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九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九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宜春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填写在相应的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 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 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2.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校园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了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这表明( ) ‎ ‎①在文化活动中学生能自发提升文化素养 ②文化氛围时刻都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 ‎③校园社团文化能直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④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鉴赏、美术基础等课程陆续开设起来,同学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次数增加了。参加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 ‎①是进行文化生产的过程 ②体现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 ‎③会使学生形成相同的思维方式 ④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为庆祝国庆节,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9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当今世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实力,利用在媒体控制和文化产业方面的优势,操控国际舆论,以“软实力”方式大举实施“民主人权输出”的进攻仗,向全球各地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启示我国(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要警惕文化霸权主义 ②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 ‎③要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 ④要提升文化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2017年,“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厉害了word哥”“全都是套路”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7.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引起文物界轰动,墓里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诸多带有文字铭记的漆器和铜器、整套乐器、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安车等,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情形。在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极大提高了出土文物的完整性。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①出土的珍贵文物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 ‎②考古科技创新从根本上变革了文化资源储存的方式 ‎③通过出土的文物,能够感受到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④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8.目前,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村落文化”将成为我们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由此可见,互联网( )‎ ‎①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丰富了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 ‎③为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④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北京三联、杭州“悦览树”、深圳书城中心城等十几家书店探索出24小时经营模式,打造“深夜书房”,力推全民阅读。这是基于文化( )‎ ‎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④ 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2017年8月18日至19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共同主办的“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围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主题,分享从相“加”迈向相“融”的经验成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把脉媒体融合进程,探路媒体融合前景。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由于( )‎ ‎①各种传媒都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传播途径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③现代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信息 ④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11.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 A. 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 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D. 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1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排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3.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中国互联网。微电影可用相机、DV、手机拍摄,主题多源自于生活,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这( )‎ ‎①说明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新兴媒体的出现 ②反映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启示我们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要求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4.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这本是一种体现亲情的饱含祝福的礼尚往来。如今,压岁钱却被一部分人改造成物质化和功利化的手段,使得亲情越来越淡化。关于“压岁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岁钱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B.压岁钱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C.压岁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 D.压岁钱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创新改革和敢于抛弃 ‎15.从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到地方卫视的《中华好诗词》《中国面孔》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文化类节目陆续火爆荧屏。中华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掀起了全社会学习中华古诗词、历史、语言的热潮,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这启示我们(  )‎ ‎①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现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近期,我国各地掀起了抵制盲目过洋节、弘扬民族传统节日的运动,这(  )‎ ‎①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②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尊与自信 ‎③不利于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④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遗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通过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对“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有利于展现我国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 一部中国制作的名为《美丽的森林》的动画片,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短片从第一帧画面开始,古韵悠然,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精妙绝伦的宋代古画仿佛有了生命,其精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风,深深打动了观众,目前已成为首部冲击2017年度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这主要说明(  )‎ 林椿《果熟来禽图》‎ A.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 B. 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C. 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0.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展开古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 )‎ ‎①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 ‎④在世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1.《见字如面》是由黑龙江卫视出品的一档文化节目。见字如面,古人笔下的深情,未读泪已流,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在当今文化娱乐至上的喧嚣中,却如汩汩清流,沁人心脾,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回望。其现实意义是( )‎ ‎①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 ‎②文化传承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发展 ‎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泉,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现代大众传媒已取代旧的文化传播媒介,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2017年11月12日越剧电影《情深》进行首映式。相比传统的舞台表演形式,越剧电影紧跟时代脉搏,不仅较好的把握故事节奏,还合理运用虚实镜头来组建故事,为传统的戏剧表演注入活力,开拓了戏剧发展的道路。这说明( )‎ A.实现形式创新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B.博采众长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 C.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D.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 ‎23.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小人物身上,以现实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穿透人性,以开放的创作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 )‎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电视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4.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 ‎④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却无奈发展逐渐式微。漫画家林政德把昆曲元素融入动漫,通过动漫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昆曲文化。其创作的3D昆曲动画片《粉墨宝贝》,老少皆宜,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②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③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 中国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如今,中国制造业经过数十年发展,早已蜚声海外。但近年来,中国人争相到海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牙膏、洗发水……让“中国制造”颜面尽失。“中国制造”之所以蒙羞,除了制造企业习惯于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外,教育资源的错配、人才观的偏颇以及知识与劳动价值分配的杠杆导向,更加剧了工匠精神的沦陷。痛定思痛,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使中国制造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从企业层面讲,需要做精、做细,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靠日复一日的重复来培养“熟能生巧”的手艺人,其终极目标还在于对创新的追求,实现中国制造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从国家层面讲,需要通盘考虑职业教育的创新改革、完善荣誉体系的奖赏激励,以及厚植文化土壤。尤其要加大对职业学院的投入,大幅提高技术工种的劳动收入,让职业教育成为民众普遍认为有尊严、有前途、有实惠、有幸福感的教育形式和出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的依据。(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 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12分)‎ ‎28.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内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为官之德,官德思想和传统的德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官员的选任。积极借鉴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对于今天进行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今天的社会与古代社会有很多差别。因此,借鉴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应充分挖掘其本质内涵,总结其规律。‎ 结合材料,用“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10分)‎ ‎29.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春节,央视播出了一档全新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该节目在国内首创将经典诗词与流行曲调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传播传统文化;节目立足当下,再造流行,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还让国际化的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用中英文演唱《登鹳雀楼》,让诗词以音乐为媒,穿越古今、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成为一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名片。‎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是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的。(12分)‎ ‎(2)当下传统文化热潮涌动。假如你是某校高二某班学生,请为传统文化不仅热起来更要传下去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宜春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18-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政治参考答案 ‎1-5 CBDBB 6-10 ABDCA 11-15 DDABC 16-20 CABCA 21-25 ACCAD ‎26.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人们发扬敬业、精益求精、创新的执业操守,从而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3分)‎ ‎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厚植文化土壤,培育“工匠精神”,能够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3分) ‎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能够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3分) ‎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全社会形成“工匠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 ‎27.答: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8.答: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这这个特点说明,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能够在今天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继承借鉴是今天我国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③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9. ‎(1)①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与发展,必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又要融入时代精神。‎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节目让诗词以音乐为媒,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节目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2)示例:结合学校校情编写校本教材,让中国诗词走进学校课堂;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表演剧等活动;创新融通多媒体资源,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