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地理 (总分:100 分,时长: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由环境保护部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把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 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 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 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的目的 【详解】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并非为了引导人口流动、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和明确区域归属,故选A。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造成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因素是 A. 气压带和风带 B. 纬度位置和地形 C. 距海远近 D. 沿岸洋流性质 3. 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A. 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B. 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C. 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D. 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 【答案】2. B 3. D 【解析】 【2题详解】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纬度位置差异引起两地气温和热量的显著差异。受长白山的阻挡,松嫩平原降水较少。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纬度位置和地形,B对。受季风环流影响,A错。距海远近,洋流影响无明显差异,C、D错。 【3题详解】 气温、降水量的差异影响着耕地类型。因降水量不同,导致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D对。作物熟制差异是热量不同造成的,A错。商品率、机械化水平与降水量无关,B、C错。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4. 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 野外测量 B. 扫描旅游地图 C. 遥感技术 D. 全球定位系统 5. 森林区域内的住宿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驶轿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 A. 旅游交通图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技术 D.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 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题详解】 因为该风景区是大型风景浏览区,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所以选C。 【5题详解】 将森林区和住宿区的图片相叠加,找出森林区和住宿区重叠的部分。所以选B。 【6题详解】 车载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提供导航信息,及时查看车辆的运行轨迹、速度、行进方向,可避免迷路、走弯路,所以D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 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A. 西部高于东部 B. 东部高于西部 C. 东、西部相当 D. 南部高于北部 8. 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 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 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 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 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 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答案】7. B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为我国内蒙古,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故草原载畜量从东向西递减。故选B。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由于该地区的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故土地荒漠化从东向西递增,故载畜量从东向西递减。故选B。 【9题详解】 该地区由于过度放牧故草原破坏严重,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是荒漠化问题,故应合理放牧,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故选D。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2. 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B. 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 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答案】10. D 11. C 12. A 【解析】 考查热带雨林生态功能的表现,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 【10题详解】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有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的作用,①对。物种丰富,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②对。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不是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③错。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④对。所以D对。故选D。 【11题详解】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C对。生物残体分解快,植物生长速度快,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是生态功能强的表现,A、B、D错。故选C。 【12题详解】 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A对。人口增长快,生活贫困,为解决粮食或能源问题,只能卖木材。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不是根本原因,B、C、D错。故选A。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 原料工业 B. 加工工业 C. 采掘业 D. 冶金业 14. 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 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10% C. 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 D. 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答案】13. C 14. C 15.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相关知识 【13题详解】 改革开放初期,读图1985年,山西省采掘业工业增加值比重最大,为核心经济部门,C正确。 【14题详解】 山西省构建的产业结构链有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C正确。 【15题详解】 读图,图中只有三年的数据,无法得出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结论,且1995年与2000年加工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差不大,A错;1995年原料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0%,2000年原料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0%,增加了10%,B正确;原料工业逐渐占到了主体地位,C错;冶金、化学、建材工业属于原材料工业,D错,故选B。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37-38题。 16. 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 发电 B. 防洪 C. 养殖 D. 梯级开发 17.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 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荒漠化 B. 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由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可以判断,其核心环节为梯级开发,故选D。 【17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长期高度的棉花种植带来的问题应该是水土流失,故选A。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如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美国中部地区 B. 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 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19. 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 9~10月 B. 11~12月 C. 1~2月 D. 4~5月 【答案】18. D 19. A 【解析】 该题考查田纳西河流。 【18题详解】 田纳西河主要位于美国的东部地区;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12月到次年4月。故选D。 【19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的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应在主汛期之前,故合理时间为9~10月。故选A。 读“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21.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2.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20. D 21. B 22.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环境概况,并能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河流、轮廓的分布判断,该平原为东北平原,由于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故商品率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东北平原地广人稀,是我国主要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地区,故农业生产主要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模式,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广,故商品率高,故B选项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符合题意。故选B。 【22题详解】 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沼泽地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故为了保护湿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故选D。 下图为1980~2008年深圳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 ①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②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 ③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 ④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4. 1990年以前深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 ) ①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②劳动力相对不足 ③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25. 深圳从1980年的3万多人口,到目前常住人口超过1 000万,有关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缘于该市工业快速发展 ②反映该市的出生率持续升高 ③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单一 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3. D 24. B 25.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等相关知识 【23题详解】 经济特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故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①错;成立特区之前,深圳的工业总产值几乎为零,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非常薄弱,④错;珠三角地区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且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②③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处于第一阶段,外商投资规模较小,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附加值较低,工业产值增长缓慢,①④正确;劳动力充足,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工业基础设施不是特别落后,因此工业基础设施落后不是主要原因,②③错,故选B。 【25题详解】 深圳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多样化,但不能反映该市出生率升高,①④正确,故选A。 二、简答题(本题共计4小题,共计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介绍三北工程实施情况。据介绍,三北工程涵盖了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区和40%的水土流失区。《报告》指出,三北工程按计划完成了建设任务,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三北工程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根据《报告》,三北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3.13亿人,累计接待游客3.8亿人次。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 ;B是 ;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D表示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4)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 【答案】(1)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横断山区。 (2)①防风固沙;②保持水土;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 (3)①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②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③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①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②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1)结合图示以及已学地理知识可知,A是我国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B是横断山区。 (2)根据材料“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吸纳农村劳动力3.13亿人,累计接待游客3.8亿人次”可知,三北防护林的作用既有生态价值,也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三北工程涵盖了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区和40%的水土流失区,有效地减少了风沙侵袭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经济价值: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发展了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东北林区森林覆盖率下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过度的商业性伐木、滥砍滥伐现象严重以及原木输出比重较大,产业链较短。因此防治措施可从以下方面思考: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完善法律法规;采育结合,营造人工林;加大原木深加工以及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加强林区的保护,发展林下经济等角度回答即可。 (4)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植树造林,减少了水土流失,降低了河流的含沙量;同时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使得长江中下游径流量变化更为平稳。 【点睛】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一般有:采育结合,加大人工林的种植;建立森林保护区;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木材深加工,加强木材的综合利用等 27.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它发源于 山的西坡,该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 (2)田纳西河主要靠 补给。依据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资料,分析田纳西河水量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 带(农业带)。从农业发展角度看,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4)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运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答案】(1)阿巴拉契亚;自东向西。 (2)大气降水;冬末春初多降水,河流流量大;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小 (3)棉花。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对农业生产不利。 (4)有利: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②没有结冰期,全年可通航;③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利: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等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图示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自东向西流入俄亥俄河。 (2)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主要依靠雨水补给,依据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资料可知,该区域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夏秋季降水较少,河流流量较小。 (3)田纳西河所处流域为美国的老棉花带。该区域夏季气温较高,但降水冬春季节较多,夏秋季节较少,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不利于农业生产。 (4)田纳西河流域降水较多,径流量较大,但是由于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因此流域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同时,流域支流众多,通航里程较长,且田纳西河为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可以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流域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较大。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该流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8.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①④处均有小麦种植,但品种不同,原因是什么? (2)③处与⑤处农业地域类型各是什么?为什么两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 (3)低温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也有人认为低温是其优势,你如何理解? 【答案】(1)①处为春小麦区,④处为冬小麦区;二者的区别在于纬度不同,热量条件存在差异。 (2)③处为商品谷物农业,⑤处为畜牧业。原因:③处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所以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⑤处为呼伦贝尔草原,气候较干旱,草类茂盛,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3)①低温使害虫难以生存,农药用量少,适合发展绿色农业;②低温使冬雪延续到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利于播种;③低温使冻土层深厚,春季表层冻土融化而下层不融,水分难以下渗,利于保墒;④低温使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利于有机质积累,作物品质优良。(若认为低温是劣势条件,答案可从对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影响等角度回答,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 【详解】(1)①处纬度较高,主要种植春小麦,④处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主要种植冬小麦;两地选择不同的小麦品种主要原因在于纬度不同,热量条件有所差异。 (2)③处位于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⑤处为呼伦贝尔草原,气候较干旱,草类茂盛,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3)本题主要考查对“低温”的辩证分析。若认为是劣势,则说明低温的不利影响:低温易导致农作物冻害严重,牲畜过冬需要防寒;若认为是优势,则说明低温的有利影响:低温使得虫卵不易越冬,病虫害少,农药用量少,适合发展绿色农业;低温使冻土层深厚,春季表层冻土融化而下层不融,水分难以下渗,保持土壤墒情,可缓解春旱,利于农作物播种;同时,低温使作物的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作物品质优良。 【点睛】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①播种收获时间差异:春小麦春种秋收,冬小麦秋种,来年夏季收获;②生长习性差异:春小麦抗旱性较强,冬小麦抗寒性较强,幼苗能够过冬;③分布区域差异:春小麦分布纬度较冬小麦更高;④品质差异:冬小麦面粉口感比春小麦更好,春小麦主要用于饲料。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侨乡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速度甚至落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之后,面临严峻挑战。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C.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原来的产业转入地成为转出地 D.环境污染严重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是( )(单选) A.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B.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外资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镇体系,其中 是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属于甲、乙、丙三种模式中的 类型。 甲: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乙: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丙: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4)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A (2)C (3)上海;乙 (4)①工农业基础较强;②劳动力丰富;③交通便利;④科技水平较高;⑤政策优惠。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详解】(1)珠三角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主要在于特区的经济政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和范围加大,珠三角的政策优势明显下降,A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由于人口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且外资投资区位选择由最开始的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化过程中缺少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但外资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不属于该地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外资投资占全国比重是呈下降趋势,故选C。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上海是城市等级最高的城市,服务范围最大。该区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属于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类型;甲属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模式,丙属于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模式。 (4)结合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区域经济发达,市场大;区域交通十分便捷;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拥有众多高校,且经济发达,吸收优秀人才集聚,劳动力质量较高;政策支持;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发展历史较久,工业基础较强。 【点睛】分析工业的区位条件,可从动力、原料、水源、土地、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工业基础等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