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南城二中2019—2020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 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 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C. 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D. 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元首,又是群巫之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商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故B项正确;商朝的人事实际上由统治者主导,故A项错误;商代虽然生产力落后,但祭神是商王垄断神权的手段,与生产力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故D项错误。故选B。‎ ‎2.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答案】B ‎【解析】‎ 材料涉及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A错误;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 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结合所学可知,目的在于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B正确;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 ‎3.《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 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 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故A项正确;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给事中不属于中书省,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相权不可能与皇权相互制衡,皇权是不断强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封还诏书属于封驳权,但不等于可以否决皇帝诏令,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4.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题干“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知,在行省制下,地方有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对比宋朝而言,地方的权力相当大。故答案为B项。A项,题干没有提及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到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排除;D项,行省隶属于中书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排除。‎ ‎5.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 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官员的司法权被中央政府剥夺,体现的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监管,与司法机构独立无关,A选项排除。专制皇权体现的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B选项排除。地方政府的职能仍然负责地方的行政事务,D选项排除。‎ ‎6.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 A. 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 B. 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 C. 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 D. 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说明宋朝台谏制度充分发挥其直言相劝并纠正错误的功能,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故D正确;台谏制度是劝谏制度,不是监察制度,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排除B;材料现象与理学无关,排除C。‎ ‎7.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目的就是为国家选拨优秀的人才,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指出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占一定的比例,还远未达到垄断的地步,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很多宰相出自世家大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说明门阀士族对科举制度仍有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世卿世禄制度指的是世袭制,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故D项错误。‎ ‎8.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定上先由六部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最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选人的名字书写在纸上,然后将纸折起放入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关于上述选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 B. 体现皇权至上的原则 C. 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D. 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阁臣的选定有一套程序,由皇帝选出最终人选,可知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原则,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而是强调皇权至上的原则,排除A。阁臣的选拔有一定的随意性,但材料强调皇权至上的原则,排除C。材料中没有提到政治腐败的问题,而是强调皇权至上的原则,排除D。‎ ‎9.《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 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 B. 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C. 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 D. 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可知清政府官员对丧失关税自主权的危害认识不足,说明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选项符合题意。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选项排除。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的说法与材料强调的官员对协定关税签订后洋洋得意的态度相矛盾,B选项排除。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说法不符合史实,协定关税给中国的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灾难,D选项排除。‎ ‎【点睛】《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的规定是一种片面的协定关税税率。它只规定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规定中国对英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英方须同中国商量。其结果便形成了中国单方面的减让关税税率。因此,这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项影响极深远的经济侵略措施。‎ ‎10.下图所示现象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 A. 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 B. 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 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D. 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经历了由增长到降低的变化,这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英国总结原因时认为是由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足,所以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选B项;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表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排除A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排除D项。‎ ‎11.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 A. 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 B. 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C. 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 D. 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太平天国专门一个机构,负责删改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B项正确。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虽然与基督教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并不是为了宣传基督教。因此不可能是为了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清政府统治的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A项错误。这样处理儒家经典,不能产生C项说法。‎ ‎【点睛】“删书衙”为例,在一些新名词或是概念出现的时候,适当运用拆解和重新组合的方式,解读其在新情境下的内涵,有助于解决相关问题。‎ ‎12.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 A. 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 B. 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 C. 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 D. 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当中并没有“建立专管租界”的内容,故A 错误;日本在杭州、苏州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并不能说明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故B错误;租界的特权在《马关条约》之前已经存在,日本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租界的特权,从而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故C正确;1896年没有形成群众反帝斗争,故D错误。‎ ‎13.下图是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 A. 儿童成为新思想传播的主体 B. 清政府大力宣扬宪政的思想 C. 辛亥革命推动自由观念传播 D. 社会上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儿童”喻接受西方思想的先进的中国人而非年幼的中国人,材料中的“老者”喻拒绝接受西方思想问换的冥顽不化的中国人,可见社会上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排除A,选D。材料没有反映清王朝宣扬宪政的信息,排除B;1908年辛亥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 ‎14.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 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 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 C. 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 D. 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可知,五四运动对社会的变革是从个人改造开始做起的,即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进行了有机地结合,故选D。五四运动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但并没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排除A;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是从辛亥革命开始,排除B;材料中提及社会建设、社会改造、个人改造,却没有提及五四运动对革命进程的推动作用,C选项排除。‎ ‎15.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说明中共 A. 实现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B. 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 C. 避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 开始受到国际因素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可知,中共二大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故选择B选项;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故排除A选项;这些组织原则并不能避免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出现,故排除C选项;中共自成立就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故排除D选项。‎ ‎16.西柏坡纪念馆内的一块展板上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当年我党做出这些“规定”的主旨是 A. 加强执政党工作作风建设 B. 突出革命导师的崇高地位 C. 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 D. 加强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可知,当时中共对领导人的生活和工作作风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是为了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故选C。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旨在加强执政党工作作风建设,排除A;“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显然与B项的描述相违背,排除;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当时并未建立,故没有加强一说,排除D。‎ ‎17.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A. 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 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C. 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 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科学论断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有稳固的战略后方,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出现情况下发表的论断,A选项符合题意。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是建立在认识到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基础之上的,B选项排除。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的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对国共内战的结果判断属于国内局势的判断,D选项排除。‎ ‎【点睛】一切反动派既是纸老虎。从长远与战略来看,一切反动派在人民正义的力量前都是纸老虎,终将败于人民汪洋大海的反抗,我们面对强大的反动派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从现实与战术来看,反动派一般占有优势资源与强大的暴力工具,也是真老虎,在与反动派的斗争中要高度重视战术运用,有耐心、有战术地打倒反动派。后来也广泛应用于人们工作生活中,把日常遇到的困难、挫折、挑战看作纸老虎。‎ 二、非选择题 ‎18.中国古代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和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容。‎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 材料二 汉之刺史、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自辟”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郡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答案】(1)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形成了二元体制。‎ ‎(2)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3)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4)地方自主性(或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 ‎【解析】‎ ‎【详解】(1)意图:依据材料一“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可以概括出是加强对地方统治的答案。影响:依据材料一“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可以归结出是二元制体制。‎ ‎(2‎ ‎)特点,依据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可以得出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的角度组织答案,即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3)特征:依据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可以归纳出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4)趋势:结合材料从中央集权加虽的角度概括作答即可,即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