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二模) 语文试题 第Ⅰ卷(3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 )时,人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渺小的( ) 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以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方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究竟是把何等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 胡文英这样评价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端,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团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可奈何。 ,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怡当的一组是( ) A. 莫衷一是 心智 束手无策 B. 莫衷一是 心志 手足无措 C. 无所适从 心智 手足无措 D. 无所适从 心志 束手无策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忘怀。 B.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 C.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但终究耿耿而不能忘怀,只好冷眼相看。 D. 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但终究耿耿而不能释怀,只好冷眼相看。 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 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主张“天人合一”和“兼爱非攻” B.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语出《论语》,《论语》 是叙事体散文集,与《中庸》《孟子》《大学》 并称“四书”。 C. “造化钟神秀”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五言绝句《望岳》,“造化” 指“大自然”。 D.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这里强调一种“美”美得让人们“不知怎么办才好”,应选“无所适从”。 心智:一指头脑聪明;二指才智,智慧;三指脑力,神志。心志:意志、志气。这里与后文的“有限的感官”相并列,应选“心智”。 手足无措: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依据后文“被庄子拨弄得”,应选“手足无措”。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依据前文的“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可知,应将“蛇的冷酷犀利”放于“鸽子的温柔宽仁”前,排除AD。“只好冷眼相看”与前文不能形成转折关系,所以不能放在“但”后,排除C。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文学典籍、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A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观点。 B项,《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 C项,《望岳》是五言律诗。 故选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过去的百年里,人类社会变化最大的领域之一是人口。一方面,今天的人们寿命更长,发达国家人均寿命从40岁增加到80岁,并且还在不断延长:另一方面,家庭規模急剧变小,生育率持续下滑。世界平均生育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 下降到21世纪最初10年的2.5%左右。生育率下降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中,同样出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低生育率现象,生育率水平已经低于更替生育率。所谓“更替生育率”,是指为了让每一代人的规模大致相仿,需要达到每名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的生育率。 这种新的人口趋势,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等。在一个老龄化社会中,年轻人的数量下降了,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也就减少了。伴随着年轻人数量的减少,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力都会遭到削弱。通过分析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数据,我们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中,创业活动要稀少得多。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极速加剧,其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急剧下降,是其过去25年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 (捕编自《人口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序与跋)》《人民日报》 2018年07月10日) 材料二: 近日,一份《拯救中国人口危机刻不容缓——中国生育报告2019》以“2018中国人口负增长”为关键字上了微博热搜。 报告撰写团队连用了多个“前所未有”来强调中国生育率下跌的严峻形势:“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在国际上前所未有,当前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1.67的发达国家水平。”“我们预计中国将于2023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再10年后即2033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老龄化率达30%,老龄化速度前所未有。”“并且,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前所未有。”。 (摘编自《中国生育报告2019:求求你们去生孩子吧!》,今日头条2019年1月17日) 材料三: ■出生率 ——出生人口 D 15—64岁人口(万人) 一占总人口比例 选自《大国空巢!出生率创40年新低,人口形势究竟有多严峻?》,国民经略2019年1月21日) 材料四: 老龄人口化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采取诸多有力举措,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城镇还是乡衬,老人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均超过98%;以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更牢固;创设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让人们老有所获、老有所为:不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直接为老年人群体“输血”……中国的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银发社会”既带来新的挑战,也蕴含新的机遇。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银发产业”的方兴未艾从一个侧面说明,老年人群体不是拉低人均GDP的“分母”和负担,而是可以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引导发展好老龄事业,不仅是给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还能为市场开拓出一片新蓝海。 (摘编自《老年群体不是拉低人均GDP的负担》,光明网2018年6月7日)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0到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到2018年持续下降,2014到2016年起伏变化大。 B. 以2003年为分界点,此前我国15-64 岁劳动力人口整体呈上升趋势,2003 年后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C. 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下降,但其占总人口比例却有明显下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 从近年我国出生人口的走势来看,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没能改变出生人口和出生率走低的趋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其生育率密切相关,国家越发达,生育率越高,国家越贫穷,生育率越低。 B. 一个国家的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生育率,这个国家就必然会出现人口减少、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 C. 《中国生育报告2019》的撰写团队连续使用多个“前所未有”,这证明拯救中国人口危机刻不容缓。 D. 人口老龄化有利有弊,因此不能把老年人看作拉低人均GDP的负担,而应将其当作发展的新动力。 6. 下列选项中的表述,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挑战或机遇的一项是( ) A. 劳动力人口短缺,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力削弱。 B. 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压力大。 C.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D. 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答案】4. B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项,“我国15-64岁劳动人口”错误,应为“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A项,“国家越发达,生育率越高,国家越贫穷,生育率越低”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生育率下降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中,同样出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低生育率现象,生育率水平已经低于更替生育率”。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最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D项,“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此内容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的成效。 故选D。 三、(15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①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例之人,使之讲例。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樊须讲学稼,孔子犹鄙之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也,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意,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圆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他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孔子曰:“君子求诸已。”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货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②,有副减) 注释:①三司:宋初以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司,官署、机构。②《与王介甫书》:王安石变法后,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震动,司马光写这封信,目的是劝王安石放弃新政,这里节选的是第三段。 (乙)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子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延,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又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功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过轻租税、薄献敛、已逋贵也 已:免除 B. 又于其中不次用人 次:第二,次一等 C. 辟邪说,难壬人 辟:驳斥 D. 士大夫多以不恤因事 恤:顾念,忧虑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 上乃欲变此 臣乃敢上璧 C. 度义而后动 今行而无信 D.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前以降及物故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己/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B.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己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C.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D.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0.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属于王安石变法措施的一组是( ) ①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②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 ③散青苗钱 ④敛民钱雇市佣而使 ⑤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⑥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在信中批评了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诸法,其中“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诸语,虽措词尖锐,但因放在“用心太过”这个观点之下,又使文势显得舒缓婉曲。 B. 《与王介甫书》引用孔子的话,论述充分,表达了司马光诚挚恳切之情,有较强的劝谕说服效果。 C.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一句,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 D. 王安石回信逻辑严密,针对司马光提出的质疑,从侧面一一委婉回应解答,体现了政治家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胸怀与眼界。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迹其本原,成以此也。 (2)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13. 根据甲段选文,概括司马光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抵触? 【答案】7. B 8. B 9. C 10. A 11. D 12. (1)寻求它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推行新法(的缘故)。(2)不是您的才智比不上普通人,只是想要求得非同寻常的功业以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罢了。(3)因此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13. 过分重视利益;用人不当。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次”,结合“用人”分析,按照次序。不依寻常次序。犹言超擢,破格。句意:又在官署中不按正常作法用人。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代词,指三项措施;语气副词,一定。 B项,连词,乃,才。 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项,介词,因为;通“已”,已经。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尤”是尤其的意思,强调后面内容“在于名实”,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尤”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B项; “明”为明确,排名的意思,主语应该为“名实”,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一经排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属于王安石变法措施的一组”,结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例之人,使之讲例”“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等分析,①②③属于王安石变法措施。④征收免役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司马光的观点。⑤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王安石回信中阐述的观点。⑥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王安石回信时阐述的观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从侧面一一委婉回应解答”错,应为正面直接回答。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迹”,动词,搜寻,寻求;“其”,代词,它的;“本原”,根源,根由;“以”,介词,因为。(2)“智”,才智;“及”,比得上;“直”,只是;“非常”,非同寻常;“忽”,忽略;“耳”,罢了。(3)“具”,详细;“所以”,……的原因;“冀”,希望;“见恕”,原谅我。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根据甲段选文,概括司马光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抵触”,需要立足文本甲段,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概括。结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例之人,使之讲例”分析,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经管而改由中书省、枢密院长官兼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及通晓财利之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过分重视利益。 结合“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圆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他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分析,用人不当也是原因之一。 【点睛】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甲] 当今天下十分厌恶您的人,他们对您毁谤、污茂,所有的坏话都用上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古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其取得成功;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赦免逃避债务的人。您认为这些都是过腐儒生的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经管而改由中书省、枢密院长官兼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及通晓财利之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樊须请求学种庄稼, 孔子还鄙薄他,认为他不知道礼、义、信,何况现在讲的是商人的微木之利呢?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脱本来不应该讲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小人。则本来要刮尽人民的财富,(这样)要满足皇上。朝廷在财政上的需要,又怎么不从愿呢?因此知道三司条例司这一官署,是不当设置而设置了,又在官署中不按正常作法用人,有的人往往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都将袖出臂,张目环硕,自夸自卖,争着进用,各自斗智斗巧,以改变祖宗旧有的法度,大概其利不能弥补其害,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只不过是另出一番断意,用来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但它的危害已经够严重了。又委任常平仓、广惠仓的特派员四十多人,使他们在各个地方推行新法。起初是发放青苗钱,接着想使每户出免役钱,后来又想再制订出农田水利法而加以推行。所委派的人虽然都是选择才能出众之士,但其中也有侵犯州、县官的职权、扰乱百姓使他们不得安宁的轻浮狂躁之徒。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谤议纷纷,象沸腾的开水在翻滚,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寻求它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推行新法(的缘故)。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您也当自己想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单单归罪于天下的人。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乱,您反而以为是治国良法而首先实施;放款收利息,这是鄙陋的事情,您反而作为王道善政而尽力推行;劳役自古都由平民负担,您反而打算征收免役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这三项措施,普通的人都知道不适合,而您独自以为可行;不是您的才智比不上普通人,只是想要求得非同寻常的功业以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罢了。这就是我所说的用心过了头。 [乙]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救,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因此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一经排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各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救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第Ⅱ卷(117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山石①(节选) (唐)韩愈 山石荦确②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③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①一般认为本诗写于唐德宗贞观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辞去节度推官一职,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②荤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③鞿:马缰绳。这里作动词用,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首叙写游踪的诗。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到惠林寺的所见所感。 B. “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概括到寺之前的行程,险峻的山石,狭窄的山路,展现行程的艰苦。 C. 结尾四句,总结全诗。“人生如此”概括了此次出游山寺的全部经历,然后用“自可乐”加以肯定。 D. 本诗是一首古体诗,诗风绚丽飘逸,洋溢真挚之情,状写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情画意。 15. 诗歌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D 15. 诗歌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的、充满生机的雨后黄昏的寺院之景。 16. 结合前四句诗,分析出对山间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结合六至八句诗,分析出对寺中质朴生活的欣赏、满足之感;结合后四句诗,分析出对受人牵制的幕僚、官场生活的厌倦,归隐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D项,“绚丽飘逸”错误,所谓“绚丽飘逸”一般是辞藻华丽,队长工整,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而本诗主要是对日常的平凡之事(像入寺、坐阶、看画、铺床、睡觉等)、客观之景(像大石、蝙蝠、芭蕉、栀子、月光等)的描绘,气势遒劲,风格壮美。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概括诗歌画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诗歌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然后找出三四句中所写的主要景物,把握景物的特点,接着分析这些景物合到一处构成的画面特点。 首先找出三四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这里主要写到“雨”“芭蕉叶”“栀子花”等,“雨”的特点是“新”“足”,“芭蕉叶”是“大”,“栀子花”是“肥”; 接着分析画面特点,因为刚下过一场透雨,芭蕉的叶子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香更丰美,景象的特点是清新的,是充满生机的; 然后概括画面,概括画面的时候要抓主要景物、时间、季节、地点,结合前面“黄昏到寺”“升堂坐阶”可知,三四两句所描写的景象是诗人在黄昏时候来到寺院坐在台阶上所见之景。明确这些之后再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即可,概括的模式为“诗歌三四句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把握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诗歌中的景、事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根据这些信息概括情感。 首先看诗歌的注释,如“韩愈辞去节度推官一职,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尤其要关注“韩愈辞官”这一信息; 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这首诗歌是按照行程叙写,从“黄昏到寺”“升堂坐阶”“以火照画”“铺床拂席”到“天明归去”展现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前四句重点描写山间的景象, “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等展现出雨后的清新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这些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如诗人所写寺庙的日常之事,入寺、坐阶、看画、铺床、睡觉、吃羹饭,生活虽然质朴,却有人情之美,一句“疏粝亦足饱我饥”可以看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之感;最后四句主要抒写诗人所感,“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人生如此自可乐”是对前面生活的感受“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而后面三句以及注释中背景的介绍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受人牵制的官场生活的厌倦,“岂必”意为“何必”,作者说“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这也应该是作者辞官的原因吧,而这受人牵制的幕僚生活与寺庙中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生活形成对照,让诗人萌发了归隐的念头。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7.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 《苏幕遮》) (2)云销雨霁,____________。(王勃 《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答案】 (1). 一一风荷举 (2). 彩彻区明 (3). 鹿门月照开烟树 (4).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 谨庠序之教 (6). 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彻”“施”“谨”“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幅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亮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苍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作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的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宇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 18.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疲沓 一幅 老妪(yù) B. 伫立 咫尺(zhǐ) 祈祷(qǐ) C. 苍桑 摒弃(bǐng) 清癯(qú) D. 静谧 幽怨 蓦然(mò)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对母子的动作、神态做了精细地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B. 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 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文笔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D. 文章语言朴实,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起,娓娓道来,将诗性与智行有机结合,细腻而又张扬。 E. 作者认为,拥有一颗“惊奇之心”,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20.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描绘童年的“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 21.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听海的心”的意蕴。立足文本,联系现实, 谈谈你对“人与自然”的认识。 【答案】18. D 19. DE 20. 内容上,描写了自己童年亲身经历的大自然生动美好的景物;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让读者置身其中,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文盲人老妪的故事,展现了人与世界的密切联系,启下文雷切尔对热爱自然的深刻认识。” 21. 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断的人与自然的天然的亲近感。 22. (1)“听海的心”的意蕴:人要用心感悟自然满怀柔情对待自然,才能够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和谐。(2)“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平时要多查阅工具书,不断积累与巩固。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一幅”和“一副”的区别:1、幅,原意是指幅面,作量词用时,主要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有一定面积的东西。2、副,作量词用时,一是用于成组成套的东西。一副,是汉语词语,汉语量词的一种,常用在成对或成套的器物、人或动物的躯体、内脏、容貌、面部表情、姿势、言语、文章、手段、本领等名词之前,表示数量一。 A项,“一幅” 字形错,应该为“一副”; B项,“祈祷(qǐ)”字音错,应该为“qí”; C项,“沧桑”字形错,应该为“沧桑”;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文章语言华丽,……细腻而又张扬”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的语言应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且“细腻而又张扬”一说错误,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 E项,“作者认为,拥有一颗‘惊奇之心’,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错误。原文说“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惊奇之心》,……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可见拥有一颗“惊奇之心”不是作者认为,是雷切尔·卡森认为。 故选DE。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相关段落或语句作用的能力。答题方法为:首先概括相关段落的大意,其次明确和上下文、题目、主旨的关系,然后说出情感作用,最后点明语言修辞效果。题干为:作者在文中为什么描绘童年的“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 首先找到答题区间,即相关文字: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样,与我紧紧相拥。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内容上,描写了作者回忆中在童年时候亲身经历的美好生活,和有关大自然的风景、事物; 主旨上,在言谈话语间,流淌着“我”热爱自然和生活,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唤起相关的美好记忆,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衔接,承接上文盲人老妪的故事,展现了人与世界的密切联系,“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引出下文雷切尔对热爱自然的深刻认识。” 修辞效果上,使用白描和细节描写,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兼用,生动形象、亲切可爱,语言优美,可读性强,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吸引力。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赏析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衔接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5)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本题运用方法(3)(4)(5)即可做出答案。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回归原文,扩展语境,即结合上下文来丰富答案,上下文是对画线句的提示或加深理解的参考。关注相关段落的开头,即中心句有助于理解情感态度和写作用意。题干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 找到答题区域: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 手法上:采用比喻或暗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排比(“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的修辞方法。 内容上,用“灯”来比喻人感悟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排比展示,酣畅淋漓。“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从手法来看,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是一个比喻句,“灯”是喻体,考生要注意句中“灯”的含义,从后面可知,作者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 主旨情感上,从老妇的表现来看,作者以“灯”为喻形象揭示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断的人与自然的天然的亲近感。说明人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这是针对文章的标题设题,是考查标题的作用,考生先要明确标题的内涵和特点,然后注意从标题与结构、形象和主旨等的关系角度分析。 (1)结构形式上,“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2)人物形象上,“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3)从主题上看,“听海的心”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从文中来看,“听海”即是指感悟自然、聆听自然,“听海的心”说明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这其中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联系现实,明确观点,阐述理由。 【点睛】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 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六、(11分) 23.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典型特征和节日内涵。请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写,结构与示例一致。 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微雨,清扫祭台怀亲人。 【答案】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 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望远思故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首先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首先点明节日的时间,然后点明节日相关的特征,最后点明节日的内涵,仿写的句式是:……节:……(季节+月份),……(节日特征、四字短语),……(节日习俗、四字短语)……(节日内涵、三字短语)。仿写注意语意连贯。 【点睛】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24.在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常常是举足轻重的:或反映社会背景,或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主要人物的有力衬托,或揭示小说主题思想。请从贾雨村、刘姥姥、鲁肃、徐庶这四个次要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他(她)在作品中的作用,不超过90字。 【答案】答案示例:贾雨村,他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存焉”提醒读者,统率全文。通过贾雨村乱判薛蟠打死冯冤等徇情枉法的情节,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揭示了上层社会互相庇护、勾通官府、欺压百姓的现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内容,分析小说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贾雨村、刘姥姥、鲁肃、徐庶这四个次要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他(她)在作品中的作用”,然后把握题干中的提示信息,如本题题干已经提供次要人物的作用,如“或反映社会背景,或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主要人物的有力衬托,或揭示小说主题思想”,接着考生要从提供的四个次要人物中选择一个,从这些方面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来谈作用。 首先确定一个对象,把握人物的身份或特点,回顾与这一形象相关的情节。如刘姥姥,她是一个村妇,《红楼梦》中与她相关的情节主要是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是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她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 接着就要分析该人物在情节、背景、形象以及主题方面的作用。 如刘姥姥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了她,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事件才得以连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以一贯之。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荣国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一是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接济之恩,二是亲眼目睹贾府的彻底败落。作为结构人物,如果说冷子兴主要从外围、从远距离对贾府进行概括介绍的话,那么刘姥姥则从内里、从近处对贾府进行透视和详察,小说因此而深入细腻地展示了贾府的生活情景,形象表现了贾府贵族生活的享乐和奢侈,既写出了贾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又预示着贾家将走向腐朽没落的结局。 如刘姥姥对其它人物的显现作用。在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场面中,贾府上上下下的人们,都纷纷露面登场。这些人物当中,有贾府的主子们,如贾母、凤姐、宝玉,还有黛玉和宝钗,也有贾府的丫头们,如平儿和鸳鸯。甚至还有栊翠庵的妙玉等等,涉及面广。宝玉是红尘中的俗人,妙玉是佛门中的修行人,栊翠庵品茶这场戏,因为有了刘姥姥的介入,我们看到了两人对“佛”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有了区别,最终走向不同的归宿。宝玉是有佛缘的,但他并不敬佛拜佛,而是领略了佛的真谛,如佛的慈悲、平等、无我、无常思想,这些精髓融入了他的性情和言语行动之中。宝玉是善良的、慈悲的,如栊翠庵品茶这一细节当中,刘姥姥本是一个乡间老妪,在妙玉看来是俗不可耐的,所以刘姥姥吃过的杯子,她嫌脏了,不让收回来。宝玉却可怜刘姥姥,“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撩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了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说使得吗?”宝玉是积善行德的,他努力地一件件去做好事,而且不以善小而不为。 对于其他人物,考生也可以模仿这种方式进行思考答题。如贾雨村主要出现在“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一章,在这一章中通过贾雨村判案引出护官符,交代了四大家族之间的关联,展现他们之间的相互庇护,借以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如《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他本在刘备手下效力,后被曹操要挟骗到曹营,他离开刘备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也为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日后大业做了铺垫,而书中通过徐庶的来去也暴露出曹操欲收罗天下人才而不择手段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刘备思贤若渴爱才如命,又尊重人的选择,绝不勉强的特点。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文章。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后浪》 2020年五四青年节,网络宣传片《后浪》被刷屏,上面一段是其文字稿节选。该视频中的演讲者、中年演员何冰对年轻一代有诸多艳羡、激励和称许:尽享文明成果、自由探索兴趣、拥有选择权力、叱咤互联世界、打破交际壁垒、分享快乐事业、包容多元审美……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作为年青一代的你,给何冰或其他长辈写封信,让他们从某一方面能更加深入而立体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②《后浪》中,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充满赞许,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年长一代的眼界、气度和胸襟。请你以“致敬长辈”为主题写篇演讲稿,献给可亲可敬的他们。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落款统一为“李明”;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爱我所爱 无怨无悔 ——致敬“前浪”演讲稿 尊敬的“前浪”: 年轻的我们,常自以为饱经沧桑,心裹厚茧;可一篇演讲,一段祝愿,却令我们鼻子发酸,心头温暖。感谢你们,尊敬的前浪,正因为有这样的你们,我们才能自信: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爱我所爱,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感谢你们,不退缩,勇前行,让这片土地沐浴温暖的阳光。 这片土地曾经悲伤,是你们,让它日渐辉煌:你们,与改革开放同行;打破铁饭碗,在商海自由驰骋;申奥成功,让世界重新认识北京;多哈入世,让中国进入新的旅程;九八洪水,同舟共济,奋勇抗争;SARS疫潮,逆行而上,众志成城;零八地震,留下不屈的身影…… 如今我们懂得:自己有温度,这片土地就温暖;自己开拓创新,“中国创造”就更上层楼;自己有担当,中国就更美好。于是,投入公益事业 我们与日俱增,创客空间里创意不断诞生,我们奉献青春奋勇前行……感谢你们!让这片土地沐浴阳光,充满希望。我们的爱,一如既往。 爱我所爱,爱传统的每一缕气息。敬佩你们,珍惜传承,让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焕发光彩。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是你们,身体力行,将情怀与责任传递:冯骥才,醉心文保,坚守文脉,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单霁翔,让故宫和文创一起,俘获万千国人的目光;刘健,耗费25年巨资搜集10余万件古代建筑构件;秦腔剧《王贵与李香香》,让红色记忆以秦腔的方式呈现……感谢你们,教会我们“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我们,让传统与生活交融:“中秋望月诗会”为功夫少林添一份风雅,定制诗词随着《诗词大会》异彩纷呈,年轻的心随着“我们的节日”汉文化展示跃动。我们把传统与未来结合:“鸿蒙”操作系统,“风云”气象卫星,“北斗”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嫦娥”航天登月探测器……当“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绘出宏大愿景,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我们接力! 爱我所爱,爱星辰大海的梦。探索追梦,与你们同行,踏上理想燃烧的征程。 伽利略说,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从“望洋兴叹”到国产航母下水使用,从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北斗全球组网系统基本部署完成,从杨利伟成功往返到六次载人飞行把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是你们,是我们,一代代永远年轻的追梦人,一路走来,带着青春与汗水、拼搏与探索,播撒无数颗追梦的种子,点燃无数科学探索的火种。如今,这征程不仅迈向碧海深空,也通向青少年心中。不忘初心,未来待启,我们一起。 为什么你们眼含期待,因为你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不断追寻,因为我们也爱得深沉。向你们说一声感谢,尊敬的前辈,因为有你们,我们爱得无怨无悔! 李明 2020年6月26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分析:材料共分两段,第一段是《后浪》中的一段文字,是“前浪”对“后浪”的艳羡、赞美、祝福……;第二段是对《后浪》的解读,给出了青年一代的诸多选择,尽享文明成果、自由探索兴趣、拥有选择权力、叱咤互联世界、打破交际壁垒、分享快乐事业、包容多元审美……。国家一级演员何冰为奔涌的后浪点赞,着实振奋人心。考生需要思考,“前浪”对“后浪”的赞美、激励,意味着什么;应该成为怎样的“后浪”才不辜负“前浪”以及国家、人民的期望。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则国家,有希望。时代需要怎样的青年,中国需要怎样的未来。 任务分析:设计三种不同的情境限制和驱动任务。 围绕一点、回信是情境和驱动①的命题密码:《后浪》成为现象级刷屏,选取其中一点,通过回信让“前浪”就某方面更地理解“后浪”,可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代际交流沟通水平。 被《后浪》感动到、演讲稿、献给年长一代是情境和驱动②的命题密码:《后浪》中何冰的演讲对年轻一代多是艳羡、激励和称许,00后献给年长一代的演讲,也当是对“前浪”的感恩、敬佩和礼赞,可以像《后浪》一样,选取年长一代值得褒扬的几个点倾注真情,美美与共。 参考立意: 1. 年轻是态度,分享是幸福; 2. 文明守望者,青年在行动; 3. 前浪——献给老一代的演讲; 4. 白衣执甲,未来我来。 参考素材: 1. 您总叹息说,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00后、90后都是疯玩成魔的一代。可您该懂得“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精髓,包容需要了解,聆听才可交流,就请您听我诉说:我们“玩”是不受羁绊,更是爱好广泛,我们自由探索兴趣,只为放飞青春梦想。 2. 年轻人以兴趣来指引人生,又成绩斐然:以人类学研究训练为抓手,爬梳资料,一步步还原“吴谢宇”等等诸多案件,理性分析犯罪者内心世界的何袜皮;把自己专业知识变成爱好的“牛油果世界说”;痴迷于英语与舞蹈的王源等等数不胜数。年轻人正在探玩兴趣中改变着世界,很多兴趣可谓枯燥艰难,可却令人痴迷。您可以多一点理解,然后支持我们,不是吗? 3.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4.2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 后”。若放在十多年前,一些人恐怕很难料想到,某一天,那些被他们称作“小皇帝”的一代人竟成为防疫战场上的“白衣天使”,危难当中的“真心英雄”,成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精神的践行者。有人感慨说,疫情中发现“90后”“00后”突然长大了。其实,不是他们突然长大了,而是很多人对他们缺乏足够了解,疫情中的“现场直播”纠正了固有的偏见。 4.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复杂的世界大变局、快速变革的科技创新、新知识新思想对人类的召唤,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既是有格局、有才华、善学习,深具创新精神的“后浪”;也是能吃苦、敢担当,传承历史的“前浪”。相信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们定能以更昂扬的精神、更坚定的信念面对现实和未来,而这正是百年传承的五四精神在今天的意义。 5.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前浪”们前赴后继投入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前浪”们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投身建设、兴学助教;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前浪”们选择了远方,砥砺奋进,风雨兼程。你们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后浪”。但我要说,尊敬的“前浪”们,你们才是这片风景的缔造者!是你们缔造了文明成果,我们才能够尽情地享用! 6. 古之名相张居正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作为“后浪”,我们一定会怀梦想,勇创新,重实干。以梦想为光,告别迷茫,行稳致远;以创新为剑,乘风破浪,一苇以航;以实干力行,厚积薄发,成功即迩。我们会激活创造,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我们会秉承实干,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我们会因热爱而分享,因强大而自信;我们会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等到我们变成“前浪”的那一天,一个个曾经的“后浪”都能骄傲地说:“前辈们,我们,没有辜负身为后浪的时光!” 参考结构:选择第二个任务,写一篇“致敬长辈”的演讲稿。开头写写信的感受,表达对前辈的感谢,亮出观点:爱我所爱,无怨无悔。第一个层次,感谢前辈们不退缩,勇前行,让这片土地沐浴温暖的阳光;并阐明青年们从前辈身上懂得了很多,并正在努力践行。第二个层次,敬佩长辈,珍惜传承,让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焕发光彩。以冯骥才、单霁翔、刘健等为例,歌颂前辈身体力行,将情怀与责任传递;也写了青年们让传统与生活交融。第三个层次,表示要探索追梦,与前辈同行,踏上理想燃烧的征程。结尾满怀深情地表达对前辈的感谢,因为有你们,我们爱得无怨无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