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禝”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答案】B ‎【解析】根据社稷的含义,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了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从祭祀的对象来看,“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两项都与农业有关系,所以体现出古代对农业的重视,故B正确。选项A只是描述了表象,而且表述片面,排除;选项C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并未挖掘出现象背后信息,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小农经济特点,排除选项D。‎ ‎2.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 手工业的发展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导致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正确;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故AB排除;D选项属于现象,不是原因,故D排除。‎ ‎3.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官营手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而官营手工业代表着手工业生产最高技术水平,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故①②项正确;官营手工业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其生产是为了满足皇室等需求,产品不流入市场,③正确,④错误;故B项正确,ACD项排除。‎ ‎4.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 A. 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B. 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 C. 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D. 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看,尽管汉朝统治者采取措施抑商,但商人却保持富有,甚至吸引了很多百姓主动从事商业,这说明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故A项正确。汉文帝并非是主动放弃重农抑商,而是现实环境表明政策收效不大。故B项错误。“一纸空文说法夸大其词,实际上,这种抑商政策是得到了实施的,故C项错误,不符合史实。统治者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5. ‎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答案】C ‎【解析】活字印刷是北宋时期;粉彩瓷是清朝时期,唐朝时期看不到,故C正确,符合题意;A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B是唐朝时期出现;D是汉代出现。‎ ‎6. 山西人士孔祥熙认为,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其依据最可能是 A. 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 B. 山西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冶炼业、盐业基地 C. 山西人经营了数百年的票号,执中国金融之牛耳 D. 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 ‎【答案】C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是晋商即山西商业方面的发展,而符合山西商业发展方面的选项只有C,选项A、D均属于政治方面,选项B属于手工业方面,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明清时期专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等政策,受当时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中国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封建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的说法明显错误,因为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繁荣,B项错误;鸦片走私泛滥和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是在19世纪中期,与明、清前期时间不符,CD两项错误。‎ ‎8.中央电视台曾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此部电视剧最早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 A. 汉朝 B. 隋唐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C ‎【解析】元朝时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这主要得益于新式纺车的出现,且明在元以后,故选C,排除D;汉潮、隋唐棉布还没有成为人民的衣料,排除AB。‎ ‎9.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 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答案】D ‎【解析】清初的山西人口结构中,从多到少依次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了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两项错误;当时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当时在山西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 ‎10.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答案】A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明代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可排除B、C;D为干扰项,张居正只所以有对商业这番态度,主要是因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从整个材料所反映出的信息应正确理解为A。‎ ‎11.《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 A. 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 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 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 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五口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可见此时中外贸易并不兴盛,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有关,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外国的商品是机器产品,相比于中国手工业产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质优价廉;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选项错误,开放的五口都是东南沿海的城市,距当时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较近。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 ‎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洋务运动则相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私营企业为主,洋务运动则以官办或官督商办为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洋务运动则以政府官僚的推动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 A. 近代化成为共识 B. 政府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C. 近代化在内忧外患背景下展开 D. 近代化具有内源性特征 ‎【答案】C ‎【解析】材料分别从行业、企业性质、主体三个角度对比了中国近代化与西方近代化的不同,中国近代化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展开的,外部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内部有农民运动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化只能以官办为主,重工业为先导。所以本题选C。‎ ‎13. 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下列对图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受官办近代企业的刺激产生 ‎②“实业救国”思潮促进发展 ‎③“短暂春天”时发展到顶峰 ‎④新中国成立时变为国营企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因为它的顶峰出现于1936年左右,故③错误。而国营企业出现于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故④错误,①②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 ‎14.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挈比古今中外度量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有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 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 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答案】B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A;材料“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和“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可见北洋政府此举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故选B;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排除D。‎ ‎15.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家数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 D. 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表格时间判断,可排除 A 项,近代化第一步是19世纪60年代 ;B 项错误,整个中国近代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C项也是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影响;D 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最终登上历史舞台,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16.据中华民国档案记载:国民政府财政部、实业部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300万元,以便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改造设备。国民政府铁道部降低蚕丝业运价40%至79%,大力支持蚕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 A. 实践战时统制经济措施 B.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 D.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答案】B ‎【解析】从时间上和国民政府铁道部等字眼来看,材料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战时统制经济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官僚资本,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的是清政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7.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A. 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 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C. 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D. 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47年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它阻滞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故C选项正确;国家资本的膨胀阻滞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故A选项错误;国家资本通国家权力获得垄断地位,故B选项错误;国家资本的扩充加剧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8.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6月,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因此,选择C。选项A、B、D都不符合时间的限制。‎ ‎19. 人们对时间的掌握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变化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信息可知,人们对时间的掌握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故答案为B。A、C、D三项都不是对材料的主要反映,均排除。‎ ‎20.“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 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B. 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D. 1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农村投入 ‎【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和“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的信息可得出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故A正确;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B错误;“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1960年间,与题干信息“1980年以前”不符,故C错误;1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工业的投入,D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21.‎ ‎ 据《临川县志》记载:“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文革时期 C. 改革开放初期 D. 二十一世纪初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获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信息说的是出勤不出力,这与人民公社时期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特点相符,故B项正确;ACD项时期不存在人民公社,故排除。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 ‎22. 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国在农村推行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A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推行的政策,B项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内容,C项是大跃进时期的内容,D项是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府在农村推行的政策,故答案选择D项。‎ ‎23.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A. 深圳特区 B. 海南特区 C. 上海浦东 D. 港澳特别行政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中国将浦东作为中国开发和开放的重点,将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答案为C。深圳特区是1980年、海南特区是1988年建立,排除AB.。港澳特别行政区是建立于90年代,但是没有发挥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作用,排除D。‎ ‎24. 1992年被人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不断探索,1992年后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亮光,这指的是 A.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决定了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D. 初步建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 ‎【答案】B ‎【解析】A项内容出现在1997年的十五大,所以A项错误。C项内容出现在1978年,所以排除C项。D项出现在1984年前后,所以排除D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故答案选择B项。‎ ‎2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差距大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二十多年里,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B。‎ ‎26.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符合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A. 留长辫 B. 裹小脚 C. 中山装 D. 长袍马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ABD三项是中国原有的现象,不是在西方冲击下的变化。所以答案选择C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发展的作用 ‎27.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网址是www.m1905.com,其中“‎1905”‎是为了纪念 A. 世界电影诞生 B. 京剧《定军山》摄制 C. 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D. 《歌女红牡丹》公映 ‎【答案】B ‎【解析】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网址就是以此为部分标识,故B正确;A是1895年,不符合题意,排除;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第一次放映电影,也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C错误;1931年《歌女红牡丹》公映,是中国第一部国语对白的有声片,D错误。‎ ‎28.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 京张铁路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条铁路 B. 近代中国的筑路权始终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C.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D. 电话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通讯工具 ‎【答案】C ‎【解析】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故选C;京张铁路是近代中国第一条中国人设计建成的铁路,排除A;B项“始终”表述太绝对,错误;近代在中国出现的通讯工具电报先于电话,排除D。‎ ‎29.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 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 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 西方殖民者涌人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 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中后期”、“沿海主要城市,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等,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项明显具有片面性,不正确;C项“实行同化政策”,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进一步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30.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 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涉及资料体现不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新技术的出现,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不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体现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与掠夺”反映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全球化”体现出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 ‎31.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 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答案】C ‎【解析】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 ‎32.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 ‎33.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 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C. 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D. 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使西班牙缺乏再生产的资金,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因此选B。A项不符合西班牙;C是扩大了阶级矛盾;D说法不符合题意。‎ ‎34.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A. 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 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 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D. 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答案】D ‎【解析】17世纪,荷兰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成为“海上马车夫”,故D符合题意;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故AC不符合题意;1588年,英国海军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故B不符合题意。‎ ‎35.“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A. 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 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答案】C ‎【解析】根据“从事黑奴贸易”“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可知,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选C;ABD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最主要的内因和客观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阻碍民族工业因素有那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主要特点。并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旧中国民族工业要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答案】(1)状况: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开始逐渐的衰弱。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二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阻碍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自身技术资金等因素 ‎(3)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内陆少(或东多西少);行业分布:主要是发展轻工业,重工业有一定发展;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4)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民族独立是近代化的前提。‎ ‎【解析】(1)状况:由表格数据看出,民国二年至民国七年(1913至1918年)新注册工厂数量较多,民国八年(1919年)数量下幅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开始逐渐的衰弱。原因:结合所学,可从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内因)、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因)等分析回答。‎ ‎(2)根据材料二看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阻碍因素:可从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自身技术资金等因素分析。‎ ‎(3)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内陆少(或东多西少);行业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发展轻工业,重工业有一定发展;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旧中国民族工业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 ‎(4)结合所学,可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争取民族独立等角度分析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