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测试卷03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测试卷03 考试范围:初二上1-4单元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C项符合题意;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是古代至今未变的主题,A项不合题意;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主要趋势,“保护传统经济”及保护传统封建经济;“维护传统文化”即维护封建传统文化。不是新课题。B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解题的关键,即鸦片战争后,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情形。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新课题。鸦片战争使中国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中国人民开始了学习西方,发展近代文明的历程。由此可确定答案。 2.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A.厦门 B.福州 C.上海 D.广州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位于最北边的是上海;故选D。 3.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清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 【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清政府”、“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最根本的原因”,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实行腐朽的封建制度,中国战败,被批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答案为D。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所以①叙述错误;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②叙述错误;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没有直接参战,但充当了帮凶的角色,所以③④正确。故选B. 5.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于无辜同胞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抢劫”“放火”关键词,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在大肆抢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的史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C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项发生在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期间。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6.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回顾历史,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让给 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改订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通过1881年的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领土。故选A。 7.“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没有进入北京。②④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是正确的。 8.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攻克武昌 D.定都天京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故B符合题意;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攻克武昌、定都天京是在太平天国初 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之后,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历史图片浓缩了丰富的史实,下列对下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A.缺乏条件没有实施 B.由洪仁玕制定的建国方案 C.提出向西方学习 D.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文件是《资政新篇》,ABC三项内容都符合《资政新篇》;而D项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政新篇》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易和《天朝田亩制度》记混。把握《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得出答案。 10.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以恭亲王奕诉、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题干空白方框处应填洋务运动。B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A项不合题意;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C项不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来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1.左宗棠是晚清名臣,与他相关的活动有 ①创办福州船政局 ②开办福州船政学堂 ③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④率军收复新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是晚清名臣,1876年,他率军进入新疆。清军采取“缓进急战”的战术,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在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到英国、法国深造。所以,①②④项与左宗棠有关,C项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的一家军事工业,③项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有③的ABD三项。故选C。 12.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A.虎门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了保护旗舰,迎战敌舰,最后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C项符合题意;虎门战役是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率领清军与英军搏斗,英勇牺牲,A项不符合题意;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 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壮烈牺牲的回族爱国将领是左宝贵;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不仅是一次改良运动,还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材料“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说明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并没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最终的结果以失败告终,没有促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也没有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一敌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义和团运动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ABD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故选C。 16.“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目中所给的材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赔款为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收为担保;同时严禁民众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版封建社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7.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的地点是 A.东京 B.檀香山 C.广州 D.南京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由此可知,兴中会成立的地点是檀香山,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1894年”,团体“兴中会”,依此判断兴中会的地点是“檀香山”。 18.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但封建思想还有残余。故A理解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是洋务运动开启的,故B理解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C理解正确,符合题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故D理解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20.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案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1915年—1916年护国战争;1913年7月二次革命;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③②④①;AB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所以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该首选查阅的刊物是《新青年》,D项符合题意;AC项与戊戌变法有关,B项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 选D。 22.“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聂耳 【答案】B 【解析】1915年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故选择答案B。 23.这场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运动”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知与五四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说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24.小明制作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知识卡,卡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的名称 B.奋斗目标 C.当前任务 D.领导机构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所以图片中的奋斗目标表述错误,B符合题意。ACD项内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①中国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②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③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②③④表述正确。武装斗争的手段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在运用,所以排除①,故选D。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请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图示中ABC三次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沉沦”的?(6分) 材料二 (2)请依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二图中人物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各一例。(6分) (3)一部沉重中国近代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感悟与反思,请写出你的两点认识。(2分)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或A战争)期间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或B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C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 (2)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图二:左宗棠收复新疆。图三: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6分) (3)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障;中国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1)根据“1856—1860”可知A指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根据“1894—1895”可知B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根据“1900—1901”可知C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是林则徐,与他相关的是虎门销烟。图二是左宗棠,与他相关的是收复新疆。图三是邓世昌,与他相关的是在黄海大战中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 (3)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反思可知,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障;中国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言之有理即可。 27.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反映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哪一目的?(2分)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4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答案】(1)自强。(2分)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2分) (2)军事工业、民用工业。(4分)民用工业为军事工业服务。(2分) (3)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可知,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根据材料一“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可知,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自强目的的关键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可知,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第二问根据材料二“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可知,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朝的财政紧张状况。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2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2分)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2分) 【答案】(1)推翻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共和。(2分) (2)社会贫富不均,百姓生活状态与国家的富强程度不相符。(合理即可,2分)民生主义。(2分) (3)“创立民国”。(2分)民权主义。(2分) (4)符合众多中国人要求推翻封建帝制,实行民主共和,解决贫富不均的愿望。(2分)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可知,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共和。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可知,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社会贫富不均,百姓生活状态与国家的富强程度不相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创立民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4)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符合众多中国人要求推翻封建帝制,实行民主共和,解决贫富不均的愿望。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二: 材料三: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大游行,反帝爱国搞斗争。外争主权拒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群众当援兵,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精神人人敬。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什么?(3分)材料二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2分) (2)从材料三歌谣中找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句子。(1分) 你认为取得这些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五四精神是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请结合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作为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认识。(2分)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答案】(1)民主、科学。(3分,错一个不得分)原因: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2分) (2)外争主权拒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1分)主要原因: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显示出伟大的力量。(2分)忧国忧民、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爱国主义。(2分)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分) 【解析】(1)材料一中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据材料二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表格中人物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的原因是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 (2)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取的初步胜利成果的句子是“外争主权拒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据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后,后期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显示出伟大的力量忧国忧民、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爱国主义精神。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是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