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前历史综合小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期中考前历史综合小练

高三历史期中考前小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5题,75分)‎ ‎1.《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知。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家的新发展 D.君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5.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6.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主张削弱君权 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7.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8.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古典文化 D.儒家学说 ‎9.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10.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发展 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11.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 C.马克思注意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12.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13.‎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 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 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 ‎14.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①《<共产党人>发刊词》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15.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 ‎ ‎ ‎ ① 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②五四运动 ‎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浑天仪  ②原子弹爆炸  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④“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7.“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体现了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卢梭 D.马丁·路德 ‎18.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 A.都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19.下图为达·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芬奇 A.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 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 C.实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D.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 ‎20.“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21.17、18世纪的欧洲人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C.启蒙思想运动的推动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2.《全球通史》写道: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材料叙述的是 ‎ A.新航路开辟的情景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 ‎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情景 ‎23.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了办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24.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10~12)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作者:宋朝 法国 西班牙 B.类别:文人画 印象画 现代派 C.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 “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 “造型写实”‎ D.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 西方浪漫主义美术的精华 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25.文学与艺术象一对姊妹花,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文艺作品创作的风格来看,下列作品中有一幅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风格的是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26.(15)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如三纲,其纪之如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 ——朱熹 材料三 欲中国之亡,必自至诚至敬尊孔子为教主始。‎ ‎ ——摘自康有为《中华救国会》‎ 材料四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步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新信仰,对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摘自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五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并分析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2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待孔教(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4)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5)根据材料五,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2分)‎ ‎(6)结合生活实际,任举一例说明儒家思想中的某些精华仍然可以为今天所用。(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生路在哪里?中国的光明在哪里?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孙中山。‎ 材料二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三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动了一场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2)毛泽东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20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道路遭受的重大挫折是什么? (3分)‎ ‎ ‎ ‎(3)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在哪两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分)‎ ‎ ‎ ‎(4)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深刻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2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 ——搜搜百科《达尔文选化论》‎ ‎ 材料二 严复《天演论》的特点在于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而是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根据事实,“取便发挥”的“达旨”。这本书所以能起巨大影响,原因也在这里,它对外国思想的介绍翻译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力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的需要。‎ ‎ 《天演论》用自然科学的许多事实,证明了生物界物竞天择、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以达尔文主义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给了当时中国人以发聩振聋的启蒙影响和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立即作了当时正涌现的新型知识分子和革命派的重要的精神食粮,煽起他们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走上革命道路。固然这主要由于社会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而《天演论》在思想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 ——李泽厚《论严复》‎ ‎ 材料三 ‎ ‎ 它(达尔文主义)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在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4分)‎ ‎ (2)据材料二归纳概括严复《天演论》的特点。(2分)‎ ‎(3)三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影响。(3分)‎ ‎29、(10分)‎ 材料一:《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彊,而赋税平”‎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实行了“均田制”,把茺地分给农民,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这样一来开垦的茺地多了,农民生产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1)材料一、二土地制度的本质是否相同?依据材料说明理由。(3分)(不得照抄材料)‎ ‎(2)材料一、二的改革,如果从历史进程角度该如何评价?(2分)‎ 材料三:1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潢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 2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虛,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 3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4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北魏迁都学术界存在两派不同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术哪些材料?(2分)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1分)‎ 材料四: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4)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2分)‎ 高三历史期中考前小练 ‎1-10 BACDA CCACB 11-20 DCBAC DBACD21-25 BCDBC ‎26. 答案:(1)“显学”的原因: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学的二重性结构,孔孟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等。(2分)‎ 独尊地位的原因:西汉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需要;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挥;汉武帝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2分)‎ ‎(2)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2分)‎ ‎(3)康有为借助儒家学说来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陈独秀极力批判儒家学说。(2分)‎ ‎(4)戊戌变法时中华民族还没有完全觉醒,封建思想还占主导地位,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来反对儒家思想。(2分)‎ 新文化运动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激起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2分)‎ ‎(5)(2分)A.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B.经济方面: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C.道德修养方面: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以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6)“诚信”(“言必行,行必果”荀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因材施教”等(言之成理即可)(1分)‎ ‎27、(1)革命: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者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危害: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3)中共“七大”、“十五大”‎ ‎ (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8.(11分)(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达尔文青年时的远游实践,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和进步,如细胞学说、早期生物进化思想。(4‎ 分)‎ ‎ (2)是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性地翻译;力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的需要。(2分)‎ ‎ (3)对中国:给当时中国人以启蒙影响,激起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2分)‎ 对西方:政治上,顺应了德国统一和民族主义的需要;经济上,适应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需求;被用来为西方殖民扩展作辩护。(2分)‎ ‎29.(1).相同。商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孝文帝在封建土地制度下的政策调整。维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了封建统治。‎ ‎(2).商鞅变法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孝文改革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 ‎(3).赞成派:材料1、3;反对派:材料2、4. ‎ ‎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任两个得1分)‎ ‎(4).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是因为“汉化”政策。‎ 评价:正确。“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动摇了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反抗,政权灭亡。‎ ‎ 错误。该观点全盘不定了“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略)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无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