‎ D、由于水分子间的氢键,使得细胞中的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4.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不正确的 A.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B. 蛋白质类分泌物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 囊泡膜的基本组成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D. 囊泡能与其他膜结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A ‎【解析】1、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2、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3、核糖体、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能通过囊泡运输。‎ ‎4、囊泡膜能与其他膜结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详解】A、核糖体、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它们和其他细胞器之间不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A错误;‎ B、蛋白质类分泌物是通过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 C、囊泡膜是由生物膜组成的,生物膜的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C正确;‎ D、囊泡膜能与其他膜结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正确。故选A。‎ ‎15.ATP 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如图是 ATP 的分子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TP 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A-P~P~P B. 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腺苷 C. 组成 ATP 的化学元素是 C、H、O、N、P D. 图中①处的化学键易断裂,ATP 转化为 ADP ‎【答案】D ‎【解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详解】A、ATP的结构简式A—P~P~P,A正确;‎ B、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苷(A),B正确;‎ C、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是C、H、O、N、P,C正确;‎ D、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②易断裂,可转化为ADP和Pi,D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16.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将一小块胰腺组织放入含放射性标记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短暂培养,在此期间放射性标记物被活细胞摄取,并掺入到____________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__________在细胞内的位置。 科学家将短暂培养的胰腺组织洗去放射性标记物,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的变化。 ‎ ‎(2)科学家因研究揭示 “囊泡转运”奥秘而获20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被分成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三种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细胞内囊泡能够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脱离转运起点、通过膜融合的方式归并到转运终点。COPI被膜小泡则主要介导蛋白质从_________(填字母)运回____________(填名称)。囊泡能特异性地识别目标膜,如运输 _____________ (填物质)囊泡能把“货物”从C转运到溶酶体D。‎ ‎(3)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之中,这些膜泡能够精准的运输。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 酵母突变体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sec12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氨基酸 核糖体 放射性标记物质(或“放射性标记蛋白质”) 追踪时间 出芽 (C) 内质网 溶酶体酶(多种水解酶和溶菌酶) 内质网小泡 参与膜泡(或“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解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通过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2、同位素示踪技术:用放射性核素取代化合物分子的一种或几种原子而使它能被识别并可用作示踪剂的化合物,它与未标记的相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只是它带有放射性,因而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来追踪。‎ ‎3、根据图2分析,A表示细胞核,B表示内质网,C表示高尔基体,D表示溶酶体;根据表格分析,sec12基因突变后,细胞中的内质网大,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内质网小泡的形成;sec17基因突变突变后,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说明小泡没有与高尔基体融合,推测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参与“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详解】(1)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来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内的位置。由图1可知,随着追踪时间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地变化。‎ ‎(2)由如图2可知,囊泡能够通过出芽的方式脱离转运起点、通过膜融合的方式归并到转运终点;COPI被膜小泡则主要介导蛋白质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囊泡能特异性地识别目标膜,囊泡能把溶酶体酶从高尔基体转运到溶酶体。‎ ‎(3)表格显示sec12基因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说明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内质网小泡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说明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膜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7.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需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请根据表中所列各种材料回答问题:‎ 各种可供实验的材料 柑橘 西瓜 黑豆 黄豆 花生种子 大米 苹果 血红蛋白 ‎(1)原理: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________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有机物的存在。如将上表材料中的________制成匀浆,其中的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2)表中适合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最理想材料是_________,理由是该材料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过程:向试管中加入2 mL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适量混匀,然后放入温度为________℃水浴中加热;颜色变化过程是:浅蓝色→__________→砖红色。‎ ‎(3)表中适合于鉴定脂肪的最理想材料是_____________,鉴定时需将材料切片、染色;用苏丹Ⅲ染色时,要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来冲洗浮色,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临时装片后,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焦距已经调好,但发现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中适合于鉴定蛋白质的最理想材料是___________;鉴定过程:先向试管内注入2 mL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只加3~4滴双缩脲试剂B液而不能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颜色 大米 苹果 富含还原糖且颜色接近白色 50-65 棕色 花生种子 酒精能溶解苏丹Ⅲ 切片厚薄不均 黄豆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过多,蓝色会掩盖紫色 ‎【解析】生物组织中相关化合物的鉴定:‎ ‎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的理想材料;‎ ‎2、脂肪检测需要使用苏丹III染色,由于苏丹III本身存在颜色,为了便于观察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鉴定还原糖需要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详解】(1)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是利用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因此选择的材料需要无色或浅色,如将上表材料中的大米主要成分为淀粉,制成匀浆后其中的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2)表中苹果中含有还原糖并且颜色接近白色,适合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过程:向试管中加入2mL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适量混匀,然后放入温度为50~65℃水中加热;颜色变化过程是: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3)表中适合于鉴定脂肪的最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鉴定时需将材料切片,并制成临时装片,其过程要用到酒精,酒精的作用是去浮色,苏丹Ⅲ 能溶于酒精,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焦距已经调好,但发现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原因是切片厚薄不均。‎ ‎(4)适合于鉴定蛋白质的材料是黄豆;鉴定过程是:先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双缩脲试剂B中含有铜离子,铜离子的颜色是蓝色的,所不能加入过多,加入B液过多,蓝色会掩盖紫色。‎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求考生识记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要求等,掌握选材的原则:观察显色反应要求实验材料无色或浅色,同时富含该有机物。‎ ‎18.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营养与否直接影响着全天的精神状态,健康合理的早餐搭配有利于保持身体机能的健康,让人精力充沛。今天食堂为大家准备了:猪肉包子、牛肉包子、各种凉拌蔬菜、大米粥、豆浆、牛奶、煮鸡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了两类植物多糖,它们________和________。‎ ‎(2)牛奶中添加钙、铁等元素,其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早餐中包括有脂肪、磷脂、固醇等脂质。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主要作用有______。‎ ‎(4)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某同学觉豆浆加热饮用会影响营养价值,你认为有道理吗_____(填“有”或“没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5)除了丰盛的早餐,饮水也是人体获得必需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是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______________叫做自由水。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 Cu、K、Ca、Zn、P、Mg、Fe 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___________。‎ ‎【答案】淀粉 纤维素 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没有 人体不能将蛋白质直接吸收而是要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蛋白质变性是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并不影响其氨基酸组成 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K、 Ca、P、 Mg ‎【解析】1、动物细胞的多糖是糖原,分为肌糖原和肝糖原,植物细胞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 2、高温使蛋白质变性。 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于其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 4、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5、不同生物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1)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了两类植物多糖,它们是淀粉和纤维素。‎ ‎(2)牛奶中添加钙、铁等元素,其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3)该早餐中包括有脂肪、磷脂、固醇等脂质。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主要作用有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4)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某同学觉豆浆加热饮用会影响营养价值,我认为没有道理,因为人体不能将蛋白质直接吸收而是要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蛋白质变性是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并不影响其氨基酸组成。‎ ‎(5)除了丰盛的早餐,饮水也是人体获得必需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叫做自由水。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 Cu、K、Ca、Zn、P、Mg、Fe 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K、 Ca、P、 Mg。‎ ‎【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的分类和分布、脂质的分类和分布、蛋白质的变性,综合性和基础性都很强,难度适中。‎ ‎19.如图所示,图甲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 ‎(1)有些物质能直接通过图甲结构,如________(至少举2例),这种跨膜运输方式被称作____________,该方式的运输速率取决于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_______。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图乙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现提取其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则该细胞的表面积为_____。图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______。‎ ‎(4)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右侧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答案】水、氧气、乙醇等 自由扩散 膜两侧的浓度差 协助扩散 ‎ ‎ 该毒素抑制(破坏、影响)了Ca2+ 载体蛋白的活性 磷脂双分子层 S/2 都需要载体蛋白 ​等于 低于 ‎【解析】分析甲图: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 分析乙图: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分析丙图: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溶液运输到高浓度溶液。‎ ‎【详解】(1)有些物质能直接通过图甲结构磷脂双分子层,如水、氧气等,这种跨膜运输方式被称作自由扩散,该方式的运输速率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2)图甲所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该毒素抑制(破坏、影响)了Ca2+ 载体蛋白的活性。‎ ‎(3)图乙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现提取其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则该细胞的表面积为S/2。图中葡萄糖(协助扩散)和乳酸(主动运输)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 ‎(4)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左右浓度相同);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右侧浓度升高,右侧液面会升高,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