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
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度(上)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红楼梦》是反映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从红楼女子的诗教,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古代诗教在女性身上绽放出的零星光芒。 女性美德的培养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处于矛盾之中,虽有一些开明之士从“由礼而通诗”的角度肯定女子研习诗文,但只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认为教女子识文断字有助于“见礼明透”。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体现出对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反击。红楼女子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唯有在诗词面前,她们有了乐趣,有了美好,有了平等,有了尊严。 红楼女子能接受到包括“诗教”在内的良好教育。元春入宫前自幼系贾母教养,贾府三春也都有专门的塾师,黛玉在进贾府前也有贾雨村作过她的私塾老师,宝钗读书识字较之其兄竟高过十倍。同时,贾府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诗教环境。此外,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也为她们接受诗歌教育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牡丹亭》《西厢记》等优秀戏曲中的曲词诗句,更能够感染人,形成艺术共鸣。这些均可见当时富贵人家女子的启蒙教育情况。 在大观园中,诗教更是无处不在。诗歌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趣的学习模式。大观园中五次结诗社;每逢节日庆祝更是要命题限韵写诗,评出魁首。这种结社做诗、联诗赛诗活动,是宝玉和女孩子们经常拿来闲遣时光的游戏。即使是最普通的女孩子香菱也习诗,在黛玉“不愤不启”“不俳不发”的教导下,几日后便能谈出些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实际上就是诗歌创作中面向现实、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育过程,对女子诗教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红楼女子因足不出户,其诗词创作往往多是对景物情状的摹写与感慨,如黛玉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和宝钗的《咏海棠》《忆菊》。这些诗作往往表现出女子细腻的内心和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在诗歌风格上,除宝钗的“含蓄浑厚”“温雅沉着”外,整体上都偏阴柔,如黛玉的《葬花吟》。在作诗手法上常引用或化用唐人诗句,如黛玉的“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化用了白居易的“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薛宝钗在《牙牌令》其四中的“水荇牵风翠带长”引自杜甫的《曲江对雨》。 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指出:“清代学术之盛,为此前所未有,妇女也得沾余泽。”此时期女子教育的内容涉及广泛,以诗词教育最甚。其原因是女子比较感性,诗词的艺术魅力与女性自身的心理特性相契合。据统计,专门收录清代妇女诗集的作品就有多部,可看出清代女子诗词创作之盛。 红楼是明清女子诗教一隅。纵观明清之际,虽然正统礼教观念始终压抑着女子的才情与热情,但是思想进步的大家们,为女子读书而辩护,并亲自任闺塾师,使得越来越多的女子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出现了大量以诗才彰显的女子,如有着“林下风者”之誉的黄媛介、江南才女吴藻等,她们著作存世的背后,无疑是女子诗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选自刘娜《<红楼梦>中的女子“诗教”》,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是体现中国古代诗教光芒尤其是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典范。 B. 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是当时富贵人家女子接受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方式。 C. 红楼女子的诗教既有贾府读书环境的影响,也有在生活中学习切磋的因素。 D. 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依然沿用了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红楼女子的诗教典范为例,文章指向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的矛盾。 B.“香菱学诗”的例子证明了学习交流对女子诗教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C.文章从内容、风格和作诗手法等角度阐述了红楼女子的诗歌创作情况。 D.清代女性诗人和妇女诗集的大量出现是女子诗歌教育发展的重要证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清之际,更多女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力,得益于思想进步的大家们所做的努力。 B.清代女子诗词创作之盛,与女性的心理特性相关,也是女子诗教发展的必然结果。 C.红楼女子主要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和借鉴前人诗作的方式来提升创作水平。 D.红楼女子摆脱了正统礼教观念的束缚,因而彰显诗才,表现出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影 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老街的一些脸面的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却能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三个人当中,只有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点小小的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身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小意思,贾老都会显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在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老街有“三老”,突出了老街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点明了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 B.写老街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许多场合邀请三个老者却是为了提升品位和档次,暗含讽刺。 C.小说通过特定的“老街”环境来增强传奇色彩,语言诙谐幽默,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D.小说以“影子”为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影子”呈现的方式新奇,显出作者高超的构思技巧。 5. “贾老”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 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两段的主要手法和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产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它资料 份额 36.3% 21.7% 15.6% 13.5% 9.1% 3.8% 数据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7.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B.材料二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意在提醒用户知识多不代表思考能力强。 D.材料四侧重于对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是必然趋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年轻人在付费阅读中成为越来越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文化消费需求和支出越来越大。 B.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C.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的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可能以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居多。 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9.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从国家、商家和消费者三个层面分析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乙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丙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B.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C.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D.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百越:中国古代古越族人分布在南方沿海一带,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 B.黔首:秦时对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百姓的称呼,带有蔑视之意。 C.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朕:第一人称代词“我”,原不分尊卑贵贱,自秦始皇以后,专用于皇帝自称。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B. 秦始皇自以为建立了不世之功,便狂妄自大,自称始皇,并相信秦王朝可以延续万世。 C. 秦始皇愚民、弱民,取百越,却匈奴,鞭笞天下,都是他统一后不施仁义的具体体现。 D. 丙文强调秦国虽然残暴,但不能只怪秦国,六国也是兵连祸结,最终导致其自取灭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 (2) 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阁 夜①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②,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③数处起渔樵。 卧龙④跃马⑤终黄土,人事⑥音书漫寂寥。 注:①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②景:影,日光。③夷歌: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④卧龙:指诸葛亮。⑤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号“白帝”,左思《蜀都赋》称“公孙述跃马而称帝”。⑥人事:指交游。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描绘了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虽无一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彻夜难眠、感慨万千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 B. “催”“寒”二字既是写景,又暗含作者的人生感受。“岁暮”催,日影短,有韶光易逝之感;“天涯”寒,霜雪霁,有自伤飘零之意。 C. 夜听鼓角悲壮,遥望星影动摇,写出了诗人忧心不眠时的见闻,也寄寓着诗人对战事不断、国家动荡不安的感时伤世。 D.尾联用典,诗人渴望能有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英雄人物来力挽狂澜,结束战乱,显露出悲壮深沉的情怀。 15.诗人既听到 “野哭千家”却为何又要写 “夷歌数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引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之难;并在诗歌中警告统治者,“ ”就会变成叛乱者为祸一方。 (2)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二)》中用“ ”表现出王昭君客死异乡、寂寞悲惨的人生结局。 (3)荀子在《劝学》中认为积累很重要,君子只有做到“ ”才能获得最高的智慧和圣明的思想,如果“ ”,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 (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除了年龄和学问因素外,最重要的是“ , ”,这其实还是以身份的贵贱作为择师标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 的熏陶。( ),向来以其 式的唯美典雅,吸引了无数虔诚的追随者。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领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还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着慰藉人生的文化滋养和 的民族精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潜移默化 天籁之音 扣人心弦 生生不息 B. 潜移默化 阳春白雪 引人入胜 生生不息 C. 耳濡目染 阳春白雪 扣人心弦 经久不息 D. 耳濡目染 天籁之音 引人入胜 经久不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古典文学作为诗词园圃中一支艳丽的奇葩 B. 诗词作为古典文学园圃中一支艳丽的奇葩 C. 古典文学园圃中作为一支艳丽奇葩的诗词 D. 作为诗词园圃中一支艳丽奇葩的古典文学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还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 B. 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领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还传达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 C. 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还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D. 不仅传达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还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领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先生寿诞快到了,本该亲自前往祝贺,无奈俗务缠身,不能拨冗参加。特派人惠赠楠木手杖一根,谨表祝贺。念及往日先生的鼎力相助,不胜感激。他日定当略备薄酒,还请先生务必到我府上一聚,聊表谢意。 ① ② ③ ④ ⑤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奉献他人的美好情怀。 材料: 报效 尊敬 知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位卑未敢忘忧国 吃水不忘挖井人 心念父母 马革裹尸 羊羔跪乳 善待老人 投笔从戎 乌鸟私情 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现在的年轻人总体来说没有以前那样活跃,这种精气神层面的颓废与低落,是整个中国社会的普遍状态。——《青年参考》评论员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攀枝花市高2019届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C. A.依据原文第二段“由于这样的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可知,“都能留下”扩大了范围,“自然而然”强加因果,而是因为其“宝贵的精神遗产”。B.由原文“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可知,缺少限定语“千年以上”;D.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第三段“我们的建筑文化中缺乏废墟文化,从而也缺乏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可知,我国建筑文化缺乏废墟文化,何谈认知不同。不是认知不同,而是中国原本就没有“废墟文化“。 2.A. 曲解文意。“从废墟价值的角度表达了对保护我国石构建筑废墟和木构建筑废墟的期待”错误。本文中的废墟是石构建筑遗存,而不是木构建筑废墟,从后面谈石质城墙也看得出来。 3.B. “废墟的文物价值在于其虽残破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废墟的文物价值就在于其残破过程的历史真实性”。 4.C项。文章后半部分没有对阿胶女劳动场景的翔实描写。 5.(1)运用比喻,把“美手”比作美得惊心的“一幅画”,指出这样的“ 美”仅仅适合“观赏”。(2)运用对比,表明作者对这种娇艳动人的“美手”持反对的态度,而尊敬推崇与生活的本真紧密相关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劳动及劳动者的肯定及赞美之情。 (3)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写观音的手和姥姥的手自然过渡到写阿胶女的手,使上下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1)艺术作品中飞天、圣母、观音等其他的手美丽有余,实用不足,为下文写现实生活中的手作铺垫。(2)通过姥姥的手联想到中国劳动妇女的手,赞美她们的勤劳,直接引出下文对勤劳的阿胶女的手的叙写。(3)这样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把“其他的手”与“阿胶女的手”作对比,凸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阿胶女的手更博爱更富有责任的赞美之情。 7.D. “孤独与拒绝的姿态”是陈映真的小说所营造的。 8.C. A.“表现出浓重的小知识分子的感伤情绪”的是陈映真的早期作品;B.陈映真出狱后关注的是“西方跨国公司的内幕和现代企业中人性的异化”,涉及“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政治受难者” 。D.张冠李戴。批判旧中国愚而不安的本质而成了民族魂的是鲁迅,鲁迅也由此变得孤独。在这点上,陈映真与鲁迅相似,而不是陈映真也成了民族魂。 9.①独立不群。积极参与现代主义批判、乡土文学论战等论争,在陆在台都属少数派。(如果“答战斗性”给1分)②同情弱者。关注下层社会,对穷苦人寄予怜悯。 ③勇于反思。以笔名“许南村”发表文章,对自己过往的“感性”进行剖析。④坚韧不屈。虽遭受七年牢狱之灾,但出狱后依然笔耕不辍,写作的主题不避社会矛盾。(答“笔耕不辍”给1分)⑤ 孤独决绝。他的小说所营造的孤独与拒绝的姿态是他内心思想的体现,生病后拒绝多数好友探访。(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 B. “选骑二千”意为“挑选骑兵两千”,“衔枚夜进”的主语应是士兵,因此两句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C两项;“斩孙暠”的主语应是王叔孙,因此应在“王叔孙”前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 C. C项表述错误,“檄”在文中指晓谕其他地方的文书。 12. D. D项,由原文“武叹曰:‘达奚武自是天下健儿,今日服矣’”可知,达奚武是自认为是天下勇士。 13.译文:(1)杨忠说:“攻和守的情势不同,不能迅速攻占。如果拖延时日使我军疲劳,内外受敌,并非好的计策。” 殊:不同;引日:拖延时日;劳:使……疲劳。每点1分,句意2分; (2)因为齐主昏昧酷虐越来越厉害,(司马消难)便暗暗谋求自我保全的计策,(他)假意安抚自己的部下,请求向北周投降。 昏虐:昏昧暴虐;阴:暗中;曲意:假意。每点1分,句意2分。 14.B.以偏概全。头发花白固然有长期漂泊思乡之愁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 15.含意是诗人客居他乡,心中满怀忧愤,枕着剑匣入眠,在梦中驰骋沙场,实现了封侯之愿。(2分)复杂的情感:有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渴望和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也有远离家乡、遭遇人生坎坷的忧愤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16.(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17.A. 不厌其烦:指不嫌繁琐与麻烦,形容有耐心。不合语境。不胜其烦:指繁琐得使人受不了。恰当。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痛恨的感情色彩比“痛心疾首”更深一层。恰当。置若罔闻: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视而不见:看见了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不重视,也指不理睬。这两个近义词不同的是,前者从听觉立意,不合语境;后者从视觉立意,切合语境。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力量的大,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贬词褒用,不合语境。交口称赞:指异口同声地称赞。恰当。 18.D. 原句存在词语、句式、关联词使用不当的语病。四个选项都将“需要”改为“需求”,恰当。但A、B、C三项的修改仍然存在原句的毛病。A项“固然……又……”不能关联。固然:副词。犹诚然、虽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也”应改为“却”之类转折连词。B项“广告能够被浏览器屏蔽”是被动句式,将全句乃至整个语段陈述的主体“浏览器”换成了“广告”,不恰当。C项重复A、B两项的错误。 19. C. A项句意错,欢迎对象错位了。从前后文看,陈述的主语应是“能够屏蔽广告的浏览器”,故再排除B、D两项。 20.“养狗的”改为“养狗户”或“养狗人士”,“大伙儿”改为“大家”或“各位业主”,“面对”改为“针对”,“每个”改为“各位”,“遵照”改为“按照”或“遵守”。(每处1分) 【试题分析】知识角度: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和语句来表情达意。“养狗的”过于口语化且隐含不尊重之意,可改为“养狗户”或“养狗人士”;“大伙儿”过于口语化,不适合通知用语,可改为“大家”或“各位业主”;“面对……情况”与后句的具体措施句间关系不搭配,可把“面对”改为“针对”;“每个”过于口语化,不适用于“通知”,可改为“各位”;“遵照”属于敬辞,可改为“按照”或“遵守”。 21.先根据活动规划,搜集相关信息,激发创意,拟定初步方案(3分);然后依据时间、地点、规模、参与眷和费用预算等对拟定的初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2分);在此基础生对方案进行调整与修订(1分)。 22.【材料解析】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