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横峰中学2019级高一下复学考试语文卷(统招班) 分值:150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行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3分) A.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 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 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 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 B. 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 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 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B. “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 C. 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 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他资源 份额 36.30% 21.70% 15.60% 13.50% 9.10% 3.80 <<数据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4.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6.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结合文本,请分别给国家、商家、消费者提条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来到牛村后,全村八十五户人家,家家都有人承包脱贫。伊南高兴得差点去买挂鞭炮“噼里啪啦”一下。他是牛村的第一书记,任命没半个月,正琢磨着怎么给牛村脱贫呢,精准扶贫来了,正想瞌睡哩给个枕头,能不乐得蹦起来? 牛村属于穷乡僻壤,传统的农耕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典型的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一段时间后,伊南发现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回事。 帮扶脱贫的人经常来牛大家,每次都送来不少衣服,顺便带点水果,还有米面油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 伊南对牛大说,这样也好,省得你买衣服穿。 牛大鼻子一哼,冷冷地说,衣服都是穿过的,谁知道有没有传染病?说不定是从火葬场捡来的呢?牛二家,帮扶他的人来过一次后,再没来过,倒是每月寄五百块钱过来。 伊南掰着指头算了算,牛二家五口人,每人每月一百块,这也达不到脱贫标准啊。再说,这钱也没保证,不定啥时候就断了。 牛三家,帮扶他家的人可能有点关系,安排牛三家的四口人都进城打工了,牛三和他老婆到某医院做保洁,就是打扫厕所卫生,两个孩子当保安,说白了,看大门。按说,这也不错,可是,这些工作都是临时的,一旦帮扶的人退休了或是调走了,牛三一家是不是有下岗的可能?不好说。 牛四家,帮扶的人没有一官半职,只是一个小科员。这个小科员每星期都要来,到家后,给牛四家扫地,帮助烧火做饭、洗衣服,若不是叫牛四“大叔”,不知道的人真以为他是牛四的儿子呢。弄到后来,牛四反倒不好意思了,对那个小科员说,小伙子,我不当贫困户了,我脱贫了中不中? 还有真脱贫的。牛九,孤寡老人。帮扶他的人是某单位的老一,认牛九作干爹,给牛九过了个生日,牛九就收了几万元的红包。 伊南回城后,从当地的电视新闻里发现,牛村还有三户也脱贫了,一户是牛五家,从家里的摆设上足可以看出来,五十寸液晶电视、真皮沙发、多开门冰箱等新潮家具家电应有尽有;一户是牛六家,被记者采访的小伙子自称是牛六的儿子,亮了亮手腕上的名表,拿出几万元的手机,抽的烟也都是中华烟,还对着镜头乐呵:“脱贫了,脱贫了。”一户是牛七家,从各种表格和数据上,还有主人按的指印上,看出牛七已经奔上小康了。 伊南感到疑惑,当即打电话给牛村村委会牛主任。牛主任吭哧半天才说实话,说都是唬人的。牛五家的家具录过像后就被拉走了,牛六压根就没娶老婆,哪来的儿子?牛七家,那些表格都是胡乱填的。 伊南说,牛七都按指印了。牛主任说,牛七说只要不是枪毙他,按指印没啥大不了。看着人家大热天跪在地上填表格,怪可怜的,牛七说,咱权当积德行善了。 …… 如此看来,猪八戒啃猪蹄,还得依靠自己才能不被饿死。伊南回到牛村后,通过深入了解,他发现,牛村贫困的症结在于牛村的道路,就是那四座木桥,这几座桥年年都要被洪水冲垮,一旦垮掉,村民就得集资修桥。也正是因为年年集资修桥,使得村民的日子愈加难过,愈加贫困。他还得知,当地流传一个说法,四座桥相当于牛的腿,腿要走路,不能修成死的。 伊南哭笑不得之余,找到牛主任。他故作神秘地说,牛主任,我找风水先生看了,牛村之所以穷,问题出在“牛腿”上。 牛主任不明就里,惊诧地看着伊南。 伊南说,风水先生说,天机不可泄露。他好说歹说,风水先生才吐露实话,说牛本身就不如骡马走得快,牛腿老是断,那就更慢了。 牛主任眨巴着眼睛,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 看到牛主任的表情,伊南心里有了底,继续“忽悠”牛主任,说细想想,风水先生说得不无道理,不如把木桥换成钢筋水泥的。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什么都好办。 钱从哪里来?比不得修木桥啊。牛主任说着说着皱起了眉头。伊南说,只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钱嘛,我想办法。 原先也有一些年轻人提过修桥的事,一直没付诸实施。牛主任说罢,又给伊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地取材,修成石桥咋样?山上石头多,不少村民闲在家没事……给他们找点活儿,也可以补贴家用嘛。 伊南心里豁然一亮,说石桥好,与古村落协调。牛主任,咱兵分两路,您负责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我回城找有关部门筹措资金。 事情比想象中的要顺利。 短短三个月后,木桥换成了石桥。 记者报道牛村修桥的新闻后,外界人被牛村纯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所吸引,来牛村的人日渐多起来。 后来,牛村就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这下,牛村算是彻底脱了贫,伊南呢,据说也被提拔了。他要离开牛村时,村民还舍不得他走呢。 (选自《小说月刊》)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一段写伊南刚刚上任就迎来了精准扶贫,他非常高兴,这一情节为下文写伊南发现情况并不如愿,下决心带领村民靠自己脱贫做了铺垫。 B.牛村八十五户人家都有人承包脱贫,但后来走了样,电视新闻中对牛村三户脱贫人家的报道,作者设置这一情节,意在表明在帮扶脱贫行动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C.为了再次修桥,伊南以“风水”“天机”为说辞,使牛主任“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这一细节反映出牛主任对伊南善于处理问题的钦佩之情。 D.小说构思行文颇具匠心,情节起伏有变,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文中人物着墨不多倒也个性鲜明,内容情节简单紧凑,却有引人入胜之效。[来源:学科网ZXXK] 8.小说描绘了一幅牛村人物群像图,请简要概述牛村部分村民的形象特征。(6分) 9.为什么木桥换成了石桥牛村就脱贫了?请结合小说分析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10.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以所业文干之 干:冒犯 B. 宗闵党大薄之 薄:鄙薄 C. 绹不之省 省:理会 D. 楚能章奏 能:善于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D. “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 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深受当朝者赏识,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词的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4分) 答: 15.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写诗人催泪伤感的表现的诗句是: 。 ⑵杜甫《登高》中写道“ ”借风、猿等意象写出秋天的景象。 ⑶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 ,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的父亲习惯,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 默默承受。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 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 。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B.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C.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D.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浪迹天涯 隐忍不发 无懈可击 亲密无间 B. 东奔西走 隐忍不发 十全十美 亲密无间 C. 东奔西走 忍辱负重 无懈可击 如胶似漆 D. 浪迹天涯 忍辱负重 十全十美 如胶似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B. 在子女看来,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C. 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D. 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20.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可以与我洽谈。不胜感谢! 21.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85字。(6分) 书籍数字化服务 交接 加工 提供 检查质量 扫描图书 纸质图书 结清费用 完成制作 具体要求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请你以一名媒体记者的身份,在报纸上撰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选好角度,符合实际,不少于800字。 高一统招班复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C【解析】A项,文章没有内容显示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强调的“以个人为本”是同一概念,也无法推出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B项,“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于文无据。文章只说了“强调以群体为本”;D项,张冠李戴,中华文化并不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这是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 2. B【解析】B项,对论证目的的分析错误。文章所引述的《论语》和《礼记》中的话都含有对“家”的解说,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3. A【解析】A项,“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属于主观臆断。虽然西方价值观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人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4.C【解析】“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 5.B【解析】A项中“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说法错误,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它身份的人群。C项中“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原文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D项中“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中“多采用免费服务”。 6.国家层面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商家层面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6分,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6分) 7.C (牛主任并没有看出来在这件事上伊南善于处理问题,也没有钦佩之情,不过事关风水和牛村脱贫,于是来了精神。) 8. ①尖酸、不知感恩:牛大怀疑衣服上有传染病。②朴实:牛四情愿不当贫困户也不好意思小职员每周给自己做家务,还有牛七在表格上按手印也说明了这一点。 ③封建迷信:牛主任对伊南编造的关于风水的话深信不疑。(每点2分) 9. 第一问:①桥反复集资修建是牛村贫困的症结所在,以往的扶贫措施没有找准症结,不是精准扶贫。(1分)②木桥改石桥,既找准了牛村的贫困症结,又与牛村古村落的特点协调,最终纯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吸引游客前来,是精准扶贫。(2分) 第二问: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情,找到导致贫困的根源,采取针对性强的深受当地群众认可的举措,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2分)以前针对牛村的扶贫措施,治标不治本,有短期效应,但不是长久之计,伊南发现修造钢筋水泥桥(石桥)替代木桥是关键所在,而且又兼顾了古村落的风貌,从而使牛村发展成为旅游胜地,彻底脱贫。(1分) 10.A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干:投献。 11.A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12.B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此时,令狐楚已死。 13. (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 (2)大中末年,柳仲邹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到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14.词的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2分)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同时为全词奠定了雄浑、激昂的感情基调。(2分) 15.拟人,想象(虚实结合)。(2分)“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作者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2分)抒发了作者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激情。(1分) 16. 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 A【解析】上文是说“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与其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和其相比更进一层的“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 18. B【解析】东奔西走:形容四处奔走或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到处活动。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据语境“去成就事业”,应选“东奔西走”。隐忍不发:克制忍耐而不表露出来。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语境中无“屈辱”之意,应选“隐忍不发”。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语境无“严密”之意,应选“十全十美”。亲密无间:关系非常亲近密切,毫无隔阂。如胶似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语境强调没有隔阂,应选“亲密无间”。 19. C【解析】A,语序不当,“虽”应移到“他”后面。选项B,句式杂糅,可以删掉“产生”。选项D,中途易辙,“子女而言”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下面却开始说“中国的父亲”的事,或成分残缺,在“子女”前面加“对”;语序不当,“往往”应移到“父亲”后面。故答案选C。 20.(1)“惠顾”改为“浏览”; (2)“高就”改为“就职”或“工作”; (3)“拜读”改为“阅读”; (4)“可以”改为“请”; (5)“洽谈”改为“联系”。 21.“书籍数字化服务”分为三个步骤:提供,加工,交接。提供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需要用户提供“纸质图书”,一是用户表明具体要求;然后是由工作人员开始加工环节,先扫描图书并按用户要求制作完成电子书;交接时先让用户检查质量,然后请用户结清相关费用。 要注意题干中“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这一要求。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捕,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沛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阂、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绚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 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绚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849)人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椽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邹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邹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沫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