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人教A版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教案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考点 考题分布 考情分析 灿烂的中华文化 2014·全国卷Ⅱ·19T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两岸文化交流等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2)结合我国纪念抗战胜利、英模事迹等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3)结合一些地方文化建设实例,考查文化强国建设。(4)结合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考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 2013·全国卷Ⅰ·39(1)T 2013·全国卷Ⅱ·19T 2012·新课标全国卷·21T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16·全国乙卷·39(2)T 2015·全国卷Ⅱ·39(2)T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017·全国卷Ⅰ·19T 2016·全国丙卷·21T 2015·全国卷Ⅰ·20T 2015·全国卷Ⅰ·39(1)T 第一步:基础强化 1.(2017·全国卷Ⅰ·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 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地消除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6·全国丙卷·21)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②④入选;“工匠精神”并不能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①③排除。 答案:C 3.(2015·全国卷Ⅰ·20)“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校训的故事》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是因为校训与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故①②正确;③中的“全面” 说法错误;④中的“基本途径”说法错误。 答案:A 4.(2014·全国卷Ⅱ·1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①符合题意;该纪录片通过介绍我国的饮食文化,引起极大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体现了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②表述错误;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但并没有丰富和扩展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④表述错误。 答案:B 5.(2013·全国卷Ⅱ·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台湾风物图卷》画作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①②正确。两幅画各有不同的欣赏价值,③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④不能入选。 答案:A 6.(2012·新课标全国卷·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根据材料,澳门各种教派和睦相处,中西文化相映成趣,这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体现了澳门文化的多样性,说明澳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与题目无关,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区分汉字与文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侧重于历史悠久、绵延不断,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博大精深侧重于内容丰富厚重,具体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 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善结合、融入、借鉴等。 4.把握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5.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与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6.区分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态度 对待落后文化可以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待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7.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与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1.朗读者 《朗读者》由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纲制作人,以“朗读打动人心”为口号,每期邀请一位富有经历的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或不期而遇的平凡素人,通过朗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相互交织,共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描绘出中国几代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画卷。 2.《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4.文房四宝 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事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5.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指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总的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6.泛娱乐化 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令收视率增高。 7.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指的是一种长时间持续的、并对个人在心理、身体和言语遭受恶意的攻击,且因为欺凌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或体型等因素不对等,而不敢或无法有效的反抗。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透过对受害人身心的压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愤怒、痛苦、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 第二步:能力通关 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 1.[2016·全国乙卷·39(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思路分析】 谣言属落后文化,针对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首先要增强对落后文化的辨别眼力和抵御能力,其次要发挥大众传媒在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同时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和弘扬英雄精神。 【考场答卷】 【阅卷点评】 7分;答案要点基本呈现,但语言表述笼统,不具体、针对性不强。 【答案组织】 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4分)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3分)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3分)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见证与表现 原因 源远流长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为什么 ①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民族生存: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怎么样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必由之路和宏伟目标 为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②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② 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要求 ①必须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石 ②必须对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善于在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文化价值,确立自身的文化地位 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答题要素:指导思想+中国道路+自觉自信+基础工程+立足实践+主体力量+体制保证+精神文明+中心环节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6)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 (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8)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9)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坚守中华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 山东嘉元盛世艺术中心承办的“引领经典·传承百年——当代实力派名家邀请展”于2017年5月13日10:00在山东嘉元盛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堪称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集中亮相的盛会,同时也是一次中国当代画坛老、中、青三代画家中部分代表画家的联展。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七千余年。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④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历程既能表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又能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答案为C项;②③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C 2.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材料反映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中国画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吸收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自身表现力,这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体现,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答案为B项;①不为材料所反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 答案:B 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海昏侯墓的珍藏首次亮相,引发了人们对这座沉睡了2000多年的汉代王侯墓的高度关注。这个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已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不久的将来,一座优美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新的历史时期,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文物保护对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推动文物保护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写两条建议。 答案:(1)①文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推进文物保护有助于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展示中华灿烂文化,见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程。增强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维系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滋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2)①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统筹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同时,推进文物合理利用。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文物适度利用,严防过度利用,走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 (3)示例:社会团体组织开展保护文物的公益活动,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引导民众文明出行,争做中国好游客。发挥社区、学校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015·全国卷Ⅰ·39(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 ,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思路分析】 【答案组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分)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4分)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为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怎么样 ①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③根本途径: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④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⑤公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为什么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怎么样 ①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为什么 ①道德具有时代性,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添新内容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此,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怎么做 国家 ①充分挖掘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弘扬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 ②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③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个人 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 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前挂后联 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 (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7)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8)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9)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10)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国家组织相关活动加强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依据 答题要素: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文化现状+文化强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素质+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3)人们精神生活、道德层面产生一些忧虑现象,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弘扬正能量,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4)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5)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 (6)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科学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 (8)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提高综合国力。 践行核心价值 塑造完美人生 2017年4月26日,“草根宣讲员”陈阳走进鲁南技师学院作了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会,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萨德事件”等热门话题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来现场师生的共鸣。据此回答1~2题。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这表明( )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③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④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该题引用习主席的话来告诫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脚踏实地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②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④观点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 答案:C 2.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 )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弘扬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未体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排除①;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②错误;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与人为善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 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人们都有一颗愿意行善的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从救灾济贫、扶老助残、救孤助学,发展到心灵关爱、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更广泛领域,让公益之光从城市到乡村,照亮每个人的心灵,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 公益成为一种精神,也正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它对于推动公民互助风尚的形成,对于中国扶危助困传统精神的光大都厥功甚伟。中华民族也早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统。爱心传递爱心,感动催生感动。这种“传染”让人对生活产生美好的体验,对人生充满信心,对社会感恩,对他人友善,这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肌理,这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微公益,小行动,大不同,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 (1)结合材料,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说明微公益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怎样正确对待微公益。 (3)结合材料,就微公益活动的开展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15个字以内。 答案:(1)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微公益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亦可)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善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新事物——微公益,要支持、鼓励和推动其发展。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对微公益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但也要对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微公益活动开展应坚持做好量的积累,走循序渐进的道路;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示例:微公益,大梦想;从心出发,让爱传递;无微不至,爱心满天;以微薄之力,让世界更美;微言微语微公益,大义大爱大志愿……(本问为开放式题目,没有固定答案。要求必须围绕“微公益”活动开展的主题,符合宣传标语的要求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