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二讲 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
第二讲 区域经济联系 考纲解读 1.掌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3.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4.掌握我国几个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知识导图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工程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调出地 扬州附近的长江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及大渡河上游 调入地 天津及山东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优点 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黄河以北可自流 全程可自流;水质较好 水质好,对下游影响较小 缺点 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 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黄河以南可自流,水质易受污染 2.西气东输工程 (1)主体工程的起止点: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 (2)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意义:a.经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社会: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c.环境:提高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3.西电东送工程 (1)我国水能分布特点: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2)西电东送的三线工程。 北线工程 中线工程 南线工程 输出地 黄河上游、晋陕内蒙古 三峡、金沙江 贵州、云南、广西 输入地 华北 华东 华南 电力构成 火电、水电 水电 水电、火电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地理环境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2)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三、产业转移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原因: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会向内地迁移。 (2)影响:对内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省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 (1)原因:投资环境的改善。 (2)类型: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产业。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2)产业转移与环境问题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图。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意义方面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状况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3.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调水路线 西线 中线 东线 水源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阴段 供水区 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 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 可调水量与水质 调水量较小、水质最好 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现有可用设施 差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2)西气东输 线路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轮南,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在陕西省靖边与陕北气田连接,贯穿黄河后,经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从霍尔果斯到广州、上海,途经13个省市自治区,干线全长4 859 km ①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④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3)西电东送 线路(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晋煤外运 类型 主要线路 东西运煤通道 通往东北 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州线 通往华北 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 南北运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缺水的局面,且东线主要为大运河,大运河航运条件会有明显改善。图中丙、丁、戊的海拔分别为10 m、40 m、1 m,因此,丁至戊河段可以自流引水,而丙至丁河段则不能自流引水。故选D。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后,可能导致取水处下游河段水量减少、水位降低,进一步可能产生海水倒灌入侵河道的现象,阻碍长江泥沙向海洋输送,因此排除B和C选项。长江口外海洋潮汐主要受月球引力、季风等因素影响,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几乎不受南水北调工程影响。南水北调可提高社会特别是北方人们对长江水质的关注,故选A。 答案: (1)D (2)A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a.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b.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c.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②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a.本地少。 b.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c.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某资源短缺问题解决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③安全系数高。 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考点二 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2.(2018·山西质检)工业专业化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及其在高一级区域中的地位,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读2012年江苏省工业专业化指数的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符合产业转移规律的是( ) A.甲向乙转移 B.乙向丙转移 C.丙向丁转移 D.丁向乙转移 (2)有助于乙地区工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是( ) A.产品专注国际市场 B.促进工业生产自动化 C.营造创新的工业环境 D.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 解析: 第(1)题,产业转移一般规律是低端产业由经济较发达地区转移到较落后地区。图中丁地区工业以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说明该地经济较发达;而乙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故丁向乙转移符合产业转移规律。第(2)题,乙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较少,应该优化工业环境,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工业生产自动化可以提高效率,与工业结构优化无关。 答案: (1)D (2)C 考点三 “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1.“一带一路” (1)基本概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东面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面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2)合作方向。 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方向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地中海。 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3)共建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 ①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②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4)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①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②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 ③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④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⑤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2.京津冀协同发展 (1)核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2)功能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①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②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③ 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3)空间布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①“一核”即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对象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②“双城”是指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 ③“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④“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 ⑤“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4)重点领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 3.加强区域协调和产业的区域分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这是建设好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群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区域分工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群中,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最接近该模式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京津冀城市群 C.海峡西岸城市群 D.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有助于( )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改善区域交通联系 C.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解析: 第(1)题,图中的知识型、资源型、加工型区域分别与北京、河北和天津相符,区际经济要素的流向也符合京津冀的实际,故B项正确。第(2)题,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有助于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D项正确。 答案: (1)B (2)D 考向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2016·课标卷Ⅰ)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关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可知,此时正值改革开放;由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可知产业要转移;由材料“景德镇瓷都”可知,景德镇陶瓷业历史悠久。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与景德镇相比,佛山在20世纪80年代并不具有市场优势,故A项错误;两地相比,景德镇瓷业最初是在原材料产地的优势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因为原材料充足,故B项错误;陶瓷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20世纪80年代初,佛山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则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得益于国家开放政策首先在此实施,故D项正确。第(2)题,陶瓷产业是高污染产业,由于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地价上涨、环保压力等因素促使该主产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而促使该主产区的陶瓷产业向外转移,故A项正确。第(3)题,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技术水平高,制瓷历史悠久。所以其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入的主要优势是产业基础好,故C项正确。资金、交通是佛山的优势,故排除A、D项。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不是因为劳动力因素,故B项错误。 答案: (1)D (2)A (3)C 考向二 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2016·课标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产业升级和转移。由材料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应该是由其产业转型升级所致,A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上海市产业升级,其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从上海市转移出来的产业,从而为外来常住人口提供适宜的就业机会,故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第(3)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故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 (1)A (2)C (3)D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其目的相同但其原因或影响因素却并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①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②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发达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③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市场需求量大。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区域产业转移一般发生于区域内部,但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方面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所不具有的,如广东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向粤北、粤西、粤南地区转移,就是为了使广东省整体经济均衡发展。 1.立足地理实践力,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 (2018·郑州二模)加利福尼亚州通过水道工程向南部输水,费德河上的奥罗维尔水库是其重要水源地。奥罗维尔大坝西部修建有混凝土加固的主溢洪道和土质坡面的紧急溢洪道。2017年2月初,费德河流域连降暴雨,库区水位持续上升,在主溢洪道泄洪期间,因混凝土基底出现坑洞并呈现上延趋势,不得已以较小的流量进行泄洪,而水位持续上升超过了紧急溢洪道的堰顶,部分库容通过紧急溢洪道进行泄洪。下图中左图为加利福尼亚州水道工程示意图,右图为大坝结构图。读图回答(1)~(3)题。 (1)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需要奥罗维尔水库大量供水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2月初,费德河流域连降暴雨时,该流域受( ) 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影响 D.西风带影响 (3)启用紧急溢洪道泄洪会 ( ) A.降低水库泄洪量 B.加剧主溢洪道溯源侵蚀 C.减少紧急溢洪道水土流失 D.加大费德河下游泥沙含量 解析: 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蒸发强、水资源紧张,故夏季需水量最大。第(2)题,费德河流域2月受西风带影响,又位于山地迎风坡位置而降水多,故多暴雨。第(3)题,主溢洪道是混凝土加固而成,而紧急溢洪道是土质坡面的,则开启紧急溢洪道泄洪,会加大流水对坡面的侵蚀,从而使河流含沙量增大,D正确。 答案: (1)B (2)D (3)D 2.立足人地协调观,考查产业转移 (2018·日照一模)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市场需求 (2)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解析: 第(1)题,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正确。东部地区本来就没有能源资源优势,B错误。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错误。第(2)题,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A、C、D错误。第(3)题,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A错误;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减少,环境压力减小,B错误;“西进运动”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C错误;因为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正确。 答案: (1)A (2)B (3)D 高考常考的图表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十七) 产业转移示意图 产业转移示意图主要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 [常考图示] [判读技巧] 分析产业转移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如图1所示,作为重工业,首钢搬迁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首都职能转变,减轻首都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缓解首都交通拥堵和用地紧张,便于城市合理规划。二是把握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优势。如图2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美国转移到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东盟,最后到中国、越南,就是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图4所示家用电器工厂由墨西哥转移到我国,则是看中了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如图3所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应用体验] 1.(2018·衡水一模)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2)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第(2)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 答案: (1)B (2)A 2.(2016·课标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家电组装工厂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工厂不断向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转移,故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以及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南劳动力成本低,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投资吸引力大,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A项正确。家电组装工厂的技术来源于日本,B项错误。中国的劳动力素质高,基础设施水平高,生产成本也较高,因此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吸引力下降,故C、D项错误。第(3)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在全球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要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逐渐成熟,没有继续加大力度的可能。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不利于我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我国家电产品的价格优势已不具备,不能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故D项正确。 答案: (1)B (2)A (3)D 常考综合题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建模(十二) 地理开放性问题 1.辩证评述 非此即彼,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作答。既可支持,也可反对,但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如2015年全国I卷第36(4)题: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016年全国Ⅲ卷第36(4)题: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答策略] 首先要表明态度,是赞同还是不赞同,然后说明理由。若支持应该从“有条件这么做”和“这么做有好处”两方面探讨;如反对要从“不适宜这么做”和“这么做带来的问题”的角度论证。 [误区警示] 要把握辩证评述类试题的命题意图,若答成“片面”“适当发展”、既赞同也不赞同,就完全偏离了答题方向。在表达理由时,观点应是正向的,要顺着前面的观点答,不能逆向、混答,也不能采用“反证法”。 2.选择角度 答案多元,可替代性强,为自主选择提供了开放空间。如2011年全国课标卷第36(3)题: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第37(2)题: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2016年全国Ⅰ卷36(4)题: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等。 [解答策略] 慎选角度,巧拿高分: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这样论据会更充分,要点会更全面,得分率会更高。 3.多维联系 高考试题中大量考查了诸如“产生的影响、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说明其意义、做出评价、指出……的合理性、……的作用”等,这些问题以地理要素间的多维联系为主线,其结论多为“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果多因”的逻辑分析。这些问题看似开放,实则有所限定,限定条件往往隐含在试题提供的图文信息中,对综合思维水平的要求较高。 [解答策略] (1)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向教材要答案,对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定位,锁定需要调动的原理、规律。 (2)思维建模,筛选要点:建立必要的答题模板答对答全,但要结合具体问题和考查区域对“答题模板”进行仔细筛选,决定要点去留:根据限定词筛选(自然、人为;时间、空间;异同);根据所在地区筛选(要与区域特征相吻合,因地制宜);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3)看图说话、读表归纳:在设问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文字材料—直接用、概括用;图示材料—看图说话,揭示联系;数字材料—把数字变文字,重在比较。 (4)整合信息,形成思路:围绕新情景,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将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在草稿纸上列出答题要点。 (2016·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套用模型] 可以借鉴东北商品农业生产的知识回答,问题①主要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主要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样化发展。 若选择问题①,应结合文字材料概括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包括因地制宜、专业化生产和延长产业链等方面。若选择问题②,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品牌培育、其他产品研发、旅游拓展等角度对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2015·江苏卷(改编))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2)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能源、交通压力。 (2)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环境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