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2020中考生物复习主题七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变异课时训练23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专版2020中考生物复习主题七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变异课时训练23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试题

课时训练(二十三)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限时:40分钟)‎ ‎|基础达标|‎ ‎1.[2018·北京101中学月考]下列有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变异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 ‎ D.生物进化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 ‎2.[2019·门头沟一模]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降。其原因是 (  )‎ A. 抗生素选择了病菌中有抗药性的变异 B.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病菌产生抗体 C.病菌原来就有很强的抗药性 D.病菌对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3.[2019·石景山一模]下表所示的是四种不同动物鼻的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基础功能 特殊功能 猪 呼吸及嗅觉 用鼻掘土觅食 象 用鼻取食、汲水和御敌 蝙蝠 鼻发出超声波用于定位 海鸟 通过鼻孔排出盐分,适合长期在海上生活 A. 上述四种动物鼻的基础功能相同 B.鼻特殊功能不同利于适应不同环境 C.鼻特殊功能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鼻特殊功能的形成与遗传变异无关 ‎4.[2019·西城一模]斑马由原马进化而来,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研究表明,斑纹既可以产生视觉假象迷惑捕食者,也可以比纯色的马更好的抵御蚊虫叮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K23-1‎ A.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9‎ B.斑纹的产生是为了躲避天敌和虫害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C.斑马产生的所有变异都是对其有利的 D.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 ‎5.[2019·丰台二模]多年前,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舒德干院士曾提出图甲所示的演化树假说。2019年,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寒武纪时期清江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科学家利用清江生物群化石,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复原生物深海生境假想图,印证了舒德干院士的假说。下列关于该成果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图K23-2‎ A.化石可以为图甲所示演化树假说提供最可靠证据 B.化石可记录寒武纪时期清江海洋生物演化的历程 C.图乙表明寒武纪时期的生物均已演化为现存生物 D.图甲所示假说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趋势 ‎6.[2019·延庆一模]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K23-3‎ A.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C.花矩变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花矩和口器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9‎ ‎7.[2019·平谷一模]“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从如图K23-4所示的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图K23-4‎ 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层中出现化石最早的生物是c C.较a和b而言,a和d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8.[2019·东城二模]亲缘关系较远但都生活在沙漠中的大戟科植物(如图甲)和仙人掌科植物(如图乙)外形相似,都具有肉质的躯干,没有宽大的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 图K23-5‎ 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 B.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 C.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 D.自然选择的结果 ‎9.[2019·朝阳二模]一系列的马化石证实,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侧趾退化,中趾演变成蹄,坚固性得到了显著增强,从而适应草原奔跑生活。这种适应现象是 (  )‎ 项目 始马 中马 草原古马 上新马 现代马 前肢 地质年代 始新世 渐新世 中新世 上新世 更新世 图K23-6‎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马蹄变异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环境变化的结果 9‎ ‎10.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是 (  )‎ A.被捕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B.适应是相对的 C.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D.适应是绝对的 ‎11.[2018·石景山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的证据 B.越晚期地层中的化石越简单 ‎ C.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D.进化的结果是产生了有利的变异 ‎12.[2019·房山二模]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陆生生物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C.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生物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 ‎13.[2018·北京中考选考科目调研测试]参观自然博物馆后,同学们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 B.地球上原核生物的出现早于真核生物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唯一证据 D.在进化过程中既有物种产生也有物种灭绝 ‎14.[2018·北京四中期中]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图K23-7中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图K23-7‎ 说明:黑色稻飞虱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白色稻飞虱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9‎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如下:‎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   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    。 ‎ ‎15.[2018·北京四中期中]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它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的共同祖先,大小分支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图K23-8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图K23-8‎ ‎(1)A由于    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    。 ‎ ‎(2)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 ]    进化来的。 ‎ ‎(3)C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C能用    繁殖。 ‎ ‎(4)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    ,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大多生活在    ,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    。 ‎ ‎(5)较早出现的藻类结构简单,没有    的分化。苔藓植物不能长得高大的原因是茎中没有    ,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结构复杂,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    。 ‎ 9‎ ‎16.[2018·海淀模拟]请阅读下面的科普文章。‎ ‎  被子植物是现存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然而关于其起源的时间和地点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主要原因是早期的被子植物数量较少,在地层中很难保存,能找到的直接证据十分有限。‎ ‎  被子植物具有显著的花朵,又称为显花植物。研究者关注到现存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花都是虫媒花,于是另辟蹊径,从研究传粉昆虫的化石入手,通过分析其形态结构,间接获得了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 现存虻类中具有访花和取食花粉(蜜)习性的,被称作“喜花虻”。我国学者在辽宁省北票市晚侏罗纪地层中采集到了大量的虻类化石。根据它们的特征推断,其中有不少属于“喜花虻”。例如,美翅古距虻具有粗短的喙,推测其适合从花筒较短的花中吸取花蜜和花汁;另一种侏罗原网翅虻具有细长的喙,适于访问长筒形的花朵,它的身体还具有细密的毛,适于传粉。‎ ‎  ‎ 图K23-9‎ 研究者对已发掘的喜花虻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进行分析,晚侏罗纪是喜花虻类发展演化的大“爆发”时期。据此推测,被子植物可能出现于侏罗纪晚期。该项研究将被子植物起源时间从白垩纪向前至少推进了1000万年。‎ ‎  我国辽宁北票地区的喜花虻类的化石资源种类丰富,占世界已知喜花虻类的40%。这些化石中的喙、复眼、足、翅脉和体毛等都保存完好,清晰可见。其中有些个体具有适于取食花蜜的喙或利于携带花粉的体毛。据此推测,我国东北地区是被子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与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同时还具有显著的    (器官),这是植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 ‎(2)研究被子植物起源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          。 ‎ ‎(3)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除了可以寻找直接证据,还可以通过研究        的出现时间来间接求证。 ‎ ‎(4)美翅古距虻和侏罗原网翅虻的喙不同,推测当时至少有   种类型的显花植物存在。后来,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显花植物的种类逐渐增多,并且均演化出适应性的特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 ‎ ‎(5)辽宁北票地区发现的喜花虻种类数量十分丰富,这也提示人们,该地区    。 ‎ A.就是被子植物的最早起源地 9‎ B.是被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 C.极有可能发现被子植物化石 D.其他喜花昆虫生存数量极少 9‎ ‎【参考答案】‎ ‎1.D [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正确;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正确;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2.A [解析]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存在抗药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存活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是抗生素选择了病菌中有抗药性的变异,故A正确。‎ ‎3.D ‎4.D [解析]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A错误;斑纹的变异是斑马普遍存在的一种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斑马产生的变异既有有利变异也有不利变异,C错误;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D正确。‎ ‎5.C [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复杂、高等。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A、B、D正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大爆发和大灭绝的过程,寒武纪时期的生物不一定演化为现存生物,C错误。‎ ‎6.C 7.A 8.D 9.A ‎10.B [解析]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如鱼有鳃适应水中生活,但是当水葫芦疯长时一些鱼就会死亡,是因为不再适应这里的环境了。具有保护色的百灵鸟,可以避免肉食类鸟类的捕食,但容易被嗅觉灵敏的狐捕食,这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的。‎ ‎11.C ‎ ‎12.B [解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正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但是陆生生物不一定比水生生物结构更复杂,如陆生的蛇属于爬行动物,而水生的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就比蛇的结构复杂高等,B错误。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C正确。‎ 9‎ 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D正确。‎ ‎13.C [解析]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正确。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然后是真核生物,B正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不是唯一证据,C错误。在进化过程中既有物种产生也有物种灭绝,D正确。‎ ‎14.(1)B (2)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3)选择 适应性 ‎15.(1)营养方式 界 ‎(2)B 古爬行类 (3)种子 ‎(4)水中 陆地 水生到陆生 ‎(5)根、茎、叶 输导组织 简单到复杂 ‎16.(1)花 (2)被子植物(花)的化石 ‎(3)传粉昆虫 (4)两 自然选择 (5)C ‎[解析](1)与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同时还具有显著的花,这一器官的出现,是植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数千万年的时间,发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因此研究被子植物起源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被子植物(花)的化石。‎ ‎(3)研究者关注到现存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花都是虫媒花,于是另辟蹊径,从研究传粉昆虫的化石入手,通过分析其形态结构,间接获得了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 ‎(4)美翅古距虻和侏罗原网翅虻的喙不同,说明其传粉方式不同,由此推断,当时至少有两种类型的显花植物存在。后来,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显花植物的种类逐渐增多,并且均演化出适应性的特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我国辽宁北票地区的喜花虻类的化石资源种类丰富,占世界已知喜花虻类的40%。这些化石中的喙、复眼、足、翅脉和体毛等都保存完好,清晰可见。其中有些个体具有适于取食花蜜的喙或利于携带花粉的体毛。据此推测,我国东北地区是被子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也提示人们,该地区极有可能发现被子植物化石。‎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