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A)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A)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思想政治试题(A) 一、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 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 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私有制的出现 B. 贫富不均的出现 C. 生产力的发展 D. 国家机器 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材料体现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三项不是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可能,ABD 不符合题意。 C: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 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生产力的发展,C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2.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 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对这种趋势认识正确的 是( ) ①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完全依附于地主 ②生产效率提高,促使生产关系调整变革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雇佣关系日趋普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完全依附于地主”说法错误,因为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①错误。 ②③:“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 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意思指一方面,勤于耕作、生产效率高的农民只 能治田十亩,所以田多的人就把田地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另一方面,人多,可开垦的 - 2 - 荒地几乎开完,所以少田的人只能耕作别人的田地。由此可见,租佃关系得到发展,生产效 率提高,促使生产关系调整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租佃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再者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阶级矛盾日益 尖锐,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3. 下面一段材料是 300 年前一群英国农民给国王的上诉书: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 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它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 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由此可以看出( ) ①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资本的原始 积累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资本主义企业获取了大量土地和货币作 为资本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材料反映的是“圈地运动”,这种运动使得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 的劳动力,①符合题意。 ②:暴力占有苦难臣民的牧场,“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 生命都难保全。”,这体现了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资本的原始积累,②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未涉及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未涉及资本家货币的原始积累,③④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4. 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里,一是“必 然代替”、一是“长过程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揭示了社会 主义 500 年的思潮、运动和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这表明( ) ①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不会自主退出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会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 - 3 -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运动会出现曲折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题干中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 及其剥削关系不会自主退出,社会主义运动会出现曲折,①③正确。 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②。 ④:题干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阶级对立,排除④。 故本题选 A。 5. 拉萨尔对于经济学也缺乏深入研究,尽管马克思多次向他解释过自己的理论,并请他帮助 出版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但他始终不能理解马克思在五十年代末所完成的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不懂剩余价值规律和工资规律,没有达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水准, 显得简单、粗俗。由此可见,拉萨尔的社会主义( ) ①没有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立 ③迷失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向 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拉萨尔不懂剩余价值规律,也就没有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体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立,而且拉萨尔不懂剩余价值规律和工资 规律,也不可能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立,②排除。 ③④:拉萨尔不懂剩余价值规律和工资规律,没有达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水准,显得简单、粗 俗,因而迷失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向,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③④符合题 意。 故本题选 B。 6. 从 1920 到 2020,百年历史并非都是宏大叙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也与《共产党 宣言》紧密联接。他们中,有人舍生忘死保护宣言:有人不断创新讲述宣言的方式:还有人 风华正茂,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开启为真理而奋斗的壮美人生……这表明( ) ①《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 - 4 - ②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 ③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最有觉悟的先进部队 ④《共产党宣言》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依据题意,百年历史并非都是宏大叙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也与《共 产党宣言》紧密联接。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 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因此,《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是最有觉悟的先进部队,①③正确。 ②:“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说法错误,②排除。 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7. 1939、1940 年之交,毛泽东接连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理论著 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和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形态和阶级 状况,进而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构想。“两步走”战略 ( ) ①性质相同、担负的任务不相同②系统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③由中国社会性质与革命的特点所决定④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两步走战略性质和担负的任务都不相同,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①。 ②:题干没有涉及“中国向何处去”的内容,排除②。 ③:中国的国情和现实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③正确。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 势,这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④正确。 故本题选 D。 8.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虽然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但 70 年前开 - 5 - 始站起来的历史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择其要者,以下经验正确的是( )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实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政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要有勇于面对任何困难、战胜任何困难的历史担当精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走出 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①正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政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选项 不符合题意,排除②。 ③:新中国的成立,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选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③。 ④: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面对任何困难、战胜任何困难的历史担当精神,④正确。 故本题选 B。 9. 1953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 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引下,中 国共产党( ) ①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 改造 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社会变革④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 中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 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社会变革,①③符合题意。 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错误。 - 6 - ④:新中国成立于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 1953 年制定的,时间不符, 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10. 下图为我国改革开放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图,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③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和发展 ④我国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 重要步伐,示意图未体现,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根据图示可知,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说明我国的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④符合题意。 ③: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 C。 11. 各国国情不同,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 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 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 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①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②是党和人民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 ③是我国的最大优势和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 7 - ④由我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 版本”,①错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 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党和人民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 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的最大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 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③错误。 ④:各国国情不同,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 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 化的结果,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由我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2. 回顾新中国 70 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指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 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指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到 2012 年的中共十八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指十八大 以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时代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②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③进入新时代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的判断 ④新时代是我国全面建成总体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详解】①②:回顾新中国 70 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说明时代的发展 - 8 - 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说明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时代的发展历程,没有体现“进入新时代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 的判断”这一结论。③与题意不符。 ④:我国已经于 2000 年实现总体小康。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 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 建了新的理论体系。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八个明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 ②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③“八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观点 ④“十四个坚持”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国家政党的显著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①错误。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②符合题意。 ③:“八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 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③正确。 ④: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14.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接 力之年。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 时间节点,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下列说法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是( ) ①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到 2035 年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 9 - ③到建党一百年时,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④到建国一百年时,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我们党提出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分 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指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①符合题 意。 ②:到 2035 年时,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 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但不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是 2050 年要达成的目标。②说法错误。 ③④:我们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 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建 国 100 年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③说法错误,④正确。 故本题选 B。 15. 2020 年 10 月 17 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同时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 困的同时,中国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 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由此可见( ) A. 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零和博弈 B.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 使命 C. 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 D. 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A 错误。 BC:材料旨在说明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关系,材料未涉及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 命,未涉及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BC 排除。 D: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中国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由此可见中 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D 正确。 - 10 - 故本题选 D。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5 题,共 55 分) 16. 材料一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第一 阶段 马克思开始关注物 质问题 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为标志,马克思首次越出政治领域关注物质问 题。 第二 阶段 马克思阐明唯物史 观的一些基本内容 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主要标志,书中批判了黑格尔主张君主、官僚决 定国家制度的英雄史观,阐明了人民创造国家的思想。 第三 阶段 马克思基本阐释了 社会发展规律 以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为主要标志。文中正面阐述了“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只是利益的反映”等重要思想。 第四 阶段 马克思完整阐述了 唯物史观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明确指出新的唯物史观与之前史观 的最大区别,即新的唯物史观是改造世界的哲学,创立建构了唯物史观框架。 材料二 马克思发现被称之为劳动力的商品,它不同于其他商品的地方,就是它被使用 即从事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高于自身的价值,此差额便是资本家的利润。这样,资本主义生产 过程中形式的公平掩盖着实质上的不公平的秘密,被马克思彻底揭穿了。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请尝试回答科学社会主义为何能摆脱空想的窠臼、 实现科学的飞跃? 【答案】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揭示 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 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 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 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 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马克思对唯物史观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揭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 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 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1 -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请尝试回答科学社会主义为 何能摆脱空想的窠臼、实现科学的飞跃?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材料阐释了唯 物史观的形成,对剩余价值的揭秘,试题指向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此可以断定解 答本题的知识角度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 点,形成答案要点。 ①唯物史观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 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 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②剩余价值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 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找 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 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点睛】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 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 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 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 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 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观与剩 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 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7. 材料一 一座城市,浓缩中国梦的时代精华。40 年间,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 1300 朴 人;多万常住人口的“创新之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深圳始终挺立潮头、走在前 列,激荡起逐梦前行的力量。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 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 年)》。深圳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过去 40 年,深圳是一 面镜子,映照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新的 40 年,深圳更像是一把标尺,为世 界标注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力度、速度、高度。 (1)“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其正确 - 12 - 性。 材料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 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 理论思考。 (2)结合材料二,请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分析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思想是 如何引领着时代发展的。 【答案】(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 无止境。这也通过深圳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充分印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 步,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推向 21 世纪;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 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的意 义、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思想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 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知识说明其正确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本题实际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是教材基础知识 的识记。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 - 13 -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 止境。这也通过深圳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充分印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 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请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分析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 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引领着时代发展的。解答时首先明确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思想主要包括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然 后逐一分析时代主题。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 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 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 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 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 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18.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 节目。《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艰辛之路。 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1911 年 内容概要: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1949 年 - 14 - 内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 折到壮大、取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1976 年 内容概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加以说明论证。 【答案】①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 义道路走不通。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为背景,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 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论证“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由材料“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 容”,“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可知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 反复证实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取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由此进入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 绩”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中国共产 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 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点睛】“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 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 - 15 - 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 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19. “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在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上下,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 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 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 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 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遭遇战阻击战。防范化解 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 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全党上下应如何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 作做实做细做好。 【答案】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 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 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 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为材料,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 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点睛】进行伟大斗争,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自觉地 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全党上下应如何把防范化 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 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一以贯之”,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 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伟大斗争角度:结合主干知识分析: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 - 16 - 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②伟 大工程角度:结合主干知识分析: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要不断 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③“一以贯之”角度: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 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 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一以贯 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历史视角,要有世界视野,要始终焕发革命精神;要 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不断交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合格答卷。 进行伟大斗争,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 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 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要 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 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 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20.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光明中学 团委拟于近期举行以“学习时代楷模实现青春价值”为主题的演讲会,为此,同学们搜集到 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开辟了新 境界、迈上了新台阶。三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 为我国荒漠化防治筑牢了坚实根基。在中国荒漠化防治的长期实践中,涌现出了殷玉珍、格 日乐、八步沙六老汉等一批治沙英雄和时代楷模,塑造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的治沙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探索治沙经验。 材料二 64 年前,交通大学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年富力强的学术骨干积极响应党和 国家号召,手持“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车票,义无反顾地踏上“西迁”专列,并由此 在中华大地,上铺陈出了一曲扎根黄土地,建设大西北的史诗壮歌。弹指间,一个甲子飞逝 - 17 - 而去。一代代交大人淬炼而成的“西迁精神”,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黯淡,反而因其凝聚 的巨大能量而愈燃愈烈。 材料三 黄文秀 2016 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 年,积极 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白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 88 户 418 名贫困群众脱贫, 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 20%以上。2019 年 6 月 17 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 幸遇难,献出了年仅 30 岁的宝贵生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2)以“学习时代楷模实现青春价值”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观点鲜明;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 200 字左右。 【答案】(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现,这一思想 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精神力量,为当代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要求人们坚持与自 然和谐共生,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方法论”。 (2)示例: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广大青年要锐意 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水不懈怠,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 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光明中学团委拟于近期举行以“学习时代楷模实现青春价值”为主题的演讲会为话题 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分两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 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对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有何指导意义。解答时首先明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现,然后分析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为我 国荒漠化防治工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精神力量,为当代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对我国荒漠 化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2)本题以“学习时代楷模实现青春价值”为题,写一篇演讲稿。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 - 18 - 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演讲稿宣传正面积极的 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 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 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 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 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 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 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 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