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朝阳凌源市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朝阳凌源市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凌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性激素主要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 襄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 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答案】A ‎【解析】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而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分泌蛋白,故A选项错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囊泡,向高尔基体运输,故B选项正确;胃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故C选项正确;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故D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名师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 细胞分泌蛋白质属于协助扩散 C. 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D. 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答案】D ‎【解析】被细胞胞吞的是大分子物质,不一定是固体物质,A项错误;细胞分泌蛋白质属于胞吐,B项错误;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可能属于协助扩散,C项错误;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D项正确。‎ ‎3.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 赤道板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形成 C. 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 在细胞分裂后期,一组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A项错误;赤道板是假想的结构,B项错误;动物细胞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C项正确;在细胞分裂间期,一组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D项错误。‎ ‎4.生物实验中往往需要用到某些试剂,使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蓝色 B. 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 C. 甲基绿——DNA——绿色 D. 重铬酸钾——酒精——灰绿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双缩脲试剂可用于鉴定蛋白质,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紫色,A错误;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B正确;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C正确;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A. 水果蔬菜的保存要求零下低温、低氧、湿度适宜 B.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C. 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造成毒害 D. 温室种植蔬菜,可在夜晚通过适当降低温度来提高产量 ‎【答案】D ‎【解析】水果、蔬菜的保存要求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宜,A项错误;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厌氧菌的大量繁殖,B项错误;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酒精,C项错误;温室种植蔬菜,可在夜晚通过适当降低温度来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D项正确。‎ ‎6.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乙点时酶量增加或适当升温所致 B. 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 C. 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后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 D. 若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重复该实验,图中A点位置将下降 ‎【答案】A ‎【解析】图示的酶促反应是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进行,曲线b在B点之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限制因素是酶量,因此乙点时酶量增加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形成曲线c,但适当升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形成曲线c,A错误;曲线b的AB段,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B正确;酶只有与底物结合才能行使催化作用,酶量减少反应速率会降低,所以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后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C正确;图示的酶促反应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若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重复该实验,因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图中A点位置将下降,D正确。‎ ‎【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曲线的分析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对比分析导致3‎ 条曲线出现变化的原因,再运用所学的“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特定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7.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 B. 癌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变小,物质交换能力更强 C. 衰老细胞和癌变细胞的形态都可能发生改变 D. 在个体发育中,细胞衰老和癌变都对机体有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衰老细胞内多种酶(如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比如与细胞衰老相关的酶的活性升高,故A项错误;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交换能力呈正相关,癌细胞一般比相应的正常细胞大,所以其相对表面积变小,物质交换能力变弱,B项错误;细胞衰老和癌变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均有可能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在个体发育中,细胞癌变对机体是有害的,而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有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8.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 ‎①雄性黑马是杂合子 ②黑色是隐性性状 ③枣红色是显性性状 ④枣红色是隐性性状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②和④‎ ‎【答案】A ‎【解析】若枣红色为显性,则后代应全为枣红色,与题意不符,枣红色应为隐性;根据后代出现枣红马,可以判断雄性黑马是杂合子。选A。‎ ‎9.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中的黑斑蛇与黑斑蛇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由此分析可以得出 A. 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B. 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C. 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不同 D. 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子一代中黑斑蛇相互交配后产生的子二代中出现黄斑蛇,说明黄斑为隐性性状,黑斑为显性性状,A错误;设控制黑斑和黄斑的基因分别为A和a,所有黑斑蛇一定含有黑斑基因,故亲代之一一定含有黑斑基因,是黑斑蛇,B正确;亲代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后产生了黄斑蛇,故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为Aa,子一代黑斑蛇相互交配产生了黄斑蛇,故子一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为Aa,C错误;子一代黑斑蛇相互交配后产生的子二代中黑斑蛇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玉米基因型为A_C_R_的籽粒有色,其余均无色,每对基因独立遗传。一有色籽粒植株X分别与aaCcRR、AAccrr、aaCCrr杂交,各获得50%、50%、25%的有色籽粒。X的基因型是 A. AaCCRr B. AACcRr C. AaCcRR D. AaCcRr ‎【答案】A ‎【解析】X与aaCcRR杂交,获得50%的有色籽粒,则A(a)与C(c)两对基因中,应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一对基因杂合;X与AAccrr杂交,获得50%的有色籽粒,则C(c)与R(r)两对基因中,应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一对基因杂合;X与aaCCrr杂交,获得25%的有色籽粒,则A(a)与R(r)两对基因中,两对基因均为杂合。选A。‎ ‎11.鼠粗糙毛(R)对光滑毛(r)为显性,黑毛(B)对内毛(b)为显性(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将粗糙毛黑鼠与粗糙毛白鼠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有28只粗糙毛黑鼠、31只粗糙毛白鼠、11只光滑毛黑鼠和9只光滑毛白鼠,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 RRBb×RRbb B. RrBb×Rrbb C. RrBb×RRBb D. RrBB×Rrbb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可知:粗毛×粗毛→粗毛:光毛=3:1,可知粗毛为杂合,基因组成为Rr×Rr,由黑色×白色→黑色:白色=1:1,可知亲本为Bb×bb,两种性状综合,亲本为RrBb×Rrbb,选B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数据能力。‎ ‎12.—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有耳垂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 3/8 B. 3/16 C. 3/32 D. 5/1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则有耳垂为显性,无耳垂为隐性,白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正常夫妻为双杂合子,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1/4,生有耳垂孩子的概率为3/4,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3.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 顶生;甲、乙 B. 腋生;甲、丁 C. 顶生;丙、丁 D. 腋生;甲、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由第三组杂交组合判断腋生为显性性状,若用A,a分别表示显、隐性基因,则甲基因型为aa,丁基因型为AA,依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第一组为甲aa和乙Aa,第二组为甲aa和丙Aa,B项正确。‎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 ‎14.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 E/e与F/ f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下列选项中都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是 A. EeFf×Eeff EEFf×eeff B. EeFf×eeff EeFF×Eeff C. EeFf×eeFf EeFF×Eeff D. EeFf×Eeff EeFf×eeFf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紫花与白花杂交,后代出现紫花比例为3/8=(1/2)×(3/4),则两对基因中,一对基因属于杂合子自交,一对基因属于测交,选D。‎ ‎15.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图a中有细胞壁,并且正逐步形成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而不是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图b可表示蛙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B错误;c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一分为二,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图不属于次卵母细胞,C错误;图d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正确。‎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16.一个正常指聋哑人的父亲是短指症,母亲为正常指,父亲都会说话。已知短指(B)对正常指(b)是显性;会说话(D)对聋哑(d)是显性。则正常指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和正常指聋哑人的配子情况分别是 A. 父BBDd、母bbDD和Bb精子、bD卵细胞 B. 父BBDD、母bbDd和BD精子、bd卵细胞 C. 父BbDd、母bbDd和bd精子、bd卵细胞 D. 父BbDd、母bbDD和bD精子、bD卵细胞 ‎【答案】C ‎【解析】根据后代判断父母双亲的基因型,由题意可知正常指聋哑人的基因型为bbdd,父亲的基因型为B_D_,母亲的基因型为bbD_,正常指聋哑人的正常指基因型为bb,两个b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正常指聋哑人的聋哑基因型为dd,两个d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由此可推知,父亲的基因型为BbDd,母亲的基因型为bbDd,bbdd基因型是由基因型相同的精子(bd)和卵子(bd)结合而成,因此选C。‎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7.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物质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a--d阶段(不含a、d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但不分离 D.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答案】D ‎【解析】图示细胞分裂过程完成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应为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bd段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裂,ac段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项错误;ab段完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C项错误;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ac段的1∶2变为cd段的1∶1,D项正确。‎ ‎18.下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两种配子 B. 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C. 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不可自由组合 D. 基因型为AaBbDd的果蝇可形成8种配子 ‎【答案】D ‎【解析】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为雄果蝇,能形成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的两种配子,A项正确;e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不同,B项正确;基因A、a、与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不可自由组合,C项正确;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型为AaBbDd的果蝇可形成4种配子,D项错误。‎ ‎19.下面是关于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及受精作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每个卵细胞含有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 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 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答案】C ‎【解析】每个卵细胞含有初级卵母细胞大部分的细胞质,A项错误;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项错误;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项正确;雄配子的数量远大于雌配子,D项错误。‎ ‎2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 C. 基因数目多于染色体数目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B ‎【解析】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A项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项错误;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数目多于染色体数目,C项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项正确。‎ ‎21.下图是一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是伴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B. 4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2/3‎ C. 9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1号或2号 D. 8号与5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答案】D ‎【解析】根据5号、6号正常,9号患病,可判断致病基因为隐性;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6应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该病应为伴X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7号患病,4号一定带有致病基因,B项错误;9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5号,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2号,C项错误;5号一定为杂合子,8号1/2的可能为杂合子,即8号与5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D项正确。‎ ‎22.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1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短翅 B. 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C. 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 D. 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量相等 ‎【答案】B ‎【解析】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代中无论雌雄都是正常翅Aa,A项错误;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1/4AA和1/4aa)与杂合子(1/2aa)的比例相等,B项正确;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母方,C项错误;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A )与短翅个体(aa)的数量比为3∶1,D项错误。‎ ‎23.下列有关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赫尔希、蔡斯的工作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可证明进人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项错误;赫尔希、蔡斯的工作表明DNA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不能证明进人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C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设法单独研究各自的效应,D项正确。‎ ‎24.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蛋内质和RN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此实验说明了 A. R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中蛋白质没有作用 D. 有RNA的生物都是以RNA为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此实验说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中蛋白质有其重要作用;有RNA的生物不一定以RNA为遗传物质。选B。‎ ‎25.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适宜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离心、观察;如果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则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B错误;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由于噬菌体外壳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所以该实验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选择C。‎ ‎【点睛】‎ ‎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26.下图1表示植物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③表示相关生理活动;图 2表示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吸收或放出二氧化碳量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 ‎(2)若图1同一个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有氧呼吸利用,则O2要穿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O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 ‎(3)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C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增加一定的CO2浓度,其他条件不变,则图2中的A点将___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C点将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 ‎【答案】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8 自由扩散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C02浓度、温度 左移 上移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查对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考查对环境因素应县光合作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原料和产物判断细胞代谢的过程,根据坐标中纵坐标含义判断曲线代表表观光合速率还是实际光合速率。‎ ‎(1)通过①过程,H2O分解为O2,则①表示光反应,通过②过程,C6H12O6被分解为CO2和H2O,则②表示有氧呼吸。‎ ‎(2)叶绿体和线粒体均为双层膜结构,同一个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O2在线粒体中被利用,O2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O2顺浓度扩散,且不需要载体蛋白,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3)图2中A点表示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时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02浓度或温度。‎ ‎(4)若增加一定的CO2浓度,其他条件不变,则光合作用增强,图2中的A点将左移,C点将上移。‎ ‎【点睛】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移动方向的判断:‎ ‎(1)若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利于光合作用,如增加CO2浓度,则光补偿点左移,光饱和点右移。‎ ‎(2)若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利于呼吸作用,如降低CO2浓度,则光补偿点右移,光饱和点左移。‎ ‎27.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________(填字母)。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 ‎(2)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甲中___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3)乙图中,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而E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那么可能的原因是②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一次分裂产生的D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则其可能原因是乙图中__________(填编号)过程发生异常引起的。‎ ‎【答案】 a、b、c、e 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a、c c 交叉互换 ②或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同源染色体是否联会、分离判断细胞增殖的方式。‎ ‎(1)图甲中a、b、c、e细胞含同源染色体。D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2)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甲中a、c细胞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属于有丝分裂;其中c细胞含有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 ‎ ‎(3)乙图中D、E细胞是H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二者基因组成不同,可能的原因是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4)D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可能是乙图中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或是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 ‎28.摩尔根用纯种的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F1不论雄果蝇还是雌果蝇都表现为红眼。F1雌雄果蝇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红眼也有白眼,其比例为红眼:白眼=3:1。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红眼性状对白眼性状为______性。F2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出现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2)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雄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 ‎(3)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们的等位基因。请根据这一设想写出下列果蝇的基因型(眼色基因用B、b表示):亲代白眼_______;F2红眼雄果蝇_______;F2红眼雌果蝇__________。‎ ‎【答案】 显 性状分离 全部为红眼 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XbY XBY XBXB 或 XBX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考查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明确果蝇的眼色遗传实质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特殊之处是眼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1)根据纯种的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F1不论雄果蝇还是雌果蝇都表现为红眼,可判断果蝇的红眼性状对白眼性状为显性。杂种后代出现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在F2果蝇中,雌性全部为红眼,雄性个体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3)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若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们的等位基因,则亲代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Y;F1雄果蝇、雌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F2‎ 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Y;F2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 或 XBXb。‎ ‎29.图甲、乙是两个家族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B-b)。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属于_________遗传病。‎ ‎(2)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表现型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正常,理由是____________。 ‎ ‎(3)图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若图甲中的Ⅲ-8与图乙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答案】 常染色体显性 不一定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一种正常,一种患病 XBXb XBY 1/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伴性遗传、自由组合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双亲患病、女儿正常快速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两种遗传病先分别分析,然后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综合。‎ ‎(1)根据甲系谱中1号、2号患病,其女儿5号正常,可判断图甲中的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根据7号正常,可判断4号为杂合子,Ⅲ-8的基因型为Aa或aa,表现型不一定正常。 ‎ ‎(3)图乙中根据5号患有色盲,可判断4号携带色盲基因,则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是XBY。 ‎ ‎(4)甲家族没有色盲基因,乙家族没有甲家族的致病基因,图甲中的Ⅲ-8基因型为1/2Aa XBY或1/2aa XBY,图乙中的Ⅲ-5基因型为aaXbXb,二者结婚,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1/2)×(1/2)×(1/2)=1/8。‎ ‎30.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实验过程和操作 结果 A组 含35S噬菌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下层沉淀中的放射性很低 B组 含32P噬菌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下层沉淀中的放射性很高 ‎(1)从理论上分析,A组的下层沉淀和B组的上淸液中的放射性应该为零,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请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①在A组实验的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在B组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侵染到大肠杆菌的体内,这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含35S的蛋白质外壳在外面 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35S标记的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不能 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了放射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考查对噬菌体侵染实验的步骤、结果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确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的目的,才能理解上清液或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的原因。‎ ‎(1)噬菌体将含32P的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含35S的蛋白质外壳在外面,所以理论上A组的下层沉淀和B组的上淸液中的放射性应该为零。‎ ‎(2)①A组实验中,如果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35S标记的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则沉淀中可检测到放射性。‎ ‎②在B组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升高。‎ ‎③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不会全部侵染到大肠杆菌的体内,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1.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11‎ ‎0‎ ‎0‎ ‎1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髙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答案】 乔化 DdHh、ddhh 4 1∶1∶1∶1 蟠桃(Hh)自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应明确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及其实验结果。‎ ‎(1)根据杂交组合乙,双亲均为乔化树体,后代出现矮化树体,则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乔化。‎ ‎(2)根据甲组杂交组合后代乔化蟠桃与矮化圆桃比例为1∶1,可推知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DdHh、ddhh。‎ ‎(3)如果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应为1∶1∶1∶1。与题意不符。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可让蟠桃(Hh)自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 ‎①如果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子代表现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②如果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子代表现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