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诊断性检测(二)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诊断性检测(二)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Al-27 Cl-35.5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上。 2.所有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答题区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5单选每小题2分,16-20,不定项选择,每小题4分,选不全得2分,选错0分,共50分。) 1.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 A. 57 B. 47 C. 61 D. 293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则该原子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8=175;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8,所以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75-118=57,选A。 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B. 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C. 乙烯使氯水褪色 D. 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选项A错误; B.乙烷在空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选项B错误; C.乙烯使氯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选项C错误; D.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发生取代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 ) A. HCl B. KOH C. CaCl2 D. NH4NO3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离子键,铵根和酸根之间形成离子键,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如AlCl3。 【详解】A.HCl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A错误; B.KOH中K+和OH-之间形成离子键,H和O之间形成共价键,即KO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错误; C.CaCl2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C正确; D.NH4NO3中NH4+和NO3-之间形成离子键,NH4+中N和H之间形成共价键,NO3-中N和O之间形成共价键,D错误。 答案选C。 4.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构简式应该体现出官能团,所以乙烯和乙醇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2=CH2、CH3CH2OH。四氯化碳中氯原子还有没有参与成键的电子,所以电子式为。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5.下列微粒中: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①13Al3+ ② ③ ④F-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13Al原子失去最外层三个电子形成13Al3+,所以13Al3+核外有10个电子; ②该结构为Fˉ结构示意图,核外有10个电子; ③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核外有18个电子; ④F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Fˉ,核外有10个电子; 综上所述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①②④,故选C。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 HCl气体溶于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碘单质属于分子晶体,升华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溴属于分子,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属于物理变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为非电解质,溶于水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 D.HCl溶液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共价键被破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X2+ 和Y- 与氩(18Ar)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X>Y B. 原子序数: X>Y C. 最外层电子数: X>Y D. 电子层数: X>Y 【答案】C 【解析】 【详解】氩的原子序数是18,所以X和Y的原子序数分别是20和17,分别是金属钙和非金属氯。所以选项C是错误,最外层电子数钙是2个,氯原子是7个,答案选C。 8.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 A. +C2H5Cl→+HCl B. +C2H5OH→+H2O C. +CH2=CH2→ D. →+HBr;+H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的定义可知,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该反应没有全部转化为乙苯,还有HCl生成,故A错误; B、反应物没有全部转化为乙苯,还有水生成,故B错误; C、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乙苯,没有副产品生成,故C正确; D、反应物没有全部转化为乙苯,还有HBr生成,且不是一步完成,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稳定性:HI>HBr>HCl>HF B. 原子半径大小:Na>S>O C. 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 还原性强弱:Cl﹣<Br﹣<I﹣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所以稳定性:HI< HBr < HCl< HF,错误; B.不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Na > S > O,正确; C.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金属性K>Na>Li,所以碱性:KOH>NaOH>LiOH,正确; D.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Cl>Br>I,所以还原性:Cl-<Br一<I–,正确。 10.有甲、乙、丙三种金属,把甲、丙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时丙为负极;把乙、甲分别浸入稀硫酸中,乙生成氢气的速率更大;把丙浸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丙、甲、乙 D. 乙、丙、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般来说,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把甲、丙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时丙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强弱丙>甲;把乙、甲分别浸入稀硫酸中,乙生成氢气的速率更大,不同金属与相同的酸反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其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大,所以金属活动性强弱:乙>甲;把丙浸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大于乙,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丙>乙>甲; 故选B。 11.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 N2 B. HClO C. CH4 D. BF3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的电子式为,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正确; B、H最外层2个电子,不满足题意,故错误; C、H有2个电子,不满足题意,故错误; D、B最外层有6个电子,不满足题意,故错误。 答案选A。 1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符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Y元素的金属性X<Y B. 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 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W化合价为-2价,没有最高正化合价+6价,故W为氧元素;Z元素化合价为+5、+3、-3,Z处于ⅤA族,原子半径与氧元素相差不大,则Z与氧元素处于同一周期,则Z为氮元素;X化合价为+2价,应为周期表第ⅡA族,Y的化合价为+3价,应为周期表第ⅢA族元素,二者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主族,由于X、Y的原子半径与W、Z原子半径相差很大,则X、Y应在第三周期,所以X为镁元素,Y为铝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详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所以X、Y元素的金属性X>Y,故A错误; B.在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可以化合生成NO,故B错误; C.氧气与氨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故C正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水,碱性比氨水弱,故D错误; 答案选C。 13.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B. 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溴水层接近无色 C. 甲烷和氯气混合后,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混合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D. 将裂化获得的汽油滴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苯滴入溴水后,振荡后发生萃取,所以水层接近无色,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裂化获得的汽油中有不饱和烃,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苯、乙酸 B. 乙醇、乙酸 C. 苯、己烷 D. 苯、汽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苯不溶于水会与水分层,乙酸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鉴别,故A符合题意; B.乙醇和乙酸均易溶于水,无法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苯和己烷均不溶于水,密度均比水小,分层后有机层均在上层,无法区分,故C不符合题意; D.苯和汽油均不溶于水,密度均比水小,分层后有机层均在上层,无法区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二噁英是一类物质的统称,这类物质的母体是,其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如果被氯原子取代,所得物质的毒性是KCN的100倍。当两个氯原子取代苯环上的氢时,所得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 A. 7种 B. 8种 C. 9种 D. 10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先确定一个氯原子的位置,再确定另一个氯原子的位置,如图,,共有10种,故选D。 16.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以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选项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 B 铜 铁 稀盐酸溶液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是原电池。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比正极材料活泼,且负极材料是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或放出气泡。根据题意:M棒变粗、N棒变细可知,N极是负极,M是正极,且N极材料比M极活泼; A.铁比铜活泼,即M极材料比N极活泼,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比铜活泼,铜做M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M极上产生氢气,质量不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锌比银活泼,即N极材料比M极活泼,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M极上有银析出,所以质量增加,故C符合题意; D.锌比铁活泼,即M极材料比N极活泼,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7.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B.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 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强弱是X>Y>Z。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所以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故A错误;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其形成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增强,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故C错误; D.据分析可知,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故D正确; 答案选D 18.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平衡时混合物中可能各物质的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达到平衡时υ正(O2)= υ逆(O2),而4υ逆(O2)= 5υ逆(NO),所以4υ正(O2)=5υ逆(NO),故A正确; B.生成NO和消耗NH3均为正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就会消耗xmolNH3,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C错误;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于该反应的初始投料和转化率均未知,所以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可能各物质的浓度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19.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酯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芳香烃 B. 能发生水解反应 C. 能发生取代反应 D. 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C 【解析】 【详解】A.该化合物除C、H元素外还有Br、O、N元素,不属于烃类,故A错误; B.该物质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B正确; C.该物质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且烷基也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该物质含有苯环、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20.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答案】D 【解析】根据装置图的特点可判断,甲构成原电池,乙不是原电池。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乙中锌和稀硫酸直接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 J、299k 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k J的热量。 【答案】放出 ; 5.5 【解析】 【详解】在反应H2+I2⇌ 2HI中,断裂1molH﹣H键,1molI﹣I键共吸收的能量为:1×436kJ+151kJ=587kJ,生成2molHI,共形成2molH﹣I键,放出的能量为:2×299kJ=598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98kJ﹣587kJ=11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molHI需要放出5.5kJ的热量,故答案为放出;5.5。 22.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Cu2++Zn=Cu+Zn2+(B)2FeCl3+Cu=2FeCl2+CuCl2。 (1)分别画出两个实验装置图,注明电解质溶液名称和正负极材料,标出电子流动方向___、___。 (2)写出下列电极反应式: ①(A)中___是负极,负极反应式:___; ②(B)中___是负极,负极反应式:___。 【答案】(1). (2). (3). Zn (4). Zn-2eˉ=Zn2+ (5). Cu (6). Cu-2eˉ=Cu2+ 【解析】 【详解】(1)反应(A)Cu2++Zn=Cu+Zn2+中Cu2+被还原为正极反应,Zn被氧化为负极反应,所以原电池负极材料为Zn,电解质溶液可以选用可溶性铜盐如硫酸铜,正极材料可以选用Cu棒;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装置图为:; 反应(B)2FeCl3+Cu=2FeCl2+CuCl2中Fe3+被还原为正极反应,Cu被氧化为负极反应,所以原电池的负极材料为Cu,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正极材料可以使C棒;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装置图为:; (2)①(A)中Zn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ˉ=Zn2+; ②(B)中Cu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ˉ=Cu2+。 2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③、⑤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两种,电子式分别是:__,___。 (2)写出①元素形成最简单有机物是__,它和氯气反应的一个方程式__。 (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__酸性最强;__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 【答案】(1). (2). (3). CH4 (4). CH4+Cl2CH3Cl+HCl (5). HClO4 (6). NaOH (7). Al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F、⑤为Na、⑥为Mg、⑦为Al、⑧为Si、⑨为P、⑩为S、⑪为Cl、⑫为Ar。 【详解】(1)O元素和Na元素可以形成Na2O和Na2O2,电子式分别为、; (2)C元素形成的最简单有机物为CH4;甲烷和氯气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CH4+Cl2CH3Cl+HCl; (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在元素周期表中越靠近右上角的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但O、F没有相应的酸,所以酸性最强的为HClO4;越靠左下角的主族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图示元素中Na元素金属性最强,所以NaOH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Al元素。 24.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A.水 B.稀硫酸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A,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某同学在学习A的知识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为: ①在试管里加入2 mL A; ②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 ③立即将铜丝插入盛有A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④闻生成物的气味,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第④步操作中,铜丝表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写出第③步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氧化成乙酸,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D (2). CH3CH2OH (3). 由黑色变成红色 (4). CH3CH2OH +CuOCH3CHO+Cu+H2O (5).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解析】 【详解】(1)甲烷的性质稳定,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CD正确; (2)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CH2=CH2+H2O→CH3CH2OH,因此A结构简式为CH3CH2OH; (3)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现象是红色→黑色→红色,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 +CuOCH3CHO+Cu+H2O; (4)利用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25.现将0.1mol某烃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全部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经测定,前者增重10.8g,后者增重22g(假定气体全部吸收)。试通过计算推断该烃的分子式___(要有简单计算过程)并写出所有同分异构体___。若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试写出该氯代烃的结构简式___。 【答案】 (1). C5H12 (2). 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CH3)4 (3). 【解析】 【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增重10.8g,为水的质量,可求得烃中H原子个数,生成物通入NaOH溶液,增重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得烃中C原子个数,以此可求得烃的分子式。在根据同分异构体现象分析解答。 【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增重10.8g,为水的质量,则n(H2O)=,n(H)=2n(H2 O)=2×0.6mol=1.2mol,即0.1mol烃中含有1.2molH原子,所以该烃分子中H原子个数为12;生成物通入NaOH溶液,增重的22g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则n(CO2)=,n(C)=n(CO2)=0.5mol,即0.1mol烃中含有0.5molC原子,所以该烃分子中C原子个数为5;则该烃的分子式为C5H12,故答案为:C5H12; 根据分子式知该烃为烷烃,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CH3)4,故答案为: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CH3)4; 上述同分异构体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该烃中只有1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为新戊烷,其一氯代物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