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第1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第1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1 - 第 1 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 其形成原因 2019·北京卷,8 2018·北京卷,10~11 2018·天津卷,10~11 2018·海南卷,4~5 以图文资料为背景,结合实例考查城市 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 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 功能的差异 2019·全国Ⅱ卷,1~3 2018·全国Ⅲ卷,3~5 2017·全国Ⅲ卷,4~6 结合实例考查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和 服务功能的关系。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1.多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1)主要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 (2)其他类型: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三种主要城市功能区 形态位置 特征 商 业 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多位 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 路口处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 大密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工 业 区 集聚成片。多位于市区外缘、交 通干线两侧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 布 住 宅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职 能。一般位于商业区的外围 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 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 2 - 区 特 点 ①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三大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交通通达度。 (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等,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 数目较少 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 数目较多 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考点一 城市功能区 (2019·北京卷,8)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问题: 该图体现( )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 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 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思路点拨: - 3 - 答案:D 城市功能区的判定 (1)看清楚图名和图例。图名和图例会明确告诉我们图中主要的城市功能区,除三种基本功能 区外,还可能有文教区、行政区等。 (2)注意分布的关系,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3)抓住各种功能区的典型特征。如住宅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在城区内部所占面积最大;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商业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小,更为集中。 (4)根据地租水平判断。地租最高的位置为商业区,其次为住宅区,地租最低的位置为工业区。 (5)注意各种功能区人口出行时间的变化。关注一天中人流和车流出现时间的变化,把握三个 时间:8 点左右为上班时间,18 点左右为下班时间,22 点左右为休息时间。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 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4 - 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 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 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 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分布 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 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019·贵州遵义模拟)下图为某城市地铁运营线路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市中心商务区(CBD)最可能位于( ) A.甲 B. 乙 C. 丙 D. 丁 (2)该市拟在部分地铁站附近修建新型立体停车场,其目的是( ) ①倡导公交出行 ②节约建设用地 ③加强地上地下交通衔接 ④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C (2)B 第(1)题,中心商务区流动人口多,交通最发达。丙处地铁线路最集中,说明 人流量最大,最可能为城市(CBD)。第(2)题,立体停车场通过利用立体空间而节省建设用地;地 铁站附近建设停车场方便地下交通与地面交通的换乘,加强了交通衔接。 【教师备用】(2019·广东广州综合测试)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如下图所示)高 290 米,占地 1.5 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 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 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据此 回答(1)~(3)题: - 5 - (1)新加坡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B.探索城市发展模式 C.转变城市服务功能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丹戎巴葛中心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是( ) A.交通枢纽区 B.风景旅游区 C.高级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 (3)零售业最可能位于丹戎巴葛中心的( ) A.低层区 B.中层区 C.高层区 D.住宅区 解析:(1)B (2)D (3)A 第(1)题,新加坡为岛国,地狭人稠,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 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建设 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探索城市发展模式。第(2)题,据材料可知,新加坡丹戎巴葛中 心高 290 米,占地 1.5 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 图书馆、住宅、地铁交 通于一体,位于城市中心,且建筑物几乎最高,经济活动较为繁忙,可判断为中心商务区。第(3) 题,中心商务区内部分区明显,在垂直方向上,零售店通常居于较低层,而办公场所多位于较高 楼层。 考点二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2019·山东日照高三联考)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外部扩展和内部功 能用地的相互转换。下图示意 2010~2016 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 据此回答(1)~(2)题: - 6 - (1)期间该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工业( ) ①污染环境 ②单位面积付租能力差 ③信息通达度要求高 ④耗能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六年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 A.空间形态变化不大 B.已经出现逆城市化 C.公共管理与服务落后 D.用地规模向外扩展 思路点拨: 答案:(1)A (2)D 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 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 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 析如下: (1)与市中心的距离 - 7 - (2)交通通达度:城市内不同地段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导致地租存在差异,具体如下所示: 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图的判读 (1)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 由图名——“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得知:此图表示城市各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 市中心距离增加而递减。 (2)提信息,抓住图示核心。 ①随着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商业、住宅、工业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都在下降,但是三者 的下降速度不同:商业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 ②在距离城市中心不同的距离范围内,商业、住宅、工业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市中 心附近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市区外围则是工业的付租能力最强。 - 8 - (3)抓关键,分析核心问题。 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②市中心用于商业活动,形成商业区;市区外围用于工业活动,形成工业区;市中心外围用于住 宅活动,形成住宅区。 (2019·江苏扬州调研)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反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少城市借助相 关短视频的传播,宣传城市形象。下图为我国山城重庆近两年短视频上传量地区分布图。读图, 回答(1)~(2)题: (1)图中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可能为( ) ①商业中心 ②工业园区 ③住宅小区 ④旅游景区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有关该城市交通规划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影响该城市交通网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河流 ②城市向西打造“智能谷”主要是得益 于地铁站的开通 ③A 区交通通达度高有利于打造高密度高级住宅区 ④B 区的城市轨道交通 有利于产城融合助推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解析:(1)A (2)D 第(1)题,由材料可知,上传短视频的目的为“宣传城市形象”,商业中心 经济活动繁忙,建筑物高大密集,城市地标性建筑多位于商业区,在商业中心拍摄短视频有利 于宣传城市经济发达的良好形象;工业区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较多,环境质量较差,影响 城市形象;住宅区经济活动较少,缺少能展示城市经济、环境等标志性建筑和景观;旅游景区风 景优美,有利于展现城市美好的环境,因此短视频上传量最高的地区为商业中心和旅游景区。 第(2)题,读图,山城重庆地形起伏较大且城区内有嘉陵江、长江,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深受地 形和河流分布的影响,公路、地铁等布局受地形、河流影响大,①对;“智能谷”的打造主要因 素是人才、技术,西部为大学城,因此城市向西打造“智能谷”主要是得益于高等院校,②错;A - 9 - 地位于区域中心地带,交通通达度高,应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多位于郊区,③错;B 区位于城市 西郊,地铁的建设有利于改善该地交通条件,促进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城融合,④对,故 选 D。 【教师备用】(2019·甘肃天水考试)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是(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 A、B、C 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 (4)图中 B 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图中 C 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 (5)图中 A、B、C 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 ,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填字母)。 解析:第(1)题,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对用地竞争力 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即付租能力的差异。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 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第(2)题,城市中土地不同位置 租金高低不同,距离市中心越近,越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地租越高,①正确;交通通达度高的用 地地租高,③正确。第(3)题,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市中心接近最大的 消费人群,交通通达度最高因此地租最高,图中 A 地租最高,所以市中心应为图中 A;图中 A 位 置商业付租最高,因此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商业区。第(4)题,图中 B 区位于中心 - 10 - 和城市外围之间,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住宅区,图中 C 区位于城市外缘地价低,交通便利, 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工业区。第(5)题,商业区位于市中心地价高因此占地面积最小的是 A; 城市中最广泛的分布形式是住宅区,因此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B。 答案:(1)C (2) B (3) A 商业 (4) 住宅 工业 (5) A B 考点三 城市等级体系 (2019·全国Ⅱ卷,1~3)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 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 1 为 2001 年至 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 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 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回答(1)~(3)题: - 11 - (1)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 2001 年相比,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思路点拔: (1)读图材料信息可知 2016 年 I 型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后来进入 I 型的苏州、杭州、 宁波 上海为直辖市合肥、南京、杭州为省会 行政等级比较高 (2)读图 IV 型的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 离上海位置远 边缘化 (3)图中信息 图 1 中,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升入Ⅰ型) 扬州及嘉兴(由Ⅲ型升入Ⅱ 型,舟山由Ⅳ型升为Ⅲ型) 图中可知与上海的空间位置临近 答案:(1)D (2)B (3)A 1.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布局特点 城市体系指区域内大小城市的空间组合,对其正确理解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1)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有机组合形成城市体系 等级规格 等级体系 空间组合 - 12 - 特大城市 区域中心 小城市 (2)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每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 ②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城市职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彼此距离不同。 ③六边形服务网络由各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嵌套而成。 2.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 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 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 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 资源 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 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 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 地等 交通 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 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 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 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 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位于人口稠密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 相反,位于人口稀疏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 对较大 - 13 - 城市等级的判读 (1)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 (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3)等级高的城市具有的职能,等级低的城市不一定具有。 (4)同一个区域内,等级是变化的,但变化是有条件的。 (2019·全国Ⅲ卷,36 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 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 500 多万人口,50 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 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 100 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 店等。波鸿市人口近 40 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9 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甲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 鸿市的位置,图乙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解析:①审限制词“概括”,即用简练语言进行归纳,总结。②城市等级规模 :“该区有 500 多 万人口,50 多座城市”,可推算每座城市大约 10 万人口,据此得出城市数量多,规模小。根据我 国城市规模传统划分标准 20 万以下为小城市,推测鲁尔区城市以中小城市为主。③空间分布 - 14 - 特征:读图甲,图示城市建成区大部分都相连在一起,呈现集中连片的特点;据图显示该区域东 西跨度 1°左右,区域范围小,而城市 50 多座,数量多,因此城市密集,相距较近。 答案:(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教师备用】(2019·黑龙江哈尔滨高三二模)“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 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解放前,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 为华南地区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纺织业蓬勃发展,民乐迅速走上乡村城市化的道 路。2000 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 读“民乐地区图”,回答(1)~(3)题: (1)与佛山市相比,民乐地区( ) A.服务的范围更广 B.服务的级别更高 C.服务的种类更少 D.服务体系更完善 (2)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 ) A.水运交通便利 B.科技力量雄厚 C.改革开放政策 D.国内市场广阔 (3)2000 年以后,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 ) A.产业布局靠近河流 B.纺织产业技术提升 C.当地就业结构改变 D.户籍人口大量增加 解析:(1)C (2)A (3)C 第(1)题,民乐地区属于佛山市西樵镇,与佛山市相比,民乐地区等 级低,服务种类更少,服务的范围更小,服务体系不如佛山完善。C 正确。第(2)题,民乐地区凭 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地区的集散中心,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 位因素是水运。A 正确。乡村地区科技力量较弱,B 错误。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市场广阔对各 地影响相同,C、D 错误。第(3)题,2000 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 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当地就业结构的变化,大 量农业人口从事第二、三产业,C 正确。产业布局靠近河流是城市化主要区位因素,没有改变,A - 15 - 错误。纺织产业转移,不能使纺织产业技术提升,B 错误。多为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变化不大,D 错误。 常见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2016·天津卷,7)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如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 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 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2016·天津卷,7)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 合表现。如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 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 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 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找 1.材料信息。了解“地租” 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2.设问和选项信息。地点为甲处, 可供选择的有四种产业园区。 3.图名、等值线和甲。 4.甲处等值线向外凸出,说明地 租较高。 析 1.结合材料可知,甲处环境 质量好,基础设施好;结合已学知 识,甲处交通通达度高。 - 16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2.选项提供的四类产业中,甲处 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要求, 且电子信息产业有能力支付高地 租,占地少。其他几类产业占地面 积大,不适宜布局在中心城区内。 其中钢铁企业污染重,航空航天 工业安全要求高,均不适宜布局 在城区。 答 A 1.坐标图和立体图 (1) 曲线变化, 地租变化趋势,即由市中心向四周递减。 (2) 高点, 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以及交通通达度等成因。 2.等值线图 (1) 数值, 地租变化趋势。 (2) 极值, 该区域地租的最大值、最小值。 (3) 疏密, 等地租线的变化大小。 (4) 凹凸, 等地租线的弯曲变化及形成原因。 (2018·北京卷,10~11)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 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1)~(2)题: - 17 -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题思路:第(1)题,图中显示,Ⅰ区的土地利用强度最大,根据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含义可 知,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由于Ⅰ区位于城市中心,可推知建筑物密度大,A 项正确;Ⅱ区的 土地利用强度较大,且位于Ⅰ区附近,可推知为住宅区,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Ⅲ区的土地利用 强度较小,建筑物较稀疏,且在住宅区外围,应为工业区,商业网点较少;Ⅳ区位于远离城市中 心的郊区,城市热岛效应较弱。第(2)题,民俗博物馆一般都依托既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并不会 使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选项 A 错误;耕地为农业用地,若划定甲处为耕地保护区,则甲处的 土地利用强度较周边地区低,选项 B 错误;耕地是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增加种植业投 入一般指使用良种、机械化生产、采用喷灌或滴灌技术等,并不会使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 选项 C 错误;为了分流中心城市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卫星城与中心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为 了接纳中心城市分流的人口和产业,卫星城必然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从而使得土地利用强度 高于周边地区,选项 D 正确。 答案:(1)A (2)D 【教师备用】(2019·东北三校联考)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题: - 18 - (1)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OA B.OB C.OC D.OD (2)O 处最可能是(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解题思路:第(1)题,图中 OA 线等地租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说明地租较高,因此交通通达度 最好。第(2)题,图中 O 处位于区域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最可能是商业区。 答案:(1)A (2)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