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命题猜想)
【考向解读】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对本专题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 1.考查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命题形式: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且多以组合式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选材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 考点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联系的客观性 2015Ⅰ卷,23题;2015Ⅱ卷,22题;2014Ⅰ卷,21题 1.从近五年考情可以看出,联系的客观性与多样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常考点 联系的多样性 2018Ⅲ卷,21题;2017Ⅰ卷,22题;2016Ⅰ卷,23题;2014Ⅰ卷,21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4Ⅰ卷,20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014Ⅰ卷,20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018Ⅱ卷,21题;2017Ⅰ卷,20题;2016Ⅱ卷,39题;2016Ⅲ卷,20题;2015Ⅱ卷,21题;2014Ⅱ卷,22、23题 2.高考题多以科技、社会等方面的素材为背景,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两点论与重点论 2018Ⅰ卷,22题;2016Ⅰ卷,21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6Ⅰ卷,23题 辩证的否定观 2014Ⅰ卷,20题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018Ⅰ卷,40题;2017Ⅱ卷,40题;2016Ⅱ卷,21题 3.在备考复习中,特别要关注一些科技成果的最新材料、“一带一路” 建设等热点,运用联系的观点、创新意识与创新的作用等知识加以分析和理解;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建设的成就,运用发展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进行分析;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措施,运用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的作用等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创新的社会作用 近五年未考查 【复习点睛】 本专题复习要理顺一条主线,把握一个根本观点,理解两大总特征,突破四个基本概念,坚持五项方法论要求。 一条主线: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 络】 【命题热点突破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例1、(2018·全国卷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体现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着整体功能,③正确;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体现了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④正确;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不能说整体功能存在于部分之中,①错误;整体居于统率地位,影响和制约着部分的功能,②错误。故选D。 【变式探究】(2018年北京卷)“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变式探究】(2017·江苏卷)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 2% 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 发芽率高达 80% 。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答案】C 【解析】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这体现了光线的刺激是野草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C符合题意。人为事物联系也是客观的,A观点错误;B、D不合题意。故选C。 【方法技巧】如何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变式探究】 所谓“不可能三角”,指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定制三项中最多只能满足两项,如想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肯定满足不了定制。未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可能会打破这个“不可能三角”。这对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是( ) ①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②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创造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推动事物朝有利方向转化 ④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变式探究】2018年2月17日,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要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注意从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该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①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立足关键部分,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误区警示】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4)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则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5)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 【命题热点突破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例2.(2018年全国Ⅱ卷)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举一反三】(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符合题意。“桑梓” 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说明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对“桑梓”文化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是对“桑梓”文化的传承,①②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变式探究】 城市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出现的“第四次发展浪潮”,它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提升城市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城市智慧化( ) ①是目前城市自我发展的最佳模式 ②是城市自我否定和提升的过程 ③是实现城市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体现发展是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变式探究】 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采用了更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全新低阻力流线型头型设计更加节能,车厢实现WiFi全覆盖,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我国高铁从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为主”,到现在由内而外都是“纯中国”制造。我国高铁的发展印证了( ) ①新事物总是以旧事物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在批判性思维推动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③坚持在辩证的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我国高铁从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为主”,到现在由内而外都是“纯中国”制造,印证了要坚持在辩证的否定,在批判性思维推动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新旧事物的关系问题,①项与题意不符;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不合理的因素,保留其积极合理因素,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特别提醒】 1. 扬弃≠抛弃。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绝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克服又保留,是对旧事物中消极的内容的克服,又是对旧事物中积极因素的保留,是“扬弃”;把“扬弃”理解为“抛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2.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和否定,它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由事物内部“肯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由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变式探究】 电梯发明以来的160多年里,除了斜坡式上下运行的自动扶梯,就是采用缆绳牵引箱体垂直运动的升降梯,德国某工程公司设计了一套叫“Multi”的电梯,该电梯大胆的去掉了繁琐的缆绳,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磁悬浮列车和超级高铁的线性电机,其可以在摩天大楼里上下左右随意穿梭,“Multi”电梯的发明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善于思考和创新,培育革命的批判精神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变式探究】 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医疗、AR/VR等热门词汇的兴起,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引领一场新时代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催生新经济、新产业,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从哲学角度看,这意味着( )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实践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③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更新生产工具 ④观念创新助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的知识。人工智能的发展属于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②③正确;人工智能是一种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①④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C。 【方法技巧】 两种方法区分创新的三个社会作用 (1)侧重点法 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指的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主要集中在制度层面;创新对人类思维和文化的作用则表现在精神方面。 (2)领域法 【高考真题解读】 1.(2018年全国Ⅰ卷)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21)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2018年全国Ⅲ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为背景,考查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系统整体功能存在于要素的相互作用之中,并非各要素功能的机械相加,①表述不科学;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②表述错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体现了③④。故选D。 9(2018年高考全国北京卷政治38)(34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变化的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体人民致力同心,共同奋斗,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更有文化,绿色食品成为就餐时尚。 家居里的美好生活:更加注重环保和艺术品位,智能家居,个性定制进入百姓生活。 休闲中的美好生活:健身、阅读、培训充电渐成潮流,博物馆、剧场门前的队伍变长了,亲子游、毕业游、定制游深受欢迎。 不变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1)运用哲学观点分析“变化的生活”与“不变的初心”之间的关系。(1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不一样的速度。 【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改变过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衷,并在此初心的指导下,让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 ②价值存在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正确的价值观应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解决人民最关系的利益问题;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在中国共产党“不变初心”的坚持下,才会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其他方面做答,言之有理即可) 10.(2018年全国Ⅱ卷)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11.(2018年北京卷)“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窗”“景“情”之间的联系是建筑师在事物原有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建设建立的一种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①说法错误;自然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中“征服自然”说法错误;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体现了人的创造性。③符合题意;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这表明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2).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原有联系通过实践从而建立事物之间新的联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说法绝对,②不符合题意。 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答案】C 3(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7).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答案】C 【解析】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A项错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是材料所强调的,B项不选;“如果没有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C项正确;“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是强调其发展的内因,而材料是强调事物发展的外因——光线刺激,D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0).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估计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协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从唯物辩证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3(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A.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D.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案】D 4(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1)在古希腊时期,由 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A、B、D项不选;“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矛盾的体现,而这次危机产生了正面的结果,这说明矛盾促进了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本题答案选择C。 1.(2016北京27)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 ①“目标”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 ②“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 ③ “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④“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考点】意识的能动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2016浙江29) 2015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通读材料和选项后,发现③的说法错误,因为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模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排除BC,则②为必选。材料指出二氧化碳的暴增,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持续排放导致,这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④符合材料。而材料并没有体现①,故正确答案是D。 、堵洞、修篱笆等方法控制兔灾,但效果有限。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澳大利亚兔灾”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联系具有条件性,它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人力才能改变的说法绝对,①不选;由欧洲到澳洲,由原来环境适宜到后来对环境造成破坏,兔子与环境的联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说明联系依时间和地点为转移,②正确;通过生物方法控制兔灾,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正确;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确定界限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5.(2016海南19)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唯物辩证法根据是 ①部分的性质和功能受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的制约 ②整体中各部分的性质和功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2016北京28) 跑步正成为许多人青睐的健身方式。“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无数次地重复,但每一步都是新的迈进,最后能成就出一个看似难以企及的跨越。”“奔跑,让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从以上跑步爱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领悟到 A.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来自于个人体验 B. 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 C. 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 D.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它的大小不能由主观体验来决定,A项不选;生命的意义主要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对个体的肯定只是生命意义中的次要部分,B项不选;奔跑是无数次的重复,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奔跑让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这体现了在量的积累中可以获得精神提升,C项正确;材料强调了人的意志对于个人的意义,没有提及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且人的意志推动社会发展的说法也不准确,D项不选。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 2.(2016上海25)从对“物”的守护到对“人”的关注,观众从“看客”变为“学习者”,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博物馆在藏品入库、研究课题设置、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人才队伍建设、免费开放财政补贴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从辩证法角度预见,博物馆功能转变的发展过程是 A.道路平坦 B.举步维艰 C.曲折前进 D.前途光明 【答案】C 【考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2016天津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说明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所以选B。 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 材料: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羊年春节团圆……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说明理由。 【答案】赞同。互联网为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改变了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人们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完善自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量的积累产生了“众”的巨大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强大。(互联网将众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分散的部分有序聚集为整体,促进了整体功能的优化等角度,亦可) 不赞同。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会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互联网上信息复杂,观点多元,有时不易达成共识。(言之成理即可) 5.(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6.(2015·天津卷)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从哲学角度考查对“新常态”的理解能力。“新”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常”体现的是相对静止,①正确;“新常态”意味着事物发展新质态的出现,②正确。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③观点错误;④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排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