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 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大气污染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壤盐碱化 D. 水土流失 2. 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 ) A. 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 B. 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C. 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 D. 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中原经济区的西部三个生态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故D正确。大气污染不属于生态问题;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 干旱地区;山区不易发生土壤盐碱化。故A、B、C错误。 【2题详解】 图示区域的东部地区属华北平原,是我国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盐碱化的发生主要由不合理灌溉引起,因此,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是有效防治盐碱化的措施之一。故B 正确。该区域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黄河的“地上河”特征所致,因此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对防治洪涝灾害效果不明显,故A错误。西部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大规模梯田改造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故C错误。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不符合客观实际,故D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下列各题。 3. 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减少产品种类 ④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 ) A. 青海省 B. 河南省 C. 湖南省 D. 广东省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分析,实施清洁生产后,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非肥力,①正确;生产流程延长了,产品的种类增多了,③④错误;但是该厂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的减少了污染物质的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②正确。因此①②对,故选A。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酒精生产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原料,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湖南和广东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河南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B正确,故选B项。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题。 5.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6.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模式图可知该循环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因此最适宜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闽浙丘陵纬度低,适合水稻、甘蔗的种植,河套平原、黄淮平原和辽东丘陵不适宜种植甘蔗,所以选D项。 【6题详解】 循环农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图中有沼气池,为农村提供了清洁的能源,农业循环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所以选B项。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7.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 上海、天津 B. 广东、福建 C. 海南、贵州 D. 辽宁、山东 8. 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资源贫乏 B. 交通设施落后 C. 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产业发达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符合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即横坐标读数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纵坐标读数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故为粤、闽两省。故选B。 【8题详解】 山西、内蒙古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区,故工业发展煤炭的消费量大,使人均CO2排放量高。故选C项。 据统计,2017年1月6日至14日,宁波出现了5天雾霾天气,其中8日和12日出现了5级重度污染天气。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 我国东部大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是( ) A. 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 B. 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 C. 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 D. 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 10. 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 A. 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B. 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C. 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 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雾霾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制造了大量雾霾颗粒组成物。热岛效应显著会形成降水,不会加剧雾霾;但东部大城市小汽车的增多导致尾气排放量加大会使得雾霾颗粒物增多,加重雾霾,大量使用空调,排放热气增多,导致城市气温升高,不是雾霾增多,所以选B。 【10题详解】 关停产业、大量开采地下水、围湖造田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不可取,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有益的做法,所以选D。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重生态效益,轻经济效益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2. 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②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③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④废弃物综合利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发展模式属于生态农业模式,既关注经济效益,也注重环境效益,因此①、③错误;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保护,摈弃了传统生产模式只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追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双赢,②正确;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既种植热带高效经济作物、反季节瓜菜,又发展热带鱼养殖业和小鸡孵化基地,还具有农副产品保鲜加工基地,产业之间相互联系,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当地的农业发展模式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2题详解】 为了当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当地形成了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①正确;将耕地、林地都开垦为耕地,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②错误;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③正确;图中信息没有表明,当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④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鸟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5年、2015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推测,2005年以后,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的地带是( ) A. 1000m以下地带 B. 1000-1300m地带 C. 1300-1900m地带 D. 1900m以上地带 14. 下列对该地区1900m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破坏,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B. 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C. 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D. 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比值增大说明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比值减小说明人地关系紧张。由图可知2005年后系数逐渐增大的是海拔在1900以上的地区,D项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由图示数据可知,系数增大,相对来讲耕地面积增大,人口数量减少,人地关系趋于缓和。而海拔较高的山区不适合开垦为耕地,所以系数增大的原因可能是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和缓,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下图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图示社会发展阶段中( ) A. 原始文明阶段人地关系矛盾最突出 B. 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取决于土地区位和用途 C. 工业文明阶段主导经济增长的要素是土地 D. 环境文明阶段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随着文明的进步,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总之,土地、劳动力的比重在下降,资本、科技的比重在上升;但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不同,在原始文明时代,主要靠劳动力;在农业文明时代,对土地有着特殊的依赖,经济得到增长主要依靠土地,其次是劳动力。据图可知,在农业社会,图例中乙占的比重高,故乙代表土地 要素。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原始文明阶段人类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没有机械等其他工具,所以人类对生态环境作用与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农业文明阶段土地用途主要是种植业,土地质量取决于土壤本身的肥沃程度,B选项错误;在工业文明时代的早期,即原始积累时期,主要依靠资金,到了工业时代的中后期,主要依靠科技和信息等,C 选项错误;环境文明阶段主导经济增长的要素是生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D选项正确。 故选:D。 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在图Ⅰ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草原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全球变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8. 产生于图Ⅱ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天命决定一切 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定胜天 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在左图阶段人类活动主要是开垦耕地,破坏植被,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①②对。左图中没有工业活动,不能产生酸雨危害、全球变暖问题,③④错。A对,B、C、D错。 【18题详解】 右图所示阶段的人类活动,工业迅速发展,大量废气、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人地关系思想有最初的人定胜天的观点,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随意破坏环境,③对,②错。过分夸大人的主动性,①错。 后来受到环境的惩罚,认识到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对。B对,A、C、D错。 读某区域森林覆盖率在人为影响下的长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①②③④四个阶段,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关于各阶段人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阶段森林覆盖率最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较高,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 B. ②阶段人口增长快,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C. ③阶段人地矛盾尖锐,环境人口容量最小 D. ④阶段森林覆盖率上升,人地关系走向和谐 21. 下列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与其主要防护功能匹配正确的是( ) A. 沿海防护林——防止土壤沙化 B. 华北防护林——防止风暴潮肆虐 C. 东北防护林——抵挡台风侵袭 D. 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危害 【答案】19. C 20. D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③阶段的森林覆盖率最低,人类从事开山挖矿,说明此时为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既有生态环境破坏,也有环境污染,是人地矛盾最尖锐的阶段,故③阶段环境问题最严重,排除A、B、D,选择C。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阶段最早,且森林覆盖率最高,说明此时人口较少,是人类社会的早期,人地关系协调,但也存在极少的生态环境问题,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很低,排除A;②阶段,人们为了获得耕地,毁林开荒,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人地矛盾开始恶化,森林覆盖率降低,会导致生态破坏,而不是环境污染,排除B;③阶段,人类主要是开山挖矿,从事工业活动,森林覆盖率最低,人地矛盾尖锐,此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极大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很大,排除C;④阶段,森林覆盖率上升,说明人类开始注重环境保护,恢复生态,缓解人地矛盾,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选择D。 【21题详解】 沿海防护林的作用是防御海啸和风暴潮肆虐,排除A;华北防护林、东北防护林和西北防护林组成三北防护林,作用是防御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D正确,排除B、C,选择D。 上海世博“零碳馆”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并且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子的天然“空调”。馆内的剩菜剩饭可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下图为“世博‘零碳馆’设计效果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世博“零碳馆”的设计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阶段性原则 23. 世博“零碳馆”的设计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 人类崇拜自然 B. 地理环境决定论 C. 人类主宰自然 D. 人地协调思想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零碳馆”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剩菜剩饭可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子的天然“空调”,充分利用了资源,尽可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体现了持续性原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零碳馆”的设计,尽可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体现了持续性原则,体现了循环经济,反映了人地协调思想,D正确;人类崇拜自然,对自然比较敬畏,对自然改造小,世博“零碳馆”的设计没反映此思想,A错误;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决定人类的一切,人类不能改变环境,世博“零碳馆”的设计没反映此思想,B错误;人类主宰自然强调人类对自然征服、任意开发,不注意保护环境,世博“零碳馆”的设计没反映此思想,C错误。故选D。 24.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C 【解析】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一个人口流出地,外来务工人口应该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故A错。该地流出人口多于流入人口,流出的人口多为年轻的劳动力,老年人所占比例应逐渐增加,故B错。近年来,该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地劳动力需求逐渐增加,故C对。本题表示的是人口的迁入与迁出,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无关,故D错。故选C。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 政局动荡 B. 生育观念 C. 产业结构 D. 自然灾害 26. 该国最可能位于( ) A. 北美 B. 西亚 C. 西欧 D. 南美 【答案】25. C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国20—55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C项正确。 【26题详解】 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比重并不高;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故B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 人口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 28. 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丁 【答案】27. D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20-34岁的年龄段,说明是劳动力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起主要作用,ABC排除即可,所以选D。 【28题详解】 注意题目要求具有明显相关性的人口迁移,图中可知人口迁移的比重大的中青年人口,其次就是0-9岁的婴幼儿和少儿,可以推知是父母携孩子进行的迁移,其他年龄段之间的相关性不大,所以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有多种因素,其中起主要的、经常性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在人口迁移的年龄中,由于经济因素引起的迁移主要集中在中青年。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 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 文化底蕴深厚 B. 商业繁荣发达 C. 人口高度集聚 D. 水陆交通便利 30. 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 行政功能为主 B. 军事功能为主 C. 文化功能为主 D. 经济功能为主 【答案】29. D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东京城(今开封市) 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东京是北宋的都城,所以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31.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可知,丁区不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宜城市重建的地方。故选D。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32. 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 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 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 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 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3.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 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32. D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该题认真分析图中各要素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A错误;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B错误;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错误;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D正确。 【33题详解】 首先从上题分析或者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发生什么的变化,即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B错误;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表,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误。 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大唐袜业、绍兴纺织是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读大唐袜业产业联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上图体现的产业活动的联系方式主要是( ) A. 生产协作联系 B. 商贸联系 C. 信息联系 D. 科技联系 35. 大唐袜业、绍兴纺织等区域产业特色已经闻名中外。这一现象说明产业集群有利于( ) A. 技术的创新 B. 节约运输成本 C. 创立区域品牌 D. 共享基础设施 36. 下列农业投入要素中,属于科技投入的是( ) ①培育良种②增加劳动力 ③改革耕作方式④化肥的投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34. A 35. C 36. C 【解析】 【3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产业之间,上一道工序的产出为下一道工序的投入,它们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属于生产协作的联系,A对,BCD错,故选A。 【35题详解】 工业集聚的意义包括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根据题目叙述:“大唐袜业、绍兴纺织”等区域产业特色已经闻名中外。这说明产业集群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故选C。 【36题详解】 培育良种和改革耕作方式属于科技投入,而增加劳动力及化肥的投入属于生产资料投入,①③对,②④错。故选C。 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7. 造成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38. 甲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有( ) ①小农经营 ②生产规模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商品率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37. B 38. C 【解析】 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37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延迟,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故选B。 【38题详解】 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其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机械化程度高。故选C。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居民对野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城郊农民纷纷在自家地里种植野菜,但种植的野菜产量不高,之后,他们在自家地上建起塑料大棚,结果产量大增。现在利用塑料大棚种野菜已经成为时下城郊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39. 将野菜移栽到塑料大棚,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A. 热量条件 B. 光照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水分条件 40. 野菜的价格曾一度高于猪肉的价格,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A. 市场距离远近 B. 市场供求变化 C. 交通运输技术的提高 D. 政府政策的优惠 【答案】39. A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大棚可改善野菜生长的温度条件,改造的自然条件是热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0题详解】 由材料“我国许多城市居民对野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可推测出,由于城市居民对野菜的需求量大于市场供应量,导致野菜的价格升高,B正确。市场距离、交通运输技术和政策不会影响野菜的价格,ACD错误。故选B。 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等因素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017年5月31日,青岛市科学技术局消息,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选取超优千号、长粒香、盐丰47等11个耐盐碱品种,利用一定浓度的海水灌溉等方法,在李沧烟墩山和即墨金口盐碱地播种400余亩,将成为国内第一代海水稻试种成功的典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 第一代海水稻试种选择在青岛李沧区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 B. 劳动力 C. 土壤 D. 气温 42. 相对于传统水稻,李沧区的海水稻( ) A. 机械化水平高 B. 不受气象灾害影响 C. 科技水平高 D. 投入的劳动力较少 43.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可以作为未来海水稻大面积推广的是( ) A. 湖南 B. 江西 C. 宁夏 D. 云南 【答案】41. C 42. C 43. C 【解析】 【41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分析。海水稻的研制成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但是本题题干仅限于在李沧区种植,而不能认定李沧区的科技水平较我国其他地区高,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有关于劳动力的信息,不能认定李沧区的劳动力水平较我国其他地区高,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耐盐碱品种,利用一定浓度的海水灌溉等方法”可知,李沧区具备海水灌溉的条件,从而判断李沧区盐碱地较多,适合试种,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有关于气候的信息,题干仅限于在李沧区种植,区域范围较小,气候因素不是主导因素,故D项错误;故选C。 【42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的生产条件分析。机械化水平高低,与水稻的品种无关,故A项错误;李沧区位于东部季风区,仍然会受气象灾害影响,故B项错误;海水稻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相对于传统水稻,科技水平高,故C项正确;传统水稻与李沧区的海水稻的种植均需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故D项错误;故选C。 【43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分析。根据材料判断,海水稻可知盐碱地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盐碱地较多,可种植海水稻,而湖南、江西、云南没有位于沿海地区并且土壤呈酸性,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4. 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 地势平坦 B. 气候优越 C. 水源充足 D. 距城区近 45. 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 城市人口的增加 C. 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 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答案】44. D 45.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 【44题详解】 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主要供应当地市场,故由于经济效益较高,布局于距离城市较 近的区位,便于销售。D正确。 【45题详解】 阶段Ⅱ乙地区的鲜花和蔬菜生产不仅供应当地市场还远销甲地区,而由于鲜花、 蔬菜的保质期较短,故远距离销售需要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左图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右图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6. 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a B. b C. c D. d 47. 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a B. b C. c D. d 48. 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 A. 交通便捷 B. 市场广阔 C. 鲜果上市早 D. 技术条件好答案:C 【答案】46. C 47. B 48. C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的掌握情况。 【46题详解】 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可以理解为:a是地中海沿岸亚热带水果,b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c乳畜业,d林业。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应该是乳畜业,在欧洲典型分布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所以选C。 【47题详解】 图9反映的农业类型可以理解为混合农业,q表示大量谷物供应到市场,可见当地的谷物农业商品率较高,因此在欧洲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发展,所以选B。 【48题详解】 西班牙m和法国n两地均盛产葡萄。m纬度低,故鲜果上市早,所以选C。 1楼养鱼,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9. 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生产的关键条件是( ) A. 交通发展 B. 气候变暖 C. 技术进步 D. 劳动力减少 50. 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冲击②减少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自然灾害,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④节约耕地,降低运输成本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49. C 50. D 【解析】 【49题详解】 垂直农业是为解决资源与空间的充分利用及单位面积产量最大化发挥而形成的一种农耕方式。“垂直农业”需要有完善的城市污水循环利用和能源供应系统作为配套,因此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C正确。交通发展、气候变暖、劳动力情况有影响,但不是关键条件,ABD错误。故选C。 【50题详解】 垂直农业主要生产农副产品,对粮食生产不会带来较大冲击,①错误。垂直农业要有稳定的能源供应,并不能减少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②错误。垂直农业减弱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于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③正确。垂直农业是在城市多层建筑里进行生产,就近为社区居民提供新鲜食物,可以节约耕地,降低运输成本,④正确。D③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51.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地思想”的变化,人地矛盾日益激化。目前中国处于工业社会阶段,由于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出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问题。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__能力,导致环境污染。 (2)下列问题属于右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_____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_____(多选)。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自净 (2) BCEF AD 【解析】(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属于资源过度开采,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导致环境污染。 (2)箭头①为资源的过度开发,箭头②为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会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导致海洋渔业产量下降、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BCEF正确。环境污染会导致太湖蓝藻污染、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AD正确。 52.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最适合建绿化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 【答案】 (1)商业区 位于城区中心,交通便利 住宅区 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工业区 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有铁路和河流经过 (2) ③ 【解析】(1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结合图例,甲是商业区,理由是位于城区中心,交通便利。乙是住宅区,理由是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占比重最大。丙是工业区,理由是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有铁路和河流经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2)图中最适合建绿化带的是③,位于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可减少对城区的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