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苏教版)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苏教版)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学案

‎ ‎ 专题05 语段提炼与压缩-语言文字运用 ‎【考点解读】‎ 江苏省最新高考考试说明对这个考点的考查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本专题主要讲语段提炼与压缩。‎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精练、意思明了、文字较少的新语段。其具体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改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具体表现为三点:(1)对材料的理解;(2)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3)语言概括与表达。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察的一项重点。‎ 压缩语段的备考功夫在课外。要加强阅读中的信息筛选、要点提取、概括的训练。看一则报道,想一想标题怎样统摄全篇的,想一想导语怎样领起主体的。或者试着写一句话新闻,试着拟一个标题,试着写一个导语。解此类题要抓核、分层、明度、懂法。压缩语段首先要确认语段内聚的核,这是关键;分层,将语段分成若干个层次,用层意的“交集”合成;明度,明确字数的限制;懂法,依据法则压缩。保留或摘录能表明中心内容的词句,删除冗余信息,简化句子或句意,改换简洁说法。压缩语段主要有六种方法:第一,把握不同文体文段的主要信息。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的语段,其压缩方法基本是一样的,一是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筛选主要的信息,二是将主要信息按要求概括表达。所以在压缩文段的题目中,把握文段的主要信息就显得很重要了。所谓主要信息,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信息特点也不相同。如以说明方式表达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被说明的事物;②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③说明的目的等。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②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以描写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要特征;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以叙述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意义及目的。抓住了以上信息,再概括压缩是较易的了。 第二,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原则。①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②‎ 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第三,分析文段时要学会结构解剖法。无论何种阅读材料,都包括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概括类题目主要是针对思想内容方面的理解,但我们在阅读时,通过语言,最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容易把握的则是结构形式,而不是思想内容。结构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是作者思路的体现。通过解剖结构,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层与全文之间的关系,才能看清作者的思路,看出思想内容在言语中所体现出的深浅、轻重、疏密等轨迹。读解概括类题目,如果不会运用有关句群、段落、篇章等结构知识去解剖结构,而光凭感觉走,是很难做好的。第四,压缩语段的概述文字要准确无误。对阅读材料在内容上有了整体认识、结构上有了整体把握之后,紧接着就是用恰当的语句去表达。那么怎样才能使概括用语"恰当"呢?(1)概括用语应能涵盖所读材料的整体,是能体现本质特性的词语。(2)概括用语要得体。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概括用语往往不同。议论文常用“论述”、“批驳”等动词;说明文常用“说明”、“介绍”等动词;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常用"记叙"、"描写"、"歌颂"、"揭露"等动词,而且常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字面意思的概括,一部分是深层意思的概括。(3)用语应当简明。概括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用言语来表达概括的结果,必然要求简洁、明确。第五,注意全面吃透试题的规定与要求。 题目中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在答案中体现出来,须知评分标准常常是按信息点给分的。第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压缩语段。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①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②概括层意,抓住要点。③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诸如,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 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 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④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 ‎ ‎(一)考试范围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三种能力:一、筛选;二、提炼;二、概括。‎ ‎1.筛选中心句——筛选文中能够表明中心的语句。‎ ‎2.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导语或电报稿等。‎ 拟一句话新闻,要把握文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炼时,要根据是否是读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传的标准来考虑。 新闻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提挈全篇、浓缩文意的作用。因此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新闻导语,是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 电报稿是简洁的信,也是电报内容的高度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明,要言不烦。 这两种应用文的局部写作,实际上就是“压缩语段”的具体体现。 3.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概括。‎ 这有些和现代文阅读中“辨明和筛选重要信息”相似,它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文章或材料内涵,在准确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 要注意概括和提炼语段的主要内容,适当注意语段首句、过渡句、尾句等,并要统观全段,进行压缩和概括。 4.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 ‎(二)解题步骤 ‎1.弄清题目要求,看它要求我们怎样压缩,有些什么具体要求。‎ ‎2.仔细阅读原文,把握原文的中心。 3.分析原文的内容要点,看它到底说了哪些内容。 4.根据原文的中心,分析原文哪些内容是应该保留的,哪些可以舍去。‎ ‎5.根据字数要求,对保留的内容进行文字上的加工,使其语言规范,文气贯通,能准确体现原文的中心,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答案了。‎ ‎(三)考查形式 压缩记叙类语段 记叙类语段包括叙事、写人等叙事性文字。这类语段的压缩,可以通过抓记叙要素的方法来提取主要信息。只要抓住了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身份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抓住了语段的主要内容。在六要素中,事件的叙述较难把握,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审读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排除干扰因素,筛选出有效信息,抓住语段的本质,归纳出语段的中心。还有一些语段,信息相当集中,只要抓住了中心句,也就抓住语段的中心内容,压缩此类语段,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摘录语句进行概括。例如新闻,如果有现成的导语,导语就是全文的中心句。   在记叙类语段中,新闻概写题是热点。新闻概写题有如下类型:   1.拟写一句话新闻   2.拟写导语   3.压缩主体   4.拟写标题   5.拟写结尾   新闻有如同记叙文一样的基本要素,但由于其各个部分的内容要求不尽相同,故其各个部分的概述要点不尽相同,下面分类说明。   1.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标题新闻的语言表达形式,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它区别于新闻标题,不必有正题、引题、副题,它要严格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   一句话新闻应该有的新闻要素是:   ⑴形式:可以是单句,可以是复句,以单句为主,句末有标点。   ⑵内容:一句话新闻"就是标题新闻,要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容的意义,它必须包含以下要点(可以取舍):   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原因(目的),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一句话新闻拟写的步骤方法:   ⑴细看要求,确定要点   ⑵阅读材料,筛选信息   ①抓住重要句(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   ②把握关键词(尽可能用原文中负载重要信息的原词,必要时,则应将若干词语概括抽象为新词)   ③注意附加条件(特别是题干中提示的或限制的条件)   ⑶选择形式,组合信息   ①选择句式,安排层次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通常采用陈述句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和事件构成主谓句,时间地点安排于状语位置,原因或作状语或安排于分句中,也可用对偶句   ②控制字数,草拟答案   ⑷‎ 依据倾向,验证答案   验证草拟的答案能否准确涵盖所供的新闻材料。   压缩议论性语段:‎ 议论性语段的压缩,首先必须抓住议论的“三要素”来阅读。如果“三要素”齐备,压缩时应尽力压缩事实论据,然后把论点和论据用简洁的语言组织起来。如果"三要素"不齐备,比如缺论点,则必须分析事实材料、理论材料的本质及其联系,方能概括出论点。另外,要注意提示性语句,如“首先”、“其次”、 “"第一”、“第二”等。   【例题6】用25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象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应有浓烈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们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分,也不管他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着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他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要作出创造性思维是很困难的。   [分析]本段第一句为论点,以下几句为论证,是首句中“思维者的素质”的具体展开。分三层,“再者”、“当然”是把握层次的关键词。“天赋”、“兴趣”、“意志力”是三层的关键词。   答案: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有关。   压缩说明类语段:  ‎ 试题一般是要求根据材料对某一概念下定义。压缩的关键是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作用等。表述时用"被定义者=种差+临近的属"的句式。   例题七:用定义法压缩下面语段。(不超过45个字)   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地冲蚀掏挖,山体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夹带搅拌,变成粘稠的浆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分析]语段主要说明了泥石流的成因、环境、特点、形态等。   答案:泥石流是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经地表径流的冲蚀夹带,沿着斜坡或沟谷奔泻   压缩写景描写类语段 压缩下面语段,字数在40个左右。‎ 一到秋天,森林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有些树的叶子都变得火一样红。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的浪涛。各种山果子都熟了: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东北的森林,十月就下雪了,松鼠不得不早准备,好度过漫长的寒冷的冬天。   简析:要注意描写对象,景物特征的概括。①这道题压缩量很大,该怎样抓住“归结点”,根据前面讲的一般步骤,本题的答案应该怎么压缩。   ②这道题目的主旨应该是:赞美秋给森林带来的奇美,松鼠备果过冬的勤忙。表述时,还要处理好用规定的字数表达要涵盖的内容的关系。下面几处,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不能漏掉"秋到森林"的必要交代。   (2)按原文之意,森林之秋的特色,一是树叶颜色之美(黄、红、翠),二是树林摆动声之动听。限于字数要求,这两个特点,只能用词语概括。如果用"美丽",则只能概括特色一,不能概括特色二。答案用“奇美”‎ ‎,就可用"奇"概括林涛声音之奇特。同样是两个字,但涵盖意义不一样。可见,做压缩情景题,用字要注意推敲。   (3)对不能必须基本保留的关键句,可用删砍枝叶、浓缩主干的办法处理,但不能漏掉主体意义的词语。如“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搬进树洞里去”就是属于这一类。答案浓缩为“松鼠忙着把果子往洞里搬”,删掉了10个字,基本义却得以保留。又如,“东北的森林,十月就下雪了,松鼠不得不早准备,好度过漫长的寒冷的冬天”。与答案相应的用语(以备度过漫长寒冷)比,删掉了26个字。其中关键义"准备过冬"要表达。此外,“漫长”和“寒”是“冬”的属性,也是松鼠忙着备粮的原因。故不能漏。如不用“寒冬”而用“冬天”同样是两个字,但涵盖义就不同,与原文有不一致的地方。   答案:秋到森林,景色奇美,各种山果成熟了。松鼠忙着把果子往洞里搬,以备度过漫长寒冬。‎ ‎【真题分析】‎ 一、(2018年高考江苏卷)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 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 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 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 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段提炼与压缩的能力。首先认真审读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然后答题。本语段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那就像……,又好比……”,这是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所以选D项。‎ 二、(2016年高考江苏卷)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信息提炼与压缩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揣摩各组中每篇文章名字所透露出的内容或情感,然后再归纳其共同点的共同点,认真进行比较。既要根据文章的题目准确揣摩文章的内容和含义,又要对各组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再准确分类。题中,第一组的《看见<看见>》写的应该是读后感,《书虫诞生记》写的应该是因为自己爱看书而成了书虫;《对话苏东坡》写的应该是自己读了苏轼作品后的心得;《家有书窝》写的应该是对自己书屋的喜爱之情:用“悦读生活”比较恰当。第二组的《同桌的你》写的应该是同学之情;《伴我同行》和《奔跑吧,兄弟》写的应该是朋友之情;《没有麦田的守望者》写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守望”:因而不能用表达对父母报恩之情的“寸草春晖”,而适合用“那些花儿”。第三组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写的都应该是自己的思想和领悟,所以该用“我思我在”,而不能用意思为针砭时弊的“指点江上”。‎ 三、(2012年高考江苏卷)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段提炼与压缩的能力。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体会潜台词。首先由人睡觉要关灯,类比树也要好的环境,要得到应有的休息。从“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提醒人们要懂得自然,善待自然。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考场实战】‎ ‎1.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石头必须破碎开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A. 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 B. 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 C. 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D. 在强大的国家和社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容易被弱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与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即依据题干指向,对现有的信息进行理解、分层、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考查形式一般为主观表达题,包括提取关键词、筛选概括内容、下定义、新闻语段内容概括(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新闻导语)。对于筛选概括类压缩,叙述类的语段压缩,可以根据记叙文要素进行概括筛选,仅保留主要信息,做到“去粗取精”;议论性的语段压缩,可以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描写类的语段压缩,首先要弄清描写对象,然后运用“舍偏取正法”,舍弃那些修饰性、限制性性或补充性的信息;而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可以运用“层次切分法”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本题要抓住关键句“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分析可知,文段可概括为: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产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A. 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 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 寂寞的坏处大于好处。‎ D. 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围绕事件核心概括即可。A项,中的“只有……才……”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原语段意思不符。B项中的“必须”说法绝对,与语段不符。C 项,“坏处大于好处”的说法不对。D项,可以阅读语段抓关键语句,结合关键语句加以理解,如段中的“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当心灵产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由此可知,讨论的是有关“寂寞”的话题,语段的主要观点是“要正确认识寂寞,利用寂寞升华境界”。 ‎ ‎3.对下面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认为他太贪心。孔子不以为然。据说,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 A.做善事当仁不让,不应该为了报酬而行善 B.善举应该得到报酬,方能鼓励更多人行善 C.追求财富利益是人的本能,不可过分指责 D.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讲究合理的方式态度 ‎【答案】B ‎【解析】语段的中心意思是孔子对学生做善事的看法,语段中写了孔子的两个学生,第一个学生孔子表扬了他,第二个学生孔子却批评了他。同样做好事为何态度不同,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孔子表扬第一个学生是因为他收了报酬,批评第二个学生是因为学生没有去报账。可见孔子认为做善事是应该得到报酬的。A项和语段意思相悖,所以排除,C项曲解文意,不是叫人追求财富,而是表明孔子对做善事的看法,排除C项,D项是因材施教,这里两个学生都是做善事的学生,无关因材施教,排除D项。‎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颜真卿忠肝义胆,视死如归,故其书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其书则尽显平淡天真之趣;王羲之一生追求心性与道的结合,其书因此达到了清雅脱俗的境界。‎ A. 书者艺术风格的形成由生活经验所决定。‎ B. 书者是通过书法风格来表现自己的心志。‎ C. 书者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刻苦磨炼的结果。‎ D. 书者艺术风格和自身思想境界息息相关。‎ ‎【答案】D ‎【解析】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答案。题干提供的语段一共三句话,列举的“颜真卿、苏轼、王羲之”三人都是著名的书法家,三个句子都是先分析各人的思想境界:“忠肝义胆,视死如归”、“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一生追求心性与道的结合”,然后分析在思想境界的影响下,各人的字体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归纳可以得出结论:书者艺术风格和自身思想境界息息相关。‎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的,阅读科学史犹如登山,有时我们也可能跑一小段下坡路,或是绕过斜坡,但总的方向还是向上的,每个科学家都可以从前人达到的最高水平起步。相反地,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这里参差不齐地散布着许多小山。你可以攀登这些山峰中的一个,并达到极点——但却不能继续登高,只得下山回到平地,不断地重新开始。‎ A. 研究科学和艺术都要关注过去和未来。‎ B. 科学史和艺术史的阅读方法各不相同。‎ C. 科学发展是累积渐进的,艺术发展是非连续性的。‎ D. 科学活动经久不衰,相反地,艺术活动短暂易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语段内容及概括和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特点的把握,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理解语段内容及概括分析语段,根据对语段的理解,考生要找到语段的陈述对象是:“科学发展”和“艺术发展”,注意结合文段概括两个对象的特点:“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C项最合适。‎ ‎6.下列两段文字中都包含的意蕴是 ‎①浪迹天涯的游子最终又会思念故土,并在自己的茅屋内,在妻子的怀抱里,在儿女们的簇拥下,在为维持生计的忙碌操劳中,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不曾寻得的快乐。——歌德(德国)‎ ‎②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德莱塞(美国)‎ A. 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培养人美好的天性 B. 游子走到天涯也终会思念故土和亲人 C. 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带给人幸福快乐 D. 家庭是这世界上最温柔最甜蜜地方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概括两个语段的共同意蕴,答题时注意抓住两段文字的重点句子概括,然后分析相同点,由①中的“在自己的茅屋内,在妻子的怀抱里,在儿女们的簇拥下……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不曾寻得的快乐”和②中的“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可知相同点是“家庭关系带给人幸福快乐”。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