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一次质检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唐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8月11日,郭德纲在担任《相声有新人》的评委时遇到了意外的情况。有一对夫妻选手来参赛,两人皆为博士学历,他们提出另类的“公式相声”,而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这对夫妻一上台,就将自己的三本书《校园相声学》、《相声的有限元》和《逻辑搞笑实录》赠予郭德纲。丈夫李宏烨抽出其中一本书说:“我估计您能看懂这本差不多。”而他们的表演处处充满了挑衅传统相声的味道。 李宏烨自创了一个相声公式,他解释说笑是可以计算的,这个公式就是计算“笑果”。他们基于这个公式来创作相声,甚至实现了稳定的量产,而非传统的唱念做打说学逗唱。接下来,双方直接开始互怼,相声比赛变成了辩论赛。李宏烨直接不耐烦地说:“咱说点高级的行么?别老相声相声的。”郭德纲:“你错了,相声怎么不高级了?”李宏烨:“咱别老相声相声,咱说说真正的中国的相声。”郭德纲:“你等会儿,这不一回事儿吗?”李宏烨:“现场这么多人,有谁是直接能上场说段相声就把大家逗笑的?” 他们下台后,郭德纲无奈地表示:“这个……需要尊重”。其他参赛选手说:“拿我们相声演员不当事儿”。 网友也被激怒,认为这位博士手指郭德纲,顺带还把于谦老师黑了一把,甚至直接放话“走着瞧”,是素质低下的表现,连起码的尊重都不懂。 (摘编自《<相声有新人>嚣张博士夫妇用“公式相声”怼上郭德纲》) 材料二: 8月13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李宏烨对在与郭德纲互怼过程中波及于谦表示后悔,并向于谦致歉。 节目之后,李宏烨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节目的一点点澄清》,文章提到郭德纲选择晋级的标准是相声基本功,“ 即使现场一次没笑的德云社弟子和包括一些别的社的笑得很少的都通过了。而边缘形式,包括口技、脱口秀、双簧、女生相声、小孩相声等无论多好笑,一概被淘汰”。 李宏烨介绍,《好浪漫啊》是按照节目组要求写的,“节目组要求我在内容中突出夫妻、博士两个身份”。李宏烨上场前对自己的结果也有预判,“我们肯定是通不过的,所以我们就想,不管能不能晋级了,先让现场爆掉”。 李宏烨所谓的“爆掉”,是指抖出的包袱个个响,观众爆笑。“事实上我们的现场达到了这个效果”。但是为什么电视上,我们看到的观众一脸茫然呢?他的解释是“节目组没有给现场观众反馈的镜头,他们的镜头里是选手等候区里选手的反应”,而且“节目组也把我们和郭德纲友好沟通的镜头删掉了”。 2014年5月,李宏烨与团队原创的相声剧《学长》在交大首演。演出前他们打出“全场爆笑800次”的横幅,结果据李宏烨自己统计,全场观众笑了913次,“创下了中国喜剧界的记录了”。 (摘编自祖薇《交大博士讲相声被淘汰怒怼郭德纲:我曾创喜剧纪录》) 材料三: 相声演员是一门投入产出比低的职业。关于相声演员,在郭德纲、张文顺的相声《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中有所提及: 郭:咱们相声界从业人员很复杂。 张:哎对,这行门槛儿太低。 郭:很多人从南到北四处走穴,有挣钱的有不挣钱的,当然了,也有留守在剧场里演出的。 张:也有坚守阵地的。从商演演员的表演水平和相声作品中都能看出相声演员水平低、包袱段子差的问题。在相声圈中有不成文的说法——相声说到最后是文化功底。相声虽说入门简单,但要成为一名专业功底扎实的相声演员就要付出努力,而这种“相声专业”在新媒介环境中是消失殆尽。相声艺术在新媒介环境下存在作品、演员等质量下降问题,同时也存在媒介扭曲相声的趣味性和讽刺性的问题,因此相声艺术应立足自身,寻求变革。 (摘编自《新媒介环境中相声艺术传播研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宏烨向郭德纲赠书并说“我估计您能看懂这本差不多”,是想一开始就给郭德纲一个“下马威”,表达自己对传统相声演员的不屑。 B. 李宏烨说当前舞台上的相声不够高级,其实是说这些相声停留于传统的唱念做打说学逗唱,缺乏应有的创新。 C.依据郭德纲对其他节目的评判,李宏烨认为自己的节目“肯定是通不过的”,所以他和妻子决定追求现场表演的效果。 D.李宏烨在交大首演前打出“全场爆笑800次”的横幅,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时也借此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追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李宏烨在节目中持有与传统相声不同的观点,他和郭德纲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并产生一些过激言辞。 B.针对李宏烨在节目中的表现,郭德纲、参赛选手、网友的反应不尽相同,但均对其行为持否定态度,事后李宏烨自己也做了反思。 C.根据李宏烨的表述,节目组在后期剪辑时删掉了一些镜头,导致播出的节目与现场真实情况不符,影响了网友对此事做出客观、公允的判断。 D.郭德纲与张文顺在《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中表现出对新媒介的担忧,因为新媒介环境将使“相声专业”不复存在。 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的相声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7~9题。 梭罗河畔 蔡怡 正在替父亲洗脸、梳头的印尼看护阿蒂迎着朝阳轻轻哼着歌。她矮小的身材、甜美的歌声,以及脸上柔和的线条,搭配父亲那满头银发与憨憨的笑容,刻画出一幅让我心醉的祖孙图。 她这旋律似曾听过,不就是早已翻译成中文的《梭罗河畔》吗? “梭罗河畔,月色正朦胧,无论离你多远,总令人颠倒魂梦……” 印尼人一定是有音乐细胞和语言天分的,不然,为什么来台湾的看护只不过接受了短期训练,就个个都能讲上一口流利的中文? 记得第一天去中介公司,接来自东爪哇省的不到四十岁的阿蒂。我忧心忡忡地问中介人:“照顾失智的病人很費神,她会不会中途逃跑?” 中介人还未回答,阿蒂马上睁着她那双乌黑的大眼睛,抢先回答:“太太,我是来好好工作赚钱的,不会逃跑!” 她的中文四声虽不够标准,但已足够让我感受到她那颗认真、诚实的心。 失智的父亲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记得任何家人的电话号码,却常常想往外跑。我找出一本当年父亲、母亲去教会时常用的诗歌本,让父亲在家唱歌打发时间。 诗歌本里满满都是父亲当年的笔迹,但他已完全认不出自己的记号。而母亲已住进天国,我无人可问,只有猜想那打着三颗星号的《荣耀主》,八成是父亲当年很会唱的一首赞美诗。于是我就自己按着简谱练练看,没想到才唱几遍,呆坐在一旁的父亲便开始有反应了。他还记得曲调!我赶紧把歌本放在他眼前,让他看着歌词一起唱。 唱着唱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阿蒂,竟然也跟着哼起来,而且音调很准。我兴奋无比地跑进厨房:“阿蒂,你好神奇!听两遍就会唱,以后我不在家时,你可以陪爷爷唱啰!” 阿蒂微笑着,说:“太太,你要教我歌词,我会用印尼拼音拼出发音来。” 从此以后,经常在我急着要出门时,阿蒂会追出来问:“太太,你昨天和爷爷唱的新歌还没教我呢,待会儿我怎么陪爷爷唱?这样爷爷会很无聊噢!” 主人不在家,看护不是正好可以少做点事,轻松一下吗?她怎么还追出来讨工作?原本只是为工作赚钱的阿蒂,越来越真心关爱父亲了。我感动得抱着阿蒂说:“谢谢你,等我办完事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教你。” 诗歌唱多了,我开始回忆学生时代音乐课上的歌,猜想父亲应该都听过,总会有些印象。于是,我搬出《满江红》《苏武牧羊》这些好久都没人再唱的古调。没想到父亲的脑细胞虽然逐渐死亡,但在每天饭后一小时的反复练习下,居然也能朗朗上口,真是意外的收获。 只是看着皮肤黝黑的阿蒂,陪坐在父亲身旁,拿着她的笔记本,佶屈聱牙地唱:“喝印雪,鸡炖蛋……”时,我总忍不住红着眼眶,激动地拿起照相机,捕捉我要恒久珍藏、让我不可忘恩的镜头。 最令我笑中带泪的是已分不清中国人、外国人的父亲,指着“时听胡笳,入耳心痛酸”几个汉字,诧异地问阿蒂:“你不是中国人吗?为什么都念不对?” 每天下午,阿蒂把睡醒午觉、吃过点心,坐在轮椅上嘴里哼个不停的父亲推出去兜风、晒太阳。每次回来,她总是把头抬得高高的,无限骄傲地说:“全公园的人都说我照顾的爷爷最干净、最漂亮、最会唱歌!” 不过,他俩每次出门不到十五分钟一定回家,因为阿蒂说:“爷爷不喜欢我和别人聊天,只要我注意着他。”当所有的看护都在和同胞叙乡情时,阿蒂却为了父亲毫不考虑自己。 纵使阿蒂用心照顾,两年多后,父亲还是出现各种状况。如每到开饭时,他就开始找各种理由,如“我不饿”“我没钱”来逃避同桌吃饭。阿蒂很纳闷,也很焦虑,找我商量变换各种座位方式,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父亲早已忘记怎么使用碗筷吃饭。他为了遮掩被喂食的尴尬,宁可不吃。 我思索了好久才想出办法,安排他个人的吃饭时间与独享菜单,如包子、馅饼、鳕鱼堡,让他可以像两三岁的小娃娃,直接用双手拿着,大口大口吃,这样他既可以享受美食,又不必担心形象。 和我一起躲在厨房观察的阿蒂,看着父亲吃得津津有味,纠结的心终于放下了。她脱口而出:“假如爷爷没有你这样的女儿,该怎么办呢?” 我拉着阿蒂的手,诚挚地说:“假如爸爸没有阿蒂,我才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处处有阿蒂帮忙的三年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天,我接到劳工主管部门有如晴天霹雳的通知,阿蒂的回国时间已到,而且永远不能再回台湾。 在照顾失智父亲的漫长岁月中,我是一条在惊涛骇浪中失去方向的小船,正在横渡暗无天日的茫茫大海。而阿蒂是我在挣扎中唯一协助我向前的灯塔,我怎能失去她?阿蒂走后,虽然有位新护工来代替,但她的态度大不相同。父亲不能接受,他天天躲在床上昏睡,逃避护工。 第二个星期,时空错乱的父亲以为阿蒂只是出去买菜,一会儿就回来,就坚持坐在客厅的轮椅上,不吃不喝,静静地等,一直等到夜幕低垂……到第三个星期的某一天,父亲忽然用尽全身力气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吓得我一个箭步上前搀住他。没想到,他力气大得惊人,拖着我往厨房移动。进了厨房后,他焦虑地东张西望,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到阿蒂曾住过的房间,望着那空荡荡的床,呆立良久……然后,他慢慢转过身来,像迷路的小孩,惶恐地拉着我的手,用完全不认识我的口气恳求:“小姐,你……你认识我的家人吗?求你送我回家!求你!” 我紧紧搂住父亲,任由眼泪不停地流淌,阿蒂那如天使般的歌声在耳边回响。 (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以印尼看护阿蒂迎着朝阳轻轻哼着歌开头,既是为了引出下文阿蒂在日常用歌声对失智父亲的用心陪伴,又与结尾“阿蒂那如天使般的歌声在耳边回响”相照应。 B.父亲早已忘记怎么使用碗筷吃饭,以各种理由来逃避同桌吃饭,我想出办法,安排他个人的吃饭时间与独享菜单,体现了我的耐心、细心与孝心。 C.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为读者刻画了一位尽心尽职的印尼看护阿蒂的形象。 D. 他慢慢转过身来,像迷路的小孩,惶恐地拉着我的手,用完全不认识我的口气恳求:“小姐,你……你认识我的家人吗?求你送我回家!求你!”是为了说明父亲失智相当严重,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了。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9.文章以“梭罗河畔”为题,有什么妙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国初勋臣廷祚七世孙也。少好学,喜谈兵,再试礼部不中,乃从泾原军,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金人南牧,帅兵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见之庭,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诏以为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行至朱迁,闻金人犯京师,复还。与张叔夜同入城,请于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劫之,使不敢近;又乞诸门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一战而胜。时众言已入,皆不果。后金兵攻安上门,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将,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听。及填道将合,欲用前议,则水已涸矣。车驾幸金营,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其大酋计事,叔夜问其故,曰:“兹行有三说:一则天子还内,二则金骑归国,三则革死。”叔夜为言之,不报。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阴以军法部勒,将攻金营。久之,迁于同文馆,所合已至数万,多两河骁悍之士。既而有立张邦昌之议,革谋先诛范琼辈,以三月八日起兵,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选自《宋史•吴革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B.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C.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D.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古代的一种官名,也指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文中指侍从宾客。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作为凭证。苏武杖汉节牧羊,即是此意。 C.幸,封建时代指皇帝亲临为幸,如临幸、巡幸,文中指宋钦宗到金营去。 D.受册,接受册命,册命指封立太子等的命令,文中指张邦昌接受册封称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革科举不顺,从军报国。吴革从小爱好学习,喜欢谈论军事,两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未考中,于是投身军旅,并做了秉义郎。 B.吴革奉命出使,富有气节。出使粘罕军,他揖而不拜,对粘罕贪利背约的行为严词斥责,维护了北宋朝廷的尊严。 C.吴革多有谋略,无由施展。在宋金对峙中,他多次提出迎敌之策,无论皇帝、守将还是众人,都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 D.吴革忠肝义胆,功败垂成。在有人主张拥立张邦昌时,他谋划起兵阻止,先杀掉范琼等人,结果反而受害,英勇就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吞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5分) (2)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其大酋计事,叔夜问其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好事近·悴春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①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②。 【注】①缸:灯。②鴂:所指何物,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伯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 B. 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首二句虽为状物,但乐观之情已隐然可感。 C.“长记海棠开后”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 D.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因为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股的秾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 15.词的下阕是如何表现“幽怨”的?请简要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 ,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钱穆先生任教于西南联大期间曾在岩泉寺居住一年,学人贺麟、陈寅恪、姚从吾、李珽多来探望,简陋居所一时 。 ②结束“哈佛名家讲坛”后,六小龄童身穿红色外衣现身麻省理工学院礼堂为同学们做演讲,台下人气爆棚, 。 ③4月8日,西安曲江会展中心旅游文化馆内 ,人山人海,这全归功于此次展 区设计的别出心裁。 A.高朋满座 项背相望 座无虚席 B.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项背相望 C.座无虚席 项背相望 高朋满座 D.高朋满座 座无虚席 项背相望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这一方面将会改变现有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 B.冠军教头“银狐”里皮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的两年之内,便把广州恒大队由“中超新军”打造成为“亚洲豪门”,赢得了中国球迷的广泛追捧。 C.《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依法扶危济困全新“善时代”的到来,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D.“阿尔法围棋”在李石乭走出那步极具创造力的一招之后连续下了两步臭棋,那是连业余围棋手都不会下出来的败招,无论你用多么发散的思维思考都不能不认为那两步棋有任何价值。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法律条文,另一端是发展成为诗。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 ,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六个门类法律法规汇编而成的《六法全书》很美。 A.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 B.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 C.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 D.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 20.下面的文句,是美国作家爱得加斯诺在鲁迅先生逝世后撰写的一幅挽联中的语句,请调整被打乱的顺序: (不能填序号) (6分) ①文坛从此感彷徨②译书尚未成功③先生已经作古④惊闻陨星⑤痛忆旧雨⑥中国何人领呐喊 上联: 下联: 21.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5分) 据新华社报道,文化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中作出新规定: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8时——20时进入“网吧”,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四、 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同学们,历史的天空,是非成败,现实的世界,色彩斑斓,其中一定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 ,触动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明确文体;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一次质检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B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错误。原文第一段“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选项把“通常”遗漏,混淆范围。所以选B。 2.C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C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很明显对象是“在这些小说家笔下”而不是“人们”,范围扩大,且原文没有“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这层意思,曲解文意。所以选C。 3.B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说法错误,文章第三段“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第四段“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说明未降低对虚构依赖。所以选B。 4.A(李宏烨的表达不得体不能说明他“对传统相声演员的不屑”) 5. D(“《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表现出对新媒介的担忧”错,应是对新媒介环境下,相声艺术的质量和发展问题担忧。) 6.(1)创新相声表演方式。例如运用科学思维对相声进行研究,丰富“抖包袱”的样式,为相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加强相声演员文化功底,使表演更耐人寻味、更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吸引更多真正爱好相声艺术的观众来听相声。 (3)在新媒介环境中,要研究新媒介,适应新媒介,立足自身,寻求变革。(答出两点给满分) 7.D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艺术手法的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本题中,D项,“是为了说明父亲失智相当严重,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了”理解有误,结合前文内容来看,父亲说这句话时阿蒂已经离开了台湾,并且永远不能再回来,父亲在找寻阿蒂无果时说了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阿蒂已经被父亲当做家人。故选D。 8. ①比喻,将“在照顾失智父亲的漫长岁月中”比喻为“暗无天日的茫茫大海”,将“我”比喻为“失去方向的小船”,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②内容上,表明父亲失智时间之长,带给我的惶恐与无助,也表明父亲对我的重要性。③结构上,与下文将阿蒂比喻为“灯塔”相照应,顺势引出阿蒂对我和父亲的巨大帮助。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词句段的含义、情感与作用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类题目,一看修辞,二看重点词语,三看表达方式,四看描写方法。本题,画线句子是“ 在照顾失智父亲的漫长岁月中,我是一条在惊涛骇浪中失去方向的小船,正在横渡暗无天日的茫茫大海”,赏析此句,首先,分析它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由“是”字我们可以分析出此句话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失去方向的小船”,把“照顾失智父亲的漫长岁月”比作“横渡暗无天日的茫茫大海”,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其次,找出分析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漫长岁月”表明父亲失智时间很长,“失去方向的小船”表明父亲从前一直作为我的向导,突然他失去了引导作用,我也就迷失了方向,体现了父亲对我的重要性;而小船在茫茫大海中又显得是如此的渺小与孤助无援,又体现了在没有父亲引导的这段时间内我的无助。最后,联系前后文,分析此句话在行文安排上的重要性,结合下文“而阿蒂是我在挣扎中唯一协助我向前的灯塔”,把阿蒂比作灯塔,体现出阿蒂对于我的人生的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9.①意象美,引人遐想。用地点名称命名,勾起人们想要探寻河畔发生了什么故事的想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富有双关意。在文中是歌曲名,开头结尾处出现阿蒂演唱的歌声,与题目相照应,丰富了视听感;又是主要人物阿蒂的故乡所在,点名人物“外省人”身份。③象征着牵挂和感激之情。歌词“梭罗河畔,月色正朦胧,无论离你多远,总令人颠倒魂梦……”,与阿蒂对父亲耐心细致地照顾了三年后永远不能再回台湾的情节相照应,从此犹如河畔遥望,既象征相互牵挂之情,也象征我对阿蒂尽心照顾父亲的感激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对于题目的作用无外乎结构上、内容上、情感上、社会意义上几方面。题目的作用还和散文的“形神”有关,“形”,也就是艺术构思,“神”就是文章的主旨、情感。本题考查的“梭罗河畔”,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个地名,一听到这个名字,首先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自然让人想要探寻在梭罗河畔发生了什么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梭罗河畔”在文中是歌曲名,开头出现阿蒂演唱的歌声,照应题目,同时,文中的主要人物阿蒂来自印尼,梭罗河畔代表了她的家乡,歌词“梭罗河畔,月色正朦胧,无论离你多远,总令人颠倒魂梦……”指出后文阿蒂回归家乡,再也不能来到台湾,通过这个题目表达了我对阿蒂心存感激,对自己和父亲再也不能见到阿蒂,报答她感到遗憾。 10.【答案】D 【解析】根据意义单位划分停顿,注意人名的简称,如“革”“傅”。 11.【答案】A 【解析】“文中指侍从宾客”错,从上下文看,閤门宣赞舍人是官名。 12.【答案】C 【解析】“无论皇帝、守将还是众人,都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错,从文中看,张叔夜、孙傅是听从他的建议的。A项、B项、D项这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所以选C项。 13.【参考答案】(1)钦宗询问割让土地和不割让土地的好处和坏处,他回答说:“金人有吞并我们的意图,希望把关中的兵马全都起用奔赴都城作为防备。” (2)吴革认为坠入了金人的骗局,去请求张叔夜,想亲自去见他们的大首领谋划事情,张叔夜询问其中的原故。 【解析】(1)的重点词“利害”翻译为“好处和坏处”,“吞噬”翻译为“吞并”,“愿”翻译为“希望”,“悉”翻译为“全都”,句意1分。 (2)的重点词“以为”翻译为“认为”,“堕”翻译为“坠入、掉入”,“计”翻译为“谋划”,“故”翻译为“原故”,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吴革字义夫,是华州华阳人,立国之初,功臣廷祚的第七代孙。从小好学,喜欢谈兵,两次去礼部应试,不中,就去泾原从军,凭借秉义郎的身份去经略司工作。金国南侵时,带兵解了辽州之围,出使粘罕的军营,见粘罕于庭,只作揖而不拜,责备粘罕贪图利益,毁坏盟约,理直气壮,粘罕自觉理亏,为此下令召回威胜等屯的士兵,授给他书,让他回宋。钦宗询问割让土地和不割让土地的好处和坏处,他回答说:“金国有吞并我们的意图,希望把关中的兵马全都起用奔赴都城作为防备。”皇帝下令让他担任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着节谕出使陕西。到了朱迁,听说金国侵犯京师,便又回来了。与张叔夜一同入城,向皇帝请求,请求去秦州;又请求出城应战,使敌人不敢接近;又请各门一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以一战而获胜。当时众人的言语已经献给皇帝,但是都没有回音。后来金兵攻安上门,填塞道路,度过壕沟,吴革告诉守将,让他排出蔡河之水来淹没敌人,守将不听。等到道路将被金人填平,守将才想采用吴革之前的提议,但是河水已干了。车驾来到金营,吴革认为坠入了金人的骗局,去请求张叔夜,想亲自去见他们的大首领谋划事情,张叔夜询问其中的原故。曰:“这一趟有三个可能的结果:一是天子平安回来,二是金兵归国,三是我死。”叔夜把这话报告了朝廷,没有回应。皇上、皇妃、皇后、太子等人出郊(去金营和谈),吴革告诉孙傅,希望他挽留皇帝,没有成功,就给孙傅谋划,在启圣僧院设置振济局,招募士民来吃,一日之内,上万人来到,革暗地里用军法约束他们,将攻打金营。很久以后,迁到同文馆,聚集之人已达数万,大多是两河一带勇敢骠悍之人。不久,有人主张立张邦昌为帝,吴革打算先诛杀范琼等人,在三月八日起兵,计划确定后,行动前二天,有数百宫中亲兵掀开门帘进来说:“张邦昌将在七日受册封,请立刻发动。”吴革就披甲上马,到了咸丰门,周围都是琼的党羽,等到吴革来到军帐,被就抓了,胁迫他跟从叛逆。吴革破口大骂,从容就议,脸色不变。他的手下百人都同他一起去死。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对诗人情感理解错误,“乐观之情”错误,应是“伤感之情”。阅读全词,赏析首句“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断定“帘外”定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之情,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意味。此二句虽为状物,但诗人的伤感之情隐然可感。故选B。 15.【参考答案】①直接抒情或者直抒胸臆:“魂梦不堪幽怨”一句,直言“幽怨”。②借景抒情:酒阑、歌罢、空的酒杯、忽明忽暗的油灯以及窗外凄厉啼鸣的“鴂”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暗、凄清、空冷的氛围,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间接地抒发幽怨之情。 【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抒情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阅读全词,精读词的下阕:“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词人在这里并没有直言其如何的孤寂,愁苦,而是通过四个极富象征意味的物体刻画酒阑、歌罢、空的酒杯以及忽明忽暗的油灯,整个画面幽暗、凄清、空冷。试想,一个闺中思妇置身于如此环境中,其心情该是怎样的凄怆孤寂,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白日词人是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愁更愁,想在梦中得到一丝慰藉,然而梦中的情景,依旧使梦魂幽怨哀愁。醒来之时,听到窗外凄厉的“啼鴂”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第二步,就诗的内容分析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中作用。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等方式。回答本题时,在答出抒情手法后,抓住“幽怨”一词分析诗人的抒情手法以及思想情感。如:“魂梦不堪幽怨”一句诗人直言“幽怨”,是直接抒情。“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一声啼鴂”等是景色描写,诗人通过对这些幽暗、凄清、空冷景象来烘托渲染情感,间接抒发“幽怨”之情。 16.【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携”“萧”,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17.【成语辨析】(3分)D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第一句中写“学人贺麟、陈寅恪、姚从吾、李珽多来探望”,这些学人均为当时学界翘楚,自然要用“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与语境中的“台下”相照应,应为“座无虚席”。项背相望:原指前后相顾,后多用来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在这三个词语中,“项背相望”较为陌生,但与后面的“人山人海”相连,根据语境也可以推断出来。另外,这个成语要与“望其项背”相区别。“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 18.【语病辨析】(3分)C (A搭配不当。本小题设置考查点为并列结构中的搭配不当。“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与前面的“减轻”不能同时进行恰当搭配,与“负担”可以搭配,但与“职责”则不恰当。B暗换主语。是里皮“赢得追捧”,非“执教经验”;D否定不当,“不能不说”为双重否定,与语意矛盾。) 19.【语言连贯】(3分)B (与“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衔接得最好的是“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与“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六个门类法律法规汇编而成的《六法全书》很美”前后顺序相对应的是“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 20.参考答案: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1. 参考答案:文化部作出规定,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将受限制。 22.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按照作文要求必须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什么内容,可以是各种感想,平时积累的材料,这属于打开思路的问题,可以采用“追果溯因”的方法来帮助打开思路,探索“前因”和“后果”。先看对“前因”的探索:①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人、物还是事?触动我的客观原因是什么?②我的心灵被触动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再看对“后果”的探索:①心灵被触动的结果,使我奋发、感动,还是有所感悟?受到启迪?②我对触动我的人或事持怎样的态度?颂扬还是贬斥(倾向于颂扬。)如此向前往后追索,思维很快就展开来了。然后采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构思方式,即选择典型的人或事来反映“触动我的心灵”的思想情感,将触动心灵的情感融注于具体形象的人、事、物之中。这样“触动”我的人或事就鲜明了,“触动”的过程就具体了。 可以说题目本身涵盖面广,从作文提示语可以得到提示,可从两方面选材。一是历史角度,看过的书、电影、电视等各种历史事件和各类历史人物等。如可写“司马迁,触动我的心灵”颂扬战胜困难、直面苦难的坚毅精神;另一角度是从个人身边生活着眼,从身边的人、事、物入手。父母师长、山川树木、虫鱼鸟兽、社会现象及热点焦点等。如可写“不羁的雄鹰,触动了我的心灵”传递出对坚忍不拔精神的肃然起敬。“母爱,触动我的心灵”,表現母爱的伟大。“老师,触动我的心灵”,讴歌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乡情,触动我的心灵”,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爱心,触动我的心灵”,歌颂社会新风尚 。“赛场搏击,触动我的心灵”,赞颂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等等。 根据写作的文体要求,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題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膩的情感生动细膩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母亲下岗,触动了我的心灵 那天,我回到家,屋子里很昏暗。母亲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发呆。“妈,不舒服吗?”我放下书包想去倒开水。母亲拉住我,让我坐在她身旁:“你……想念大学吗?”“啊?”我感到惊讶,“想呀,您不是说将来竞争激烈,非让我考大学吗?”“妈……”母亲勉强笑了笑,说道:“妈就盼你有出息。” 又是一个周末,我早早回到家,却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便问一旁剥豆的邻居大妈:“我妈呢?她不上班了呀?”大妈一脸疑惑,“你不知道?你妈下岗托我替她在菜场里找了份临时工,就在拐角,你去找……”我不等大妈说完,早就飞奔出去。穿过弄堂,“越”过菜市,刚到拐角处,我怔住了。 母亲穿着一身破旧不堪的工作衣,正弯腰洗鱼,沾满血污的手麻利地干着,一绺干枯而又焦黄的头发随风飘拂。突然母亲微微咳嗽起来,腰也伛偻着。咳了好一会儿,母亲捶捶胸,又直起腰来。一切我都明白了。我和妈妈的目光相遇,她尴尬地笑了。 我只觉得让妈妈为了我干这份差事,太伤一个男子汉的自尊。我的眼泪出来了。我走上前抚摸着母亲那双冰凉而又粗糙的手说:“妈,别干了,我……不考大学了!”母亲吃了一惊,嗫嚅着想说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说。她陪我离开柜台喃喃地说:“妈虽然辛苦些,但总比闲在家里好……念大学不得积蓄一点钱吗?……”夕阳照在她那布满皱纹的瘦瘦的脸上,我这才发现她已经老了;干枯而焦黄的头发中竟添了缕缕银丝!我真想扑在她怀里大哭一场。母亲直起了腰说:“早点回家做功课吧。”便拎着铅桶向柜台走去。她把鱼放进桶中,然后倒在柜台上。她个子不高,自然十分费力,她踮起脚,努力抬高桶,仍没有成功,她搬来一个木箱垫在脚下,身体向左倾,借助右膝盖才把铅桶拎起。我想帮她一把,她却叫:“不要你帮,手都弄脏了。”我禁不住母亲的催促,只得往回走。 西下的太阳照在街道和菜场上,金光灿烂。在弄堂口,我又转身去看母亲,她的腰挺得直直的,干得正起劲……她将那一抹光辉洒向我,我感受到阵阵的温馨…… 我眼前悬挂着一幅画面:母亲穿着工作衣,拎着铅桶把鱼倒在柜台上,踮起脚……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世上还有最美的画,我要说不是雷诺阿,也不是莫奈,而是这一幅! 点评:文章较好地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中,不仅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并为之心甘情愿地付出辛劳,更洋溢着“我”从母爱中所感受到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情真意切。 一滴雪水,触动了我的心灵 昨天的一场大雪,给大地穿上了一件白色的裙衫。今天,虽冷,却太阳当空。 早晨从教学楼前经过,一滴水砸在了我的头顶。“大晴天的怎么会下雨?”正当我纳闷的时候,又一滴水落在了我的头上,冰冰凉凉的。我赶忙抬起头来看个究竟,原来是楼顶积雪的融水。躲过又落下来的一滴水,心中也讨厌起它来。 晌午的时候,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晒得外面暖烘烘的。午饭时刻,便搬了凳子到楼道中晒太阳。微迷双眼,享受着天赐的温暖,放松着自己的神经,时间就在这随波逐流中一点点的流逝。不经意间看到一群初一的小学生正在伸手接着什么。心中一阵好奇,于是探起身来,用力的睁大眼睛去搜寻。看到的是他们手上方一片空空如也的天空。我站起身来,决心去那里探个究竟。 “你们在干什么呀?”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品尝海洋的水呢!”这时一滴水又落下来,他们高兴的叫起来。“怎么是海洋的水呢?这分明是雪水呀!”我反问道。这一次他们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 也许这些水就是从大海中蒸发到空中,后来在遇到寒冷的空气后才变成了雪,现在它又成了水,谁能说不是大海中的水呢?”然后他们开心地笑了起来,继续争抢着去接那来自大海的水,调皮地伸出那长长的舌头去舔尝“海水”美味。兴致盎然地争着说自己的感受。 我的心禁不住一阵感动,是啊!这怎么是一滴简单的水呢?它的形成中经历了炽热的蒸腾、经历了凛冽的寒风,在不远万里的跋涉中也许还有我们无法预料的坎坷和挫折。现在它又化作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从高空义无反顾地滑落,去亲吻那久违的大地,滋养万物的生长。为了这个目标,它付出了多少?我们何时思考过?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这些呢?是因为那些所谓的知识挤掉了我大脑深处想象的空间吗?是因为年龄的增加让我失去了享受童真童趣的能力吗?还是中考的压力?对,我想到中考,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前,我做了什么?我的目标又是什么? 由此我又想到了人生,一滴水的生命不也是人一生的写照吗?只不过我们的生命比水长一些罢了,可我们人生能比它的生命充实、丰富吗? 水继续滴落着,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评点:文章构思巧妙,一波三折。“百无聊赖的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低年级同学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于是怀着好奇的心去探询,不想他们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样的“答案”又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本是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却让作者敏感的心和曲折的叙事演绎得如此精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