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时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
课后限时集训(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 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 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 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 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 D [图中没有西欧国家,没有美洲、非洲国家,说明当时中国没有得到欧洲的普遍认可,也就无所谓的全方位外交,故A、B两项错误;图片只能反映许多亚洲国家和中国建交,并不能反映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故C项错误;由图示可知,和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2.毛泽东在全国工商联某届代表大会的座谈会上曾说道:“有人认为可以采取中间立场,站在美苏之间,做个桥梁。我们认为,站在中间的办法并不好……大工厂我们还不会设计,例如化学、钢铁、坦克、汽车、飞机等工厂,谁替我们设计的呢……如果站在美苏之间,看起来很好,独立了,其实是不会独立的。”这一讲话旨在强调( ) A.中美建交的可能性 B.独立自主的必要性 C.三大改造的迫切性 D.“一边倒”的重要性 D [材料表明在新中国对外关系上,毛泽东不主张站在美苏中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选D项。] 3.(2019·苏州期初调研)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D [依据题干材料中“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是“另起炉灶”政策的体现,故本题选D项。其他选项均不是“另起炉灶”的内涵。] 4.(2020·徐州一中期中调研)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 A.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 [由材料“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 5.1953年12月底,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指出:“两个大国之间……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材料中“这些原则”的提出( ) A.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B.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C.消除了中印两国之间的矛盾 D.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排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消除了”表述太绝对,中印两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C项错误。] 6.周恩来说:“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复杂的。但是举行这个会议本身,就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 ) A.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联系 A [由“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可知,本次会议指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故选A项;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下,我国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1979年,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排除C项;D项指1955年万隆会议,与“五大国”无关,排除。] 7.“作为新中国一项重要的外交原则,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一原则的核心是( ) A.和平共处 B.不结盟 C.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 A [材料中“新中国一项重要的外交原则”“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指的是1953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A项正确;不结盟是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原则,B项错误;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精神,C项错误;独立自主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8.(2019·海门一模)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 )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顺利解决的是日内瓦会议,而材料中的公报指的是中美之间的公报,故A项错误;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故B项错误;周恩来指的公报是1972年发表的,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表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正确。] 9.(2019·南京盐城一模)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 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 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 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 B.“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 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B [题干中的数据反映出中国与缅甸、埃及和非洲的贸易总额在1955年后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这种经济联系密切的背后,主要源于双方外交关系的改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深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故促使题干中现象出现,故选B项。] 10.(2020·盐城期中调研)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际会议上与会中国领导人针对会议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该方案的提出( ) A.实践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促进了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彰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D.摆脱了新中国外交的孤立困境 C [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彰显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故选C项;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彰显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实践“一边倒”,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日内瓦会议,不是万隆会议,排除B项;摆脱了新中国外交孤立困境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 11.(2019·苏锡常镇二模)20世纪50年代,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一次国际会议后说:“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同意了从我们的土地上撤退法国武装部队,以及其他。”该会议( ) A.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B.以“求同存异”推动友好交流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A [题干中胡志明言论的意思是越南在这次会议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且新中国政府也参与了这次会议,再结合题干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由此判断,这符合日内瓦会议的特征,这次会议主要是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而召开,故选A项。] 12.(2020·海安中学调研一)“会议期间,与周恩来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保持周边的和平环境,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 ) 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D [从材料“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等信息可以分析出这次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故D项正确。] 13.“黑鹰”是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生产的先进军民两用直升机,其飞行性能十分优异,也是美军现役的通用直升机之一,________年中国曾进口了24架此种飞机用于高原飞行任务。在横线处应填入的年份是( ) A.1954 B.1964 C.1984 D.1994 C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演进,美国向中国出售先进战机说明中美关系处于“蜜月期”。由所学知识可知从新中国成立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处于敌对状态,美国不可能向中国出售先进战机,故A、B两项排除;中美关系缓和是为了共同对抗苏联,苏联解体后,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中美关系又进入低潮,D项也排除;故选C项。] 14.(2019·泰州一模)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决议,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这说明( ) 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C.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D.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 B [题干材料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限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故B项符合题意;当今世界,美国并未丧失超级大国地位,故C项不符合题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达成广泛共识并不能说明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故D项不符合题意。] 15.(2019·南京学情调研)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 ) 战略选项 战略重点 实现手段 选项一 大国协调战略 处理与大国关系 伙伴关系 选项二 区域整合战略 处理与周边关系 一体化外交 选项三 政治联合战略 处理与发展 中国家关系 论坛外交 A.实行“一边倒”战略 B.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C.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 [选项二指的是区域整合战略,考查的是我国政府的区域外交。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体现了区域整合战略,故选C项。实行“一边倒”战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战略,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时间不符,排除A项;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项;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符合大国协调战略,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5分) 16.(2019·苏锡常镇四市三模)贸易战的背后往往有政治利益或意识形态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就确定了要利用经济手段对新中国施加压力的方针。国务卿艾奇逊在1949年2月28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关于美国对华贸易的政策》的报告时就说,中共既要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又要重建国家,它势必寻求外援,寻求与西方的贸易,因此“在共产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现实之间的第一个冲突大概会具体地在经济领域中产生”,“正是在对华经济关系领域中美国具有对付中共政权的最有效的武器”。3月3日,这一报告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1号文件获得总统批准。 ——陶文钊《禁运与反禁运: 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 材料二 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美国每年还要为此付出4000万~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而且,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进而发展成为二者之间的外交问题”。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这样的事实:近20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和带头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招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 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的贸易管制,作为调整对华政策的突破口。 ——何海波《尼克松政府对华 贸易管制政策的缓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批准艾奇逊报告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贸易管制的背景。(3分)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合作与分歧”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的发展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第(1)问,根据材料“正是在对华经济关系领域中美国具有对付中共政权的最有效的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当时敌视社会主义阵营,希望通过贸易来遏制新中国。第(2)问,根据材料“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美国每年还要为此付出4000万~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可知,贸易战导致美国经济严重受损。第(3)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围绕中美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关系的特征及背景进行分析,注意要以时间为顺序来梳理,做到言之有理,逻辑清晰。 答案:(1)原因:美国敌视社会主义阵营,希望通过贸易遏制新中国。 (2)背景:贸易战导致美国经济严重受损,美国与盟友关系紧张。 (3)小论文(例文): 中美关系总体朝向健康良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但时有分歧。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几乎隔绝。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于是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缓和,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新时期以来,中美两国合作交流的程度大大加深,但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中国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外交政策的目标,两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仍有摩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