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前模拟历史试题
南阳一中2019年秋期高三期中考前模拟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下列属于这种思潮的作品是 A. 《悲惨世界》 B. 《人间喜剧》 C. 《老人与海》 D. 《等待戈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9世纪欧洲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和震荡之中。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符合题意,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以贵族将领个人之间的比拼决定战争胜负,之后转变为集体协同配合的“重装兵方阵”作战。 这场“重装兵革命”( ) A. 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B. 推动了公民资格标准改变 C. 降低了贵族集体荣誉感 D. 巩固了伯利克里改革成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贵族将领个人之间的比拼决定战争胜负,之后转变为集体协同配合的‘重装兵方阵’作战”表明平民由原来处于仆从地位,到平民和贵族处于同等的作战地位,说明平民的政治地位提高了,答案为A;材料不能体现公民资格标准的改变,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集体荣誉感,C错误;伯利克里改革是公元前5世纪的,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 3.按罗马法律规定,一项交易的完成,必须经过多种郑重的仪式,才能造成一定的法律事实,实现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关系。在这过程中,即使是忽略了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导致整个交易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A. 主要调节财产和民事纠纷 B. 繁琐的程序缺乏合理性 C. 基本上是旧有习惯的沿袭 D.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马的交易需要经过多种的程序才能实现,并不便于罗马经济的发展,不具有合理性,故选择B选项;结合所学,调节财产和民事纠纷的法律为万民法,而材料中的繁琐程序体现的为公民法,故排除A选项;《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和成文法的起点,为旧有习惯的沿袭,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故排除D选项。 【点睛】分清公民法与万民法的时间、内容的不同,具体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义。 4.罗马法规定:“如果受害人与盗窃行为人就返还原物或赔偿罚金的数额达成了约定,盗窃行为人根据约定承担责任后,受害人又提起盗窃之诉或损失之诉,则被告即可以以约定进行抗辩.原告的诉求就会因为抗辩而被驳回。”这说明罗马法( ) A. 进一步规范商业秩序 B. 充分保障奴隶主的权益 C. 注重对公民利益保护 D. 体现了协议优先的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如果受害人与盗窃行为人就返还原物或赔偿罚金的数额达成了约定,盗窃行为人根据约定承担责任后,受害人又提起盗窃之诉或损失之诉,原告的诉求就会因为抗辩而被驳回,表明罗马法体现了协议优先的原则,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ABC内容,排除。 5.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即在公民权的问题上克服了希腊将人划分为希腊人和非希腊人的狭隘观念。“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在法律上的体现是 A. 制定了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 B. 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 制定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D. 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罗马不断将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从而稳定了强大的帝国。罗马不断将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体现的是万民法的精神,万民法适用于一切自由民,故C项正确,A项错误;罗马法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人人”,并不包含奴隶和妇女儿童,指的是罗马公民,故B项错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和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6.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罗曾说:“我们的国家政体之所以优于其它国家,是因为在那些国家(希腊)里差不多都有过这样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立法和规章建立国家。……然而相反,我们的国家的存在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靠许多人智慧,不是由一代人,而是经过数个,由数代人建立的”。由此可见,在古代 A. 罗马的制度优于希腊的制度 B. 罗马政制依靠思想家的设想 C. 罗马政制更多源于长久实践 D. 政体建立必须依靠人民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我们的国家的存在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靠许多人智慧,不是由一代人,而是经过数个,由数代人建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认为自罗马王政时期开始,正是在数个世纪的一代代人的交替中,罗马形成了自己完善的国家政体。由此可见,在古代罗马政制更多源于长久实践,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西塞罗的个人观点,不能据此得出古代罗马的制度优于希腊的制度;B选项表述错误,仅依靠思想家的设想无法创立古代罗马政制;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政体的建立与人民支持没有必然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7.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审判官,专门审理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案件,但在审判时,既不适用罗马公民法,也不适用异邦法,而是对于本案相关各国的实体法进行综合处理,运用相对简单的规则。这些审判规则 A. 根本上维护了异邦人的合法权益 B. 利于公民法完善和发展到万民法 C. 使民商事等法律开始融进罗马法 D. 体现出万民法中公平正义等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罗马法的发展与外事审判官不断的“造法”活动极有关联,从而在罗马公民法之外形成了一套用于调整罗马人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之间民商事法律体系即“万民法”。故答案为B项。A项,罗马共和国在征服的过程中,随着异邦人的不断增加,为缓和社会矛盾,其法律也相应地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和完善,对异邦人的权利也做出一些安排,但是异邦人在法律地位上无法与罗马市民相比,如异邦人不能享有选举权等,排除;C项,在罗马习惯法和早期公民法中也有关于罗马市民间民商事等法律的规定,排除;D项,万民法出现于公元3世纪初,排除。 8.柏拉图认为,很多戏剧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他意在强调 A. 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 B. 戏剧应该取消以净化社会 C. 文艺衰微是由于民主泛滥 D. 文学艺术必须要富涵美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可知,柏拉图批判了很多戏剧为迎合观众而通过对人的无理性部分的模仿来亵渎神灵、摧残理性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富涵美德的文艺作品来让人们应该追求幸福生活,故D选项正确;柏拉图批判戏剧作品中无理性的部分,强调艺术作品应富涵美德,没有体现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的信息,故A选项错误;柏拉图强调的是戏剧应选取富涵美德的理性作品,而不是要取消戏剧,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中柏拉图对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的戏剧作品进行批判,无法体现文艺衰微,故C选项错误。 9.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下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 A. 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 B. 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D. 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可知宗教已经失去社会影响力的说法不准确,故排除A项;依据所学内容可知,古希腊城邦中的公民不包括妇女,不能说明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项;古希腊建筑的风格并不能证明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故排除C项;古希腊建筑的三种风格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而且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可以看出这些建筑风格体现了古希腊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故选D项。 10.有学者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据材料可知 A. 文艺复兴的范围在阿尔卑斯山以南 B. 宗教改革的范围在北欧世界 C. 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 D. 宗教改革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学者认为“欧洲的现代化进程”,真正的“文化起点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两场运动对欧洲文化现代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活动范围,AB两错误; “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并非是认为“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C项错误。 11.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其中英国学者钱伯斯的《百科全书》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最为著名。百科全书的编写( ) A. 促进了民主政治在欧洲的普遍实现 B. 实现了大众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 C. 有利于民主科学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D. 矛头直指欧洲的封建神学世界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是把当时的科学、神学、哲学等汇编起来,是传播启蒙运动思想的载体,因此大量百科全书的问世有利于宣扬民主和科学,答案为C;百科全书是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而不能说就促进了民主政治的普遍实现,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知识的普及,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针对封建神学的世界观,D错误。 12.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时间项目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C. 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表中数据看出,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说明文化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故D正确;材料反映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A错在因果倒置,排除;社会发展推动文化进步,而不是出版业推动文化进步,B表述不恰当,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欧洲贵族”的信息,排除C。 13.表: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1780年(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的海岸 到地中海岸 从荷兰到亚洲 从英国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 2475 2500 425 250 5650 1651—1700 2800 2500 775 1050 7125 1701—1750 2800 2500 2200 2450 9950 1751—1780 1980 1500 1445 1450 6375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由上表可推知 A.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 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 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答案】A 【解析】 从图表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银出口到波罗的海岸、地中海岸、亚洲,说明世界间的经济联系增强,表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A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上路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项“世界经济中心”表述错误,排除B;西欧金银出口反映的是欧洲从外部商品输入的情况,无法体现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排除D。 14.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答案】D 【解析】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英国才不断的向外冒险,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进行侵略扩张,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十六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尚未成为主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尚未确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是导致英国殖民侵略的根源。 15.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 人类活动 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解剖学 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 抚养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娱乐休闲 文学、艺术 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 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B. 学校教育体系的成熟 C. 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 D. 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19世纪”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生产日益精细化,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学科分类,从材料“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子女”可以看出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发展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出现的,故答案为C;从材料“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子女”看是为了某些人的需要,不能说是社会需要,A 错误;从“人类活动”可以看出课程设置是某些人的需要,而不能说明教育体系的成熟,B错误;课程不能概括自然科学,所以D错误。 16.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 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 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C. 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D. 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表明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综合历史上的相关优秀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说明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B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不是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排除A;.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D错误。 17.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 A. 内容非常广博 B. 适应社会发展 C. 实现权力制衡 D. 蕴含自由观念 【答案】B 【解析】 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说明该部法律适应了法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故B正确;内容广泛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权力制衡属于特点,观念自由属于理念,其他法律也具有,故C和D错误。 1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拥有广泛的立法权,官吏任命权、条约缔结权和国家防卫权,是帝国事务运转的总枢纽;帝国议会按普遍、秘密、直选的方法产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说明 A. 议会立法权的不完善 B. 议会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C. 联邦议会高于帝国议会 D. 帝国政治的专制主义特征 【答案】A 【解析】 德意志联邦议会具有立法权,但须经过皇帝的批准,说明议会的立法权并不是独立的&具有很大的不完善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具体论述议会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德意志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权力大小,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议会的立法职能,不是德意志的政体特征,故D项错误。 19.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该讲话时的俄国: A.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B. 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 C. 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 D. 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1917年……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故A选项正确;四月提纲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这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七月流血也属于十月革命的背景,故C选项错误;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故D选项错误。故选A。 20.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突出了农村革命主体地位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布尔什维克党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动了不同性质的革命,成功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最终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待红军,战胜敌人,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体现题干中在不同地区进行不同性质革命的特点,排除C项;根据题意,俄国革命包含的三种革命都在历史上发挥了作用,但材料没有体现出某种革命的主体作用或突出地位,只是对它们的性质做了区分,故D项错误。 点睛:抓住材料的主旨是解答本体的关键,材料大意为:布尔什维克党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动了不同性质的革命,成功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最终赢得并巩固了政权。 21.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斯宾塞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的合理性。这说明 A. 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科学的发展 B. 自然科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C. 自然科学具有普世性的价值 D.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的意思可知,自然科学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故选A;依据“斯宾塞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的合理性”无法得出“自然科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的结论,故排除B;C项的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故D的说法是错误的。 22.达尔文逝世后,英国的报纸呼吁把这位“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与牛顿等人埋在一起供后人凭吊。因为“与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日常政治的喧嚣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理论 A. 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理论 B. 极大地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C. 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D.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达尔文逝世后……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否定了封建神创理论,故影响巨大,故A项正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研究的是自然界,不是人类社会,故“激发社会竞争意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与生物进化论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哥白尼的日心说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故D项错误。故选A。 23.19世纪下半叶,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的发生发展的过程。20世纪以后,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与这一变化最相关的科学理论是 A. 进化论与相对论 B. 进化论与科学社会主义 C. 经典力学与电磁学 D. 电磁学与信息技术 【答案】A 【解析】 进化论提出是1859年,相对论提出是1905年,二者分别体现出“关联性”和“相对性”,故A正确;科学社会主义不具有相对性,故B错误;经典力学是18世纪,故C错误;电磁学是19世纪,不具有相对性,故D错误。 24.社会学家贝尔这样表述:“19世纪中心意识是把社会看成一面大网(文学里的生动幻象是一张蜘蛛网)用较抽象的哲学术语表达,如黑格尔所述,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时期’,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这种内部原则,对黑格尔来说是内在精神,对马克思来说是决定所有社会关系的生产方式。”这一表述揭示了 A. 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 B.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C. 科学发展促进文艺产生新的创作流派 D. 精神危机成为文学创作的表现主题 【答案】B 【解析】 从“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时期’,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文学作品对现实的反映,这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因,故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根源;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科学的重要作用;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精神危机的内容。 25.列宁说:“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后来又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办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这种认识上的变化反映了列宁 A. 坚持严格的生产和分配制度 B. 努力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决定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材料中叙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本题谈论的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和论述。材料中所谓的“变化”是指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发生这种变化是根据当时俄国实际发展情况来探索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列宁是有针对性的,并没有坚持严格的生产和分配制度;C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还是一种过渡形式,并未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选项错误,大型国营企业依旧需要国家控制。 26.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 1965 1970 1975 1979 家庭总收入 100 100 100 100 集体农庄的收入 39.6 40 43.5 43.7 个人副业收入 36.5 31.9 25.4 26.9 家庭总支出 100 100 100 100 购买实物、衣物 58.9 55.1 47.9 50.3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 14.0 15.0 16.0 14.5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 A. 庄员生活总体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B. 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在稳步上升 C. 教育医疗比重说明社保体系完善 D. 能购买商品说明不再是计划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仔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集体农庄的庄员们用来购买食物和衣服的支出占总支出的50%左右,甚至超过50%,说明当时他们的生活水平还限于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总体比较低。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数据只能看出收支的比例关系,看不出绝对数的变化,不能判断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是否上升,排除;C项,表格中的数据显示,教育、医疗比重相对较低,体现不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排除;D项,计划经济也存在商品买卖,只是商品买卖在计划范围内进行,排除。 【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7.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要求对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其拥有的农业机械转卖给集体农庄。至1959年底,在苏联全国原有的近8000个拖拉机站中只剩下了34个,同时,从7月1日起又取消了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代之以统一采购的办法。这一措施 A. 彻底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B. 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改革目标 C. 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 D.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时期通过“农业机械转卖给集体农庄”“取消了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等改革措施,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D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局部调整,没有彻底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排除A;材料是对农业集体化的弊端进行改革,排除B;推广种植玉米体现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材料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排除C。所以选D 28.1993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A. 需转变经济管理关系 B.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 实破口选择不当 D. 需要优化经济结构 【答案】C 【解析】 “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那就要好得多”等字眼足以证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并未从农业、轻工业作为突破口,即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是不当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是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也未突破了斯大林模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结构优化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9.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不仅是正常的现象和规律,而且是推动技术进步、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换代革命的内在的强大的动力,没有经济危机的压力和动力,我们今天可能仍然停留在油灯照明、马车运输、用长矛大刀对抗洋枪洋炮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此材料说明 A. 经济危机在客观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B. 没有经济危机就不会有社会进步 C. 我们应该多制造经济危机以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 经济危机是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 【答案】A 【解析】 BD两项的表述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排除。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排除C;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作用,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是我们人为能造成的,故选A。 30.自罗斯福新政以来,面对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物中的影响日益加深,比如: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以至于有些美国政治学者惊呼:“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这表明美国 A.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 三权分立的机制遭废除 C. 联邦政府权力扩大 D. 地方政府丧失了自主权 【答案】C 【解析】 通过材料中的“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物中的影响且益加深”、“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可知联邦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再结合“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表明联邦政府的权力比之前大的多,C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联邦政府对国家的影响日益加大,官僚机构虽有所增多,但不是材料的主旨,A错误。美国三权分立机制依然存在,B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地方政府的权力,D错误。 31.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B. 经济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B 【解析】 “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表明新政符合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故B正确;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故A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 32.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 B. 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 C. “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 D. 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说明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经济模式不同,C正确;材料中有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减少干预,A错误;B说法错误;二战后是运用凯恩斯主义思想;D中自由放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33.历史学家钱乘旦曾写道:“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这里修补的“两个方向”具体指 A.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西欧国家建立共同体 B.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推行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推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政策和西欧国家一体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修补资本主义是指经济建设中强调政府干预、市场调节;修正民族国家是指加强欧洲各国的合作,1967年建立欧共体,1992成立欧盟,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故可知D项正确。推行自由放任政策与题干“修补资本主义”不符,排除A。B项说法错误,西欧国家普遍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题干“修正民族国家”不符,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针对苏联的军事同盟,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34.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 A. 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 B. 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 C. 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 D. 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答案】A 【解析】 该学者强调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各自的反应,苏联大力发展核力量与美国竞争,美国更多地干预他国或地区的事务,卷入越南战争泥潭中,美苏对抗加剧,A项正确;冷战期间,美国战略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与本题主旨不符,可排除;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的是“铁幕演说”,排除D项。故答案为A项。 35.1961年6月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A. 是不结盟的区域集团组织 B.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 是新中国的坚定盟友 D. 形成了美苏之外的第三世界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不以国家所在区域为条件,不是区域集团组织,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说明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不结盟运动是新中国的坚定盟友,中国也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不能说明不结盟运动形成了美苏之外的第三世界,故D 项错误。故选B。 36.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 A. 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 B. 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中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都投赞成票,这是对抗美国霸权的表现,这说明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多极化趋势,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故D项错误。 37.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料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煤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 A. 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 B.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C. 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 D. 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20世纪40、50年代”“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枓和能源的基础产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中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国有化主要是为私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了私人企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苏联工业化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A项排除。私人企业仍然是资本家所有,没有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故B项错误;材料中英国的措施显然是促进了私人企业的发展,不是制约,故C项错误。 38.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合作组织,近年来,欧盟内部也呈现出分离的危机,2005年,法国和荷兰先后举行全民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债务危机爆发后,南欧国家集体反抗欧盟的财政紧缩政策,威胁退出欧元区。难民危机中,中东欧国家坚决抵制欧盟的“难民分摊计划”,各国纷纷关闭边界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欧,欧洲一体化遭遇其历史上最严重的挫折。同年12月,意大利就伦齐政府提出的修宪计划进行公投,结果遭到多数民众否定上述事件的发生说明 A. 欧盟的措施不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 B. 区域集团化之路已经走到尽头 C. 保守主义的影响增强 D. 欧盟的统一经济政策损害了各国利益 【答案】C 【解析】 保守主义通常的含义是指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和革新,新保守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反国家主义”即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材料实际上体现了保守主义的影响增强,C正确;欧盟的措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欧洲的整体利益,A、D错误;B表述错误,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之一,排除B。 39.自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参选以来,美国和墨西哥的双边关系一直备受争议。特朗普大肆抨击墨西哥非法移民抢走美国人的工作岗位,他认为正是二十多年前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造成了这种情况。特朗普把该协定称为“历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定”。该则材料表明 A. 美、墨之间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B. 墨西哥经济发展远远超过美国 C.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面临挑战 D.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他认为正是二十多年前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造成了这种情况。特朗普把该协定称为历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体现美、墨之间实现了贸易自由化,排除;B项墨西哥经济发展远远超过美国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与材料无关,排除。 40.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A.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加强全球的治理 B. 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间政治冲突 D. 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有利于稳定国际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实行全球治理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的材料重心,学生应该扣住“但”字,抓住转折性词语的强调作用,即可得出“最有效的减震器”的含义,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41题12分,42题12分,43题12分,共40分。 41.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空间是历史事物发生、发展的舞台,同一空间的诸多历史事物往往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下图就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①一④四个事件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事件,然后解释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 【答案】示例一①之前增加“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文艺复兴后期,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文艺复兴逐渐走向高雅和精致,这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并进一步通过《权利法案》等限制王权,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建立起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条件。工业单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提高了纺纱效率。随着市场的扩大,急需进一步扩大技术革命的步伐。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等发明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示例二①之前增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牛顿继承前人科学成就并有所创新,写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推动近代科学和理性精神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思想文化条件。随着光荣革命的爆发,《权利法案》的颁布,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基础。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提高了纺纱效率。随着市场的扩大,急需进一步扩大技术革命的步伐,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等发明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在①一④四个事件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事件,然后解释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所学可在光荣革命前增加1602年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的事件。然后结合所学从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为光荣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条件、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提高了纺纱效率、史蒂芬孙利用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发明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方面解释其逻辑关系。还可在光荣革命前增加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的事件。然后结合所学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为工业革命提供思想文化条件、光荣革命的爆发和《权力法案》的颁布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基础、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提高了纺纱效率、史蒂芬孙利用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发明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方面解释其逻辑关系。 42. 从近代到当代,西非与西欧的关系发展给人以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印记 15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非洲西海岸,大肆掠夺这里的胡椒、象牙、黄金和人口,于是这里就有了“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称呼。进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据高秋福《非洲西海岸的历史印记》 (1)概括指出欧洲在西非殖民扩张产生历史影响。 南南台作 1970年5月,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前身)等5国成立“西非国家关税同盟”。 1975年5月,西非15国正式成立“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 1991年,“西共体”要求成员国在四年时间内消除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和降低关税。 1995年7月,“西共体”决定在2000年实行统一货币。 2000年以来,“西共体”还建成了“西非电讯网”和“西非高速公路网”。还准备实行成员国公民跨国旅行免签证制度,并在各成员国的大专院校和中学开设一体化课程,宣传“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公民意识,强化西非人观念。 2012年11月,西共体寻求联合国授权,向马里派兵,协助其清剿宗教极端组织。 ——据《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发展进程》等 (2)指出西非国家合作的历史条件、特点、意义。 南北合作 2003年4月,西共体与欧盟启动《经济伙伴协定》谈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原则,逐步实现双方贸易自由化。协定生效后,欧盟给予西共体2.35亿欧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但欧盟重新安排与西共体的贸易准则,这意味着西非国家从欧盟进口的商品中至少80%应实行零关税……而加纳等国认为,协议将损害本国经济利益,因此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据环球网新闻《西共体与欧盟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 (3)与近代相比,当代非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试简要评述当代的西非与欧盟关系。 【答案】(1)掠夺了非洲的大量财富,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廉价劳动力;使非洲逐渐殖民地化(或带来灾难),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4分) (2)历史条件:西非各国具有共同的文化与传统;亚、非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后,要求团结一致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4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特点:合作国家逐渐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2分) 意义: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促进了西非各国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西非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实力(或有利于西非各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6分,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3)双方的经济合作,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体现了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西非发展中国家在合作中居弱势地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任重道远。(6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揭示的是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及材料“15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非洲西海岸,大肆掠夺这里的胡椒、象牙、黄金和人口,于是这里就有了‘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称呼。进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材料主要呈现西非共同体发展的大事年表,学生要分析列表提取信息,进行概括分析。同时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多角度地归纳要点,将非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大背景结合起来。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2003年4月,西共体与欧盟启动《经济伙伴协定》谈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原则,逐步实现双方贸易自由化。……但欧盟重新安排与西共体的贸易准则,这意味着西非国家从欧盟进口的商品中至少80%应实行零关税……而加纳等国认为,协议将损害本国经济利益,因此没有在协议上签字”,同时要联系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殖民侵略与扩张·影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西共体与欧盟 43.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地间贸易不断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20—1850年,世界贸易额以大约年均2.3%的速度增长,1850-1870年间其增长速度大约5%……19世纪中期.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贸易的扩展,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融合成整体。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贸易增长大大超出了产出。在这一“黄金时代”(1950—1973年),全球贸易额以年均5.8%的速度增长,远远快于19世纪的增长,而全球产出则以空前的年均3.9%的速度增长。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获得该地位的原因。 (2)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对推动材料二中的“黄金时代”所作的贡献。 【答案】(1)地位:主导地位。 原因: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改善交通条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完善通信设施。 (2)贡献: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倡导关贸总协定,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制度化。 【解析】 【详解】(1)地位:通过“1820-1850年”可知,此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原因:根据材料“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贸易的扩展,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可总结出获得地位的原因。从自由主义、改善交通、工业革命完成、通信设施等方面分析。 (2)根据材料“黄金时代”(1950—1973年)结合二战后,美国在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所做的具体史实来回答。如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倡导关贸总协定,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制度化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