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知识总结训练(开学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知识总结训练(开学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假期知识总结训练(开学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 A.青铜 B.骨头 C.铁 D.钢 ‎2. 15. 《礼记》中记载:“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此材料主要体现 ‎ A.敬畏神灵 B.尊宗敬祖 C. 经济落后 D.以农立国 ‎3.据安阳殷墟考古发现,有一处贵族的窖藏圆穴集中堆放了400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该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 ‎ A.商代对祖先神灵的崇拜 B.奢侈腐化的贵族生活 ‎ C.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活动 D.技术水平先进的手工业 ‎4. 《国语》一书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表明西周时期 ‎ A.贵族的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生产 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 C.政府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生产 D.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5. 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这表明了 ‎ A.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 B.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 ‎ C.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 D.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 ‎6.《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以维系安土重迁 ‎7. 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下图所示耕作工具最早可能出现于 ‎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 8. 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这一现象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 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 ‎ 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 D.安史之乱北人南迁 ‎ 9.《唐六典》记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这反映出唐代手工业者 ‎ A.地位优越 B.职业世袭 C.遭受歧视 D.地位低下 ‎10. 宋朝出现了许多新型田地,如:梯田、圩田、淤田、沙田、架田等。这些新型田地的出现主要有利于 ‎ A.外来经济作物的引进 B.各类产品的商品化 ‎ C.农业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11.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liú)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使钱塘江附近逐渐变成富庶的农业区。这反映了 ‎ A.藩镇林立的局面难以抵御灾害 B.人口大批南迁引发环境问题 ‎ C.政治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北方经济发展依仗南方财富 ‎12. 《清代外销瓷》一文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 ‎ A.产品用途 B.釉色的区别 C.器物纹 D.产品质量 ‎1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00多年前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当年高僧玄奘在这条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 C.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14. 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15.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利于经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16. 1795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的背景是 ‎ A.小农经济的抵制 B.棉纺织业相当发达 ‎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海禁政策的保护 ‎17. 鸦片战争后,湖南安化、平江等传统绿茶产地,多转而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红茶,各地竞相仿制,一批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陆续出现。这反映了湖南当地 ‎ A.茶叶生产经营因时而变 B.饮茶风尚渐与国际接轨 ‎ C.官府大力扶持私营产业 D.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18.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年至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实业救国的呼声高涨 ‎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在1915年的旧金山世博会上,中国参展品依然存在仿古较多、更新较少、样式较为贫乏、规格尺寸不统一等不足。这表明 ‎ A.社会各界对世博会反应冷淡 B.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 ‎ C.政府对该届世博会未予以重视 D.中国经济近代化比较缓慢 ‎20.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1. 1919年,中国一些知识妇女像男人一样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破仑”头、“华盛顿”头。这反映了 ‎ A.知识妇女最先思想解放 B.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 ‎ C.知识妇女接受了新思潮 D.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 ‎22. “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这可说明 ‎ A.《申报》在国内最畅销 B.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 ‎ C.报纸主要面对下层民众 D.《报申》内容通俗易懂 ‎23. 近代民族工业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895年--1911年 B.1912年--1919年 ‎ C.1927年--1936年 D.1937年--1945年 ‎24. 古希腊人知道印度,但不知道中国;古罗马人知道中国,但不知道美洲;推翻专制王权的英国人知道了美洲,但不知道南极。以上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发展的根源是 ‎ A.天主教的传播 B.欧洲社会生产力进步 ‎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 ‎25. 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 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26. 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东亚。“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 A.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之间的相互了解 ‎ C.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 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 ‎27. 英国政府1701年9月29日宣布,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过色的白细布、薄毛织品,均封存仓库”。上述“违禁品”一经发现,均予没收。对其所有者和贩卖者课以200英镑的罚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英国保护自身棉纺织业的发展 ‎ C.斯图亚特王朝试图“闭关锁国” D.英国为工业革命开拓国内市场 ‎28. 传统观念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9. 早期的工业家经常将他们的工厂建在相对遥远的山区,在那里,奔腾的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建造廉价的工人住房。这说明 ‎ A.山区最适宜建设工厂 B.山区的劳动力资源廉价 ‎ C.生产动力制约着工业发展 D.城市管理排斥工厂建设 ‎30. 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女性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 B.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 C.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发展 D.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31. 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 ‎ A.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 B.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 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32. 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 ‎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 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33.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B.政府实行食物配给制 ‎ 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34.‎ ‎ 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C.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35. 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国家干预经济 ‎ B.“严重缺点”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自由放任政策 ‎ C.国家成为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 D.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二、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随后,支持其理论的有大卫·李嘉图和曼彻斯特学派(1820年创立)等,他们的学说被称作“自由放任主义”。他们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他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所制约。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不应设有关卡,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因为这种制度是世界性的,不受政治障碍或民族不同的影响。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材料2 不管是法国的小农场主还是德国东部那些大容克地主,都要求实行关税保护措施,因为他们不可能与美国中西部或南俄大平原的农业竞争,这两个地区在1870年以后都以低廉的价格向欧洲倾销他们的谷物。德国的容克地主和正在崛起的莱茵实业家联合起来,迫使俾斯麦从1879年开始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1892年法国也采取了高关税政策。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组织起来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政党、男子普选权和对社会灾难的敏感,这一切都迫使政治领导人日益介入经济事务之中。俾斯麦开创的社会保险制度传到了其他国家,国家对其国民的社会和经济福利正在承担起责任。在美国,无论是共和党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民主党总统伍罗伍德·罗威尔逊,还是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在寻求用政府行动反对垄断和托拉斯,以复兴经济竞争。‎ ‎ ——以上均摘编自美国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自由放任主义”的主要观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D C A A A D C B D C A B B D D A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B C D D B C B B B C D C A D D D ‎36.30分。‎ ‎(1)观点:经济独立于政治;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漠视工人利益(答出其中四点即可)12分。‎ ‎(2)变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政府干预经济;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增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分。‎ 原因:世界市场形成,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更易受到世界市场的冲击;英法美德之间国际竞争的加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产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俾斯麦、威尔逊等政治家个人的因素;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作出调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3)评价: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些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些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与完善,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