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汉字来源于两个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不合题意,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指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材料没有涉及; ③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2. 作为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重要的欢迎活动,一台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引起巨大反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一台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表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符合题意,“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引起巨大反响”,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有人以棋为喻,来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治世,如下国际象棋,非得拼到你死我活:而中国治世则如下围模,观气取势、择其大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零和博弈。由材料可见( )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 ②④符合题意,“西方治世,如下国际象棋,非得拼到你死我活:而中国治世则如下围模,观气取势、择其大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零和博弈”,由材料可见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也表明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 ③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民族、地域、阶级、阶层的人们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2)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正确把握题干的主旨,围绕主旨选择选项,不符合题意的均可以排除。 1. 高铁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名片”,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之路,高铁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解决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此可见( )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决定因素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反作用,而没有涉及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表述错误,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高铁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解决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题以高铁技术的发展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文化的作用的认识,难度中等,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2. 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故宫掌门人单霁翔院长的心愿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让“故宫”真正走向“故宫博物院”!让故宫“火”起来、“活”起来。这需要( ) ①开发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 ②凭借科技元素传播故宫文化 ③植根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 ④开发故宫文物的经济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开发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可以让人们以更多、更新颖的方式接触故宫文物和中华文化;充分利用科技元素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故宫文化、传播故宫文化,增强影响力,让故宫“火”起来、“活”起来; ③错误,让故宫“火”起来、“活”起来,凭借科技元素传播故宫文化应当根植于中华文化,而非世界文化; ④错误,让故宫“火”起来、“活”起来,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文化传承与创新: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3)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本题考查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是,一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二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表明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经济发展先于文化发展,生产决定消费,因此,首选①;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由③到④产品到产业的发展; 最后②体现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故它们之间关系的是①→③→④→②。 故选:A 。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推导排序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1. 家风,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具有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可以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处事的原则,更可以是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它不拘泥于何种领域,也没有家庭贫富之分。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整体和全方位的。从文化角度看,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 ) 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 ②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为家风个人的影响,没有涉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 ②错误,“家风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说法绝对。 ③④符合题意,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整体和全方位的。说明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2. 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 )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原因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且根据体验创作了歌曲,表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C说法错误,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审美素养的提高。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错误选项。 1. 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 A. 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 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 应当通过市场运作,完全继承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A错误,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精神。 B错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与时俱进。 C正确,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说明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错误,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完全继承。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①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 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的影响; 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的影响; D符合题意,题目中强调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有3000年的历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表明古代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①古代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本题考查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电影《我不是药神》以现实主义笔触直击现实、笑中有泪,生动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草根群像,成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上映以来便收获高口碑、高票 房。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应( ) A. 立足实践、关注社会 B.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瞄准市场、追逐利润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电影《我不是药神》以现实主义笔触直击现实,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应立足实践、关注社会; B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文化创作要继承传统; C不合题意,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作要追逐利润。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国历法独创的二十四节气蕴含了古人对“天”追问的智慧,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只知道星座不知道节气。这说明( ) 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②我们要培育好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二十四节气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对星座文化要坚决抵制并依法取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题目中强调中国历法独创的二十四节气蕴含了古人对“天”追问的智慧,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②符合题意,“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只知道星座不知道节气”表明我们要培育好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说法错误,应该通过要坚决抵制并依法取缔的是腐朽文化,星座文化不属于腐朽文化。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①古代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特点。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比如都江堰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网络游戏也给部分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针对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广大网民应该( ) ①加强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②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③主动离开网络,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 ④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进行正确引导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②正确,针对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广大网民应该加强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③错误,离开网络说法错误。 ④错误,“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进行正确引导”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广大网民。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①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和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该题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千百年来,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等都与泉水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这成就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最终积淀成济南的泉水文化。这主要体现了( ) A. 文化的自发性和社会性 B. 文化的民族性和历史性 C. 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性 D. 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文化没有自发性; B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的民族性和历史性; C正确,千百年来,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等都与泉水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这成就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最终积淀成济南的泉水文化。这主要体现了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性; D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穿越历史长河,世代相传,绵延不断。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这句诗主要体现出( ) A.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C. 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精神 D. 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 【答案】B 【解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符合题意,“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C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精神”。 D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爱国主义: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其原因是( ) 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题目中,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其原因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③说法错误,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才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说法错误,承袭的应该是优秀传统文化。 故选:A。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就错误的选项。 1. 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曾参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行诸文字。如果不是他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这说明( ) A. 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B.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 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挥着巨大作用 D. 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该项; B错误,“不会消亡”说法错误; C正确,曾参将孔子的思想行诸文字,如果不是他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这说明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挥着巨大作用; D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挥着巨大作用。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2. 2018平昌冬奥会除了有赛场上的竞争外,还有体育媒体的比拼。虽然电视媒体仍占据首选位置,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风头正劲,PC、手机、PAD、IPTV等各类终端以其及时性、便捷性争夺受众的眼球,成为主流。据此可知( ) ①大众传媒在传承文化上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播 ④新媒体渐成主流,意味着电视传统媒体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在传承文化上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的是教育; ②③符合题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风头正劲,各类终端以其及时性、便捷性争夺受众的眼球,成为主流,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说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播; ④说法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旧传媒仍在发挥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1、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文化传播手段,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1. 近年来,互联网上恶搞、恶毒攻击、诋毁、丑化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以及歪曲、编造历史事实的现象时有出现。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英雄烈土保护法》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一法律的实施( ) ①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加强了对英雄烈士的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 ③有利于弘扬英烈高尚品格,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 ④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修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造出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英雄烈土保护法》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说明这一法律的实施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对英雄烈士的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修养”。 故选:A。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本题以《英雄烈土保护法》的出台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理解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时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时政热点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因此学生在平时要多关注时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2. 志愿者们自觉践行环保理念,为创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2018年植树节,江苏省南京市500多名志愿者热情高涨地投入到“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中。材料体现出( ) ①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也不能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④符合题意,江苏省南京市500多名志愿者热情高涨地投入到“青年志愿者在行动--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中。材料体现出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无关选项。 1. 有人说,大众文化就是眼球文化,只有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的传播才变得有意义。此观点没有看到大众文化是( ) A. 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B. 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形式多样的文化 C. 通俗的、多样的、人民能容易接受的文化 D.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中“只有受到大众的关注”看到了大众文化是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B不合题意,“大众文化就是眼球文化,只有受到大众的关注”看到了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 C不合题意,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大众文化不能只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其性质; D符合题意,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此观点只注重了大众文化的形式,而没有看到大众文化是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故选:D。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 (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2)含义: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要求: ①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习近平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为( ) ①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②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③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 ④必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 ②不合题意,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与题干属于同意反复,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④不合题意,必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与题意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原因: ①当前的文化形势,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又融合又有斗争,又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②面对文化生活喜忧并存、良莠不齐的现状,必须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要求: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 ) 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③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的说法属于文化自觉的内容; ②合题意,“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的说法属于文化自觉的内容; ③④符合题意,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含义: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文化自信”,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要防止这种“价值失落”,我们应该( ) A.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同步协调性 B. 以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文化建设中心环节 C. 增强多元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D.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协调发展; B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中心环节; C说法错误,增强一元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不是多元; D符合题意,“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要防止这种“价值失落”,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如图是一幅蕴含哲理的漫画:《看得太远,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哦》。这幅漫画告诉我们(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拥有哲学智慧就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④哲学来源于生活,也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看得太远,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哦》。这幅漫画告诉我们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错误,拥有哲学智慧也不一定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④错误,哲学来源于生活,但不能主宰我们的生活。 故选:A。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明灯,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2.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13日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即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表述错误,哲学从特殊规律中概括总结出一般规律; ③表述错误,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能说哲学是一门科学,哲学揭示的是世界的一般规律,并不能说哲学包罗万象、囊括万物; ④符合题意,“总揽一切,综括一般”说明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概括和升华不同于总和或相加,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本题着重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在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可准确答题,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选项。 1. 下列各项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不合题意,“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②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③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在事先,理生万物”认为理念是世界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④不合题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万物由道产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故选:C。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派别的区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同时要理解题中观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选择。 2.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观点中与贝克莱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有( ) ①心外无物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哲学史上有两大派别,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材料中“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把人的心灵和感觉当成世界的本原,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入选; ②不合题意,题干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而“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是唯物主义观点,故排除; ③符合题意,“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夸大理念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入选; ④不合题意,题干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唯物主义观点,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例如: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考生要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才能根据哲学知识判断应该选择哪个选项。做哲学题,首先要准确的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哲学的知识光是记忆而不理解,是没有办法做题的。 1.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认为的幸福是由命运决定的,把上天当成世界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能够推动全面小康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 ③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时代前进步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表明这一思想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④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表明这一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时代前进步伐,能够推动全面小康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 ③说法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 故选:D。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直接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答案】①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②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它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 ③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④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它文化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考查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属于认识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入手,根据题目的特点,上述角度可以有所取舍。具体到本题,首先应从文化的社会作用的角度说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明文化“走出去”进而“走进去”的必要性;然后从培养创新人才、树立创新意识、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等角度谈文化如何“走进去”。 认识类试题,需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来组织答案。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开放性较大,有难度。答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分层次书写。 1. 材料: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华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和之道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⑤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解答体现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 ①定点:研读设问的具体限制的指向,确定应该研究和利用的材料内容,确定可用的知识范围。 ②透联:分别分层次和从总体上研究所定材料内容,概括、采集材料的有效信息点。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联想、对比等思维方法,逐一找出所采集到的各材料信息点所联系、对应的符合设问限制的有效知识点,实现材料信息与有效知识点之间的正确联结。 ③作答:将透联的过程和结果书面化,形成答案。各答案要应采取“材料信息+这体现了+教材知识”或“教材知识+这体现在+材料信息”的句式进行组织。 2. 首届网络文学江苏发展论坛暨江苏网络文学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南京举办。以下观点摘自研讨会中的精彩论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白烨谈到,现在的网络文学是虚构文学一家独大,在弘扬中国精神上还有差距。那些玄幻、仙侠的故事固然吸引人,但看完后让人感觉困惑;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在哪儿?作者的人文关怀又在哪儿?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指出,当网络作家讲述中国故事时,不能只是对一些陈旧概念的翻新演绎。中国故事更应是当代的中国故事,讲故事要有世界眼光和当代意识。 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欧阳友权等专家强调,网络作家应该有高远的艺术追求,有对文学的敬畏与尊重,在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创造更具高远境界的作品。 结合材料并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回答如何发展我国的网络文学。 【答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文学创作导向,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网络文学,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②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增强网络文学的生命力。 ③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抓住主心骨、奏响主旋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注意:如有学生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下的三点、指导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都可给分)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回答如何发展我国的网络文学,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本题,需要根据知识限定,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材料中的“现在的网络文学是虚构文学一家独大,在弘扬中国精神上还有差距”,说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文学创作导向,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网络文学,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当网络作家讲述中国故事时,不能只是对一些陈旧概念的翻新演绎。中国故事更应是当代的中国故事,讲故事要有世界眼光和当代意识”,即要求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增强网络文学的生命力;“网络作家应该有高远的艺术追求,有对文学的敬畏与尊重,在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创造更具高远境界的作品”,即要求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抓住主心骨、奏响主旋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受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行动、冰桶挑战…….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先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③文化影响人,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微公益的开展,凝聚了社会力量,使中国更美好。 【解析】 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审读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应从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答案呈现联系材料分析即可。 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解题的步骤是“原理+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