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1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让高考书面表达华丽逆袭课件(共112张PPT)
2020 届二轮复习让高考作文华丽逆袭 —— 关于任务型写作的几个问题 一、何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 —— 口语或书面语表达。 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 : ( 1 )拼板式任务;( 2 )信息差任务;( 3 )解决问题式任务;( 4 )做决定式任务;( 5 )交换意见式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 2015 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第一次出现。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 如 2015 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他认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2016 年 Ⅱ 卷、 2017 年三套卷继续沿用这种命题形式,并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 二、读懂作文材料是写作的基础 (一)作文材料体现 “ 立德树人 ” 的理念,读懂材料才能写得 “ 大气 ” 。 高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正如张开所说:“ 作文试题突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 2015 年全国 Ⅰ 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让考生说真话,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2015 年 Ⅱ 卷“风采人物评选”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 年的材料暗含“语言的国家战略”,强调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2017 年全国 Ⅰ 卷作文材料旨在引导学生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正确审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审视民族发展趋势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成果,以饱含感情色彩和理性思辨的笔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正视存在问题、坚持发展复兴的民族自信心。 2017 年全国 Ⅱ 卷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六个名句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 (二)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读懂材料才能写得 “ 深刻 ” 。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现实生活,与传统的材料作文有很大的不同。 2015 年全国 Ⅰ 卷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命题时基本保持事件原貌。 2017 年年全国 Ⅰ 卷材料来自社会新闻,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央视持续播发了对在华留学生的采访报道,提问的问题是“你眼中的中国”,这些留学生分别提到了“一带一路”“大熊猫”等词语,命题者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对新闻报道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并且,将留学生的回答概括为“中国关键词”(全国 Ⅰ 卷材料也被称为“中国关键词”材料)。这些词语都是当代中国的缩影与表征,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作文材料,就是要求考生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实质性的东西。在揭示本质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或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才能做到“深刻”。 (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或多选择性,读懂材料才能写出 “ 个性 ” 。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多选择性表现在: 第一,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 “ 任务 ” 的指向有多种选择; 第三,思辨性材料,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性; 第四,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能保证写出 “ 个性 ” 。 2016 年 Ⅱ 卷作文中材料中提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三条途径 —— 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这就要求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可以从“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深入阐述,也可三方面均写,但不管以什么作为阐述重点,都要“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这意味着,考题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获取高分。 2017 年 Ⅱ 卷试题材料为六个中华名句,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等等。 我们研究“任务驱动型”的材料特点就会发现,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作文命题形式发生变化,能够有效扭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简单认识,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国情与改革发展,并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从而展现成熟的理想信念、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要明确任务指令 (一)内容任务。 内容任务包括材料的背景意义、问题的对立性、情感的导向性。读懂材料,这是最基本的任务,不必赘述;问题的对立性,主要针对所给材料所涉及的对立性的问题;感情的导向性,就是考生对材料所关涉内容的基本的价值判断。 如 2015 年全国 Ⅰ 卷“任务指令”中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一“任务指令”就是要求考生对新闻材料形成基本的判断,如“小陈举报父亲合适与否?”“为什么老陈屡教不改?”“警察的做法合适与否?”等,完成这项任务,是为下一步的选择做准备。 再如 2017 全国 Ⅰ 卷“任务指令”中的“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两三个关键词”意味着选择单一词语或多于三个词语的组合属于偏离题意。 2017Ⅰ 卷满分作文 《 雅俗皆乐,幸福中国 》 : 唱念做打,生旦净末,“咿呀”中粉墨登场,她是中国的国粹 —— 京剧。韵律十足,动感四射,她是大妈们的最爱 —— 广场舞。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看似天差地别,但她们站在一起,笑得灿烂:“不,我们都是中国 !” …… 当京剧遇上广场舞,大雅遇上大俗,没有争论嘲笑,只有相互理解,雅俗共赏,雅俗皆乐,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快乐,进而整个中国都幸福。 水袖舞青衣,鼓点动腰肢。雅俗共欢乐,幸福满中国。 选取的关键词是“京剧”和“广场舞”;立意:不管雅还是俗,都能表现出“幸福中国”的特点。 作者对“任务指令”特别是材料的背景意义和情感的导向性等“内容任务”准确把握。 (二)思维任务。 思维任务包括争议的焦点、思考权衡等,关注的核心就是考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对考生辩证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品质的考查。 如 2015 年全国 Ⅱ 卷“任务指令”中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材料内容及含意”即他们都很有风采,分别是创新的典型、技术的典型,酷爱的典型,请你选出一位最具风采的,说出你的理由。“思考、权衡、选择”,就是优中选优。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具风采;权衡,主要是比较,比较谁更具风采;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选择后开始写作,重点阐释你做出选择的原因,包括他们各自的成就,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作用的评判。 2015 年高考满分作文 《 大李学术之风采 》 : 老王于平凡中彰显着不平凡,这种风采值得我们追求;小刘用生命去感受世界的美,这种风采亦值得赞扬;但我更觉得,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将个人成就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带动国家学术的向前迈进。这种笃学创新的学术风采更值得我敬佩,也更值得整个社会去褒扬和追求。 这段文字体现了考生“思考、权衡、选择”的结果。先认可老王,再认可小刘,一个“但”字,转向“大李”,提出自己的最终“选择”,接着,文章从“笃学”“创新”两个角度阐发选择“大李”的原因。文章成功,取决于审清了“思维任务”。 (三)对象任务。 对象任务主要指材料和“任务指令”中涉及的人或事。 如 2015 年全国 Ⅰ 卷“任务指令”中的“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就指明了对象,即这封信写给谁。 又如 2017 年全国 Ⅰ 卷“任务指令”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帮助外国青年”强调的是写作的对象感,“外国青年”可以是一个泛称,也可以是自己预设的个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帮助他们“读懂中国”。同时,“帮助外国青年”还包含了语言得体的问题,要根据“外国青年”国别、民族、文化背景的特殊性选择得体的语言策略和文体形式。 Ⅰ 卷满分作文 《 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 》 : 如果你没到过中国,相信你听说过誉满全球的中国美食。中国人爱吃,并且吃出了文化。我不会忘记看汪曾祺先生文章里舌尖上的感受,玉林米线、黄焖鸡、金华火腿,高邮鸭蛋以及最普通的黄油烙饼。中国人讲究吃,每一道菜的背后可能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你吃油焖大虾,我可能和三五知己边吃小龙虾边畅谈人生;你吃法式鹅肝,我可用最平常的食材做出一道你永生难忘的蛋炒饭;你吃昂贵鱼籽酱,我可能尝到秘制多年雷山鱼酱。中国人吃的是菜,吃的更是人生。 这段文字对象感很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你”“我”相称;二是国外饮食化的代表“油焖大虾”“法式鹅肝”“昂贵鱼籽酱”与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小龙虾”“蛋炒饭”“雷山鱼酱”之间的对比,对比的目的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 (四)文体任务。 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常规文体的选择,如议论说理,记叙抒情;二是任务指令中有关的特殊文体 —— 书信、演讲稿等。如 2015 年全国 Ⅰ 卷“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明确了本次写作的文体任务,那就是写一封信,要符合书信体格式要求,包括称谓语、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等要素构成,还要注意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关系,关系不同则写法不同,措辞上要注意分寸。 四、选择最佳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 审题力求全面准确,立意力求新颖深刻 。 审题全面 ,就是文题中的每一句话都不能放过,每一条要求都要充分理解,每一条任务指令都要明确其指向,并严格按题目的要求和所示的信息去作文。 审题准确 ,就是如实地把握材料所含的题旨。要观形思神,观物思理,观此思彼,观果思因,观因思果,引出文题固有的内涵,切忌粗浅感觉,切忌用头脑里固有的观念去套,切忌取其一点以偏概全,切忌表层理解不究内涵 。 立意要深刻新颖,并不在于唱高调,说大话;新颖,也不在于刻意的求奇求怪。关键是根据题意,选择自己感受最深之点,再根据现实需要确定写作重点,真正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为基础,以现实需要为原则,形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情感,采用自己擅长的表达套路。要坚信, 符合实际的便是深刻的,有个性的便是新颖的。 我们以全国一卷为例,看看该如何审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据近期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 “ 中国关键词 ” 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2 个“中国关键词”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逻辑分类,因为合理的逻辑分类能够从作文立意角度恰当选择词语的组合方式。 从积极与消极角度分类。 积极方面的有一带一路、大熊猫、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美丽乡村、高铁、移动支付,消极方面的有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中性的有广场舞等。 从传统与现代角度分类。 传统的有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等,现代的有一带一路、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等。 从社会学角度分类。 国家战略(政治)有一带一路、美丽乡村,经济类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文化类有广场舞、京剧,科技类有高铁、移动支付,生态环境类有大熊猫、空气污染、美丽乡村,民生类有中华美食、共享单车、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 【 作文材料解读 】 要弄清“关键词”背后的信息 一带一路: 大国担当、合作共赢、传承创新、开放交融 大熊猫: 自然遗产、中国名片、友谊交流 广场舞: 娱乐方式、健康活力、欢乐幸福、大众文化 中华美食: 饮食文化、中国魅力 长城: 文化遗产、中国符号、民族精神 共享单车: 创新思维、共享经济、绿色出行、文明规范 要弄清“关键词”背后的信息 京剧: 传统文化、国粹艺术、继承发扬 空气污染: 生态文明、发展阵痛 美丽乡村: 绿色家园、协调发展、幸福生活、新农村建设 食品安全: 健康绿色、关注民生、道德法治 高铁: 中国科技、中国速度、生活新方式、中国新名片 移动支付: 互联网 + 、科技创新、便捷生活 【 任务指令与写作要求解读 】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在 2015 年高考中出现的新型的命题形式, 2015 年全国新课标卷两套试题的作文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2016 年全国 Ⅱ 卷“学语文的三种途径”是前一年任务型写作的延续。 2017 全国 Ⅰ 、 Ⅱ 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是在前两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型作文基础上的创新,我们称之为 “发展了的任务型写作” 。 1. 文体选择多样性。 2. 词语(名句)组合给考生更宽泛的写作空间。 1.“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 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有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两三个关键词”意味着选择单一词语或多于三个词语的组合属于偏离题意。 2.“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 帮助外国青年” 强调写作的对象,“外国青年”可以是一个泛称,也可以个体,写作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读懂中国”。同时,“帮助外国青年”还包含了语言得体的问题,要根据“外国青年”国别、民族、文化背景的特殊性选择得体的语言策略和文体形式(如书信)。 “读懂中国” ,首先写作者要了解中国,用“两三个关键词”体现考生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悠久、科技进步、发展迅速、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 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 “读懂中国” —— 读懂怎样的中国? 富强中国、科技中国、文化中国、 艺术中国、绿色中国、时尚中国、 美丽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 创新的中国、开放的中国、 发展的中国、自信的中国等; 或上升到中国精神、大国气象、大国责任等; 或辩证地看待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均属题意范围。 3.“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 要求选好关键词” 直接决定了文章的立意。这些词语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想象力,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选择怎样的组合方式,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下。 “有机的关联” ,这是文题的 “关键指令” 。这些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按照两两组合,存在 66 种,按照三三组合,有 220 种,“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共有 286 种组合方式。理论上讲,这些组合均能写成作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关联”是“有机的”,“有机”意味着组合方式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也就是说两三个词语围绕同一个中心展开。从这个角度讲,选择怎样的组合方式决定了文章的成败。 4.“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选好角度” ,需要从选择的词语组合判断; “明确文体” 需要考生带着强烈的文体意识写作,即必须选择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文体中的一种写作,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 词语组合与立意 】 选择哪些词语构成组合方式决定着作文的立意,决定着作文呈现的思维方式,也决定着考生文体的选择。 这些关键词可以 正向搭建、反向组合 ,也可以 逆向勾连 ,还可以是 “主题式”关联 ,因此,考生必须考虑有新意的、有创造性的关键词组合方式。 1. 正向组合 长城 + 京剧, 讲讲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向世界介绍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 高铁 + 移动支付, 写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介绍中国领先的科技水平; 一带一路 + 高铁 ,可从高铁成就、影响,结合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制造的辉煌成果及美好前景; 广场舞 + 京剧 ,可以向外国青年说明中国人娱乐活动的多样化,雅俗共存,古典与时尚同现,都代表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 正向组合 广场舞 +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不仅仅指自然环境,也指人文环境,我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样,取得了长足进步,遍布农村的广场舞,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今日农村还有很多富于创新性的娱乐活动,在为美丽乡村添彩; 共享单车 + 移动支付 ,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2. 反向组合 共享单车 + 食品安全 ,共享单车使用者存在着诚信缺失、文明缺失的问题,可以与食品安全中的诚信问题并提,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来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空气污染 + 食品安全 ,论述过度追求 GDP 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3. 逆向勾连 长城 + 一带一路 ,由长城防御功能但民族积贫积弱入笔,过渡到当今中国以更加开放和包容平的心态走向世界,体现民族自信; 空气污染 + 美丽乡村 ,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介绍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坚定决心,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价值共识; 共享单车 + 空气污染 ,中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让外国人谈霾色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位国人的努力,绿色出行,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愿意为减少污染做出贡献。 4.“ 主题式”关联 以传统文化为主题 ,可以选择 中华美食 + 长城 + 京剧 的组合; 以科技进步为主题 ,可以选择 共享单车 + 高铁 + 移动支付 的组合; 以科技引领生活为主题 ,可以选择 中华美食 + 移动支付、高铁 + 大熊猫 等组合形式; 以环境保护为主题 ,可以选择 大熊猫 + 空气污染 + 美丽乡村 的组合方式; 以公民素养为主题 ,可以选择 广场舞 + 共享单车 + 食品安全 的组合方式,等等。 这道作文题目立意空间极其广阔,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既可以展示中国的文化悠久与快速发展优势,写成以“歌颂”为主的文章,又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表现忧患意识,体现责任担当,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正确分析 “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发展与隐患” 等关系。作文并不难写,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不那么容易。 且看高考满分作文 第一段提到了 “ 长城 ”“ 京剧 ” 和 “ 美食 ” 三个词语,紧扣 “ 中华文化 ” 的主题展开。 第二段紧承上一段,从历史纵向阐释中华文化体现了民族智慧。 千年文化,再舞中华神韵 脚踏巍峨雄壮的长城,眺望中我辨认出中华文化的浩渺壮阔;浸于咿咿呀呀的京剧,欣赏中我触碰到中华文化的醉人音律;品尝大江南北的美食,回味中我捕捉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风味。留恋于中华文化,我瞥见了那翩翩舞姿中内蕴的神韵。 纵观悠悠华夏五千年,岁月沉淀处遗留的文化,在中华大地的河床上熠熠生辉。无论是凝聚万千能工巧匠心血与智慧的煌煌古建筑,还是蕴藏无数才子佳人文思匠心的渺渺文艺,抑或是包涵众多巧妙大厨创新高技的美食文化,都注定是中国举世耀眼的光彩名片。渊源流长的千年文化,是中华民族凝神聚力、智慧认同的灿烂结晶。 仍从历史角度阐释我们曾经在文化上迷失自我。 然而,正如梁思成所说,以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础,加之客观评价的姿态,方可建立深度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曾经的我们,为呼啸而来的外来思想文化裹挟,迷失了自我文化的认同与认知,以致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与存在本质充满迷茫。迷失了自我的中国,批孔批传,破旧破迷,加之物欲利益的羁绊,一度失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但时至今日,我们或许已经领悟了梁先生的深意。中华文化在多年沉积的尘土中,再次绽放了中华神光。我们欣赏并欣慰地看到:非遗保护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那些 “ 濒危的古老艺术 ” 渐渐退去灭绝的危险;国学热风潮席卷,民众踊跃贴近文化,自担中华文化传承重担; 《 中国诗词大会 》《 朗读者 》 的倾情交流,撩动了人心深处对中华文化向往的心弦;民乐混搭爵士,老腔碰撞摇滚,而煎饼果子又火爆全美,中华文化在交融与流动中获得新生。正如 《 淮南子 》 之言: “ 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施于四海。 ” 中华文化再次奏响无声的乐章,传播出中华博大之神韵,四海皆知。 回到现实,我们重拾文化自信。 再提三个词语,与开头构成呼应。 安德烈 · 纪德在 《 人间食粮 》 中喟叹: “ 影响不创造任何东西,它只是唤醒。 ” 时隔多年,当中华文化再次于世人心底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迹时,唤醒了众多的外来灵魂, 必将为长城上空盘旋着的、京剧中回荡着的、美食中氤氲着的中华神韵所倾倒 ! 那是所有中国人内心秉怀着的,走向世界的中华印象! 场景再现。“京剧”“美食”“长城”巧妙融合。 提出自己的观点。 先引名言,引出中华文化影响着我们民族。 中国的诗歌、戏曲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 中华美食,从菜系到文化影响力。 又一个文化符号 —— 长城。阐述长城的文化精神。 中华文化也是中国风骨。深化立意。 Ⅱ 卷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 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 》) 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 ) ③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李清照 ) ④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 魏源 ) ⑤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 鲁迅 ) 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毛泽东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 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不少于 800 字。 Ⅱ 卷作文 Ⅱ 卷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六个名句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周易与鲁迅)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等等。 Ⅲ 卷作文 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年。 40 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 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的高考考场上 ……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Ⅲ 卷作文 Ⅲ 卷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了解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 …… 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 。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五、任务型作文的结构 谋篇要做到合理有序。谋篇,实际上就是绘制文章表达的蓝图。文章要写成什么样式,安排什么样的结构,各部分间怎样联系,都需要一番谋划。合理,指的是合乎事理,合乎逻辑;有序,指的是次序安排有一定的标准(如时间、空间、逻辑、情感等),体现一定的思路。谋篇时,思路为神,结构为形,力求做到神通形美。 谋篇的基本操作方式是 列提纲 。提纲,既是审题、立意的结晶,又是实施写作的依据。依纲写文,才不至于出偏。最后阶段要多列提纲,提高列提纲的能力。 教师要让同学们将在作文指导课上讲到的各种作文类型了然于心,看到某个题目适合某种文体,就应回想这类文章常见的结构模式。 如写议论文,要考虑 并列辐射式、逐层推进式、正反对比式、起承转合式、引议联结式 等结构模式。我们摒弃模式化,但这些结构模式是人们认识问题思维过程的合乎逻辑的呈现,特别是考场作文,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思考书写等任务,如果没有结构的训练,我们很难想象考场作文会呈现什么状态。 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常用的三种结构形式 第一,以分论点形式展开写阐述类议论文 阐述式议论文布局谋篇 要注意 : 1. 根据作文的命题形式,确定中心论点。 材料作文,需全面分析材料得出观点,即作文的中心论点。 话题作文,将话题转换为观点。 命题作文,由题目转化为观点。 2. 从 “ 是什么 ” “ 为什么 ” “ 怎么办 ” 中选取一点,作为文章的阐述重点。 如 《 有志者事竟成 》 ,可以 “ 为什么 ” 或 “ 怎么办 ” 作为阐述的重点。 《 红花与绿叶 》 应以 “ 是什么 ” ,即阐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重点。 3. 围绕阐述的重点,以分论点的形式展开。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 如 “ 找准 自己的位置 ” ,可 有 这样的分论点: 分论点一: 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弹奏最动人的旋律,唱响人生。 分论点二: 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点亮最耀眼的心灯,光照他人。 分论点三: 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开出最绚烂的笑容,点染江山。 例如一篇 《 正视失败 》 的议论文,题目就是观点,可拟定这样的分论点: 失败是过去错误的信号灯; 失败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 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三个分论点都是从紧扣中心论点拟定,这就保证了阐述内容的一致性。 4. 分论点须做到 “ 抓得住,分得开,理得顺 ” 。 抓得住,说的是几个分论点之间应该从同一个角度回答同一个问题,如果确立的阐述角度是 “ 为什么 ” ,那么,几个分论点必须围绕 “ 为什么 ” 来展开。如果几个分论点有的从 “ 是什么 ” 角度说,有的是从 “ 为什么 ” 角度说,有的是从 “ 怎么办 ” 角度说,这就是没有 “ 抓得住 ” ,没有紧扣中心论点。 分得开,是说所列的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的关系。一旦有交叉有包容,就会造成文章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理得顺,是说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先后顺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 以“走出困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 “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应是这篇议论文阐述的重点。围绕这个中心,可从不同角度确立分论点。 困境是暗夜,信念便是火把; 困境是沙漠,忍耐便是骆驼; 困境是丛林,奋斗便是砍刀。 这三个分论点都是用比喻句的形式点出了在走出困境当中,人们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是保证你走出困境的精神支柱;还要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更要有不断抗争、勇于战胜困境的好的方法。 结构模式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100 字) 第二部分:分论点形式展开阐述。 分论点一:分论点 + 论证(摆事实,讲道理) + 结论。( 200 字) 分论点二:分论点 + 论证(摆事实,讲道理) + 结论。( 200 字) 分论点三:分论点 + 论证(摆事实,讲道理) + 结论。( 200 字) 第三部分:照应开头,强化论点,收束全文。( 100 字) 且看高考满分作文 古风新意,大美华夏 你是悠悠古国,人文渊薮,穿越五千年的唐烟宋雨,越陌度阡在新时代铺展开来。你是响彻千年的驼铃阵阵,也是 一带一路 的重生盛放;你是 京剧旦角 眉梢不变的韵致,也是现代科技为戏曲注入的新生血液;你是田园牧歌的 “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 ,亦是现代化 美丽乡村 “ 望得见乡愁 ” 的精神召唤。 诗意语言开篇。包含了 “ 一带一路 ”“ 京剧 ” 和 “ 美丽乡村 ” 三个关键词。 天地之间,时间绽放。这就是你,这就是我们脚下厚重的土地,这就是我们站立的中国。 掬一怀古风,擎一片新意,这就是我们永恒而青春的大美华夏。 第二段为过渡段。提出中心论点。 昂首傲立,畅开襟袍,这就是我们开放包容的中国。 亲爱的朋友,也许你曾了解一鳞半爪的中华史,那一定能说出那条自西汉连接至今、自中国连接西亚乃至欧洲的路途的名字 —— 丝绸之路。漫漫黄沙也没有将它湮没在青史竹简之中,迢迢远途也没有阻挡华夏民族交往互利之意。开放包容响在千年驼铃里,更镌刻进我们的胸怀,成为中华儿女血液中亘古流淌不息的民族基因。 今天 “ 一带一路 ” 的提出更是让这条路重获新生,带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乡愁,和治理世界的中国方案的崭新期待。路路相通,美美与共,古老中国的全球担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耀眼。 第一个分论点“开放包容”。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扣题目中的“古风新意”。 水袖轻扬,步步莲花,这就是我们人文滋养的华夏。 月照千年,弦歌不辍;思怀今古,唱腔绵长,亲爱的朋友,也许你不曾轻施粉黛,峨冠博带,但你一定听过那 “ 东方歌剧 ” 的芳名 —— 京剧。五彩的油墨往脸上一抹,便是忠良抑或奸邪;戏服加身,丝竹声起,咿呀婉转的华美唱腔一开,便是段段才子佳人,悲欢离合,便是曲曲盛衰兴亡、世态炎凉。京剧是词、曲、绘画合二为一的传统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不断前行的文化滋养 。今天,科技手段的创新应用,让京剧舞台效果的展现更加丰富生动,让更多的青年人、外国友人得以走近京剧,走近一个传统而现代、古老而青春的中国。 第二个分论点“人文滋养”。以京剧为例分析。从传统到现代,仍然紧扣“古风新意” 青山绿水,杏花烟雨,这就是我们美丽生动的神州。 曾记否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的静美,曾记否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的淳朴喜悦? 现代化的车轮滚滚向前, “ 让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的话语愈发切中斯土斯民的肯綮。 “ 美丽乡村 ” 建设的提出,让乡村获得了新生,也让古风淳美盛放现代新意。 第三个分论点“美丽生动”。从古代诗句中的美景到现代的“美丽乡村”,再扣“古风新意”。 中国在哪里?中国就在那漫漫丝路里,就在那京剧的眼波流转里,就在那美丽乡村的牧歌里。 古风绽新意,大美属华夏 ! 呼应开头。再点出三个关键词。 常用的结构形式 第二,以递进式结构写时评 文题所给的材料为现实类材料,我们可以考虑写社会生活评论(时评),可采用“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纵向结构行文。 如果评论的对象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或错误的做法,可采用以下的结构: ( 1 )列表现: 即要简练地列出这类错误做法的表现形式,列表现就是引述所给的材料; ( 2 )析原因: 从多角度分析出现这种错误做法的原因,析原因的基本要求是挖掘要深,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泛泛而谈; ( 3 )谈危害: 分析这种错误的做法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思想的混乱和危害; ( 4 )找方法: 针对产生错误做法的思想原因和危害,寻找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5 )看结果: 阐发纠正这种错误做法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如果评论的内容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或正确的做法,可采用以下结构: ( 1 )列表现。 ( 2 )析原因。 ( 3 )说好处。 ( 4 )看结果。 这里需强调一点,在具体行文中,每种模式中的几部分内容不一定平均着墨,完全可以有所侧重,如可以将“析原因(挖根源)”作为重点,亦可以“谈危害”作为重点。 【 文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何兵开车受邀前往中国传媒大学为博士生举办讲座,因为负责联系的学生未能办理好通行手续,被传媒大学保安拒绝驾车进入,何兵和学生一再解释,并出示讲课安排表、名片,但仍遭拒绝,最后何教授只好在大雪天步行入校。 何兵事后发微博:“传媒大学保安,你以为在保卫中南海呀?” 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审题 第一步:审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 所给材料分为三层: 第一层: 何兵被拒,冒雪入校。 第二层: 何兵事后发微博 。 第三层: 这一事件引起关注 。 这则材料中涉及三个人物: 主要人物: 何兵、保安。 次要人物: 负责联系的学生 。 还有引起关注的“人们”。 第二步:确定 “ 评论 ” 对象,确定基本的感情倾向,确定基本的评论模式。 思考:这则材料有哪些内容可以作为评论对象? 针对这则材料,评论对象有以下几个: 1.“ 教授被拒”这一现象 —— 整体观照;(这个角度是个俗常的角度,不易谈深刻) 2. 何兵: ( 1 )被拒;( 2 )踏雪入校;( 3 )发微博。 3. 保安: ( 1 )恪尽职守;( 2 )不知变通。 4. 联系的学生。 (为什么不提前做好沟通?) 5. 人们的议论、评价。 (为什么会成为热点?) 6. 传媒大学的制度、管理模式。( 由“你以为在保卫中南海呀?”得出) 感情倾向(褒或贬、赞成或反对) 1.“ 教授被拒”这一现象 —— 辨证看待 ; 2. 何兵: 贬 。 3. 保安:恪尽职守 (褒) 、不知变通 (贬) 。 4. 联系的学生。 (贬) 5. 人们的议论、评价。 (褒、贬) 6. 传媒大学的制度、管理模式。 (褒、贬) 第三步,按照行文步骤,确定某一个环节的重点。 如,评论对象为 “何兵”发微博 。 【 列表现 】 将所给材料进行概括。 【 析原因 】 1. 特权意识; 2. 缺少尊重; 3. 傲慢表现。 【 谈危害 】 可概括。 【 找方法 】 可针对原因提出。 【 看结果 】 精彩片段 大学封闭,是办学的误区。古人一向提倡“经世致用”,并以之作为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如果在这一点上,大学的管理者都缺少对社会的基本关照,那还指望毕业的学生能够“心怀天下”?大学封闭,封住了社会百态和平民情怀,封住了中国百年的“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更封住了中国知识分子两千年的坚守!这样下去,大学就剩下“象牙塔”中一颗颗封闭而自私的灵魂;缺乏社会环境的滋养,不仅中国的学术没有春天,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更将难堪大任,民族精神恐将日益衰微! 【 评论二 】 大学保安,你拒绝了什么? 你拒绝用看似通情达理又为人称道的举手之劳掩盖制度的刚性。 遵守制度难免会伤害个别人的利益,然而不守制度却将伤害更多人的权益,小大之比,不可混淆。 你拒绝用左右逢源的世俗哲学来抹杀平等的真理和人格的高贵。 这个社会将从你的坚毅中看到,平等的追求,从未停止,公正的大旗,始终屹立。 你拒绝卖乖讨巧息事宁人以扭曲职责的真谛。 那些专为上级领导服务的官员们,那些常为财富开门的机构啊,来看吧,这就是最生动、最高贵的职责固守,是一份问心无愧的坦然和清明。为固执喝彩,法理之精神,平等之不屈,职责之珍贵,莫不蕴藏其中。 议论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第三,对比型 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来鲜明地阐述作者想要论述的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结构技巧。因为一篇文章一定是有立场的,那么相反的立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弊端或者种种不好的迹象就可以与正确的观点进行对照。这样,正确的做法在错误的做法的映衬下就会显得更加掷地有声,不可辩驳。 Ⅰ 卷满分作文 《 我眼中的中国 》 狄更斯在 《 双城记 》 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诚然,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短板也会显现出来。中国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 —— 大国泱泱,大河滂滂。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犹记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景象 ; 犹能想起驼铃声声,昭君出塞 ; 犹忆起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丝绸之路将展现出新的活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也给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她积极响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时也让中华文化传播四方。 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中国保障国内民生,也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为此骄傲。 这是最坏的时代 —— 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时,其短板亦会十分突出地暴露出来。发达的工业同时雾霾成了各个城市“常驻”的客人。当绿水青山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面纱,当蓝天白云不再拥有它们清晰的面庞,当口罩成为人们出行必备的物品,我们应该反思。空气污染不仅破坏了大自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环境问题,不要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发展,不法分子和黑心商家为了经济利益,视人民利益而不顾,制造并销售有害的食品。三聚氰胺、毒胶囊、地沟油等等层出不穷,这类危害社会的事件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也就成了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不敢买”成为社会普遍心理。甚至有网友打趣说 : 中国人的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胃。 不论是最好的时代还是坏的时代,中国始终走在路上。我相信,最好的一面展现的将是中国长期的面貌,最坏的一面只是暂时的。中国一定会用他的实力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风采,也让生活在中国的我们倍感自豪。我们已经在行动了,我眼中的中国就是最棒的中国。 此生无悔入华夏 ! 考生行文思路清晰,先写“最好”,再写“最坏”,前后因果关系交代明了,行文自然。本文观点辩证,考生从“最好”“最坏”两个角度表达对“中国”的看法“问题”是必然的,“前途”是光明的,论述客观辩证。 六、任务型作文的结构 (一)巧用诗意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审美形象。 不少概念化的东西,抽象、深奥,直接说理,往往枯燥而单调。不妨展开联想,借用具体可感的诗句、名言,具体的事件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就化枯燥为形象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如此,不仅使读者更加信服,而且将会提升文章的品位与境界。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 《 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 》 : 创新是清澈的泉水,浇灌我们日渐枯萎的心灵;创新是远处的山巅,激励我们不断勇攀高峰;创新是飞翔的翅膀,带领我们抵达理想的彼岸。我们个人因为有了创新才这么幸福快乐;我们的民族,因为有了创新才这么繁荣昌盛;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创新才这么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只有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 创新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创新是清澈的泉水,是远处的山巅,是飞翔的翅膀。“创新”本是抽象的概念,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妙笔生花,将抽象的概念生动的描写成为我们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泉水、山巅、翅膀。 (二)巧妙创设具体的情境,让抽象道理情景化,用想象还原历史场景。 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所以举例论证在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到,在采用例证法证明观点时,我们除了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陈述、客观论证之外,还可以在对材料进行取舍后,利用想象满怀情感地将当时的情境加以再现,甚至可以根据议论意图创造场景,融议论与其中,形成散文化的议论风格。 将想要阐明的道理先作形象化处理,将其设置成一个个具体鲜明的生活情境,或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具体情境画面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轻松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017 年高考全国 Ⅱ 卷优秀作文 《 执笔仗剑行天涯 》 的主体部分: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既为瓮牖绳枢之子,狼狈不堪的陈胜停下泥泞的步履,仰望自穹顶而下的滂沱大雨,在同行者的一片哀怨声中,这个无闻的迁徙之徒,在心中响起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的自强呐喊。于是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面对着强大如斯,素有虎狼之师之称的暴秦,不愿囿于凡尘的他,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转而攻秦。这份隐没于血液中的自强不息,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即使时隔千年,我们也能从司马迁笔尖倾泻的文字下,蓦然瞥见这伟岸男子自强自立的不息斗志。 陈胜起义的材料可谓“滥俗”,但能够证明“自强自立”的分论点,作者想象这个“瓮牖绳枢之子”,在泥泞中跋涉,仰望滂沱大雨,心中响起呐喊,还原当时的情境,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材料运用可谓“化腐朽为神奇”。 用“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事例去论证“钳制文化之祸”,请用“情境还原法”修改: 【 示例 】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愚弄百姓的思想,巩固自已的统治,以残暴的手段焚书坑儒,钳制文化的发展。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天下并没有就此向前发展,传递二世三世而至万世,相反地,对文化的禁锢反而激起了人民更激烈的反抗,秦王朝很快被淹没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之中了。 (三)妙用修辞手法,让抽象的道理浅显形象化。 修辞是语言中的盐,有了修辞,语言才鲜活灵动,才富有生命力。如果善于运用修辞,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静为动,使你的语言鲜活灵动,情趣盎然,魅力四射,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贴切, “理”与“情”有机融合,自然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017 年高考全国 Ⅲ 卷优秀作文 《 更喜高考千里雪,学子过后尽开颜 》 主体部分: 望苍穹,四方云动;瞰大地,八方葳蕤;剑在手,问天下谁为英雄?是我们,奋战高考考场的青年才俊!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有 “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的倔强,有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的血气;有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的日积月累,有无数平凡却不屈的意志根植于我们的血液,深刻如斯,不容毁灭。 生命有限,如烟火,转瞬即逝而惊绝霜冷的长河;岁月有涯,似夏虫,蛰伏数年却只为了这个夏天。 全省作文得分分布图(全省均分 43.6 ) 关于作文训练的整体安排: 1. 结合周考和模拟考试,原则上每周一次。树立“升格”意识,坚持“写一篇,成一篇”。 2. 重积累,重感悟;练思维,练规范;促升格,促个性。 将 《 人民日报 》《 新华网评 》《 中青评论 》 中的优秀的时评印发给学生,早读时间反复阅读。 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要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二要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三要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考作文: 1. 作文是写出来的。 2. 作文是改出来的。 【 新题展示 】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 ①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论语 》) ②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 孟子 》) ③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老子 》) ④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 墨子 》) ⑤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庄子 》) 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荀子 》)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思路解析 】 作文材料由六个先秦诸子代表人物的名句组成。要写好作文,以下两个方面要重点把握。 第一,要准确把握这几个名句的内涵。第①句可概括为“坚毅品性”“自强不息”等主题;第②句与“关爱尊敬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有关;第③句指“自强自信”“战胜他人与战胜自我”有关;第④句指“环境影响”;第⑤句包含“人际关系”“友情友谊”;第⑥句包含“环境可以影响人”的道理。六个名句包含了自强奋发、关爱他人、战胜自我、正视环境、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第二,合理选择名句组合,合理引用,使所选名句形成“有机联系”。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不畏艰险,自强奋发,④⑥组合阐发“环境与人的成长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②③⑤为基础,讨论善待他人与完善自我之间的关系。 【 新题展示 】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提起中国文化符号,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孔子、长城还是鸟巢、京剧?“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 270 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 10 项分别是:汉语 ( 汉字 ) 、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文化符号”关键词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文化。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新题展示 】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乡愁”是客居他乡者对亲情的思念,是途穷或衣锦时回家的冲动,是乡土、乡音和乡味的牵挂,是故园家国的情怀。“乡愁”既意味着对故乡的眷恋与欣赏,也喻示对当下处境的愁绪与反省。经历 30 年高速城市化的巨大变革,“乡愁”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一种文化认同,乡愁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只有在时代浪潮激荡中重建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故乡,我们才能留得住乡愁,才能学会诗意的“栖息”。而这一切,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请以“我看乡愁”或“我的乡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新题展示 】 (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汉语盘点 2017” 评选结果揭晓 ,其中“十大网络用语”是 :“ 打 call”“ 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 freestyle 吗”“油腻”。有人认为网络用语是社情民意的风向标,丰富了语言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有人反感网络词语,主张网络流行语不能拉低中国语言文字乃至中国文化的品位。 对“网络用语”,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