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候为郡县,不世官。”材料中的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 D. 形成大一统的格局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可以看出周代政治制度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故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形成大一统的格局是在秦朝时期,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名师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对“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的分析理解。‎ ‎2.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小农经济的要求简单,仅仅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就可以展开生产,由此体现了小农经济生命力的顽强,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没有反映其脆弱性和稳定性,故排除AC项;小农经济出去劳动工具外还需要劳动力,所以D项概括不全面,故排除。‎ ‎3.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jiān)矣。”该战之后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 帝国主义拓展了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D.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描述并结合所学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帝国主义拓展了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故C项正确。A项指的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学生需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 ‎4.“《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B. 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C. 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 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中可以看出,《临时约法》针对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所规划的政体存在比较大的缺陷,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三权分立、议会的地位,故B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有效防范”。‎ 点睛:对材料“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分析;从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5.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 凸显出民主爱国的思想 B. 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C. 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根基 D. 标志着新型民主军队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材料信息“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故这个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A正确;B项是戊戌变法的影响,排除;C项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南昌起义的影响,排除。‎ ‎6.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C项,依据时间信息“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可知此时国民政府正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C项正确。A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故B项错误。D项,民国二十五年是1936年,这时全面抗战还没有爆发,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7.有学者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它”是指 A. “另起炉灶”政策的提出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答案】C ‎【解析】‎ 新中国初期实行在“一边倒”外交方针,属于革命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说明外交领域的拓展,属于国家外交的开始,故C正确;A是针对国民党政府以前签订条约,B是万隆会议精神;D不属于外交。‎ ‎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 A. 三权分立原则 B. 地方自治原则 C. 主权平等原则 D. 一国两制原则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香港回归之后,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一国两制原则的体现,D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材料没有涉及,A错误。香港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是从属于一国两制原则,B错误。香港回归后,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涉及主权平等,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坚持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高度自治。学生需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9.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 D. 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最高权力机关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所以这个“新制度”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BCD选项排除。‎ ‎10.阅读下面我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统计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A.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 ‎【答案】C ‎【解析】‎ 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从无到有,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大大降低,集体工业比重上升,这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不符合题意;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时间不符,且材料涉及的是对内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故B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故D不符合题意。‎ ‎11.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参加国家政治事务的措施是 A. 抽签选举 B. 轮流坐庄 C. 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D. 减免债务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低等级公民的收入较低,有些人无法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参加国家政治事务,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实行了发放工资和津贴的制度,故C正确;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始于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故A、B不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D不正确。‎ ‎12.《新全球史》:“他们建立起一些原则,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他们还允许法官废弃那些不公平的法律条款。……罗马法律的原则在帝国消失之后的漫长时间里,依旧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材料对罗马法作用的认识,主要在强调 A. 公民法调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 万民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社会稳定 C. 从根本上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罗马法原则具有一定的永恒价值 ‎【答案】D ‎【解析】‎ ‎“罗马法律的原则在帝国消失之后的漫长时间里,依旧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说明罗马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永恒性,故D项正确;A是《十二铜表法》意义;B与材料中主旨不符;C中根本利益不符合材料中永恒价值理念。‎ ‎13.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曾先后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违宪,国会不得不通过调整后的《全国烟煤管理法》《土壤保护法》作为前两部法律的替代法,但1936年底联邦最高法院在某案判决中宣布《全国烟煤管理法》无效。这里最能体现的美国的宪政原则是 A. 权力制衡 B. 天赋人权 C. 主权在民 D 自由平等 ‎【答案】A ‎【解析】‎ 材料体现出国会和总统之间对于立法的相互否决,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之间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4.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喝了污染的河水。与泰晤士河的污染关系密切的是 A. 电动机的勃然兴起 B. 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C. 内燃机的大面积推行 D. 汽车飞机的普及率高 ‎【答案】B ‎【解析】‎ ‎1858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材料中环境污染正是使用蒸汽机导致的,故选B;ACD中电动机、内燃机和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 ‎15.美学家蒋勋在评价西方某一时期文化运动时写道:“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 苏格拉底 B. 莎士比亚 ‎ C. 巴尔扎克 D. 罗曼·罗兰 ‎【答案】B ‎【解析】‎ ‎“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春天再度来临”“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复兴,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故选B;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巴尔扎克、罗曼·罗兰都是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时间不符合“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排除ACD。‎ ‎16.“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A. 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B.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C. 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D. 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观点属于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是个致命的打击,故A正确;启蒙运动是进化论的思想基础,故B错误;C是《自然哲学数学原理》发表;D是相对论。‎ ‎17.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 《四月提纲》 B. 《共产党宣言》‎ C. 《大抗议书》 D. 《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中“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以推断“它”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对国际工人运动有指导作用的著作,根据时间可以排除掉CD;《四月提纲》虽然是有关工人运动的,但是它不可能被别国发行,因为它只是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对俄国革命进程发挥指导作用的文件,所以排除A;所以只有《共产党宣言》符合上述条件,故选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 ‎18.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A. 苏联改革成效显著,对德国构成新的威胁 B. 欧共体成立后,欧洲向政治经济联盟过渡 C. 两德即将统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D. 两极格局框架下,已现多极化趋势之端倪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联邦德国有了自己的独立政策,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也就说明两极格局框架下已现多极化趋势,故D正确。苏联的改革一直举步维艰,故A错误。欧洲开始向政治经济联盟过渡的标志是90年代初欧盟的成立,材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故B错误。两德统一时间是90年代,与60年代未7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20世纪50‎ 年代联邦德国执行哈尔斯坦主义,坚持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二战后的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此政策使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长期对立,加深对美国的依赖。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民主德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A. 世界银行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关贸总协定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说明国际贸易体系的混乱,因此成立关贸总协定规范世界贸易秩序,削减关税,故C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货币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AD;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 ‎20.根据联合国贸易会议数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5年,发达国家GDP占全球比重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为此,美国从2008年到2016年对其他国家先后采取了600多项歧视性的贸易措施。材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 发达国家优势地位受到冲击 B. 美国引领国际反全球化浪潮 C.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 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发达国家GDP占全球的比重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以及美国等国采取的歧视性的贸易措施得出,因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皇家马德里到冲击,因此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故A项正确。美国虽然采取了一些歧视性的贸易措施,但不是能说明美国引领国际反全球化浪潮,故排除B项。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还在建立过程中,未完全形成,故C项正确。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仍是最大受益者,而不是发展中国家,故排除D项。‎ 二、材料解析题 ‎21.古代中国不断创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所述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答案】(1)制度:分封制。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疆域。‎ ‎(2)措施:全面推行郡县制。‎ 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表现:行省制建立。‎ 特点:二重性。‎ 原因:疆域辽阔;沿袭传统做法;加强统治的需要。‎ ‎(4)认识:地方管理制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应该平衡和协调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 ‎【解析】‎ ‎(1)制度:根据材料周初以及“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可知,这一制度是分封制。作用:根据材料“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可知,西周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疆域。‎ ‎(2)措施:根据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可知,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全面推行郡县制。‎ 进步性:根据材料可知,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由此由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 ‎(3)表现:根据材料“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可知,元朝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行省制建立。‎ 特点:根据材料“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可知,二重性是行省制的主要特点。‎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从“演化”一词来看,元朝行省是对传统做法的沿袭;从统治者制定制度的目的来看,元朝行省制是加强统治的需要。‎ ‎(4)认识:根据三则材料中涉及的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来看,地方管理制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从分封制和行省制的对比来看,应该平衡和协调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 ‎22.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 材料二: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 ‎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答案】(1)政治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分。答出具体政治制度的也给分);经济方面,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2分。答出工业体系也给分);科技方面: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2分。写具体成就也给分)。‎ ‎(2)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改革推动政治改革,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4分)。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政治改革为主,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4分)。 ‎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或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任一点,给2分)‎ ‎(4)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分)‎ ‎【解析】‎ ‎(1)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入手回答新中国为当代中国奠定的基础。 (2)较为简单,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即可。 (3)中国20世纪以新的面貌融入世界的大事就是加入WTO。 (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一是三大改造,二是改革开放。‎ ‎23.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如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并指出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至少两例)‎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画中的题诗反映了儒学所推崇的哪一思想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1)主张:礼。目的:维护统治。‎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思想:理是万物的本源;格物致知。‎ 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3)形式:文人写意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内涵:民本思想。‎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取可施于礼义”、“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等信息可以得出以礼为标准,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学生回忆“诗”的相关内容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程朱理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从四大发明的作用的相关内容分析回答即可。‎ ‎(3)解题时紧扣“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其应该是文人画,结合画面信息及材料“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可得出其特征及内涵。‎ ‎(4)据所学可知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者批判继承等均可以。‎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材料二 1873年日本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土地持有者均要交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不因年景的丰歉有所减,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而不以产品的价格变动为转移,土地价格由政府规定,而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甚至与幕府时代的封建地租不相上下。……土地持有者除地税外,还要交纳村费(地价的1%),地税加村费,相当于土地持有者每年收获量的34%……农村佃农数量大量增加,而新兴的地主则将负担转嫁到广大佃农身上,佃农每年劳动果实近70%被政府和地主夺去。‎ ‎——摘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的《世界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关于1861年改革的观点。并据材料一论证此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地税改革的影响。‎ ‎(3)综合上述两国农业政策的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观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论证: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影响: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 ‎ ‎(3)认识: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 ‎【解析】‎ ‎(1)观点:依据材料一中“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信息可知,作者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论证:依据材料一中“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信息从农业现代化、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等方面论证此观点。‎ ‎(2)影响:依据材料二中“……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而不以产品的价格变动为转移……地税加村费,相当于土地持有者每年收获量的34%……佃农每年劳动果实近70%被政府和地主夺去。”信息结合所学从增加财政收入、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农民负担沉重、市场狭小,影响日本对外策略等方面分析明治政府地税改革的影响。‎ ‎(3)综合上述两国农业政策的材料及相关所学从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等方面谈论认识。‎ ‎25.学术界在论及“孙中山让位”、“拿破仑称帝”等问题时,看法、评价是有分歧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问题,有学者认为这是“时代的选择”和“阶级的选择”。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融合,两派之间的壁垒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野已渐次转化为“地方性利益集团的畛域”,而江浙集团这一地方势力的崛起,成为袁世凯“收拾局面”的支持力量。……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使资产阶级普遍“难以忍受”,而导致被“遗弃”。‎ ‎——《孙中山“让位”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 ‎(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称帝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的结果及影响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案】(1)原因:资产阶级内部分化;江浙集团支持袁世凯;袁世凯力量强大;孙中山思想过于超前。‎ ‎(2)看待:拿破仑称帝符合法国民意。‎ 论证: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稳定了法国政治;发展了资本主义。‎ ‎(3)原则:坚持唯物史观;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原则;放在时代背景下全面评价。‎ ‎【解析】‎ ‎(1)据材料“资产阶级内部的分野已渐次转化为‘地方性利益集团的畛域’,而江浙集团这一地方势力的崛起,成为袁世凯‘收拾局面’的支持力量。……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等信息加以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看法,据材料“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等信息可以得出,其做法是顺应民意的。第二小问,结合拿破仑的历史功绩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3)对于判别人物的标准和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得出,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唯物史观;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原则;放在时代背景下全面评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