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大题精做专题3小说阅读教师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大题精做专题3小说阅读教师版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高考语文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 3 小说阅读(教师版) 一、高考考点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命题特点 2012 年高考试题考查小说阅读的有:新课标卷《马裤先生》、江苏卷《邮差先生》、辽 宁卷《最后的黄豆》、福建卷《双琴祭》、江西卷《报复》、天津卷《掐辫子》。 考点分布: 省市考点 新课标卷 《马裤先 生》 江苏卷《邮 差先生》 辽宁卷《最后 的黄豆》 福建卷《双 琴祭》 江西卷《报 复》 天津卷《掐 辫子》 分析综合 1(结构、主题) 第(1)题 第(1)题 第(1)题 第 16 题、第 17 题、第 19 题 第 16 题、第 17 题、第 19 题、第 21 题 分析综合 2(特征、手法) 第(1)题、 第(2)题 第 11 题 第(1)题 第(1)题 第 16 题、第 17 题、第 19 题 第 17 题、第 19 题、第 21 题 鉴赏评价 1(语句含意、 语言艺术) 第(1)题 第 13 题 第(1)题、 第(3)题 第(1)题 第 19 题 第 18 题、第 19 题、第 21 题 鉴赏评价 2(欣赏形象、 作品内涵) 第(1)题、 第(3)题 第 12 题 第(1)题、 第(2)题 第(1)题 第 18 题、第 19 题 第 21 题 鉴赏评价 第(2)题 第 21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3(价值判断、 审美取向) 探究 1(民 族心理、人文 精神) 第(4)题 第(3)题 探究 2(创 作背景、意图) 第 14 题 第(4)题 探究 3(个 性化阅读、创 意解读) 第 18 题 第 20 题 三、命题趋势 从 2012 年高考小说考点分布的情况看,小说考查的重点是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其中 分析分析综合 1(结构、主旨)、分析综合 2(特征、手法),鉴赏评价 1(含意、语言)、鉴 赏评价 2(形象、内涵)是必考内容。鉴赏评价 3(价值、审美)、探究 1(心理、精神)、 探究 2(背景、意图)、探究 3(个性化、创意)分别有两个省市涉及。 四、备考建议 小说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文体。 将继续延续这一趋势。复习时,应该全面掌 握小说的考点,建立系统的知识树,不能厚此薄彼,存在侥幸心理;当然重点是分析综合 和鉴赏评价,不能放弃探究,因为往往探究题的分值最高。同时深入的研究、总结每个考 点的做题规律、技巧,争取每个考点多得分,甚至是得满分。 【还原高考】 【还原一】(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报 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 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 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 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 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 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 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 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 虚:“你,你……你是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 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 再有 5 分钟就是午夜。12 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 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 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 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 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名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 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 演,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 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 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 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 “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 12 点的时候,杀 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游,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 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的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 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 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 15 秒钟!”彭恩拿起铅 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抠动了扳机。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 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 套大了一号。彭恩。” 1.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题。 3.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 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B.陌生老头的出现,令彭恩心惊发虚,但彭恩通过对方戴的大了一号的假发套,一眼就 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 C.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 笔,可谓匠心独运。 D.小说人物设计巧妙: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 亚明报复的演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E.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 和恐惧,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还原二】 (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 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 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 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 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 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 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 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 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 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 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 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 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 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 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 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 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 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 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 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 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 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 几坨金子。他疯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 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 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 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 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 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 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 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 深厚寓意。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 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 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还原三】(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马裤先生 老 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 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 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 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 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 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欧?!”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 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 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 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 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 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 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 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 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 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 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 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 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 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 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3 【经典例题一】(13 届重庆南开中学高三 3 月月考)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雅 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 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于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 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 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 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 色里。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 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 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雷。 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 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苍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 心境苍凉,心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同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 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室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只是个文盗, 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 退了几步。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 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这是明朝大家 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 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 “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 露出的凄凉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 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顿挫分明,山骨嶙刚,笔笔外露……”说着,他像 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4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 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你不该 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抚说:“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说完, 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押做了人质。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起初 包好的银钱,“送”赵仲走出了大门。 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伸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 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为保真品,我 宁愿行窃落骂名也舍不得出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忿忿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 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 便飞似的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 日劳作,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1.文中写到“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请解释“技痒” 在文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第三段画线处详细描述《灞桥风雪图》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将盗贼赵仲称为“雅盗”,请问,他的“雅”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5 失在夜色里”。在周家行窃时以及后来的得画而弃盗,都说明了赵仲的与众不同。联系这些 信息,概括出来即可。 【答案】(1)赵仲有文化修养,是雅人;(2)偷盗时穿着整齐,风雅;(3)偷盗方式很 雅;(4)意趣高雅(因画而知返) 4.微型小说注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本文,试找出一处 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雅盗》描写了一个为生活所迫的“文盗”赵仲别开生面的“雅盗”行为。有人说此小说 隐中呼唤了“关注文人的生存条件”,也有人说赵仲的“雅”是一种讽刺。你怎么看呢?请 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6 【经典例题二】(13 届四川乐山高三二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孤 独 【意】卡尔维诺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 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动。 我当时正在闲荡,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我就抓住那个铁门闩帮他们一把。 他们挪了点地方给我。我发现,大家并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嗨,往上!”站我右边的 人用他的肚子捅了捅我,低声说:“闭嘴!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我晃了晃我的脑 袋,就好象是说我不过是说漏了嘴。 撬门板这件事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终于把门板撬到足够 一个人从下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 。他们让我提 着一个口袋,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了进去。“只要那些狗娘养的警察别出现!”他们说。 “对!”我说:“他们真是狗娘养的!” “闭嘴!你没听见脚步声?”他们每隔几分钟就这么说一次。我很仔细地听着,心里有 点害怕。 “不,不,不是他们!”我说。 “那些家伙总在你最不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到来!”其中一个人说。 我晃了晃自己的脑袋,说:“要是能把他们统统杀了就好了。” 接着,他们派我出去,到街角探探风,看看有没有人过来。我就出去了。 外面,在街角,另有一群人扶着墙,身子藏在阴影里,慢慢地朝我移过来。我就加入进 去。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7 “你干什么!”旁边的人严厉地低声问道。 “那边有情况。”我指着那个商店说。 “收回你的胳膊,白痴,他们会看见我们,然后逃走的!”他嘘了一声。 “好的。”说着,我也在墙边蹲了下来。 另一个说:“只要我们不知不觉地包围他们,就可以把他们活捉了。” “他们好像没有很多人。”我说。 于是,我们一点点地朝前移动,所有的人都屏着气息,蹑手蹑脚。每隔几秒钟,我们就 交换一下晶亮的眼神。 “现在他们逃不掉了。”我兴奋地说。 “我们终于可以在现场抓获他们了。”有人说。 “这些不要脸的混蛋,胆子也太大了,竟敢破店而入!”有人低声吼道。 “真是混蛋!”我愤怒地重复道。 由于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有人提议派我到前面看看,探探风。我就又回到了商店里。 “情况怎么样?”一个人一边忙着装东西一边问我。 “有人来了,不过他们离这儿还挺远呢。”我说。 “快,我们从后面出去!这样我们就能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溜走了。”另一个人说。 我们的嘴角都挂上了胜利者的微笑。 “他们一定会备感痛心的。”我说。 接着,我们从商店后门鱼贯钻出。 “那群白痴被我们愚弄了!”我得意地说。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站住,谁在那儿?”接着,那群追赶的人就从商店的后门冲了 出来。我们被吓坏了,撒腿狂奔!在路上,我被绊倒了三次,渐渐落在了后面。很快我就发 现自己混在了追赶的队伍里! “快点,快点!”有人对我说:“这次千万不能让他们跑掉了!” “他们已经跑不动了!”我高兴地说。 那群被追赶的人果然越来越近了,我大声喊道:“快点站住吧,你们跑不掉啦!” 终于,我追上了他们中的一个。他说:“干得不坏,你逃出来了?快,朝这边跑,我们 就可以甩掉他们了!” 我就和他们一起跑。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又剩下我一个人了,有个人从巷道口闪出身子, 对我说:“快快快,这边!我看见了,他们朝那边跑了!” 跑着跑着,我停了下来,浑身大汗淋漓。周围没人了,我再也听不见叫喊声。我把双手 插进口袋里,开始走。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1. 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和( ) A“他们在干活”中,“干活“一词为“我”的参与提供了一个理由,表现了“我”对偷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8 盗行为目的的漠视。 B 小说人物描写讲究技巧,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我”这 样内心孤独的“闲荡者”形象 C 小说中的“我”在加入小偷或警察的行列后,都十分自然地痛骂另一群人,这是为了 取得他们的信任,避免暴露身份。 D.本文运用西方现代派的夸张和幽默手法,在轻松平静的叙述中,诠释了“我”自由游 走于小偷和警察这相互对立的角色间获得的紧张刺激。 E.作者在极小的篇幅中通过“黑色幽默”式的轻松描写,写出了现代人的“荒诞”处境, 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己无事可干,成为警察是因为被派去探风,又成为小偷是因为被警察派去探风,不一而足。 凡此种种,都是外界力量驱使的结果。故 D 项错。 【答案】C、D 2.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答: 3.文章第二段“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4. 这篇小说揭示了人的孤独处境,请联系文本探究作者怎样表达主题? 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9 【名题巧练】 【名 题巧练 一】(13 届四川树德中学高三 3 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题目。 莫斯科的天空 〔前苏联〕格·古里亚 这是战后莫斯科的一个建设工地。 我们的下面是铁和混凝土。我们的上面是混凝土和铁。机器在隆隆作响,电焊的火花向 四面喷射。起重机忽上忽下不停地转动着,递给建筑工人洋灰、砖头、铁。我们正站在乘客 电梯上。 “你们得等一下,”一个姑娘说道,“这个时候人们不常利用电梯,所以你们需要稍微等 候一下。” 姑娘解释说。电梯上很洁净,一切都擦得亮光光的。可是这种洁净并不是很容易就做到 的:四周的洋灰尘土飞扬着,使得她不得不经常加以清除。这个姑娘名字叫娜达莎·库兹涅 佐娃,她坐在小长凳上。她从电梯角落的架板上取下了一本书。 “娜达莎!”姑娘探询地瞧着我们,一对蓝眼睛似乎有倦意了。头上包着深色的头巾。 头巾下面露出一绺黑发,头巾上也有洋灰点子。她才十七岁。 “你在这里工作很久了吗?”我们很想知道,她为什么乐意参加工作,而不去念书。她 说:“我父亲在这次战争中在波罗的海牺牲了……我母亲在机关工作……她除了我还有两个 孩子……” “你这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代数。”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0 娜达莎把铁门砰然一声关上,我们就向上升了。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层……她答应 把我们送到大学大厦的圆顶下面:“从那里可以看见整个莫斯科,了如指掌。” 电梯把我们升得越来越高……我们又谈起了娜达莎的那本书。 “你在准备功课是不是?” 娜达莎转过头来瞧着我们说:“准备进这个正在建筑中的大学。我现在就在工地上的十 年制学校里就读……瞧,已经到了。” 我们走上了平台,平台上堆满了钢架、生铁管、发出松脂气味的松木板……压缩机把空 气压入管子时发出沉重的响声。上面滴着水点——人们在大学的圆顶上装混凝土。娜达莎从 她的电梯里跑出来。她在打电话:“丹娘吗?是你吗?你好呀,亲爱的。咱们的第一课是什 么?你知道吗?……果然不出我预料……那么,好吧,我不会迟到的……” 娜达莎放下话筒,向电梯跑去。从这里,从大厦圆顶底下远望,可以看见整个莫斯科。 列宁山位于莫斯科的最高处。一座正在建筑中的大学大厦在列宁山上耸立着。一朵朵的乌云 在阴暗的天气中从我们站立的窗口飘过……在我们的上面,正准备着钢尖顶的根基;在我们 的左下方和右下方正在建立巨大塑像的根基,再向下是塔楼,塔楼上将装置一座九米高的大 钟。中午的雾气笼罩着莫斯科,使你什么也看不清楚。我们遥望克里姆林宫的塔楼,离塔楼 不远的地方,在斯摩棱斯克广场上,在高节尔尼却斯克河岸街上,在红场大门旁边,耸立着 一些好像有了生命一样的巍峨的白石大厦。 一个钟头以后,我们又乘电梯下去。 “娜达莎,你有什么话要转给丹娘吗?”娜达莎笑了。 “问候她一声。”她说。 “我们到哪里去找她呢?” “你们不是要经过入口处的外室吗?”娜达莎解释说,“你们在那里就会看见她的。她 在研磨大理石。” 大学总外厅将来要用美丽的大理石完全装饰起来。工人们在精心地研磨每一方石块。我 们要寻找丹娘。在柱子后面的那一个可能就是她……可是那里有两个姑娘。哪一个是丹娘 呢?我们走到离我们较近的那一个姑娘面前。 “请问你是不是叫丹娘?” “不,我的名字一直是叫季娜。” “我们想找到准备升大学的那个丹娘。” 季娜嗤嗤地笑了。她的前额上有汗珠,鼻子上有雀斑。 “这里准备升大学的人可多啦。喔,我好像认识她。” 季娜便问她的女伴,手指着前面也有一个姑娘在工作的地方:“她是不是叫丹娘?”外 室里人很多,很嘈杂。这里正忙着加工工作。裱糊顶棚,墙檐,用砖头铺砌墙壁,研磨大理 石,焊铁,搅拌混凝土……这位姑娘为了盖过嘈杂的声音,又大声重复说:“她是不是叫丹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1 娘?”那姑娘否定地摇摇头。 “好吧,不麻烦你了,季娜。请告诉我们,你们今天第一课是什么?” “文学。”季娜答道,“怎么?” “这样看来,你是不认识丹娘的。她的第一课是代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描写乘电梯时的所见所闻,故事简单,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 形象地表现了苏联人民战后重建家园的的决心。 B.娜达莎·库兹涅佐娃是一个十七岁的青年,现在是建筑工地上十年制学校的学生,她 准备将来进正在建筑中的大学读书。 C.小说以书为线索,通过娜达莎拿书、我们与其谈书等情节,刻画了一位好学上进的青 年形象,预示了战后苏联美好的未来。 D.当我们告知那个自称季娜的姑娘想找准备升大学的丹娘时,季娜嗤嗤地笑了,她的笑 是对我们无知的嘲笑。 E.小说结尾通过对话告知读者季娜今天第一课是文学不是代数,旨在说明战后苏联青年 学习热情极高,既有学理科的,也有学文科的。 2.娜达莎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3.小说以“莫斯科的天空”为题,有哪些意义?请作简要分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2 4.这篇小说对于当代中国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试作探究。 【名 题巧练 二】(13 届成都七中高三 3 月二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先下手为强 (美)希区柯克 (1)华伦先生吻吻太太,说了声“早晨好”,再从太太的胖手里接过一杯咖啡,然后在 报纸后面坐下来,假装看报。其实,他正在盘算如何把她干掉。 (2)他们已经结婚两年了,不错,这个老女人很有钱。可是,凯琳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3)“亲爱的,我们阳台的正下面,开了一朵玫瑰花。”华伦太太走进来说,“这太有意 思了,对吗?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小花园。今天晚上之前,它会开花的。我们结婚两周年的舞 会上,我要把它摘下来戴在头上。” (4)就在那一刻,华伦先生脑子一闪,想出了一个主意。今天晚上,他要带着她,走 到阳台边上,叫她指给他看那朵玫瑰花。然后,一抬,一推……他可以想象阳台下面,阳伞 和桌子中间,有一团不成形的东西。他还可以听到自己痛苦地低语:“她为了看那朵玫瑰花, 身子一定是探出去太多了。” (5)当然,他会继承她所有的金钱,也会受到人们的怀疑,不过,谁也不会看见发生 了什么事。只要没有过硬的证据,就没关系,他不在乎人家怎么想,凯琳住在一栋廉价的房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3 子里。身边这个老女人对他是够大方的,经常送他礼物。为他付账。但是,对他的零用钱却 扣得很紧,使他无法在凯琳身上多花钱。凯琳中午十一点钟等他,他必须找个借口,比如理 发或者买衬衫等等类似这样的理由溜出去。华伦太太对他说,他整个上午都是他的,可以自 由安排。她没有说中午是不是回家吃饭,因为她答应到迪奥旅馆,然后去上舞蹈课。 (6)“你和你的舞蹈课!”华伦先生说,开玩笑地拍拍她,“我想你是爱上那个叫毕克的 舞蹈教师了,你总是和他跳舞。”“噢,亲爱的,我以前总是和你一个人跳,可是,结婚后, 你似乎放弃跳舞了。” (7)“还记得在乔治家的那个晚上,我们一起跳《蓝色多瑙河》的情景吗?” (8)和她相处的时间不多了,回忆一下过去,让她高兴高兴。 (9)“那天晚上,你不肯接受小费。你说,不愿意让金钱玷污我们之间纯洁的爱情。所 以,第二天我就买了一只金表送给你,作为补偿——你还记得吗?” (10)他们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中,然后分手,各干各的去了。 (11)华伦先生趴在一张椅子上,向他的情人凯琳说出他的计划,凯琳是一个金发碧眼 的姑娘,她有些激动,恨不得马上就和华伦过上富足的生活。 (12)与此同时,华伦太太正在舞蹈老师毕克的怀里,笨拙地扭着舞步,嘴里还哼着调 子,毕克凑近华伦太太的耳边,说:“可爱的小女孩,昨晚我没有接受你慷慨的馈赠,你没 有生气吧?我只是不想让金钱玷污我们之间纯洁的友谊。”华伦太太一点也不难过,她带来 一只白金手表来补偿他拒收的小费。 (13)华伦先生回家时,带着一只二手的钻石发夹,准备送给太太,花那么多钱买礼物 是有点浪费,但是,事成之后,他可以随时把它转送给凯琳。绝对没有人会怀疑,一位刚刚 买钻石发夹送给太太做结婚周年礼物的人,会是谋害太太的凶手。 (14)看到礼物,太太显得非常高兴,现在需要的是把一朵玫瑰插到头发上面,然后, 她就准备和丈夫一起下楼吃晚饭。 (15)华伦先生觉得,真正的谋杀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 (16)他们一起来到阳台,探身向下望去。 (17)一举,一推……一声惊恐的哭叫。下面,一群人从阳伞下跑向那个摔成一团的人。 出人命啦!快叫救护车,报警,找一块桌面盖一下…… (18)警察冲进旅馆套房,不错,沙发上坐着紧握双手、头发凌乱、猫哭耗子的人。那 个人痛哭流涕地向警方讲述那可怕的故事: (19)“他一定是为了看那朵玫瑰花,身子探出去太多了。”华伦太太说道。 (选自 2011 年第 12 期《经典美文·文苑》)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语言幽默夸张。叙事简洁连贯,情节跌宕。人物语言个性化,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4 B.小说第(7)、(8)段和第(10)段画线部分表现出华伦先生因为彼此有着共同的美好 的回忆,所以此刻仍心怀留恋。 C.小说第(14)段画线部分华伦太太非常高兴,既是因为收到了礼物,也因为她即将实 施谋杀计划,达到目的。 D.小说结尾情节发生逆转,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令人回味无穷。既丰富了人物形象, 也深化了主旨。 E.本文主人公是华伦夫妇,但华伦情人凯琳和舞蹈教师毕克的塑造也很成功,寥寥数语 便展现了小说的社会环境。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华伦先生的形象特点。 答: 明他的阴险、虚伪。而他杀死华伦太太的原因是获得她的遗产,和“凯琳”生活在一起,表 明他贪图金钱和用情不专。 【答案】用情不专、贪图金钱、虚伪、阴险歹毒。 3.小说中详细描述了华伦先生的杀人动机,而对最终的凶手华伦太太的心理活动却不着 一字,作者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4.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先下手为强”,你认为合适吗?请简要分析。 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5 【名 题巧练 三】(1 3 届四川绵阳高三二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 红肚兜 矫友田 母亲刚嫁来的时候,父亲的家里除了两个枣红漆的桐木衣箱,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了。 但是屋子里的墙壁上却贴满了父亲的剪纸。虽然当时父亲还很年轻,却已经是附近有名的剪 纸高手。母亲看着墙上各式各样的纸花,竟然“扑哧”一声笑了。 现在,父亲已过世多年,可是儿子每一次从城里回来,母亲总要对他叙说起父亲生前的 一些往事。儿子很有出息,大学毕业之后便留在了城里,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那年夏天,儿子开车回老家接母亲去看望出生不久的小孙女。临行前,母亲打开衣箱, 取出一个叠得整整齐齐的红肚兜,然后放在包袱里。母亲看到小孙女后,欢喜得不得了。她 连忙从包袱里拿出那个红肚兜,在小孙女的身上比量来比量去,不大不小,正合适。 那个红肚兜已经有些褪色了,只是上面那朵用五彩丝线刺绣的亭亭玉立的荷,仍鲜艳如 初。儿媳妇笑着问道:“妈,这是您从哪儿捡来的‘文物’呀?”母亲就指着身旁的儿子,自 豪地说:“这是他小时候穿过的,上面绣的花样,还是他爸亲手剪的哩。”儿子笑着摇了摇头 说:“妈,现在这个年代,孩子什么都不缺。像这样陈旧的东西,你还是扔掉算了。”母亲听 了之后,脸上的笑容渐渐地凝固了。她俯下身子,将那个红肚兜按照原样叠了起来,重新放 到了包袱里。 儿子的官越当越大,后来成了一个部门的局长。在他当上局长不久,便跟妻子离了婚。 因为在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年轻他十多岁的靓丽女人。儿子第一次携新任的妻子回老家看 母亲。而母亲的眉头一直没有舒展开。在吃午饭的时候,母亲又从老箱里将那个红肚兜取出 来。 儿子诧异地问:“妈,你还没舍得扔掉啊?” 母亲没有回答儿子的话,却指着红肚兜上那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说:“你知道那时候,你 爸为什么要剪一朵荷花的绣样,让俺绣在这个红肚兜上?” 儿子有点茫然地摇了摇头。母亲刚欲解释,却被漂亮的儿媳妇把话题叉开了。 儿子再一次提出接母亲到城里居住,母亲仍然像从前一样摇了摇头。儿子以为母亲是接 受不了现在的儿媳,便告诉母亲,他可以单独为母亲购买一套房子,并雇一名保姆照顾她。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6 此时,母亲更加坚决地摇了摇头。 那段日子,母亲的心总是莫名地怦怦乱跳,她总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果然不久,从城 里传来了恶讯,儿子因为受贿数额巨大而被检察机关收审。 在法庭宣判的那一天,儿子的第二任妻子再一次对他提出离婚的请求。那些曾经跟他关 系密切的朋友和同事,也都像躲避瘟神似的,竟然没有一个抛头露面的。他被判了 10 年徒 刑,非法所得都被依法没收。 那个下午,儿子在监狱的会见室里见到了远道而来的母亲。母亲的头发已经全部枯白了, 她眼圈红肿地看着儿子,却始终没有让眼泪掉下来。虽然仅仅隔着一堵玻璃墙,却隔成了两 个不同的世界。 母亲双手抖擞着打开包袱,从里面拿出一个红肚兜交给狱警。待狱警检查过之后,才交 给里面的儿子。 此时,母亲瞅着神情呆滞的儿子,咬着干裂的嘴唇说:“你永远都是俺的儿子,在里面 好好改造,记着乡下还有你的三间老屋。” 儿子将那个红肚兜贴在胸口上,万般痛悔地跪倒在地上,泪如雨下……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 文章写母亲看着墙上各式各样的纸花,竟然“扑哧”一声笑了。这笑声表现母亲对 家境贫寒但自力更生的父亲的赞赏。 B. 儿子进城当了局长后,为了娶靓丽女人,抛弃旧妻,母亲眉头不展,满心不愿,却 没有直言,这表现了母亲懦弱的性格。 C. 文中写到母亲刚想向儿子解释红肚兜上荷花的意义,却“被漂亮的儿媳妇把话题叉 开了”,这样写使文章富于波澜。 D. 儿子告诉母亲,单独为母亲购买一套房子,并雇保姆照顾她。母亲更加坚决地摇头, 这是因为母亲不适应城里的生活。 E. 母亲拿出红肚兜送给小孙女,儿子却说,孩子什么都不缺,像这样陈旧的东西,还 是扔掉。这里的“扔掉”一语双关。 2. 文中画线处写母亲带着红肚兜去探望入狱的儿子,这一情节设置是否合理?请谈谈你的 看法。 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7 3. 小说使用了对比手法,请选两处分析其作用。 答: 4. 联系全文,概括“红肚兜”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答: 【名 题巧练 四】(13 届江西八所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 题目。 欢乐颂 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 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 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 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 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8 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 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 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 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 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 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 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 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 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 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 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 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 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 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 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 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 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 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 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 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9 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 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 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 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1.通览全文,揣摩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作者为何用“赐”字? 答: (2)“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说说这句话蕴含的意思。 答: 2.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0 3.小说题为“欢乐颂”,说说其意蕴,并简析其作用。 答: 4.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 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B.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 使叙述不致于板滞。 C.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 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1 D.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 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E.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阳光、诗化,甚至唯美。 【名 题巧练 五】(13届江苏南通高三3月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朋 友 〔美国〕斯考特·奥洛斯基 “今天晚上出来有点儿冷。”亚当·塞巴斯坦对自己咕哝着。 亚当,47岁,他像往日一样独自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他的衣服是沾着污点的白衬衫, 外面罩着一件旧的军用胶布雨衣,裤子是用一种质量差的料子制成的,裤线多得就像他额头 的皱纹。他颓然坐在凳子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堆破布。 “又忘了我的围巾了,”他说,“我可能要着凉死掉。” 风飕飕地在树林中吹过,当亚当听见年轻人的脚步声朝他走来的时候,风声停住了。 “先生,晚上好。” 亚当抬头看见一位年轻人,大约30岁,向他微笑着。 “如果我坐下来,行吗?” “我当然在乎,可我不能阻止你坐在你想坐的地方。” “你的话听起来很刺耳。”这个人挨着亚当坐下来的时候说。 “为什么我不应该呢?我在这儿一个人坐着挺好的,享受着夜晚的凉爽空气,你突然跳 出来坐在我身边,打乱了这种平静。” 他俩无言地坐了一会儿,接着,又起风了。亚当把衣领拉起来围着他的脖子。 “我的名字叫雷。”年轻人说着伸出来他的手。尽管非常恼怒,亚当也伸出了他的手, 希望雷能够尽快离开。 “我的名字叫亚当。”他说,仅仅是出于客气的需要。 “啊,您好,亚当!” 亚当缩回了他的手。 “能多好就多好。”话从亚当嘴里说出来,没带什么感情。他又把大衣领子拉起来围住 脖子。 “你不冷吧,是吗?”雷用着对亚当来说似乎是真正关心的语调问道。 “哦,我以前挺冷的。你知道什么呀?过去的25年中,我每天晚上坐在这凳子上,在所 有这段时间以外,我觉得没有任何人停下来和我说话,甚至没有人注意我,更谈不上跟我说 点儿什么了。然后,不知打哪儿来的,你坐在这儿。”雷有点儿窘,把自己的围巾给了亚当,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2 亚当一番推辞后,接受了。随后,他们聊天了。聊啊,聊啊,聊了两个小时,从公园的情况 一直谈到了国家的情况。大部分的话是亚当说的,他谈了他的生活,着重谈了他的童年。 “好了,我讲得太多了。雷,你为什么不跟我讲点儿你自己的事儿呢?”雷有些不自在, 很快地看了一下表,突然说:“我告诉你什么,亚当,时间晚了,我得回家了。”然后,他 微笑地说:“你明天可是还在这儿?同样的时间,咱们再多谈谈,好吗?” “好,行!”亚当很精神地说。雷站了起来,而且扶着亚当站了起来。说了再见以后, 雷匆匆地走了。亚当微笑着,他拖着脚步走的时候还吹了口哨,并不觉得冷了。 “雷忘了他的围巾,他猜我明天会给他的。”亚当想。这时,两个穿着制服的人走近他。 “你看见一个男人独自走过这儿吗?30岁的样子,棕色头发,身高大约5英尺11英寸。” 其中一个问道。 “没错,一个最好的小伙子。他打这条路走的。” “谢谢。” “他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儿了吗?” “大约4小时以前,他从精神病院逃到了这条路上。他因为无缘无故要打人才被送到我 们那儿。你下次碰到他要当心。” 亚当并没听清最后一句话。他的肩膀耷拉下来,两眼模糊了,视线落在地上。当他 步 履艰难地走过大街走到他的住屋时,他唇边的微笑消失了。他慢慢地躺在床上,紧闭双眼, 全身紧张,他发出了刺耳的叹息,这叹息传达了一个不安的、烦乱的灵魂之音,并且带着一 种终结的感觉,但空气并没有随着吸进去。 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 1.小说开篇借主人公之口交代天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文中亚当说雷的到来“打乱了这种平静”,结尾写“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 如何理解两处中“平静”的含义? 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3 3.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的结尾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 4.小说以“朋友”为题,试探究其深刻意蕴。 答: 【名 题巧练 六】(13 届四川成都高三二诊)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神奇的自来水 秦德龙 天立医院的医生为我做了检查。检查的结果,令人吃惊:我得了自来水依赖症。我怎么 会得这种怪病呢? 我对医生说了实情。几年前,我到一个边远山区挂职锻炼,吃住都在老乡家。说实在的, 山里很穷,很落后,老乡有了病,也只是喝碗白开水,顶多熬点稀粥喝。这里的人,靠天吃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4 饭,吃水要到山里去挑,山里有山泉。当然,山里吃的喝的都是绿色环保食品,绝对不会有 任何污染。 山区是没有自来水的。可我怎么会得上自来水依赖症呢? “问题就出在这里。几年来,你一直喝的是山泉吧?” “那当然,我一直喝的是山里的水,吃的是山里的饭和菜。我一天都没离开过山区!” “你还没听懂我的意思。我是说,正因为你没离开过山区,一直用山里的水烧饭,你才 会得上这种怪病。” 我愕然了。 医生吩咐护士给我挂瓶子输液。“输液吧,输几天水,你就好了。” 护士很快就给我挂上了吊针瓶子。然后,拍拍我的手背,让血管鼓起来,一针攮了进去。 扎上吊针后,护士又调了调流速,让药液缓慢有序地滴入我的身体。 我忍不住问护士:“请问,您给我输的是什么药?” 护士爽快地答道:“自来水。” 我大吃一惊“自来水?怎么不给我打药呢?” 护士笑道:“这就是药啊,你得的是自来水依赖症啊。你体内缺少自来水,所以,才给 你输自来水!” 真是气死我了。我输自来水干什么?我到医院干什么来了?我就是来打针吃药的呀!我 拔掉针头,找到了医生。 医生望着我,笑道:“你几年没喝自来水了,也没吃自来水煮的饭了,当然要给你输自 来水了。为什么不叫你端杯子喝呢?那样治病,看起来快,实际上慢。自来水,必须进入你 的血管,才能全面吸收。你明白吗?” 我目瞪口呆。暗暗承认医生说得有道理。可我似乎还是不明白,自来水真的能治病吗? 医生让护士重新为我扎上了针。既来之,则安之吧。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打完针,我 决定去查查自来水的功能,也许能得出结论。 化验室主任接待了我。她耐心地为我讲解了自来水的构成,还写出了分子式让我看。她 特别强调自来水里都放有漂白粉,而漂白粉的成分就是药物。她还说,城里的污染越来越严 重了,漂白粉的指标需要不断地修改,否则的话,就遏制不住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原来,几年前,我已经喝惯了城里的水,吃惯了城里的粮食和蔬菜。我的身体,早就对 城里的自来水产生依赖了。到山区挂职后,不吃城里的自来水了,改变了饮食结构,我的身 体反倒不适应了。所以,医生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我的身体补充城里的自来水。 山区的老乡很挂念我,房东老弟特意进城来看望我了。他提来了一个很大的篮子,用毛 巾盖着。我猜想,里面都是我爱吃的东西,小米啊、红薯啊、山果啊。可我没想到,篮子里 只有一瓦罐泉水。 房东老弟指着山泉说:“这是让你润嗓子的。多喝点泉水,好得快。泉水甘甜,没有任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5 何污染!”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据“实”相告:“放这儿吧。今天,我输了很多水,肚子已经 饱了。” 房东老弟走了,留下了那罐子泉水。 我提上瓦罐,将里面的泉水倒掉了。不这么做,我的身体怎能复原呢?我不需要再喝山 里的泉水了。 每天,我都要到医院排队输水,输自来水。过了些日子,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了。看来, 自来水真是神奇。 病好后,我没有再到山区去,却经常盯着空空的瓦罐发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我”得了自来水依赖症,看似荒诞实则真实,完全符合现实生活情理。 B.“我”将房东老弟送来的那罐子泉水倒掉,表明我采纳了医生的治疗建议。 C.结尾“我”“经常盯着空空的瓦罐发呆”这一细节描写虽然简略,却蕴含着深刻的思 想。 D.小说围绕“我”得自来水依赖症这一事件,按看病、治疗、病愈的情节推进。 E.以“神奇的自来水”为标题,“神奇”一词褒词贬用,讽刺了自来水的效果。 16.请概括小说中“我”心理的主要变化。 答: 17.小说叙述了“我”生病前在边远山区的生活,从全文看,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 18.本文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任选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6 答: 依赖。 (3)对回归自然本真生活的呼唤。山里泉水象征了自然本真的生活,“我”得自来水依 赖症,讽刺了被污染的城市生活对人的危害,呼吁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 【名 题巧练 七】(13 届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七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题目。 雁的悲剧(节选) 中杰英 天要黑了,一群南飞的雁落在湖畔。饥饿、劳累和寒冷让他们非常难受。 雁儿们望着西沉的太阳,情绪低落,昏昏欲睡。这守夜的雁奴,便自然摊在最新丧偶的 寡妇名下。为什么这样安排,不大清楚。打孤雁,便是他们那个王国的宗法。越是凄苦义务 越多,连睡觉的权利也要贡献出来。不过雁奴似乎无意去计较那些不公平的待遇,她伶俐的 站在土丘上,机警地歪起脑袋,一只耳朵捕捉危险的信息,另一只耳朵倾听在草堆栖息的伙 伴的动静。啊,那一对对夫妻多么幸运,或许正在梦中憧憬着明天能落在食物丰盛的好地方 吧! 夜渐深沉,风声凄紧,一种古怪的声音远远传来,几个小黑点仿佛在朦胧中闪动┈┈这 是梦吗?不对,昨天不就是这样的小黑点夺走了我最亲爱的伴侣吗——从那里喷出一股火 焰,铺天盖地的沙子打过来,于是它张开臂膀遮住我的胸脯,一刹那间便从天上掉进了无底 的深渊。她不禁慌忙发出本能的警告: “伙伴们醒呀,危险——” 雁儿们骚动了,纷纷探出头来,可是大家什么也没有发现,那古怪的声音和小黑点霎时 隐没了。 “我们睡得好好的,你瞎咋唬什么!”“想你死鬼了吧!也不害臊!”“这家伙一准是患 神经病了,给她治治……” 那群因未能吃饱而满心怨恨的小生灵,立时鼓噪起来,扑过去拔她的毛,拿她出气。她 本想申辩的,不过,最好还是把头埋起来吧,说不定这还真是我自己的过错呢! 好久好久,喧闹平息了,傻瓜们又渐渐进入梦乡。这倒霉的哨兵才把脑袋从泥草里拔出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7 来,忍住浑身的伤痛,跛着脚重新爬上土丘。哎呀,不好啦!那些小黑点又闪出来了,还有 几条绳子在晃动!发警报吗?假如又跟方才那样闹鬼呢?他们会把我杀死的。最聪明的办法, 当然就是趁那些黑洞洞还没有喷出火来的时候独自逃走,藏到安全的角落去……可是,此刻 她绝不再怀疑她的眼睛了,那巨大的网子明明正在顺风的方向拉起来,乌黑的枪口却从逆风 的方向迅速逼近。 “逃命吧——逆风飞呀——”那可怜的雁奴嘶喊起来,衔起一块泥巴掷过去。 在发出震耳欲聋的第一声巨响的同时,傻瓜们全部逃跑了。只剩下这悲惨的守夜者,她 也想飞,可是扑腾了两下,原地不动了——那羽毛早已被同伴们拔光了。当她侧起垂死的头, 望着已重新集合起来的人字形队伍在自由的天空向南飞去的时候,一只大手掐住脖子把她拎 起来:“瞧这只没有毛的丑鸟,就是它坏了事!” “狠狠的煮!拿它下酒!”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 1.小说开头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2. 简要分析下列语句在描写上的特点及其用意。 (1)啊,那一对对夫妻多么幸运,或许正在梦中憧憬着明天能落在食物丰盛的好地方 吧! 答: (2)她侧起垂死的头,望着已重新集合起来的人字形队伍在自由的天空向南飞去。 答: 3.小说题为《雁的悲剧》,联系全文看,雁的悲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8 (4)自私,大难临头时只顾自己逃命。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启迪很多。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有人说作品讲述了雁的故事,目的是控诉人类滥捕滥杀动物、破坏生态的行为, 属于环保题材的作品。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答: (2)结合雁的悲剧,谈谈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答: 【名 题巧练 八】(13 届湖北襄阳高三 3 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法律门前 [奥地利]卡夫卡 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 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 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 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 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 不敢正眼瞧他呐。” 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 啊,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 又长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9 些。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于是他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其间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 出些简短的询问,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不过,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 问题,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 东西的,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 讲:“我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 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 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惟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 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够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甚至变得 孩子气起来;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 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老眼昏花了,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的变 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这当儿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看见一道亮光, 一道从法律之门中迸射出来的不灭的亮光。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 程中的经验一下子全涌进脑海,凝聚成了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他向卫士招 了招手;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他俩的高 矮差距已变得对他大大不利。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在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 没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 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 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以守门人和乡下人为主线层层展开,引出了作者对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以 及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B.守门人是一个呆板、守旧的角色,他拥有权力,却不知道变通,永远以自己魁梧凶 狠的形象面对世人,使诸多拜访者望而却步。 C.乡下人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了第一个守门人身上,从而做出了许多无谓的努力和 争取,换来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D.守门人也有温和的一面,他善意地警告乡下人门内层层把守的状况,对乡下人的每 一个问题都是有问必答,并提供一条凳子让其等待。 E.作者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得故事 内涵丰富,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0 2.请概括乡下人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答: 3.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答: 4.为了进入法律之门,乡下人付出了所有,苦苦等待了一生也没有进去。请结合全文分析 乡下人是否能够进入法律之门,并结合现实谈谈小说给予我们的启示。 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1 【名 题巧练 九】(13 届江苏南京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开小差 [美] 斯坦贝克 斯莱戈和他的朋友没精打采地消磨着他们 48 小时的假期。阿尔及利亚的酒吧间 8 点钟 打烊,可他们在打烊前就喝得有几分醉意了。他们带了一瓶酒,来到海滩上躺下。夜晚的气 候温暖宜人,两个人喝完了第二瓶酒后,就脱去衣服,趟入平静的海水,蹲下身子,坐进水 里,仅留脑袋露在水面。“嗳,老弟,真够美气的。”斯莱戈说,“有些家伙花了很多钱来这 里,就是为了这玩意,可我们没花一个子儿就来这里了。” “我倒宁愿呆在 10 号街自己家中。”朋友说,“我情愿在那儿而不愿在其他任何地方。 我要看到我老婆,我要看到今年美国的棒球联赛。” “你可能还要一记耳光。”斯莱戈说。 “我要到希腊人开的饮食店里去,喝上一杯双料的巧克力,里面含有麦精和 6 个鸡蛋。” 朋友边说边稍微浮起身子,以免海水灌进嘴里,“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我喜欢科尼①。” “那儿尽是游人。”斯莱戈接着说。 “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了。”朋友又重复了一遍。 “谈起棒球联赛,我倒真想去打它一场。”斯莱戈说,“现在一个人总禁不住想要开小差 逃跑。” “就算你跑掉了,但你究竟跑到哪个地方去呢?无处可去呀!” “我要回家,”斯莱戈说,“我要观看棒球联赛,我要第一个来到看台上,就像 1940 年 那样。” “你不可能回家。”朋友说,“没有法子回家。” 刚喝下肚的酒给斯莱戈带来阵阵暖气,温和的海水使他十分惬意。“我有钱,我能回去。” 他脱口冒了一句。 “多少钱?” “20 块。” “你不会有钱的。”朋友说。 “你要打赌?” “打赌就打赌,你什么时候给钱?” “我才不会给钱哩,是你给钱。让我们上岸抓紧时间打个盹儿吧……” 码头上停泊着几条船,这些船运来了登陆艇、坦克和部队,此刻,这些船在码头上装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2 废钢烂铁,还有从北非战场上运来的损坏的军事装备,这些东西将送到高炉中熔炼,制造 更多的坦克和登陆艇。斯莱戈和他的朋友坐在一堆木条箱上,看着这些船。这时,从高地上 下来了一支分遣队,他们押着 100 名要装上船运到纽约去的意大利俘虏。一些俘虏衣衫褴褛, 有的衣服太破,而且破的不是地方。他们穿着美式卡其军服。所有俘虏看上去没有人对去美 国而愁眉苦脸。他们来到跳板跟前站住了,等候着上船的命令。【甲】 “看他们,”朋友说,“他们要去美国而我们却要呆在国外。你在干什么,斯莱戈?为什 么你把油一个劲地往裤子上擦呢?” “20 块,”斯莱戈说,“我还会找到你要钱的。”他站起来,扯下头上外国产的帽子,扔 给他的朋友,“老弟,就送给你吧。” “你要干什么,斯莱戈?” “不要跟着我,你这个笨蛋。20 块,不要忘了。再会,在 10 号街再跟你见面。” 朋友看着他向前走去,迷惑不解。斯莱戈穿着油污的裤子和撕破的衬衫向前走着,离俘 虏越来越近。趁人们未注意时,他突然挤进俘虏中,然后光着头站在那儿,掉头看着朋友。 上船的命令传下来了,分遣队的士兵们押着俘虏上了跳板。斯莱戈发出哀怨的声音:“我 不该在这儿,哎,你们不要把我带到船上。”话中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住嘴,劣种。”一个士兵对他咆哮着,“我不在乎你是不是真在布鲁克林②住了 16 年。 上跳板! ”他把假装不愿走的斯莱戈推上了跳板。 朋友在那堆木条箱上羡慕地看着。他看到斯莱戈还在申辩,挣扎着要回到码头上,他听 到他尖叫着。“哎,我是美国人,美国士兵,你们不能把我带到船上。”话中又夹杂着一些意 大利的口音。 朋友看到斯莱戈还在挣扎,接着看到他大功告成。斯莱戈先打了一个士兵一拳,那挨打 的士兵举起军棍,照着斯莱戈的脑袋砸下,他的朋友倒在船上,然后,被抬走了。 “妈的,”朋友独自咕哝着,“这个混蛋真有一手,他们不会一点儿不想法救他的,这 事发生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唷,天啊,他还牵挂着那 20 块钱哩。”【乙】 斯莱戈的朋友坐在木箱上好长时间,直到船解缆,拖船把它拖离开反潜网,他才离开那 地方。他看到那条船编进船队,又看到几艘驱逐舰驶到附近,为船队护航。他沮丧地跑到城 里,买了一瓶阿尔及利亚酒,转身向海滩走去。他要以睡眠来打发这 48 小时的假期。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 300 篇》,陈许译) [注]①科尼:美国纽约市的科尼岛,以游乐场所著称。 ②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的一个自治区,里面主要居住着移居到美国的南欧人。 1.试概括文中斯莱戈的形象。 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3 2.文中【甲】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 3.请分析【乙】段中复杂的人物心理。 答: 4.请结合全文探究“朋友”这一角色的作用。 答: 【名 题巧练 十】(13 届甘肃兰州高三 3 月一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莲池老人 贾大山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 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 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 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 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4 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 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 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 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 “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 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 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 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 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 “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 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 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 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 声喊起来: “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 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 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 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 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 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 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5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 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 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 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这篇小说以纯净自然之笔,叙述了一个老人看护寺院钟楼的事情。叙述舒缓,没有 太强的故事性,因而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不鲜明。 B.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叙述的同时 穿插着议论、抒情,从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C. 文中说莲池老人是个“有功夫”的人。这里的“功夫”指的是莲池老人不同于一般 人的视觉与听觉。 D. 莲池老人在“堆坟头”后又“平坟头”,是因为“堆坟头”一事影响得他不能正常地 工作,只有“平坟头”才能让自己正常工作。 E.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我和莲池老人交谈时真诚的态度,表达出我对老 人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6 2.文章以寺院的环境描写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3.“莲池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 致小说。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