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相对原子质量为:H:‎1 C:12 O:16 S:32 Na:23 N:14 Fe:56 Cu:64 Cl:35.5 ‎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 A. FeSO4作补血剂时可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增强药效 B. 用SO2漂白食品 C. 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 D. 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SO4作补血剂时要预防其氧化变质为Fe3+,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够与Fe3+反应使其变为Fe2+,因此可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增强药效,故A对人体健康无害;‎ B.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织物、羽毛等,但二氧化硫有毒,所以不能漂白食品,故B由于食物对人体健康有害;‎ C.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以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aCO3),醋酸可做调味品,故A对人体健康无害;‎ D.碳酸氢钠水解而导致其具有弱碱性,能中和面团中的酸,所以可以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故D对人体健康无害;‎ 答案选B。‎ ‎2. 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 A. 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B. 向FeCl3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 C. 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D. 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继续通入又变澄清 ‎【答案】B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结合反应物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A.二氧化硫的漂白为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物质,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题意;‎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FeCl3与KI反应生成使淀粉变蓝的I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 C.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为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题意;‎ D.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使溶液变澄清,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题意;‎ 故答案选B。‎ ‎3. 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B. 与同浓度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NaHCO3<Na2CO3‎ C. 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D. 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HCO3<Na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而Na2CO3受热不分解,故热稳定性:NaHCO3<Na2CO3,A正确;‎ B.与同浓度盐酸反应NaHCO3更剧烈,故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NaHCO3>Na2CO3,B错误;‎ C.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C正确;‎ D.由于多元弱酸根碳酸根的一级水解远大于二级水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水解显碱性,故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HCO3<Na2CO3,D正确;‎ 故答案为:B。‎ ‎4. 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生成炭黑实验 B. 净水 C. 自制汽水 D. 将鸡蛋壳放入醋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是C、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炭黑主要成分是C单质,蜡烛燃烧生成炭黑的实验中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 B. 净水过程,就是分离出水及其中混合的杂质过来,无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 小苏打为NaHCO3,柠檬酸为酸性物质,二者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O2气体,由于有新物质产生,所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 食醋的主要产生CH3COOH,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由于酸性:醋酸>碳酸,所以醋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O2气体,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5. 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B.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2>Fe3+>I2‎ C. 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 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向KMnO4晶体中滴加盐酸,产生黄绿色的气体,气体为氯气,可知发生的反应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KMnO4为氧化剂,HCl为还原剂;‎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可知发生的反应为Cl2+2FeCl2=2FeCl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为氧化剂,FeCl2为还原剂;‎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可知Fe3+与KI反应生成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2KI=2FeCl2+I2+2KCl,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Cl3为氧化剂,KI为还原剂;‎ 结合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解答。‎ ‎【详解】A.上述实验中均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Fe3+>I2,B正确;‎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为氯气,氧化性Cl2>I2,Cl2能与KI发生反应:Cl2+2KI=2KCl+I2,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错误;‎ D.实验②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只可以证明Fe2+有还原性,D错误;‎ 故选B。‎ ‎6. 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 品红试纸、沾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C. 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 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SO2‎ ‎【答案】C ‎【解析】‎ ‎【分析】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亚硫酸钠是一种弱酸盐,亚硫酸钠能与浓硫酸反应:Na2SO4+H2SO4=Na2SO4+SO2+H2O,吸入少量浓硫酸后,注射器中充满了干燥的SO2气体,SO2具有还原性、漂白性、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性质,由此分析。‎ ‎【详解】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亚硫酸钠是一种弱酸盐,亚硫酸钠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Na2SO4+H2SO4=Na2SO4+SO2+H2O,吸入少量浓硫酸后,注射器中充满了干燥的SO2气体,‎ A. SO2与溶解在湿润试纸的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属于中强酸使石蕊变红,但SO2不能漂白指示剂,所以试纸变红后不会褪色,A项错误;‎ B.SO2使品红试纸褪色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SO2与酸性KMnO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SO2+2MnO4-+ 2H2O=5SO42-+2Mn2++ 4H+,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漂白性无关,B项错误;‎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不能将I-氧化为I2,弱氧化剂不能制取强氧化剂所以SO2的氧化性弱于I2,C项正确;‎ D.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NaCl溶液不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故D项错误; ‎ 答案选C。‎ ‎7. 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Mg2+、Fe2+、、Cl-‎ B. Al3+、Fe2+、Cl-、‎ C. K+、Na+、Cl-、‎ D. Na+、Ba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干中酸性溶液可知有H+,H+、Fe2+、三者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H++3Fe2++=3Fe3++2H2O,故A不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的H+和Al3+、Fe2+、Cl-、均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酸性溶液中的H+与发生反应,H++=H2O+CO2↑,故不能大量共存,C不合题意;‎ D. Ba2+与将产生沉淀BaSO4,故不能大量共存,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FeCl3形成的Fe(OH)3胶体中,胶体的颗粒数目为NA B. 标准状况下,将‎22.4 L氯气溶于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ClO分子数NA C. 1molNa2O2与水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约为NA D. 含NA个H2SO4分子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可制得0.5mol 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氢氧化铁胶体为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无法计算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的物质的量及数目,故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将‎22.4 L氯气溶于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ClO分子数为小于NA,因为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氯气不可能完全转化,故B错误;‎ C.1mo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0.5mol氧气,转移了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约为NA,故C正确;‎ D. 含NA个H2SO4‎ 分子的浓硫酸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被消耗,浓度逐渐降低,变成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小于0.5mol,故D错误;‎ 故选:C。‎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S在过量的O2中充分燃烧,可得SO3‎ B. 除去在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的最好办法是通入过量的CO2‎ C. 鉴别NaHC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可用澄清的石灰水 D. 等物质的量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D ‎【解析】‎ ‎【详解】A.S在过量的O2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在催化作用下可生成三氧化硫,故A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应用加热的方法除杂,故B错误;‎ C.二者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应加入氯化钙鉴别,故C错误;‎ D.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 +H2O+CO2↑,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体积相等,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D。‎ ‎10. 油条的做法是将矾、碱、盐按比例加入温水中,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面团;放置,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放置过程发生反应:2KAl(SO4)2·12H2O+3Na2CO3=2Al(OH)3↓+3Na2SO4+K2SO4+3CO2↑+21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矾、碱、盐”主要成分均为盐 B. 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 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电解质 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2Al(OH)3↓+3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KAl(SO4)2·12H2O、Na2CO3、NaCl”主要成分均为盐,故A正确;‎ B. 反应2KAl(SO4)2·12H2O+3Na2CO3=2Al(OH)3↓+3Na2SO4+K2SO4+3CO2↑+21H2‎ O,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 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中,产物CO2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故D错误;‎ 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类推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选项 已知 类推 A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 Fe+Cu2+=Cu+Fe2+‎ 将Na加入CuSO4溶液中:‎ ‎2Na+Cu2+=Cu+2Na+‎ B 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 ‎2H++SO42-+Ba2++2OH-=BaSO4↓+2H2O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 ‎2H++SO42-+Ba2++2OH-=BaSO4↓+2H2O C 氯气与Ca(OH)2悬浊液反应:‎ Cl2+Ca(OH)2=Ca2++Cl-+ClO-+H2O 氯气与CaCO3悬浊液反应:‎ Cl2+CaCO3=Ca2++Cl-+ClO-+CO2‎ D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排在金属铜的前面,金属铁可以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但是活泼金属钠和盐的反应一定是先和盐中的水反应,不会置换出其中的金属,故A错误;‎ B.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需要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生成水,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B正确;‎ C.氯气与Ca(OH)2悬浊液能够直接发生反应,而氯气通入到碳酸钙悬浊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离子方程式:Cl2+CaCO3+2H2O═Ca2++2Cl−+2HClO+CO2↑,故C错误;‎ 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被次氯酸根离子氧化,离子方程式为:Ca2++2ClO−+SO2+H2O=CaSO4+H++Cl−+HClO,故D错误;‎ 答案选B。‎ ‎12. 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SO4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B. 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C. 酸性FeSO4溶液中加入双氧水的离子反应为:Fe2++H2O2+2H+=Fe3++2H2O D. 将烧杯中溶液换成KI淀粉溶液也能验证生成物具有还原性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H2燃烧产物中可能有还原性物质。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说明有Fe3+生成,进而说明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有氧化性物质,由此说明H2燃烧的产物有还原性和氧化性,A正确;‎ B.H2O2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遇强氧化剂是表现还原性,遇较强的还原剂是表现氧化性,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B正确;‎ C.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C错误;‎ D.KI淀粉溶液中的KI具有还原性,能验证生成物具有氧化性, D错误;‎ 故答案为:CD。‎ ‎13. 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 碳 B. 钠 C. 硫 D. 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CO2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A正确;‎ B、钠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C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不溶于水,D错误;‎ 答案选D。‎ ‎14. 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粒子。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 B. 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3 mol电子 C.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 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答案】BD ‎【解析】‎ ‎【分析】由曲线变化图可知,随反应进行N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N2是生成物,则NH4+应是反应物,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具有氧化性的ClO-为反应物,由氯元素守恒可知Cl-是生成物,则反应的方程式应为3ClO-+2NH4+=N2↑+3H2O+3Cl-+2H+,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还原剂是NH4+,故A错误;‎ B.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3 mol电子,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ClO-为氧化剂,还原剂是NH4+,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C错误;‎ D.反应生成H+,溶液的酸性增强,故D正确;‎ 答案选BD。‎ ‎15.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利用图方法验证装置的气密性 B. 实验室里利用图装置制备氯气 C. 利用图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D. 利用图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图甲可以利用液差法(两导管液面高度差不变)检验装置的气密性,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所以大试管内加入碳酸钠,小试管内加入碳酸氢钠,大试管温度高,小试管温度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才能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故C错误;‎ D.图丁煤油可以隔绝空气,所以能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故D正确;‎ 故选:A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 ‎16. 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请根据你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为:___________。‎ ‎(2)C组中某一物质常温能与冷水反应,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D组中与水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物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4)F组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呈弱碱性的原因:________。‎ ‎(5)E组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褪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或是否有电子转移或是否有化合价变化) (2). 2Na+2H2O=2Na++2OH-+H2↑ (3). Cl2、Na2O2 (4). NH3·H2ONH4++OH— (5). 5H2SO3+2MnO4-=5SO42-+2Mn2++4H++3H2O ‎【解析】‎ ‎【分析】(1)依据图表变化和物质分类分析变化判断;‎ ‎(2)钠在常温时能与冷水反应;‎ ‎(3)根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结合方程式分析判断;‎ ‎(4)氨水呈弱碱性是因为一水合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据此判断。‎ ‎【详解】(1)溶于水分成AB两组的依据,分析反应过程可知,NH3、Na2O、SO2、CO2溶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对应酸或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l2、Na、Fe、Na2O2、NO2,与水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分类的依据为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钠在常温时能与冷水反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3)Cl2、Na、Fe、Na2O2、NO2溶于水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Cl2+H2‎ O=HCl+HClO是氯气自身氧化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2Na+2H2O=2NaOH+H2↑中水是氧化剂,钠是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3Fe+4H2OFe3O4+4H2中水是氧化剂,铁是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4:3;2Na2O2+2H2O=4NaOH+O2↑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3NO2+H2O=2HNO3+NO中二氧化氮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D组物质包括Cl2、Na2O2、NO2,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物质是Cl2、Na2O2;‎ ‎(4)F组物质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是氨气,氨水呈弱碱性是因为一水合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 ‎(5)E组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具有还原性,应该是亚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SO3+2MnO4-=5SO42-+2Mn2++4H++3H2O。‎ ‎17. 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为气体,向D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显红色。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关系的化学反应。‎ 回答以下问题:‎ ‎(1)A、B、C分别是什么物质: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D溶液中通入S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含amolFeI2和b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cmol气体B,当I-、Fe2+、Br-被完全氧化时c为:_____(用a、b表示)。‎ ‎【答案】(1). 铁(Fe) (2). 氯气(Cl2) (3). 氢气(H2) (4). 2Fe3++SO2+2H2O=SO42-+2Fe2++4H+ (5). (a+b)‎ ‎【解析】‎ ‎【分析】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为气体,A、B发生反应产生D,向D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显红色,说明D中含有Fe3+,所以A是Fe,B是Cl2,D的FeCl3,FeCl3有氧化性,与铁发生反应会产生氯化亚铁,向FeCl3‎ 溶液中加入Fe发生反应:2FeCl3 +Fe=3FeCl2;F是FeCl2,FeCl2具有还原性,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2FeCl2+ Cl2=2FeCl3。B、C发生反应产生E。E溶液与Fe发生反应产生气体C和FeCl2,则C是H2,E的HC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为气体,A、B发生反应产生D,向D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显红色,说明D中含有Fe3+,所以A是Fe,B是Cl2,D的FeCl3,FeCl3有氧化性,与铁发生反应会产生氯化亚铁,向FeCl3溶液中加入Fe发生反应:2FeCl3 +Fe=3FeCl2;F是FeCl2,FeCl2具有还原性,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2FeCl2+ Cl2=2FeCl3。B、C发生反应产生E。E溶液与Fe发生反应产生气体C和FeCl2,则C是H2,E的HCl;‎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Fe;B是Cl2;C是H2;‎ ‎(2)FeCl3有强的氧化性,而SO2具有还原性,二者在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SO2+2H2O==SO42-+2Fe2++4H+;‎ ‎(3)若向含amolFeI2和b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cmol气体B,I-、Fe2+、Br-都有还原性,都可以与氯气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FeI2+ 3Cl2=2FeCl3+ 2I2;2FeBr2+ 3Cl2=2FeCl3+ 2Br2;amolFeI2反应消耗mol氯气;bmolFeBr2反应消耗mol氯气,含有当I-、Fe2+、Br-被完全氧化时c为c=mol+mol=(a+b) mol。‎ ‎1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加热反应可制取氯气,他们设计如下实验用于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 试回答:‎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___ (填写字母)。A部分的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中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中亚硫酸钠被氧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亚硫酸钠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__。‎ ‎(4)请根据题意画出D处的实验装置图,并注明盛放的物质___________。‎ ‎【答案】(1). b (2). 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3). Cl2+2I-=I2+2Cl- (4). SO32-+Cl2+H2O=SO42-+2Cl-+2H+ (5). 从C中取出少量溶液至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亚硫酸钠已被氧化 (6). ‎ ‎【解析】‎ ‎【分析】(1)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2)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 ‎(3)氯气具有氧化性,亚硫酸钠被氧化会生成硫酸钠,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即可;‎ ‎(4)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 ‎【详解】(1)由查阅资料和方程式可知反应为固体和液体的反应,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应用装置b制备,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2)氯气通入到装置B中发生反应,实验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或棕褐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 ‎(3)C中亚硫酸钠被氯气氧化生成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Cl2+H2O=SO42-+2Cl-+2H+,设计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亚硫酸钠已被氧化,即证明有硫酸钠生成,实验操作为从C中取出少量溶液至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亚硫酸钠已被氧化;‎ ‎(4)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由于氯气可与碱反应,则可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的吸收,D处的实验装置图可为。‎ ‎19. 黄铜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CuFeS2‎ ‎)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 8Cu+4FeO+2Fe2O3+16SO2 。‎ ‎(1)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用稀H2SO4浸泡上述反应制取铜后剩余的固体残渣,取少量所得溶液,检验溶液中存在Fe3+的方法是_________(注明试剂、现象、结论)。‎ ‎(3)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填代号)‎ a 高空排放 b 用于制备硫酸 c 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 用浓硫酸吸收 ‎(4)验证黄铜矿冶炼铜的反应后气体中含有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 ‎①其中装置A产生S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f ,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1). Cu、O (2). 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3). bc (4).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红,则证明有SO2 (5).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6). d (7). e (8). c (9). b (10).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分析】(1)8CuFeS2+21O2 8Cu+4FeO+2Fe2O3+16SO2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O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3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 ‎(2)铁离子遇KSCN溶液为血红色;‎ ‎(3)二氧化硫为环境污染物,不能排放,可用于制备硫酸或亚硫酸盐;‎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且漂白具有暂时性;‎ ‎(5)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由装置可知,A为反应装置,C为干燥装置,B为收集装置,D为防止倒吸,E为尾气处理,以此来解答。‎ ‎【详解】(1)8CuFeS2+21O2 8Cu+4FeO+2Fe2O3+16SO2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O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Cu、O;‎ ‎(2)用稀H2SO4浸泡上述反应制取铜后剩余的固体残渣,取少量所得溶液,检验溶液中存在Fe3+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3)二氧化硫为环境污染物,不能高空排放,与浓硫酸不反应,可用于制备硫酸或亚硫酸盐,只有bc符合;‎ ‎(4)验证黄铜矿冶炼铜的反应后气体中含有SO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红,则证明有SO2;‎ ‎(5)①装置A产生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由装置可知,A为反应装置,C为干燥装置,B为收集装置,D为防止倒吸,E为尾气处理,则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d→e→c→f,装置D的作用是 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20. 将 ‎19.20 g Cu 和 Fe2O3 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 400 mL稀硫酸中, 然后向溶液中加铁粉, 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如图。‎ ‎(1)混合物中 n(Cu)∶n(Fe2O3)为__________;‎ ‎(2)稀硫酸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1∶2 (2). 1.00 mol·L-1‎ ‎【解析】‎ ‎【详解】根据Cu 和Fe2O3 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 400 mL稀硫酸中,发生的反应Fe2O3与H+生成Fe3+再与Cu反应,然后加入铁粉,先和Fe3+反应,再和Cu2+反应。所以由图像知为混合物中铜的质量‎3.2g,物质的量 为0.05mol;Fe2O3的质量为19.20-3.2=‎16.00g,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混合物中 n(Cu)∶n(Fe2O3)为1∶2。‎ ‎(2)最后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FeSO4,加入的n(Fe)=0.2mol.,Fe2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铁为0.2mol,所以总的铁为n(Fe)=0.4mol.,n(FeSO4)=0.4mol,稀硫酸的浓度为1.00 mol·L-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