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此处并无隐喻。 2.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承接第二联,写舟中所见的蝴蝶翩跹、白鸥远翔之景,呼应题目“舟中作”。(3分)②与尾联抒情形成反转:蝶、鸥自在,与诗人困于舟中的处境形成反衬。(3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结构上承下启下。“娟娟戏蝶”承上句“看花”,“闲幔”回应首联中“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蹁跹,穿空而过,同时也照应题目中的“舟中作”所见之景;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引出下文作者困居舟中、空望长安的忧思,过渡自然,使诗歌结构紧凑。②对比反衬。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与年迈多病、困居舟中的作者形成对比,更反衬出诗人的失意和困窘。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①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①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透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彻底解脱”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和悲愤难言。 2.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 答案 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生机的蓬勃画面。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事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每点3分,手法1分,解释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结尾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结合、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这其中是充满生机的画面,抒发了作者返归自然的喜悦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回答这道题,需要两步,先回答后两句写景的内容,再回答有何含意。先翻译写景的句子: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虽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贼平①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②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 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②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诗人送人北归,一个“独”字抒写出友人得归,自己却不能还乡的痛苦。 B.颈联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 C.尾联写友人归途中的感受,“寒禽”“衰草”面露愁颜,表现了友人内心的愁苦。 D.本诗紧扣乱离主题,由乱起南来,到乱平北还,到劫后的荒败之景,环环相扣。 答案 C 解析 C项,“‘寒禽’‘衰草’面露愁颜”不正确,尾联中面露愁颜的是友人。尾联“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继续虚写友人归途中所见所感。上句写景,“禽”和“草”本无知觉,而曰“寒禽”“衰草”,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言愁无处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 2.本诗的颔联最为人称赏,在全诗的章法结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答: 答案 ①承接首联。“他乡生白发”承首句“世乱同南去”,写世乱离乡,白发渐生;“旧国见青山”接第二句“时清独北还”,想象时局安定后归乡所见。②由实入虚,领起后面两联的想象。“见青山”是说想象友人回乡看到故乡到处是荒败的景象,只有青山如故,这样就由眼前送别的感伤引出后面两联劫后荒败的景象的描写,并由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律诗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在第三联转折,此诗却在第二联完成“承”“转”,章法上别具一格。解答“章法结构”的题目要关注诗句在诗歌中的位置:首联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尾联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对于本题可以先指出结构上的作用,然后再分析诗句中所蕴含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①承接首联。“他乡生白发”承接首句“世乱同南去”,写世乱之际离开家乡,因为愁苦而渐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接第二句“时清独北还”,想象时清归乡的所见。②领起后两联的想象,由实写转入虚写。“见青山”是想象友人回乡后看到的荒败景象,由眼前送别的感伤引出后两联乱后荒败的景象描写,并由此想到时代和民族的感伤。 五、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诗词,完成1~2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①。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 ①浮玉:喻指金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两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两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润州甘露寺弹筝》未写与友人相聚之事;“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两首均有“忧”的心绪。 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宁静”或“空白”等,1分)从侧面表现出乐声的绝妙入神,(“侧面表现”,1分)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回味”“空间”,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从诗句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斜照江天一抹红”句意为: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唯见江心秋月白”句意为:只看见江水中心倒映着一轮白白的秋月。内容上,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众人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因而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乐声的优美,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曲有尽而韵无穷。手法上,两句都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江天一色的晚霞和江心中的秋月,渲染了宁静的氛围,以无声的环境表现听者情感的投入。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 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像苏州城这样的繁华之地,已是月楼笛声的声色之境,怎不叫人感慨。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以此表达南方仍有抗清斗争,也不乏心怀故国之思的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颔联“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6分) 答: 答案 ①陈诗以伍子胥自比,采用用典的表现手法,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清复明的大志。杜诗则更多的是对诸葛亮的敬仰,及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的爱国深情。②陈诗“秋又深”以景结情,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杜诗“泪满襟”直抒胸臆,表达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慨。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中要求对本诗尾联与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进行比较,答题时要分别从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入手,谈各自的异同。注意抓住《虎丘题壁》既通过典故来自比,又以景结情,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前途迷茫;《蜀相》尾联作者是直抒胸臆,以此来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以及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的爱国深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