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潜山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19-2020学年度潜山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56分) 1.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这表明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A项正确;材料强调旅游的文化价值,B项中的“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说法错误,排除;人们的文化修养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2.在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中,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一起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这一节目 ①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能促进教育体制的创新 ②有利于推动故宫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③可以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④通过形式创新激发了学生的文化创造活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这一节目通过形式创新激发了学生的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推动故宫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不体现这一节目能促进教育体制的创新,①与题意不符。 ③:这一节目有利于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但不能够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方向进行,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需要继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体现了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①③正确;②不选, 因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④不选, 因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需要继承。故本题选D。 【点睛】高考中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主要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上切入,需要特别注意两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2)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所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晚,习近平出席伦敦市政厅晚宴并发表演讲。习近平指出: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家园中,各国虽然历史、文化、制度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唯有如此,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下列观点符合这一讲话精神的是() A. 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外来一切思想文化 B.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C. 在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在文化交流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答案】D 【解析】 【详解】讲话中强调在人类文明大家园中,虽然文化多样,但应该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所以D符合题意。A表述错误,要学习和吸收优秀外来思想文化;B不符合题意,讲话中强调的是与各国和睦相处,而不是保持民族特色。C不符合题意,讲话中讲的是要相互学习和借鉴,没有强调我国学习吸收外来文化。故选D。 5.《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在春节时回到家人身边。“一种叫做年夜饭的东西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起,表面上是一顿饭,但实际上则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稳定不变的特点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一种叫做年夜饭的东西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起,表面上是一顿饭,但实际上则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体现了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②③正确;①不选,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一成不变;④与材料无关。 6.2019年10月16日,“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潜山市继“薛家岗遗址”、“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和“太平塔”之后的第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②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缅怀先烈提供重要的物质载体 ③可以教育民众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 ④可以更好地打造各地的文化形象与品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材料未体现,故①不选。 ②③: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缅怀先烈的物质载体,也可以教育民众铭记屈辱的历史,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故②③正确。 ④:更好地打造各地的文化形象与品牌不是这些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存在的主要原因,故④不选。 故选B。 7.由中央民族乐团历时六年筹划、三年磨练创新剧目《印象·国乐》,运用传统工艺,通过舞美、灯光、影像等诸多现代技术手段复原了敦煌壁画中的千年古乐。该剧目在全国巡演之后,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让观众感受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民族音乐盛宴。《印象·国乐》的成功得益于 ①复原并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②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③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中“运用传统工艺,通过舞美、灯光、影像等诸多现代技术手段复原了敦煌壁画中的千年古乐”可以看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体现了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②④适合题意;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印象·国乐》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新,而不是复原,故排除;③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8.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选C。 9.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 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民共识。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③建设生态文明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民共识。这说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具有深刻影响,①②符合题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说法错误。 ④: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选项错误,该表述与题意不符。《平“语”近人》的节目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④选项入选。选D。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要求: 特点 要求 继承性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相对稳定性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1.一般说来,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体现着一个家庭的家教家风。你在学校的表现,你展示给别人的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 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可见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知识。选项②说法错误,应该是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排除。选项④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12.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档,“另类”哪吒收获共鸣,打破成见的“不认命”催人奋进。影片虽取材于神话,却贴近大众现实生活,哪吒身上“孤独的熊孩子”身影,更是引发了教育反思。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哪吒之魔童降世》虽取材于神话,却贴近大众现实生活,哪吒身上“孤独的熊孩子”身影,更是引发了教育反思。启示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大众现实生活,①③符合题意。 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而不能一味承袭, ②说法错误。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存在、发展和创新的根基,就容易淡化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13.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如今,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这说明 ①古典家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传统家具文化亟待保护与传承 ③经济价值比文化价值更为重要 ④传统文化必然被工业文明所取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是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继承。根据材料“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可以判断题肢①正确。根据材料“如今,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可以判断题肢②正确。选项③说法明显错误,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主旨,说法也错误,因为工业文明和传统文化可以共存,故排除。故本题选A。 14.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将于2019年9月7日晚在古隆中草庐剧场举行。开幕式文艺演出采用全新的艺术手法,创作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全面展示“三国文化”和襄阳“山”“水”“城”的韵味,串联特色艺术瑰宝,呈现上也加入了很多生活背景和时代元素,以展示襄阳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积淀。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呈现上也加入了很多生活背景和时代元素,以展示襄阳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积淀,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①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选D。 15.中国人初识陌生人,可能会热心询问对方的工作和婚姻状况以示关心,却容易被西方人认为是侵犯隐私;西方人对自己的父母可以直呼其名,往往被东方人视为缺乏礼貌;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 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 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东西方之间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故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文化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文化的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障碍,故排除。故本题选A。 16.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述错误。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17.《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后,节目中出现的章丘铁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章丘铁锅要经过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该过程体现出的制锅人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让人们叹为观止。由此可见 ①章丘铁锅是“匠人精神”物质载体 ②“匠人精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章丘铁锅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 ④“匠人精神”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的知识。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章丘铁锅”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并据此判断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④说法错误,“匠人精神”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实践,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18.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不一定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故选B。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19.“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③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④选项表述均与题意不符。题目中,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也说明了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①②选项入选。选A。 【点睛】正确区分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不 同 点 体现 只体现在主观领域 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 侧重点 强调优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完善,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广度 强调优秀文化作品对人的激励作用,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力度 途径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主动接受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 相同点 ①丰富的精神世界必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②优秀文化作品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③二者都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①②符合题意。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自身具有的,不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③错误。 ④:革命文化具有价值,不是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才有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1.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 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没有涉及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符合题意,“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表明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众文化的作用; ④符合题意,通过“读首诗再睡觉”微信公众号,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及所起的作用,表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故选D。 22.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23.内地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遗产,对此,有学者表示,“开发”是个野蛮的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使用“开发”一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 ①“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 ②“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活化”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③“开发”是虚无的,“活化”是复古的 ④“开发”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有助于在继承中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①:“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开发侧重经济效益,活化侧重文化的传承,①符合题意. ②: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交融,活化并没有割裂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②错误。 ③:开发并不是虚无的,活化也不是复古的,③错误。 ④:开发有可能会破坏文化遗产,注重经济效益,活化有利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考点定位】考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态度。 【易混比较】正确区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1)二者内涵及表现的形式不同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2)二者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不同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保存有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民族成员间团结,促进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凝聚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24.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笔下形形色色的侠客基本恪守仁义、忠孝、志勇等品质,那种向死而生的家国情怀曾触动几亿人的心。人民日报评论:“金庸的武侠作品,以故事、人物滋养着读者的心灵,抒写世道人心,浸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这告诉我们 ①武侠作品创作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④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庸的武侠作品,以故事、人物滋养着读者的心灵,抒写世道人心,浸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这告诉我们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①错误;文学作品不一定是优秀文化,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5.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故当选。 B错误,颠倒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排除。 C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故排除。 D错误,需求层次由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故排除。 故选A。 26.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里约奥运会吉祥物 ②武夷山自然风景 ③万里长城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及特点的相关知识。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①③属于文化。武夷山自然风景属于纯自然现象,②不是文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政治现象,④不选。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27.久居海外的中华儿女,虽然居住的环境不同,政治派别各异,生活习惯各具特色,但是都喜欢到陕西祭祀黄帝陵,在家里供奉关公,与子孙说“三国”……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 深远持久的 B. 博大精深的 C. 永不变化的 D. 潜移默化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材料中,久居海外的中华儿女,虽然居住的环境不同,政治派别各异,生活习惯各具特色,但是都喜欢到陕西祭祀黄帝陵,在家里供奉关公,与子孙说“三国”,表明人们受到文化影响深远持久的,A项正确。B项是中华文化的特点,材料的主体是文化,与之不符,故排除。C项说法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择A项。 28.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决定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活动。各地纷纷响应号召,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阅读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人们之所以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是因为 A. 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B. 文化由人创造 C. 参与文化活动是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唯一途径 D.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所以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十分有必要,A选项正确。B选项中,文化由人创造不是上述活动的原因,故排除。C选项中的“唯一”说法错误;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择A项。 二、材料分析题(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科技改变为推动点,以互联网+创新思维为模式,将我国农业及士地资源配置推向一个新高度。 材料:新的生产方式将带来新的生产力,土地共享创新模式的乐农之家,首先提出了将实体农场共享,以“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的020(On 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生态养殖。这种互联网生态养殖,不仅现了土地共事的理念,优化农场资源,让土地最大地输出生产力,而且培养了新一代农民,让农户有了学习更多科技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机会,通过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用户资金、规模、粗放式等养殖难题,将互联网十的创新思维、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畜牧业养殖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为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管理、资金不足、供需失衡、产业链松散等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实现了养殖销售智慧化,有助于构建创新智慧型的生态养殖圈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的生态养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平台。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推动经济发展。“互联网+”带动旅游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村经济发展。 ③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培养了新一代农民,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开拓了市场,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使农民增长知识,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的O2O生态养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作用的知识。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具体的说,文化的社会作用,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进行说明。文化对人的角度,可以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天的亚洲,是众多文明的汇聚交融之地。 在我国的倡议和推动下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启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有人认为,今天的中国要大胆吸收亚洲各国文明成果,自觉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大胆吸收亚洲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③大胆吸收亚洲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自觉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建设和谐世界。 ④要对外来文化进行是非鉴别,要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要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亚洲优秀文明的成果。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未来的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一方面,可以从吸收亚洲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意义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即主要从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与借鉴、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以及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自觉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建设和谐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另一方面,需要说明对外来文化进行是非鉴别,我们吸收的是优秀文明成果,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亚洲优秀文明的成果即可。 【点睛】解答评析类主观试题考生要注意其解题方法 : (1)注意立场、把握标准 对材料中的观点或事例进行评析,要在正确的标准下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时候答题可能不需要表明态度,但思想上必须对题干有一个总体评价,这是做好评析类主观题的前提。 (2)结合题意、阐述道理 所谓"阐述道理"就是谈原因、谈标准。你要是肯定它就要给出肯定它的原因;你要是否定它,就要给出否定它的原因,也就是谈你肯定或否定它的依据。对于出现的消极现象,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阐述道理时要注意与材料的层次相对应,注意从多个角度对同一现象作出分析。 (3)认清意义、明确措施 有时候材料中蕴涵意义或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对意义或措施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认识意义和明确措施。 (4)态度鲜明、表述适度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档极具中国特色、颇有文化底蕴、广受群众好评的电视节目,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中信手拈来的古典和名句出发,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结合文化阐释和经典释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为民、修身、读书、孝道、家风等主题,使历史经典的魅力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悟传统文化之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平“语”近人》节目是怎样使历史经典焕发出蓬勃生机的。 (2)提起古诗词,往往有人会觉得艰涩难懂。请就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古诗典籍的兴趣提三条合理建议。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该节目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深入浅出地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典名句,让经典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并渗透到群众心中。 ②该节目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引领着人们走进并了解历史经典,引起共鸣。 ③该节目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计观众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2)①多参与一些有关古诗典籍的节目,如诗词朗诵、诗词大会等。 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游学开拓视野。 ③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古诗典籍背景;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新的认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开播,其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材料中,该节目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深入浅出地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典名句,让经典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故可以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该节目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引领着人们走进并了解历史经典,引起共鸣,故可以从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该节目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故可以从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角度进行分析。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多参与一些有关古诗典籍的节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游学开拓视野以及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古诗典籍背景等。 【点睛】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解答这类问题,可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回答。具体包括:(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3)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克服“保守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