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 B. 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 C.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遗传规律主要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关于杂合子的自交问题: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A错误; B、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B错误; C、若控制这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它们的遗传就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若连续自交n代,则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因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D正确; 因此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从杂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中任取两粒种植,它们都发育成高茎植株的概率是 A. 1 B. 1/2 C. 9/16 D. 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杂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的任意两粒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受精卵,二者之间互为独立事件。它们都发育成高茎植株的概率是它们为髙茎概率的乘积。 【详解】杂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髙茎所占比例为3/4,任取两粒种植,它们都发育成高茎植株的概率是(3/4)×(3/4)=9/16。 故选C。 3.某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该DNA分子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 A. (2n-1)m B. m(1/2q-1) C. (2n-1)m/2nq D. (2n-1)m(1-2q)/2q 【答案】D 【解析】 【详解】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该DNA分子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所以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q,DNA分子中鸟嘌呤数为(m/q-2m)÷2=m(1/2q-1),DNA复制n次,增加DNA数为2n-1,所以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m(1/2q-1)×(2n-1)=(2n-1)m(1-2q)/2q,故选D。 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高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 离心后10%的细菌没有沉降下去位于上清液 B. 搅拌过猛将大肠杆菌击破,使其中的噬菌体释放出来 C. 培养时间过长,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 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细菌比重大,可能位于沉淀物中,A错误;搅拌过猛将大肠杆菌击破,使其中的噬菌体释放出来,则放射性全部在上清液,B错误;若培养时间过长,则有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部分噬菌体DNA一条链含32P),离心后它们也在上清液中,这种情况上清液都会带有放射性,C正确;32P标记了噬菌体DNA,而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C。 【点睛】 32P标记后,正常情况上清液中只有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不含P),因此没有放射性;沉淀中有被注入噬菌体DNA(含32P)的大肠杆菌,因此有放射性。 5.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出现( ) A. 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 B. 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 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D. 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会出现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或者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A项符合题意; 患病的母亲可以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其儿子不一定患病,B项不符合题意; 患病的祖母可以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其儿子不一定患病,而且其儿媳妇不一定是患者,故其孙女不一定患病,C项不符合题意; 外祖父患病,只能确定其女儿一定患病,但是外祖母可能正常,女儿可能是杂合子,故外孙可能正常,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特点 遗传病类型 家族发病情况 男女患病比率 单 基 因 遗 传 病 常染色体 显性 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相等 隐性 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 相等 伴X染色体 显性 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隐性 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伴Y遗传 父传子,子传孙 患者只有男性 多基因 相等 遗传病 ①家族聚集现象;②易受环境影响;③群体发病率高 染色体异 常遗传病 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期引起流产 相等 6.下图所示真核细胞中三种生命活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过程都有碱基互补配对 B. ①②③过程都属于吸能反应 C. ②过程需要三类RNA参与 D. ③过程没有氢键的暂时形成与破坏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图分析,①表示DNA分子复制,②表示翻译,③表示转录,三个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DNA复制、转录和翻译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都属于吸能反应,B正确;翻译需要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rRNA构成的核糖体作为场所,C正确;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氢键的暂时形成与破坏,D错误。 7. 下列生物育种技术操作合理是( ) A. 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B. 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C. 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详解】 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所以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不一定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A错误;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中含有杂合体,B错误;单倍体植株不育,不产生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C错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与亲本相同,所以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正确。故选D。 8.一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才能最终达到c B. 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 c表示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松鼠的进化过程,分析图可知:其中a表示地理隔离,这可以阻断种群中的基因交流;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c表示生殖隔离,这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①~ 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 【详解】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先经过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但不一定都是这样,比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的四倍体西瓜,A错误;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性,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b表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由于形成了物种1和物种2两个物种,故c表示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A。 【点睛】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的形成三个基本环节,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先经过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但也不全是这样,比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 9.科学家发现一个特定片段“miR-139-5p”(一种 RNA)在我们的遗传程序中通常就像 “紧急制动”,可确保我们的细胞继续正常增殖,“miR-139-5p”在侵略性乳腺癌中是不存在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侵略性乳腺癌细胞内控制“miR-139-5p”的基因不能正常转录 B. 在癌症测试中,可通过检测“miR-139-5p”来预示肿瘤是否可能蔓延 C. 在“miR-139-5p”合成过程中,需要 DNA 聚合酶的催化 D. 侵略性乳腺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可出现 92 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有丝分裂、细胞癌变,考查对基因表达、有丝分裂过程、癌变特征的理解。基因表达一般需要通过转录、翻译两个过程,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详解】机体所有的细胞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一般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miR-139-5p”在侵略性乳腺癌中不存在,说明侵略性乳腺癌细胞内控制“miR-139-5p”的基因不能正常转录,A项正确;“miR-139-5p” 可确保细胞继续正常增殖,因此在癌症测试中,可通过检测“miR-139-5p”来预示肿瘤是否可能蔓延,B项正确;在“miR-139-5p”合成过程中,需要RNA 聚合酶的催化,C项错误;人体正常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癌变不影响染色体数目,侵略性乳腺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可出现 92 条,D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癌细胞来源于正常细胞的基因突变,除癌变基因外,其他遗传物质和正常细胞相同。 (2)明确细胞癌变不影响染色体数目。 10.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 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甲和乙为亲本来培育新品种AAbb,①→③→④过程最简便,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B. 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 ③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 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 以甲和乙为亲本来培育新品种AAbb,①→③→④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不是最简便育种方法,A错误;②过程属于自交,其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⑦过程为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其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B错误;③过程为AaBb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Ab配子的形成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致,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正确;⑤过程为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⑧过程是基因工程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11.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细胞内基因种类发生变化 B.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 C.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一定是纯合子 D. 发生在玉米根尖的变异比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细胞内基因的数目和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B正确;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子,如四倍体AAaa单倍体育种获得得到后代可能还是AAaa,C错误;发生在玉米花药的变异比发生在玉米根尖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D错误。 12.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②基因也能复制 ③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它们是一一对应关系 ④基因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 ⑤它的化学结构很稳定,不会发生变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详解】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①正确;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能复制,②正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它们不是一一对应关系,③错误;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为双链结构,④错误;它的化学结构很稳定,但也会发生变化,⑤错误。综上分析,①②正确,故选D。 13.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B.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 由二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成的植株是单倍体 D.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单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即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详解】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新个体是单倍体,如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A正确; B、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八倍体小麦的配子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所以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单倍体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B错误; C、由二倍体的一个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为单倍体,D正确. 故选B。 14. 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 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 C. 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基因型为Aaa子代的概率为1/9 D. 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植株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加,基因种类不变,A错误;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a,在细胞分裂时,只含有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不一定是后期,B错误;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A:AA:Aa:a=2:1:2:1,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的概率为2/6×1/6×2=1/9,C正确;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6,D错误。 15.以下选项中所涉及的相对性状均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哪个选项的结果不能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 ) A. 高秆抗病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 红花同白花杂交,F1 均为红花,F1 自交,F2 性状分离比为红∶白=9∶7 C. 黄色圆粒(AaBb)个体同绿色皱粒个体交配,子代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1∶1∶1∶1 D. 长翅白眼(Aabb)同残翅红眼(aaBb)个体交配,子代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高秆抗病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说明控制高秆和抗病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F2 性状分离比为红∶白=9∶7,是9∶3∶3∶1的变式,说明红花与白花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黄色圆粒(AaBb)个体同绿色皱粒个体的交配方式为测交,子代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1∶1∶1∶1,说明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长翅白眼(Aabb)同残翅红眼(aaBb)个体交配,无论这两对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长翅白眼(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都是Ab∶ab=1∶1,残翅红眼(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都是aB∶ab=1∶1,子代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均为 1∶1∶1∶1,所以子代结果不能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D。 16.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考查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 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 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D. 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AX、AY、aX、aY,A项正确; B.与正常细胞相比,突变体Ⅰ中的A基因变成a基因,其成因可能是基因突变,B项正确; C.突变体Ⅲ中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所在的片段移接到Y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导致基因A和a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分离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项错误; D.突变体Ⅱ中的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部分,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D项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遗传定律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与正常细胞中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染色体的形态组成为参照,找出其差异性变化,据此分析其变异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对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 A. 1鲜红∶1蓝 B. 1蓝∶2紫∶1鲜红 C. 3紫∶1蓝 D. 1鲜红∶1紫∶1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说明蓝色为双显性个体,鲜红为双隐性个体,而紫色植株为单显性个体。 【详解】两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子杂交,F1为双杂合,只表现一种性状,自交结果F2为9蓝:6紫:1鲜红.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为9:3:3:1,可推断双显性(9)表现为蓝色(设为A_B_),而单显性(3+3)均表现为紫色(设为A_bb或aaB_),双隐性(1)表现为鲜红色(aabb)。对F1(AaBb)进行测交,即用鲜红色(aabb)植株与之杂交,其后代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1:1:1,它们的表现型分别是蓝色、紫色、紫色、鲜红,因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蓝色:紫色:鲜红=1:2:1. 故选B。 18.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 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 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母细胞相同,应为2N,A项错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减半,应为N,B项错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一定含有3H,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应为两次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C项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为减数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项正确。 19.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该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D. 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和极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据此答题。 【详解】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 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不含染色单体,C错误; D、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该细胞所处的时期及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下列有关生物基因、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玉米核基因的复制和转录都要用到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 豌豆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但只有DNA是豌豆的遗传物质 C. 艾滋病是由RNA逆转录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病,可通过血液传播 D. 肺炎双球菌的一个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子代中有2个DNA分子只含有亲代链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T T-A C-G G-C A-U T-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核DNA的复制需要用到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而核基因的转录不需要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但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 B、豌豆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NA是豌豆的遗传物质,B正确; C、艾滋病是由RNA逆转录病毒HIV引起传染病,可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C错误; D、一个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子代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链,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DNA复制,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掌握DNA复制特点与计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 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他们的父母也都正常,但是他们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A. 1/4 B. 1/6 C. 1/9 D. 3/8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父母均正常,但有患白化病的女儿,说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夫妇的双亲均为杂合子,所以这对夫妇均有2/3的概率是杂合子,所以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2/3×1/4=1/9。故选C。 22.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所需的原料依次是( ) A.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B.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蛋白质 C. 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D. 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DNA复制是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因此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因此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用X射线处理一只灰体雄蝇,然后将其与黄体雌蝇杂交,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检测发现,这只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亲代灰体雄蝇变异发生在胚胎时期 B. 实验结果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 C. 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D. F1灰体雄蝇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灰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亲代灰体雄蝇变异发生减数分裂产生精子过程中,A错误; B、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B正确; 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这是X染色体与Y染色体之间片段互换的结果,C、由于交换的部位属于非同源区段,因此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F1灰体雄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eYE,后代雄蝇都遗传了父本的Y染色体,因此后代雄蝇均表现为灰体,D正确。 故选A。 24.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等位基因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 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遗传学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锁,不能自由组合,A错误; B、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般相同,B错误; C、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错误; D、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遗传学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孟德尔选择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能归纳总结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掌握测交的概念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下图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三倍体生物的体细胞,该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最多有6个 B. 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如果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该生物是二倍体 C. 乙所示的个体与基因型Aabbcc的个体交配,雌雄配子最多有16种组合方式 D. 乙图A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图的体细胞中每一种染色体都有四个,四倍体生物的体细胞,该生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最多,有8个,A项错误;由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育成的生物是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乙所示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能产生8种配子,基因型Aabbcc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两者交配,雌雄配子最多有16种组合方式,C项正确;基因内部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仔细阅读图一和图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4表示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9表示的化学键为 _____________ 。 (2)图二所示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释放出来的3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____________。 (4)假如图二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____________。 (5)图二中的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DNA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_________。 A. 1/2n-1 B. 1/2 C.1/2n D.1/2n+1 【答案】 (1).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2). 氢键 (3). DNA分子的复制 (4). 1/150 (5). 1000 (6).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DNA分子结构图解和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详解】(1)分析图一可知,4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9是连接碱基之间的氢键。 (2)图二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说明该过程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若用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释放出来的3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2/300=1/150。 (4)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则新形成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有32P(1000个碱基),一条链含31P(1000个碱基),所以新形成DNA分子的分子量比原来增加了1000。 (5)DNA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碱基发生突变,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不发生突变,以发生突变的单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是异常的,以碱基没有发生突变的单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是正常的,因此不论复制多少次,发生差错的DNA占一半。综上所述, 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点睛】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识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7.图为某家族患神经性耳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和红绿色盲(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性耳聋属于__________性(显/隐)性状。控制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你判断致病基因位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II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色盲基因来自于第I代___________号个体。若只考虑神经性耳聋,III8和III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III9和一基因型与III12相同的男性婚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若III11与III10再生一孩,怀孕期间欲判断胎儿是否患病,可采取的有效手段为___________。 【答案】 (1). 隐 (2). 常 (3). Ⅰ1是患者可判断其基因型为XdXd或dd,但其子Ⅱ5为正常人,则Ⅰ1基因型不可能是XdXd,d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4). DDXbY或DdXbY (5). 1 (6). 2/3 (7). 1/4 (8). 产前诊断 【解析】 【分析】 根据遗传系谱图中:判定中该病为隐性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根据判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为伴X隐性,后代的儿子应都患病(隐性遗传看女病)。 【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神经性耳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判断依据是:Ⅰ1是患者可判断其基因型为XdXd或dd,但其子Ⅱ5为正常人,则Ⅰ1基因型不可能是XdXd,d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2)首先分析神经性耳聋,III8 的弟弟(或哥哥)或患者即dd,他父母正常基因型为Dd×Dd,III8正常,所以基因型为1/3DD、2/3Dd,然后分析色盲,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他的基因型为XbY,所以答案为DDXbY或DdXbY;III8的色盲基因来自4号(3号没有色盲基因),4号色盲基因来自1号(2号没有色盲基因);若只考虑神经性耳聋III12正常,但其父亲为dd,所以他的基因型为Dd,所以III8和III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3)分析可知,III9神经性耳聋基因型为1/3DD、2/3Dd,色盲基因型为1/2XBXB、1/2XBXb;,III12神经性耳聋基因型为Dd,色盲基因型为1/2XBY;III9和一基因型与III12相同的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情况如下表: 神经性耳聋 色盲 5/6D_ 1/6dd 7/8XB_ 35/48正常 7/48只患神经性耳聋 1/8XbY 只患色盲 1/48两病兼患 故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7/48+5/48=1/4。怀孕期间欲判断胎儿是否患病常用措施为产前诊断。 【点睛】在遗传系谱图中判定遗传病的方式——“四步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步骤 现象及结论的口诀记忆 图解表示 第一,排除或确定伴Y遗传 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病;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第二,确定图谱中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则为隐性遗传 “有中生无”(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出现无病的),则为显性遗传 第三,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 ①双亲有病儿子正常;②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伴X显性遗传 ①双亲有病女儿正常;②父病女不病或者子病母不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①父亲正常儿子有病 ②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伴X隐性遗传 ①双亲正常女儿有病;②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第四,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测 ①若该病在代与代间连续遗传→ 遗传规律的应用对学生一直是难点,但由于也是重点,学生们在掌握这些定律的应用时关键要抓住实质,灵活运用。首先是要掌握会结合杂交遗传实验分析性状的显隐性;其次是区分是否属于伴性遗传;然后就是正确运用顺推和逆推亲子代的基因型;最后才是计算相关个体的存在概率或者出生概率。本题中还涉及遗传质询相关知识。 28.下列I、II、IIIl 、IV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回答有关问题: (1)I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___,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①处____ (2)II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 (3)图Ⅲ所表示的育种方法中,若通过①②过程获得ddTT的幼苗的概率是____。与II表示的方法相比,Ⅲ表示的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③处理的作用原理是____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 ______ (图中序号)。 (4)在IV图中,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天冬氨酸改变成了____。(缬氨酸GUC;谷氨酞胺CAG;天冬氨酸GAC) 。在细胞中由少量mRNA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 【答案】 (1). 多倍体育种 (2).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3). 基因重组 (4). 0 (5).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6).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7). ① (8). 缬氨酸 (9). 一个mRNA分子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Ⅰ中①表示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Ⅱ表示杂交育种;Ⅲ表示单倍体育种;Ⅳ表示基因突变,②表示mRNA,③表示蛋白质。 【详解】(1)I图用秋水仙素处理引起染色数目加倍,获得新品种,属于多倍体育种,在①处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2)II图表示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 (3)图Ⅲ表示单倍体育种,故若通过①②过程获得的是单倍体幼苗,不可能获得ddTT,故获得ddTT概率是0。Ⅲ单倍体育种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③秋水仙素处理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①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4)在IV图中,③处的氨基酸原本为天冬氨酸,说明转录的模板是DNA上面的一条链,基因突变后,密码子变为GUC,变为缬氨酸。在细胞中,一个mRNA分子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故由少量mRNA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点睛】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9.某植物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红色)与a(白色)控制,受另一对基因B/b的影响,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该种植物3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色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纯合红色品种丁杂交,实验如下: 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丁 全为白色 白色:红色=3:1 实验二 乙×丁 全为白色 ? 实验三 丙×丁 全为红色 白色:红色=1:3 (1)分析实验可知,B基因存在会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A基因的表达。品种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二的F2中选取一株开红花的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 ①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②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___________。 【答案】 (1). 抑制 (2). AAbb (3). 白色:红色=13:3 (4). 全为红色 (5). AAbb (6). 红色:白色= 1:1 (7). Aab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实验一白色甲与红色丁杂交,子一代都是白色,子二代白色:红色=3:1,因为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A_能合成色素,因此相当于1对杂合子自交,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实验三白色丙与丁杂交,子一代全是红色,子二代白色:红色=1:3,也相当于1对杂合子自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红色丁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甲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丙的基因型是aabb,且B抑制A基因的表达,乙也是白色纯合子,基因型是aaBB。 (1)由前面的分析可知,B存在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丁的基因型是AAbb。 (2)实验二中,丁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b表现为红色,其他为白色,白色:红色=13:3。 (3)实验二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与aabb进行测交实验,如果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都表现为红色;如果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1:1,分别表现为红色、白色。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首先要抓住题干信息“该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说明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次是结合已知的实验一和三的杂交结果的表现型比例都为3:1(或1:3),总的份数之和为4,说明亲本的基因型组成中只含一对基因为杂合子,另一对为纯合子,进而准确推断亲本的基因型。 30.(1)在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其基本观点是: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下图是对一块棉铃虫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 ①从实验结果看害虫种群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②在这里杀虫剂是外在的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内在因素是棉铃虫本身就存在的__________变异类型. ③此实验说明: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④棉铃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棉铃虫与杀虫剂之间的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 (1). 种群 (2).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 突变和基因重组 (4). 自然选择 (5). 隔离 (6). 自然选择 (7). 抗药性 (8). 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 (9). 生存斗争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逬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变异在先,选择在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①由图中可知,在使用杀虫剂后的初期,害虫数量虽然下降,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保留下来,继续使用该种杀虫剂,抗药性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故害虫种群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在这里杀虫剂是外在的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内在因素是棉铃虫本身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类型。 ③由图中可知,对前一种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个体,在使用另一种杀虫剂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但在另一种杀虫剂的作用下,相应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又逐渐增加,由此可知,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其原因是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 ④棉铃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棉铃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点睛】种群中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种群中存在多种有差异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