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解析版

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政治(文科)‎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4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而在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上,必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A. 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B. 市场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C.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文化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之所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不是决定作用,是因为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对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选A;B不选,因为市场自身也有弊端;C与材料无关;D不选,因为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④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④符合题意;题干不体现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没体现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②③与题意不符。本题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 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等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 ‎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知识。①“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表述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也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②③符合题意;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表述错误,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本题选B。‎ ‎4.“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说明 A. 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B.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人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答案】B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熏陶。学校教育说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B符合题意。‎ ‎5.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茶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给饮茶者带来了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专家建议,应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茶文化。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教育是基于 ‎①茶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茶文化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茶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之魂 ‎④茶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茶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给饮茶者带来了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所以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教育是基于茶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茶文化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茶文化不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④表述错误,茶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能提供物质支撑。本题选A。‎ ‎6.“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打造的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2017年12月在北京亮相。该节目展现了不同身份、不同命运的中国人的家庭故事,为中华家风代言。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央视推出这一节目意在 ‎①讲述文化故事,传递中华人文精神 ‎②发挥家风对人健康成长的决定作用 ‎③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 ‎④传递正能量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家风不能对人的健康成长起决定作用。④选项错误,该节目并不能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该节目为中华家风代言,说明中央电视台推出该节目意在讲述文化故事,传递中华人文精神,①入选。该节目的播出可以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文化的熏陶,③入选。选A。‎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但不能据此认为人们对文化的接受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有些是在消极被动、无目的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并不都是如此,特别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提高辨识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7.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在境外许多家电视媒体播出,覆盖海外收视人群约3亿,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 ‎①依托商业贸易,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②发展国际贸易,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 ‎③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 ‎④尊重文化差异,坚持把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放在首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说法绝对,①不选;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②正确;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③正确;把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放在首位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8.央视制作的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一改以往文博类节目沉闷、古板的风格,通过运用巨幅屏幕、全息影像等“高大上”技术,使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了起来,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该节目如此受欢迎,是因为 ‎①文化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节目体现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节目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 ‎④节目依托现代传媒技术增加了文物的魅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知识。题干不涉及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①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遗产的知识,②不合题意;央视制作的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通过运用巨幅屏幕、全息影像等“高大上”技术,使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了起来,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说明节目依托现代传媒技术增加了文物的魅力,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9.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它与西域汉晋简牍、敦煌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纸质写本文书、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一起,被誉为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新发现”,影响广泛而深远。201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的《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成功入选。这 ‎①彰显了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认可 ‎②对展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优越性、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有利于向世界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④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认可,有利于向世界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①③项符合题意;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对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华文化并不具有优越性,②项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增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而非认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0.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这一商业贸易路线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这表明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在于其 ‎①促进了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在国家间传播 ‎②繁荣了中国与亚欧国家间的商业贸易 ‎③推动了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产生 ‎④推动科技、宗教、艺术等的交流借鉴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知识。丝绸之路在进行商业贸易的同时,也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所以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在于促进了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在国家间传播,推动科技、宗教、艺术等的交流借鉴,①④符合题意;②是丝绸之路的经济意义,不是文化意义,不合题意;③不合题意,题干强调商业贸易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体现新文化的产生。本题选C。‎ ‎11.我们的民族有很多优良的传统,一半在我们的典籍里,还有一半活生生地承载于我们美好的风俗里。月饼就是中国人一个非常美好的创造。它既象征明月,又象征人间的团圆,里边放一点甜的东西,让人们感觉到生活的甜美。这表明 ‎①月饼承载的文化价值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②通过传统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③传统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瑰宝 ‎④传统习俗对今天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月饼承载的文化价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我们的民族有很多优良的传统,一半在我们的典籍里,还有一半活生生地承载于我们美好的风俗里,说明通过传统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也说明传统习俗对今天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传统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传统习俗有优有劣,不能说传统习俗是瑰宝。本题选D。‎ ‎12.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唤醒城市记忆的捷径之一是老地名。小小的老地名,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录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许多老地名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给予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老地名 ‎①作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为旅游和经济发展增添了文化内涵 ‎③营造了特定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④往往延续着历史的秘密,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和继承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老地名不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表述错误,老地名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老地名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录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许多老地名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给予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这说明老地名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往往延续着历史的秘密,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为旅游和经济发展增添了文化内涵,②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13.“正能量”一词原为物理学术语,但其被一些微博赋予新的含义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现在它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这一现象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动力,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主要途径。“正能量”原为物理学术语,后被一些微博赋予新的含义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说明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14.2017年中国话剧迎来110周年。话剧来源于西方,但中国话剧经过11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对待外来文化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④借鉴外来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知识。话剧来源于西方,但中国话剧经过11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同时也说明借鉴外来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④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而且传播手段也没有相对稳定性,②不选;题干强调中国话剧对西方话剧的吸收借鉴,不涉及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③与题意无关。本题选C。‎ ‎15.法家是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他们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思想,对现代法治建设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的同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知识。①前半句表述正确,后半句表述错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建筑,不是传统思想;法家是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其中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思想对现代法治建设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的同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也说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②③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不体现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与题意无关。本题选B。‎ ‎16.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小人物身上,以现实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穿透人性,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电视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以现实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穿透人性,以开放的创作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表明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①符合题意;电视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夸大电视传播文化的作用,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故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舶来品”通过创新实现了发展,未涉及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故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7.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材料、结构也有所不同。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每座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该做法能够 ‎①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 ‎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选项“丰富传统建筑内涵”的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批判继承历史文化。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该做法能够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故②③选项入选。选B。‎ ‎18.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表明 A. 艺术创作需要生活积累 B. 创新是艺术创作所特有的 C. 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 D. 艺术创作必须“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说明艺术创作要深入实践、反映生活,即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C正确。A是对题干的重复,排除;B表述错误,创新不是艺术创作所特有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创新;D表述错误,艺术不一定都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艺术创作既需要立足生活实践,也离不开合理的想象,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本题选C。‎ ‎19.2017年10月2日,东方卫视中秋晚会圆满落幕。晚会中的所有节目通过特别编排,让观众耳熟能详的金曲有了新的灵魂。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融入了《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中国风歌曲《卷珠帘》搭配太极功夫舞者伴舞,而歌曲《痒》则特意加入了越剧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晚会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要在立足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 ‎②要用现代表演形式描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 ‎③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创新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知识。《月亮代表我的心》融入了《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中国风歌曲《卷珠帘》搭配太极功夫舞者伴舞,而歌曲《痒》则特意加入了越剧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说明要用现代表演形式描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②③符合题意;题干不体现立足社会实践,①不合题意;④表述错误,文化创新不能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而是源于社会实践。本题选B。‎ ‎20.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这不仅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我国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③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并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③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不涉及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也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发展,②④与题意无关。本题选A。‎ ‎21.塞罕坝,是蒙古语和汉语的混合用语,意思是“美丽的高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这里的原始森林荡然无存。50多年来,河北塞罕坝地区的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创业、苦干实干,在茫茫荒漠沙地上建起了百万亩人工林场,创造了草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50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求我们 ‎①发挥塞罕坝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 ‎②通过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途径进行广泛宣传 ‎③将塞罕坝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④将弘扬塞罕坝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知识。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求我们将塞罕坝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将塞罕坝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③④正确。①表述错误,精神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②表述错误,电视、网络等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本题选D。‎ ‎22.‎ 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中国梦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①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累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②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动力源泉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为民族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知识。弘扬中国精神可以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累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也可以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①④正确;②表述错误,弘扬中国精神可以传播正确的价值导向,但不能提供动力源泉;③表述错误,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但不能提供智力支持。本题选C。‎ ‎23.在城镇化进程中,怎样从农村融入城市并且经得住诱惑,是全社会应共同关注的话题。2018年1月12日公映的现代都市悬疑电影《丢心》对进入城市的广大农村青少年在喧嚣的城市中不忘初心、走向正道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①发展大众文化,满足大众娱乐化需求 ‎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③发展先进文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④奏响文化主旋律,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识。怎样从农村融入城市并且经得住诱惑,是全社会应共同关注的话题,电影《丢心》对进入城市的广大农村青少年在喧嚣的城市中不忘初心、走向正道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这启示我们要发展先进文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奏响文化主旋律,以优秀作品鼓舞人,③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发展大众文化并非仅仅满足大众娱乐化需求,排除①;②表述错误,应该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本题选D。‎ ‎24.《红楼梦》提到:“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借鉴这一说法,文艺作品创作应该 A. 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复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B. 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以恰当的形式奏响主旋律 C. 顺应市场潮流,创作大批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D. 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必追求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性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这说明了文化创作应坚持正确的方向,答案B正确;A“复制”的表述错误,排除;C和题意无关,排除;D“不必追求”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2分。)‎ ‎25.2018年1月3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利于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利于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④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我国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材料,从《文化生活》模块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生活的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义。本题从设问范围上考查《文化生活》模块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结合材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并调动和运用课本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考生可以从文化的总作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阐述我国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义。‎ ‎26.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将依靠土地、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驱动调整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学家精神,要鼓励企业家精神,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通过现代科技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公众生活;科技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增强百姓科技“获得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重视科技创新,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答案】①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文化创新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创新驱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文化创新有利于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科技创新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加强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提升综合国力,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材料,从《文化生活》模块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本题从设问范围上考查《文化生活》模块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可知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结合材料“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说明文化创新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创新驱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材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通过现代科技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公众生活”,说明文化创新有利于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材料“科技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增强百姓科技“获得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说明科技创新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点睛】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必要性)‎ ‎(3)文化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意义和作用)‎ ‎(4)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要求。(时代要求)‎ ‎27.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构英烈精神的逆流,比如所谓“远离政治”“远离崇高”。我们国家和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是英烈精神,一旦瓦解了英烈精神,必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盛行,进而导致精神世界紊乱。‎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重在宣示国家和人名永远铭记、尊崇一切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烈士,表明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一些侮辱英烈者受到法律的惩处,人们逐渐认识到,英烈是伟大精神的生动载体,维系的是历史记忆,标识的是当下的价值坐标,指引和彰显着国家与民族的精神走向。通过国家意志来褒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采取措施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并从公民角度就如何继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两条建议。‎ ‎【答案】必要性:①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丰富和发展。②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③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建议:①要认识到英烈精神的重要性,积极学习英烈精神,把握其精神实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要大力弘扬英烈精神,传递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宣传、践行英烈精神。③要积极与否定英烈精神的错误行为作斗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材料,从《文化生活》模块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民族精神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意在培养政治认同。‎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采取措施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并从公民角度就如何继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两条建议。本题从设问范围上考查《文化生活》模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本题包括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考生说明国家采取措施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的必要性,结合材料并调动和运用课本相关知识可知,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丰富和发展。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第二小问要求考生从公民角度就如何继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两条建议,考生可以从要认识到英烈精神的重要性,在工作生活中宣传、践行英烈精神,要积极与否定英烈精神的错误行为作斗争等方面提出建议。‎ ‎28.‎ ‎2018年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爱你中国》,多国领导人祝福中国。“欢乐春节”活动遍及140个国家和地区,受众近30亿人;全球2300余座城市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春节正成为本土化节日。从丝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 ‎【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③我们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围绕以下角度作答: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