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是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材料反映了宰相既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又能制约皇权,ABC都是君臣共治天下。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打破了君相权力的平衡,因此象征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 ‎2.汉语中将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国(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君王”或“国君”,也有使用“国王”的称谓。 这反映出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封国”“国君”“国王”等可知,这是分封制下出现的政治现象,故C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于贤能者的一项政治制度,当时只有部落而没有国家政权,排除A;王位世袭制始于夏启,终于清朝,它是“家天下”时期王位传承的一项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封国”“国君”“国王”,结合所学分封制的内容分析解答。‎ ‎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皇帝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只能是郡县制度,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公九卿制、皇帝制度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4.我国现行的省级管理体制开端于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秦朝地方上是郡县制;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制度;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清朝不是最早设行省的朝代,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5.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C.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 分封制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规定,分封的诸侯听命于周天子,有出兵勤王的义务,从材料内容可知,这是处于战国后期,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已不予理睬,说明分封制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战国时期贵族政治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天子的权力从此时才开始削弱,天子的权力应该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削弱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而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 ‎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 秦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 秦时玉玺为皇帝独有 C.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秦以前,人们都用金玉为印;秦以后,只能天子用玉,以印称玺。这反映出秦朝以后君权至高无上,故D正确;显然,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B项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本质,故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皇权不可能与民共享,故错误。‎ ‎7.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北宋时期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另有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因此上图为北宋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故答案为D。秦朝中枢机构为三公九卿,西汉形成内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均不符合图示,排除AB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中枢机构 ‎8. 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的人有( )‎ ‎①奴隶 ②妇女 ③外邦人 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雅典的奴隶、妇女、外邦人、儿童都不在民主范围之列,故C正确。‎ ‎9. 《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符合该观点的最早的法律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民法大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材可知“理性”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罗马法是指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典为总结的法律的总称。这些法律的制定不是基于过去的习惯法材料里的习俗而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也是出于稳定秩序、维护统治的需要。罗马法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其理性的体现。故选B。罗马法并未完全摒弃习惯法的影响,如《十二铜表法》仍保存大量的习惯法的内容,故A错误;其维护阶级统治的实质使其不会主张消除阶级压迫,C项错误;D项只是说的体系完备,并非理性的体现。‎ ‎10.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的法律,表述最为合理的是 A. 都维护了所有居民的利益 B. 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C. 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D. 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用排除法,AC不符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只适用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外;B不符合罗马法,罗马法维护了古罗马的统治秩序。无论是雅典的民主制度还是罗马法,归根结底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工具,因此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比较 ‎【名师点睛】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对罗马法的考查侧重于罗马法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对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的特点考查较多,实际上体现了党的十七大要求保护私有财产的热点,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命题原则。‎ ‎11. 了解英国君主立宪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大西洋宪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力,确立了英国议会的中心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独立宣言》是美国的法律文件,《人权宣言》是法国的法律文件,《大西洋宪章》是二战中颁布的旨在反对法西斯的文件,与题意无关,排除ACD项。‎ ‎12.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那一个?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A. 法国《1791年宪法》‎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荷兰《人权宣言》‎ D. 英国《权利法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了实行三权分立的,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初期通过的君主立宪制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由制宪议会于1789年7月着手制定,1791年9月生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是颁布于1789年8月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故D选项错误。‎ ‎13.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过程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法国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法国政体确立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共和制、君主制以及帝国等形式,与材料中 “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相符,故本题选择D。‎ ‎14.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是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门面”是指 A.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B. 议会拥有立法权 C. 军国主义浓厚 D.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与军国主义色彩,皇帝掌握实权,议会只是门面,故B项符合题意。‎ ‎15. 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 )‎ A. 两者的根本利益一致 B. 美国法制健全 C. 两党相互牵制 D. 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中,尽管党派之争异常激烈,但其根本目的相同,即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党都代表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虽有分歧,但没有根本矛盾,所以当国家利益受损或国家安全遭到威胁时,两党能很快达成共识,故没有造成政局不稳。答案选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两党制 ‎16.在西欧国家确立近代民主制度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完成的。这是在描述 A. 英国宫廷政变 B. 美国确立联邦宪法 C. 法兰西共和之路 D. 德意志统一之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并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近代民主制度,故D项正确;英国不是联邦制国家,故A错误;美国确立联邦宪法不是通过武力来实现的,故B错误;法兰西也不是联邦制国家,故C错误。‎ ‎17.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白宫核心政治圈一直处于高调频繁的人事变动之中。如上任仅23天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被总统免职。特朗普总统此举 A. 违背了1787年宪法 B. 会受到国会弹劾 C. 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 D.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按照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因此总统可以提名并任命政府官员,故材料中白宫中人事变动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故排除A;选C;材料没有体现总统的违法失职,所以不会受到国会弹劾,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排除D。‎ ‎18. 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 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皇是世袭的 C. 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D. 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总统制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两种不同形式,故A表述正确;依据《1875年宪法》和《1871年宪法》内容可知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德皇是世袭的,故B正确;发展资本主义,走民主政治道路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因此D表述正确。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但必须经过参议员的同意,在这一点上有别于德皇,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德代议制的比较 ‎19.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流氓”所依据的是 A. 片面最惠国待遇 B. 领事裁判权 C. 协定关税权 D. 永久居住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A不对,“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近代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C不对,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对等的优惠,就是片面的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就属于后一种性质。D也不符合题意。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故B正确。‎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0.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因此选项C正确;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所为,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和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 ‎21.某学者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 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 《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 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 《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明显是流于形式的空想,未能真正实施,这是导致“贫民失望”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与材料“贫民失望”无关,故A选项错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以至于发生了天京变乱,内部矛盾斗争激化,与题干内容不符,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与农民无关,不会导致“贫民失望”,故D选项错误。‎ ‎22.《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了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直前扫荡北洋师”“渤海湾头树旭旗”‎ ‎,可知是中日之间在黄渤海海域的战争,故答案为C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合对中国发动的,排除B项;日本也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但与材料反映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 ‎23.“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故C项正确。‎ ‎【详解】‎ ‎24.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意,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有两方面的原因:要清政府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帮着清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以华制华。结合课本所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只体现英国和日本的利益和要求。AC不合题意;《天津条约》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通商、传教等,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签订影响的理解。《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由此土崩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 金田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清王朝土崩瓦解,故选B;19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标志天平天国运动爆发,排除A;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C;秋收起义是执行八七会议精神的武装起义,排除D。‎ ‎26.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 袁世凯上台实现了政局稳定 C. 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 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社会民众心理、法律两方面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表明袁世凯当时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具有必然性,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并没说明袁世凯上台导致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说明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并不是说明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 ‎27.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A. 辛亥革命胜利 B. 五四运动爆发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明确讲过,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这是一种定性的表述,没有其他的历史事件能够代替,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名师点睛】在历史学习中有一些事件的地位和影响是定了性的,比如本题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外还有遵义会议,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类的定性的历史知识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没有任何的词汇和历史事件能够顶替。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是唯一的答案,是必须背下来的知识。‎ ‎28.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B.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中共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 黄埔军校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此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故选B。‎ 考点:国共第一次合作 点评: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基本上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9.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项“义和团运动时期”和C项“辛亥革命时期 ”均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疯狂对外扩张,并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必然产物,费正清的说法是“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只看到了鸦片战争发动原因的表象,抹杀了其实质,是对历史的错误解读,故B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而费正清的说法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没有揭示鸦片战争的根源,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没有涉及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相关信息,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而费正清的说法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没有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 ‎31.下列材料分别 ‎——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议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点?‎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1)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不同点:英国国王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 ‎(4)选举和议会立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可知是1787年宪法;根据材料“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可知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据材料“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知是英国《权利法案》;根据材料““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议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可知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主要分为君主立宪制(英德)和民主共和制(美法)。‎ ‎(3)根据“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知,英国国王无实权,王权受到议会限制;根据材料“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可知,德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 ‎(4)根据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选举和议会立法的特征。‎ ‎32.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高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材料三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等)违背我国民的希望.侮辱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最鲜明的表现。‎ ‎——摘自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中颁布了哪两个纲领性文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建立了民主国家;传播了民主思想;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观点:肯定了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贡献: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解析】‎ ‎【详解】(1)“历史事件”,由材料一中的“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农民阶层”"基督教文明”“反清”等信息可知,该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性文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前无古人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思想、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等角度分析。‎ ‎(3)“主要观点”,依据材料三信息“这些国耻(二十一条等)违背我国民的希望,侮辱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最鲜明的表现”概括得出:肯定了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贡献”,依据所学知识从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等角度分析。‎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