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K-39 Ba-137 Cu-64 ‎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题3分 共46分)‎ ‎1.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两倍的水分子符号可能是 ‎ B. 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C.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D. 氮气分子的结构式: N2‎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质子数之和为8+2=10,质量数之和为16+4=20,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2倍,故A正确;‎ B.镁的原子序数为12,则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K、L、M层电子数依次为2、8、2,其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1个氧氢共价键和1个氧氯共价键,次氯酸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存在氮氮三键,所以其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故D错误;‎ 答案为A。‎ ‎2.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 A. 与 B. T2O与H2O ‎ C. 与 D. 金刚石与石墨 ‎【答案】C ‎【解析】‎ ‎【分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据此判断。‎ ‎【详解】A、K和Ca不属于同一元素,不能互为同位素,A错误;‎ B、同位素属于原子,T2O和H2O属于化合物,B错误;‎ C、二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C正确;‎ D、金刚石与石墨属于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共有32种元素 B. 原子最外层电子只有一个1个或2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ⅡA族 D.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原则,第47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B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前四周期分别有2、8、8、18种元素,即第四周期共有18种元素,故A错误;‎ B.原子最外层电子只有1个的元素可能为H,最外层电子为2个的元素可能为He,H、He均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可知质子数为18+2=20,为Ca元素,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故C正确;‎ D.47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依次为2、8、18、18、1,则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次外层电子数为18,位于第五周期第IB族,为Ag元素,故D错误;‎ 答案为C。‎ ‎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 元素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86‎ ‎143‎ ‎75‎ ‎71‎ 主要化合价 ‎+1‎ ‎+3‎ ‎+5、+3、-3‎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Y元素的金属性XW->X+>Y3+‎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X的原子半径最大,其主要化合价为+1,则其可能为Na;Y的原子半径较大,其主要化合价为+3,则其可能为Al;Z的原子半径比Y小很多,其主要化合价为+5、+3、-3,则其可能为N;W的原子半径最小,其主要化合价为-1,则其可能为F。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确定上述推断皆为肯定。‎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Y、Z、W分别为Na、Al、N、F。‎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故Na的金属性强于Al元素,A不正确;‎ B. N的非金属性没有F强,故N的气态氢化物没有F的气态氢化物稳定,B不正确;‎ C.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其只能溶于强碱性的溶液,不能溶于稀氨水,C不正确;‎ D.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的半径越小;N3-、F-、Na+、Al3+的电子层结构相,故四其半径大小顺序为N3->F->Na+>Al3+,D正确。‎ 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H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 B. 同一元素的核素种类数由中子数决定 C.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D.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与之间的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个H2O分子中,H原子无中子,O原子有8个中子,则一个H2O分子中有8个中子,‎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18gH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8NA,故A错误;‎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故B正确;‎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但微粒可能为原子、分子、离子等,如Na+、NH4+的质子数都是11,HF、Ne的质子数都是10,但不是同种元素,故C错误;‎ D. 16O与18O之间的相互转化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发生变化,属于核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答案为B。‎ ‎6.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②砹(At)是第ⅦA族元素,其氢化物的稳定大于HCl ‎③磷(P)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氢氧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则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故①正确;‎ ‎②第VIIA族Cl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砹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则砹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HCl,故②错误;‎ ‎③非金属性P<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磷(P)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故③正确;‎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N,其氢化物为氨气,氨气溶于水,水溶液为碱性,故④错误;‎ ‎⑤铊(Tl)与铝同主族,金属性Tl>Al, Tl(OH)3不是两性的,其氢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⑤错误;‎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Al,则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故⑥正确;由上述分析得①③⑥正确;‎ 答案为B。‎ ‎7.俄罗斯科学家用铪和钨两种核素精确确定了地球和月球的年龄,得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它们是根据18272Hf(铪-182)和18274W(钨-182)两种核素的含量比例得出的。下列有关铪-182和钨-182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相等 B. 互为同位素 C. 原子质量几乎相同 D. 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 ‎【答案】C ‎【解析】‎ ‎【详解】18272Hf(铪-182)和18274W的质量数相同,故其原子质量几乎相同。前者有110个中子,后者有108个中子,故其中子数不同。两者质子数相差2,故其不是同位素,在周期表中不相邻。综上所述,关于铪-182和钨-182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C。‎ 答案选C。‎ ‎8.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 氯化氢溶于水 B. 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 C. 碘升华 D. 氯化钠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氢溶于水电离出氯离子和氢离子,破坏的是极性键,A项不选;‎ B.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B项不选;‎ C.碘升华是物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C项选;‎ D.氯化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破坏的是离子键,D不选;‎ 答案选C。‎ ‎9.下列每组中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A. NaOH、H2SO4、(NH4)2SO4 B. MgO、Na2SO4、NH4HCO3‎ C. Na2O2、KOH、Na2SO4 D. HCl、Al2O3、Mg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OH 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H2SO4只含有共价键;(NH4)2SO4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错误;‎ B.MgO 只含离子键;Na2SO4含离子键和共价键;NH4HCO3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错误;‎ C.Na2O2、KOH、Na2SO 4含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正确;‎ D.HCl只含共价键;Al2O3、MgCl2只含离子键,故D错误;‎ 答案选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所以非金属性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如H2O2、Na2O2,①项正确;‎ ‎②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项正确;‎ ‎③含金属元素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③项正确;‎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为离子化合物,④项错误;‎ ‎⑤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⑤项正确;‎ ‎⑥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稀有气体,⑥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故C项正确,‎ 答案选C。‎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Z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的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X<Y<Z B. 化合物Y2Z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 Y、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均能溶解氧化铝 D.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W、X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核外电子数是9的元素是F,所以X是F,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一半的元素是Na,所以Y是Na,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的3倍的元素是S,所以Z是S,则W就是Cl。‎ ‎【详解】经分析可知:X是F,Y 是Na,Z是S,W是Cl;‎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X W ZY,故A错误;‎ B.化合物Y2Z是Na2S,在Na2S中,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故B错误;‎ C.Y、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NaOH、HClO4,分别为强碱和强酸,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所以水溶液均能溶解氧化铝,故C正确;‎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 HCl H2S ,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C。‎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和Y同主族,X和Z同主族,W与X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有两种,常温下均是液体;Y与Z的电子层数相同;向过量的YWZ溶液中滴入少量胆矾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WZ是共价化合物 B.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X>Z C.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W)<r(X)<r(Y)<r(Z)‎ D. 简单离子的氧化性:W<Y ‎【答案】B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与X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有两种,常温下均是液体,则W为H元素,X为O氧元素,二者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有H2O、H2O2,常温下均是液体,又W和Y同主族,X和Z同主族,Y与Z的电子层数相同,则Y为Na元素,Z为S元素;向过量的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胆矾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发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Z分别为H、O、Na、S,‎ A.NaHS是由Na+和HS-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H2O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H2‎ S分子之间不形成氢键,因此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H2O>H2S,故B正确;‎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W)<r(X)<r(Z)<r(Y),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还原性逐渐增强,其简单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则简单离子的氧化性:H+>Na+,故D错误;‎ ‎13.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1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B. 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 C. 原子半径:W<X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答案】D ‎【解析】‎ ‎【分析】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依据它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W的族序数比X多2,因主族元素族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的最高价(除F与O以外),可设X的族序数为a,则W的族序数为a+2,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有a+(a+2)=8,解得a=3,故X位于第IIIA族,为Al元素;Y为Si元素,Z为P元素;W为N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Z分别为N、Al、Si、P,‎ A. 常温常压下,Si单质为固体,A项正确;‎ B.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PH3<NH3,B项正确;‎ C.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比较:N<Al,C项正确;‎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其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氢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可找到半导体材料 B. 从上到下,卤素的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 C. 从上到下,卤素单质颜色逐渐加深,与氢气的化合越来越难,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D. 从上到下,卤素的非金属性越来越弱,所以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越来越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故A正确;‎ B.F2、Cl2、Br2、I2属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它们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所以F2、Cl2、Br2、I2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故B正确;‎ C.从上到下,卤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与氢气的化合越来越难,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颜色由淡黄绿色、黄绿色。深棕红色、紫黑色逐渐加深,故C正确;‎ D.从上到下,卤族元素与H结合后共价键键能逐渐减小,在水中容易电离,电离得更充分,H+浓度更高,酸性更强,所以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越来越强,故D错误;‎ 答案为D。‎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并置于低温阴暗处 C. 氨经催化氧化起到了氮的固定作用 D. 正常雨水pH等于7,酸雨的pH小于7‎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而碳化变黑,故A错误;‎ B.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 4NO2↑+O2↑+2H2O,应避光保存,因浓HNO3为液体,用棕色细口瓶盛装,故B正确;‎ C.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而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氨的催化氧化不是氮的固定,故C错误;‎ D.正常雨水pH小于7,酸雨pH小于5.6,故D错误;‎ 答案为B。‎ ‎16.已知下列四组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稀NaOH溶液,将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 B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出现白色沉淀 沉淀为BaSO3‎ C 在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产生浅黄色沉淀 非金属性:C1>S D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成Fe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滴加稀NaOH溶液,其没有加热,不会生成氨气,该方法无法检验铵根离子,应该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和硝酸钡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和NO,所以得到的沉淀是硫酸钡而不是亚硫酸钡,故B错误;‎ C.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S+Cl2=2NaCl+S↓,可说明氧化性氯气大于硫,则可说明Cl元素的非金属性Cl>S,故C正确;‎ D.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生成硝酸亚铁,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故D错误;‎ 答案为C。‎ ‎17.“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 B. 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 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体现SO2的漂白性 D. 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是由于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的氨气遇冷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A正确;‎ B.加热时氨气逸出,②中颜色为无色,冷却后氨气又溶解②中为红色,B错误;‎ C.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受热又分解,恢复颜色,所以加热时,③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C错误;‎ D.可逆反应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题中实验分别在加热条件下和冷却后进行,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1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足量Zn与100mL18mol/L 浓硫酸反应,生成224mL气体,转移电子为0.02NA B. 32gCu将足量浓、稀硝酸分别还原为NO2和NO,浓、稀硝酸得到的电子数均为NA C. 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与1 mol CH4中所含共价键数目相等 D. 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3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成的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其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转移的电子数无法计算,故A错误;‎ B.‎32g铜的物质的量为n= =0.5mol,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后均变为+2价,故0.5mol铜反应失去NA个电子,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浓、稀硝酸得电子数均为NA个,故B正确;‎ C.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故1mol过氧化钠中含3NA个离子;甲烷中含4个C—H键,故1mol甲烷中含4NA个共价键,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与1 mol CH4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不相等,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设NO2的物质的量为x,设N2O4‎ 的物质的量为y,由质量列出方程为46x+92y=92,解得x+2y=2,则‎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x+2y=2(mol),含有的氮原子的数为2NA,故D错误;‎ 答案为B。‎ ‎19.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C. 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 D. 在Z导管口排出无色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C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CO2、SO2和H2O,产生的气体X中含CO2、SO2;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和H2O,气体Y中含NO2;将X、Y同时通入足量BaCl2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3NO2+H2O=2HNO3+NO、3SO2+2HNO3+2H2O=3H2SO4+2NO、H2SO4+BaCl2=BaSO4↓+2HCl。‎ A. 根据上述分析,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SO4,C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A项错误;‎ B. 根据上述分析,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SO4,B项正确;‎ C. CO2不能被BaCl2溶液吸收,从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含CO2,C项错误;‎ D. 反应中有NO生成,在Z导管口NO遇空气中氧气变为红棕色的NO2气体,D项错误;‎ 答案选B。‎ ‎20.将质量为mg的铜屑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反应后得到NO2、NO的混合气体,将所得气体通入300mL2mol•L-1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m的值为( )‎ A. 12.8 ‎B. ‎19.2 ‎C. 25.6 D. 51.2‎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所得气体通入300mL 2mol•L-1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钠元素守恒,NaNO2的物质的量为‎0.3L×2mol•L-1-0.2mol = 0.4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HNO3→NaNO2得电子0.4mol×2=0.8mol,Cu →Cu(NO3)2失电子 ,m=‎25.6g,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21.甲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C元素的中子数为7,其原子符号为_____,元素I与G同主族,位于第四周期则元素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2)F、G、H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化合物X是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_,甲图中C元素的一种氢化物Y是10电子微粒, Y与O2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不稳定,受热可分解,产物之一是H的单质,且当有28mol电子转移时,恢复至室温共产生9mol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由上述元素中的几种组成a、b、c、d各物质,某同学设计实验用乙图装置证明元素B、C、F的非金属性强弱(其中溶液b和溶液c均为足量)。‎ ‎①溶液a和b分别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溶液c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非金属性C>B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1). (2). (3). HCl>H2S>SiH4 (4). (5). 4NH3+3O22N2+6H2O (6). 4HClO4═2Cl2↑+7O2↑+2H2O (7). HNO3 (8). NaHCO3 (9). +CO2+H2O=H2SiO3↓+ (10). 碳和氮两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氮比碳的原子序数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所以氮比碳的非金属性强。‎ ‎【解析】‎ ‎【分析】由图中化合价可知,D的化合价只有-2价,没有正化合价,故D为O元素;A有+1、-1价,且原子序数最小,A为H元素;B的原子序数小于O ,B的化合价为+4、-4价,B为C元素;C的原子序数小于O,C的化合价有+5、-3价,则C为N元素;E的原子序数大于O,且E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ⅠA族,故E为Na元素;F、B的化合价相同,F与B位于同主族,F的原子序数大,则F为Si;G的最高正价为+6价、最低价为-2,应为S元素;H的最高正价为+7,原子序数最大,则H为Cl,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C元素,C为N元素,D为O元素,E为Na元素,F为Si元素,G为S元素,H为Cl元素;‎ ‎(1)C为N元素,核电荷数为7,质子数为7,N元素的中子数为7,其质量数为7+7=14,其原子符号为;G为S元素,位于第三周期VIA族,元素I与G同主族,位于第四周期,则I为Se元素,核电荷数34,核外34个电子,K、L、M、N层电子数依次为2、8、18、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答案为,。‎ ‎(2)F为Si元素,G为S元素,H为Cl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Si<S<Cl,非金属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H2S>SiH4;答案为HCl>H2S>SiH4。‎ ‎(3)B为C元素,化合物X是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X是CO2,CO2中C原子与每个O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C为N元素,它一种氢化物Y是10电子微粒为NH3,NH3与O2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 O;答案为,4NH3+3O22N2+6H2O。‎ ‎(4)H为Cl元素,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不稳定,受热可分解,产物之一是氯的单质,且当有28mol电子转移时,常温共产生9mol气体,氯的单质为氯气,Cl元素由+7价得电子变为0价,生成2mol氯气时即可得到28mol电子,则由电子守恒可知还生成7mol氧气,该反应为4HClO4═2Cl2↑+7O2↑+2H2O;答案为4HClO4═2Cl2↑+7O2↑+2H2O。‎ ‎(5)B为C元素,C为N元素,F为Si元素,用乙图装置证明元素C、N、Si的非金属性强弱,由图可知,锥形瓶中发生硝酸与碳酸钙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液b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挥发的硝酸,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为硅酸钠,均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①溶液a和b分别为HNO3、饱和NaHCO3;答案为HNO3,NaHCO3。‎ ‎②溶液c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H2SiO3↓+;答案为:SiO32-+CO2+H2O=H2SiO3↓+。‎ ‎③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非金属性N>C的原因:因为碳和氮两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氮比碳的原子序数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所以氮比碳的非金属性强;答案为碳和氮两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氮比碳的原子序数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所以氮比碳的非金属性强。‎ ‎22.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Fe在周期表中位置为________。‎ ‎(2)⑦与⑧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④、⑦、⑧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用电子式表示含元素⑥的10电子二元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 ‎(5)Y由②⑥⑧三种元素组成,它的水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As可与Y的水溶液反应,产物有As的最高价含氧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答案】(1). 第四周期第Ⅷ族 (2). PCl3 (3). Cl>P>C (4). (5). 5NaClO+2As+3H2O=2H3AsO4+5NaCl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Na,③为Al,④为C,⑤为N,⑥为O,⑦为P,⑧为Cl,然后结合化学用语及原子结构特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来解答。‎ ‎【详解】(1)Fe元素为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2)⑦为P,⑧为Cl,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PCl3;‎ ‎(3)④为C,⑦为P,⑧为Cl,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HClO4为强酸,H3PO4为中强酸,H2CO3为弱酸,所以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P>C;‎ ‎(4)⑥为O,含氧元素的10电子二元化合物为H2O,其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 ‎(5)②为Na,⑥为O,⑧为Cl,三种元素组成的Y为常见消毒剂,应为NaClO,与As的反应生成As的最高价含氧酸,即H3AsO4,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5NaClO+2As+3H2O=2H3AsO4+5NaCl。‎ ‎23.两个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第一组: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称取铁钉(碳素钢)‎12.0g放入3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甲同学取672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到干燥固体‎4.66g。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甲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CO2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1)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__。‎ ‎(4)简述确认气体Y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 第二组:拟用下列装置定量分析空气中SO2含量:‎ ‎(5)KMnO4溶液中导管末端做成球状多孔结构的作用是________。‎ ‎(6)该实验中已经知道的数据有气体流速a L/min、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b L,其浓度为c mol/L。若从气体通入到紫色恰好褪去,用时5分钟。则此次取样处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为___g/L ‎【答案】(1). C+2H2SO4(浓) CO2↑+2SO2↑+2H2O (2).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 (3). 5SO2+2+2H2O=5+2Mn2++4H+ (4). E中固体由黑变红和F中固体由白变蓝 (5). B中品红不褪色且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SO2的充分吸收 (7). ‎ ‎【解析】‎ ‎【分析】第一组:气体Y中含有SO2,现欲探究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CO2气体,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则为排除SO2对CO2检验的干扰,先将气体Y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从而除去SO2气体,品红溶液用于检验SO2是否除尽,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是否含有CO2气体,D装置用于干燥气体,同时会吸收未反应完的CO2气体,E、F用于检验氢气,G装置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F中干扰实验,据此分析解答。‎ 第二组:通入空气体积‎5a L,反应的KMnO4物质的量为bc mol,根据KMnO4物质的量运用方程式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 ‎【详解】(1)铁钉(碳素钢)中含有碳单质,其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可反应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2)由上述分析知,装置A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SO2被氧化为,被还原为M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2H2O=5+2Mn2++4H+;‎ ‎(3)装置E、F用于检验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黑色的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单质,同时生成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是检验水的特征反应,则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E中固体由黑变红、F中固体由白变蓝;‎ ‎(4)确认气体Y中含有CO2,应完全排除SO2的干扰,当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说明含有CO2;‎ ‎(5)KMnO4溶液中导管末端做成球状多孔结构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SO2的充分吸收;‎ ‎(6)通入空气的体积为a L/min×5min=‎5a L,KMnO4物质的量为b L×c mol/L=bc mol,根据5SO2+2+2H2O=5+2Mn2++4H+可得5SO2~2,则n(SO2)=,m(SO2)=,此次取样处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为。‎ ‎24.Ⅰ.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欲制取氨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如图一是进行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引发喷泉后氨气使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 ‎(3)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并检验产物。‎ ‎①实验现象为:黑色CuO变为红色;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为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无污染。请写出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 ‎②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 ‎ ‎③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请指出存在的问题______。‎ Ⅱ.‎3.2g Cu与30mL,8mol/L过量HNO3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 mol,则:①此时溶液中所含的NO为_____ mol。‎ ‎②所生成的N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L。(以上结果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 (2). NH3 + H2ONH3·H2ONH+ OH- (3). 3CuO + 2NH33Cu + N2 + 3H2O (4). 吸收氨气中有的水蒸气,防止干扰产物水的测定。 (5). 此装置没有尾气吸收装置,NH3排入大气,污染环境 (6). (0.1+a) (7). 11.2(a-0.04)‎ ‎【解析】‎ ‎【详解】I.(1)在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为弱碱,部分电离生成氨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呈现红色,离子方程式:NH3+H2ONH3•H2ONH4++OH-;答案为:NH3+H2ONH3•H2ONH4++OH-。‎ ‎(3)①黑色CuO变为红色,红色是铜,所以生成物是铜;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为蓝色生成五水合硫酸铜,说明生成物含有水;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无污染,由元素守恒可知为N2,则可判断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答案为:3CuO+2NH33Cu+N2↑+3H2O。‎ ‎②碱石灰是干燥剂,能吸收水蒸气,防止干扰产物水的测定;答案为吸收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防止干扰产物水的测定。‎ ‎③氨气是刺激性气体,所以不能排入空气,应有尾气处理装置;答案为此装置没有尾气吸收装置,NH3排入大气,污染环境。‎ Ⅱ.①3.2gCu的物质的量为n(Cu)=‎3.2g÷‎64g/mol=0.05mol,与HNO3反应后,生成Cu(NO3)2,由Cu元素守恒,则Cu(NO3)2的物质的量也为0.05mol,根据Cu(NO3)2 =Cu2++2NO3-,可知Cu(NO3)2中含NO3-为0.05×2=0.1mol,又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 mol ,由HNO3═H++NO3-可知,HNO3中含NO3-为amol,则此时溶液中含有NO3-的物质的量为(0.1+a )mol;答案为(0.1+a )。‎ ‎②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则生成NO,反应后溶液中硝酸过量,n(NO3-)=(0.1+a)mol,加入的30mL,8mol/L过量HNO3,n(HNO3)=‎0.03L×8mol/L=0.24mol,设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y ‎,由N元素守恒可知,x+y=0.24-(0.1+a),根据电子守恒可得:3x+y=2×0.05 ,解之得:x=(a-0.04)mol,标况下V(NO)=(a-0.04)mol ×‎22.4L/mol=11.2(a-0.04)L;答案为11.2(a-0.0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