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考 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 ) 1.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 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 ( ) A.商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 D.西汉 2.《战国策》载, 秦赵临战, 平原君赵豹劝诫赵王 “秦以牛田⋯⋯不可与战” 。材料反映了 ( ) A.铁犁牛耕发端于秦国 B.牛耕在战国时期普遍使用 C.赵国推崇墨家非攻理念 D.先进生产力促进国力强盛 3. 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每年都要祭祀土 地神 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 ( ) A.以民为本 B.以农立国 C.封建迷信 D.抑制商业 4.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 “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由 此可见当时 ( ) A.社会秩序紧张 B.商业非常繁华 C.管理相当严格 D.经营时间短暂 5. 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防早、积雪保墒施肥改 土、 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 《汜胜之书》的记载 A.集中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表明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C.总结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经验 D. 说明了生产方式的落后 6.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该变化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和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B.生产关系的剧变 C.政府进行了大范围的币制改革 D.农业生产的落后 7.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 , 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 : 一是在福建漳州 月港开海 , 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 ; 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 , 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 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8.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 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 ( ) 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 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9 近代社会学家指出: “中外通商,语言不同,习惯各异,不得一能代表两方意思者,介 于其间,欲求交易之成,必不可得” 。由是产生了 ( ) A.商帮 B.洋行 C .买办 D.洋务派 10. 洋务运动期间 , 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 , 李鸿章说 :“ 该局所雇华匠若停 减制造 , 量子半价 , 在彼不足自赠 , 势仍散归洋厂。 ”这表明天津机器局 A.具有了一定的近代色彩 B. 是典型的封建衡门式企业 C.工匠利益得到政府维护 D.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11.1904 年, 根据商部的意见 , 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 《商会章程附则六条》 , 随后 , 各地商会纷纷建立 , 到 1908 年, 全国已有 58 个总商会 ( 其中 9 个建于海外 ) 和 23 个分会 , 清末商会的设立 A.便利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全面管控 B. 标志着实业救国取得一定成效 C.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 D. 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益 12. 新中国成立后 , 在农业生产明显落后 , 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 的情况下 , 逐步推行计划经济 , 启动工业化建设 , 据此可知 , 当时中国 A.国民经济布局得到逐步改善 B. 农业生产受到了格外重视 C.计划经济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D. 工业化战略需要适时调整 13.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 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训整产业结构 , 发展专业户 , 经济联合 体和乡镇企业 , 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 , 三产业 , 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 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 , 当时 A.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 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C.农民生产自主权得以扩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14.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 D.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 15.1946 年 11 月,广州市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市长证婚。参加者除要取得“婚姻注册 许可证”外,还要增加合格医生开具的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蓝布中山装,女 穿长袖全白旗袍,并手持花球一束。这表明 A. 广州人民观念先进 B. 婚姻习俗逐渐简约文明 C. 政府操控婚姻习俗 D. 中国婚俗已经完全西化 16 如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①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 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新航路开辟以后 , 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 , 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 料 , 如玉米、 土豆等。 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 , 最终成为殖 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 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 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面共同发展 18.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 , 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虑 , 因此 , 蔗糖在中 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 ,15 世纪 , 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 ; 到 19 世纪初 , 这一数字 已上升至 8 公斤 , 蔗糖不再是奢侈品 ,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 新航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19. 从 1630 年到 1809 年, 英国共批准了 3241 项专利 , 其中 ,1750 年后的占 2639 项 , 尤其是 1800 年到 1809 年就有 924 项 , 这 A.使英国成为了国际创新中心 B. 反映了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 C.有利于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D. 改变了英国殖民者扩张的方式 20. 下表为 1700-1840 年英格兰死亡率和出生率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着英国人口的出生率持续上涨 B.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促进英国人口高出生率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带来英国人口低死亡率 D.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21.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 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 , 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 喜剧和 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 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这反映出当时欧 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22.1929 年 9 月 26 日, 英格兰银行为止住黄金外流 , 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 , 提高利率 6.5%,30 日, 又从纽约撒回数亿美元到伦敦 , 致使美国股票市场大幅下跌不久后 , 大危机全面 爆发 , 这说明美国 1929 年的大危机 A.因美元全球霸权地位动摇而直接导致 B. 根源于疯狂的股票投机和超前消费 C.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关 D. 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23. 某学者认为 , 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 , 美国总统罗斯桶企 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 , 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这一 改变 A.削弱了传统经济政策稳定性 B. 弱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职能 C.促进了经济运营方式的调整 D. 基本解决了经济危机的图扰 24. 二战后 , 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 , 但大多数由政府新建立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 , 如钢铁企业就今部由政府持股建的 “大不列顺钢铁公司” 接管。 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 行的债券作为补偿 , 这反映出二战后英国 A.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确立了公有制主导地位 D. 逐步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25. 下表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英法三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表 , 针对这一状况 , 美英法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1963-1973 1.9% 3.8% 4.6% 1974-1979 -0.1% -0.8% 2.7% A.都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有制的结构 C.陆续调整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方式 D. 陆续取消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政策 26. 苏俄从 1919 年 2 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 ,6 月, 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 , 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 , 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 来。 “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 B. 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 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27.1923 年秋天 , 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 , 国营工业的产品卖不出去 , 大量积压在仓库里 , 致使 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为此 , 苏维埃政府决定降低日用必需品的价格 ,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 整顿工人工资的发放 , 改善商业工作 , 这说明当时苏维埃政府 A.注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B. 果断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部分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某些做法 D. 放弃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28. 下表是 1929-1933 年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等情况 年份 事件 1929 年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 , 负责引导引进 技术工作 ;10 月签订 70 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 年 联共 ( 布)十六大通过 :“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 技师 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1 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3 销往苏联 1932 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2 销往苏联 ; 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 2000 人, 技术人员 10000 多人 ; 共派遭 2000 多人次出国考察、 学习 , 购买 外国技术书刊 1933 年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 ; 苏联从西方国家货款总额高达 14 亿卢 布; 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 124 个 由此可知 , 苏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第 A.消强了美苏间意识形态分岐 C. 有利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B.表明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D. 反映了苏联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29. 东欧各国和苏联在剧变后,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 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 这说 明 A. 世界格局变化影响经济发展方式 B. 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程度加深 C.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家间的合作 D. 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受到冲击 30.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 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 APEC峰会、 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 反映了 A.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D. 公平合理的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31. 目前,伴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增值等经济现象,很多人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各种 评价, 有的激烈反对中国继续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 有的则认为 “主动权基本上还是操在我 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确的态度是 A. 顺应潮流,趋利避害 B. 连横合纵,争当老大 C. 改革开放,融入世界 D.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32. 四合院, 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 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 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故名四合院。 其北房南向是正房, 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 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这种建筑 A. 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 B.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性 C. 符合尊卑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礼法 D. 是古代小农经济下的普遍建筑样式 33. 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 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 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B. 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C. 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 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 34. 关于全球“共同繁荣”的实现路径,即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学者率先使用了两个概念: 一是全球化的地方主义, 二是地方化的全球主义。 前者是指本土现象成功地成为全球性事物, 后者是指在国际的和跨国的因素影响下本地政策的改变和调整。下列现象中属于前者的是 A.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 B.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C. 美国麦当劳销售 D. 二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 35. 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 时间 机构 法规 1897 年 中国通商银行总行 1898 年 农工商总局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矿务铁路公共章程》 1904 年 商部 《商人通例》 《公司律》 1906 年 农工商部邮传部 《破产律》 《商船工会章程》 这些机构和法规 A. 建构起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证 B.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C. 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D. 推动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36. 建国前,侯化德在临城(今薛城)周边地区做小生意,解放后经营日用百货店。 1957 年 1 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政府签发给他一张特殊的“股票” 《滕县人民委员会 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 。这张“股票”表明 A. 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 B. 国家鼓励股份企业发展 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37.1925 年,布尔金曾这样评价列宁:这一时期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他的阶级 动机越来越弱。他要求不要“摧毁”资本主义,而是要“活跃”资本主义。这说明列宁 A. 试图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B.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转变 C. 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 D. 已经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8.1933 年,美国政府以蓝鹰为标志图,发动了“蓝鹰运动” 。规定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 只有被全国复兴管理局贴上蓝鹰标志才可以进入市场。这一做法是为了 A. 鼓励企业加快生产速度 B. 用政府力量加速金融业的复兴 C. 增强国有企业 的 影响力 D. 改变企业生产管理的无序状态 39.1935 —1936 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理 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 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 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 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 A. 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 B. 农业制约国家经济发展 C. 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 D. 国会违背三权分立原则 40. 源于英国人的大陆均势主义的传统思维冲击, 2016 年 6 月,英国举行全民公投,结果显 示 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和全球治理变革的复杂化。构成 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二、非选择题。 (共 2 道题,共 40 分) 41. 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 20 分) 材料一 : 唐前期城市仍实行坊市制度, 但作为居民区的坊和作为商业区的市完全移入城内, 并严格分开。 商业活动集中在市中进行, 每天中午击鼓三百声开市, 日没前三刻击钲 (小锣) 三百声收市。市设有市令,两京及上州皆为品官,中州至下县则为吏,负责市门启闭、管理 市场交易。 ——《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二 :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摘自北宋《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摘自南宋《梦梁录》 材料三 : 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 功能的商业性城镇, 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 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 称, 广东佛山镇以铁器制造业闻名。 ⋯⋯商人及商业是城市生活最为活跃的部分。 商人以乡 缘为联接纽带,形成商帮,从事全国性的商业活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 以下两图反映了 19 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城市风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市”的特点。 (6 分 )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中叶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6 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给伦敦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4 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 20 分) 材料一 :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 端逐步充实完善的。 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 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市 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 “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 会主义。 ”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 国会于 1938 年 2 月通过了一项新的 《农业调整法》 ,此法规定棉花、 小麦、 玉米、 烟叶、 大米等 5 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 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 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 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 展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断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突破利益固化 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 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6 分) (2) 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 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4 分) (3) 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 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 “破除一切不合时宜” 的“体 制机制弊端”的? (8 分) (4) 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2 分) 试卷类型 选择题号 选择答案 单 / 多选 满分 漏选得分 A 001 C 单选 1.5 A 002 D 单选 1.5 A 003 B 单选 1.5 A 004 C 单选 1.5 A 005 C 单选 1.5 A 006 A 单选 1.5 A 007 C 单选 1.5 A 008 A 单选 1.5 A 009 C 单选 1.5 A 010 A 单选 1.5 A 011 D 单选 1.5 A 012 C 单选 1.5 A 013 C 单选 1.5 A 014 A 单选 1.5 A 015 B 单选 1.5 A 016 B 单选 1.5 A 017 B 单选 1.5 A 018 C 单选 1.5 A 019 C 单选 1.5 A 020 D 单选 1.5 A 021 A 单选 1.5 A 022 C 单选 1.5 A 023 C 单选 1.5 A 024 B 单选 1.5 A 025 C 单选 1.5 A 026 D 单选 1.5 A 027 A 单选 1.5 A 028 C 单选 1.5 A 029 A 单选 1.5 A 030 C 单选 1.5 A 031 A 单选 1.5 A 032 C 单选 1.5 A 033 D 单选 1.5 A 034 C 单选 1.5 A 035 A 单选 1.5 A 036 C 单选 1.5 A 037 B 单选 1.5 A 038 D 单选 1.5 A 039 A 单选 1.5 A 040 D 单选 1.5 41. (1)特点:坊市分离(市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 ;交易时间有限制; 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监控(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6 分) (2)变化: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或坊市界限不复存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出现了 夜市、晓市) 。(4 分) (3)商业城镇空前繁荣 (或城市的商业活动活跃) ;具有专业特色的市镇兴起;商帮出现。 (6 分) (4)蒸汽动力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提高了城市的生产力水平 (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 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改善了交通工具;污染了环境;造成贫富分化。 (4 分,答出其中 2 项即可) 42. (1)措施:实施粮食税;允许商品买卖。 (2 分) 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 (2 分) 意义:缓解危机,巩固政权;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 分) (2)内容:限制生产 , 提供补贴;政府贷款 , 稳定物价。 (2 分) 实质:国家干预经济。 (2 分) (3)破除弊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在管理体制上, 实行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在所有制上,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 分) (4)认识: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本国国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