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突变与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D. 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B正确; ‎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性的,环境选择具有适应性变异的生物,C错误;‎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 ‎2.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来,但在经常遭到暴风雨袭击的岛屿,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一事实说明( )‎ A. 突变具有低频性 B. 突变具有普遍性 C. 突变的有利还是有害不是绝对的 D. 突变具有随机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然突变的频率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但是题干信息不能说明突变频率,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自然突变能发生在所有生物的所有基因,材料只能说明有翅昆虫的突变,B错误;‎ C、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其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的不同部位,材料中没有涉及,D错误。‎ 故选C。‎ ‎3. 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 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 24% 72% B. 36% 64%‎ C. 57% 43% D. 60% 40%‎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AA=24%,Aa=72%,aa=4%,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 故选D。‎ ‎4.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没有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 B. 推翻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 C. 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摒弃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达尔文没有科学的解释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A正确;‎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击了神学统治的根基,B正确;‎ C、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奠定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吸收了拉马克进化论的一些观点,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 B. 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C. 内环境可以帮助机体运输营养物质 D. 内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无内环境,A正确;‎ B、红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即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B错误;‎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 D、血浆中甲胎蛋白、尿素、葡萄糖等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D正确。‎ 故选B。‎ ‎6.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B液中的物质只能来源于A液 B. B液中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进入到A液中 C. A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 D. 红细胞和组织细胞所处内环境的蛋白质含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血浆B可以来自组织液,也可以来自细胞内液和淋巴,A错误;‎ B、血浆B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通过毛细血管的,进入A组织液,B错误;‎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组织液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错误;‎ D、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D正确。‎ 故选D。‎ ‎7.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尿毒症和在寒冷中的战栗都属于稳态失调 B. 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C. 维持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 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失衡引起机体功能紊乱,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正确;‎ C、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正确;‎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 故选A。‎ ‎8.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C. 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D. 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某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C正确;‎ D、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错误。‎ 故选D。‎ ‎9.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内的Na+含量往往多于细胞外 B. K+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 静息电位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有关 D. 兴奋传导方向始终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神经细胞中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钠离子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A错误;‎ B、 K+外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错误;‎ C、静息电位的产生时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为外正内负,与钾离子外流有关,C正确;‎ D、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不能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B.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C. 人脑还具有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 D. 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患者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感受的刺激传导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错误;‎ ‎ B、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B正确 C、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C正确;‎ D、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人不能说话,D正确。‎ 故选A。‎ ‎11.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血糖含量的正常范围是0.6-1.0 g/L B. 血糖的主要去向是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供能 C.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D. 肌糖原不能分解供应血糖,因此肌糖原不参与血糖调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A、健康人的血糖含量的正常范围是80~120mg/dL(0.8~1.2g/L),A错误;‎ 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进入细胞中氧化分解供应能量,B正确;‎ C、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口服会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失去作用,C错误;‎ D、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但血糖能合成肌糖原,因此肌糖原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错误。‎ 故选B。‎ ‎12.在寒意阵阵的隆冬季节人们既容易感觉到寒冷又容易感觉到饥饿,但人体的体温却基本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低温刺激体表的冷觉感受器时,兴奋会传到下丘脑形成冷觉 B. 下丘脑发出信号,使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来减少散热 C. 为了维持体温,此时体内的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 D. 体温的恒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低温刺激体表的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内正外负,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A错误;‎ B、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下丘脑受到刺激后发出信号,导致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B错误;‎ C、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的产热速率始终等于散热速率,C错误;‎ D、体温维持相对稳定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D。‎ ‎1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依靠反射弧来完成,体液调节就是通过激素来调节的 B. 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而体液调节反应缓慢 C. 神经调节作用准确、局限,而体液调节作用广泛 D.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 ‎【答案】A ‎【解析】‎ 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A错误;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传导,反应速度快,而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反应缓慢,B正确;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长、范围广,C正确;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D正确。‎ ‎14.有关人体内的酶、激素和神经递质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者均是有机物 B. 三者均可以参与细胞代谢 C. 三者发挥作用后均被灭活 D. 三者起作用时都需与特定物质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神经递质中的一氧化氮是无机物,A错误;‎ B、三者均不参与代谢,激素和神经递质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酶起催化作用,B错误;‎ C、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C错误;‎ D、激素和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酶需要与底物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1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只具有防卫功能 B. 皮肤、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T细胞起源于胸腺,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 D. 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A错误;‎ B、皮肤、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正确;‎ C、T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 D、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D错误。‎ 故选B。‎ ‎16.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a为吞噬细胞,只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 图中的细胞g和细胞f都能产生物质④‎ D. 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a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A错误;‎ B、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B错误;‎ C、只有浆细胞f能产生④抗体,C错误;‎ D、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周期变短,D正确。‎ 故选D。‎ ‎17.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是抗原 B. 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因为疫苗中的DNA能表达形成抗体 C. 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D 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DNA疫苗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才是抗原,A错误;‎ B、DNA疫苗引起免疫,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相应的抗原蛋白才能引起免疫反应,B错误;‎ C、DNA疫苗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才是抗原,会引起免疫反应,C正确;‎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 故选C。‎ ‎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B. 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合成,说明两者的作用效果相同 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器官的促进效果可能相同 D.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幼嫩的部位,且极性运输方向与光照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A、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A正确;‎ B、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当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高,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生长素和乙烯作用不同,B错误;‎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正确;‎ D、在植物的幼嫩部位,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极性运输,重力、单侧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B。‎ ‎19.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B.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插条生根数或生根的长度 C. 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 D. 当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高时,应用沾蘸法处理插条基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A正确;‎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可作为实验组,B错误;‎ C、幼芽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根,所以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C正确;‎ D、生长素浓度较高时,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D正确。‎ 故选B。‎ ‎20.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 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 D. 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一个池塘中鱼的种类不止一种,所以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 C、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属于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C正确;‎ D、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D正确。‎ 故选B。‎ ‎21.下列关于群落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 群落中的物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 C. 越靠近热带气候越恶劣,群落的单位面积内物种越少 D.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生物的数目,A错误;‎ B、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B错误;‎ C、植物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丰富度越高,C错误;‎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是反应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D正确。‎ 故选D。‎ ‎2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布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 光照强度 B. 湿度 C. 食物种类 D. 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能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故选:C。‎ ‎23.下列演替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 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 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C. 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D. 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岩属于初生裸地,后来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 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 D、冰川泥上发生初生演替,D错误。‎ 故选C。‎ ‎24.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B. 藻类属于生产者,按蚊幼虫属于消费者 C. 鱼类与藻类存在捕食关系 D. 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A、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寄生关系,A错误;‎ B、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B正确;‎ C、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C正确;‎ D、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D正确。‎ 故选A。‎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分布 B. 至2018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降低种群密度 D. 田鼠繁殖能力强、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A、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描述的是空间特征,A错误;‎ B、老年人占的比例反应人口年龄组成特征,属于种群数量特征,B正确;‎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雄性害虫,可以降低害虫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C正确;‎ B、一般情况下,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增长率大,种群增长的快,D正确。‎ 故选A。‎ ‎26.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 A. 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 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 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 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不能被捕食,A错误; B、食物网是由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组成的,B正确;‎ C、肉食性动物不吃植物,C错误; D、有些动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因此一种生物可能位于多条食物链上,D错误。 故选B。‎ ‎27.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 含碳有机物 B. 二氧化碳 C. 碳酸盐 D. 碳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植物等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在自身体内,生物再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B正确。‎ 故选B。‎ ‎28.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C.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D. 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呼吸散失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不能被生产者全部固定,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各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分解者的能量以及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错误;‎ 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它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29.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大,A错误;‎ B、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病虫害的能力较差。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B正确;‎ 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大,C错误;‎ D、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海洋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B。‎ ‎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C. 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 D. 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等消除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维持稳态,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弱,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C正确;‎ D、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消除污染,D正确。‎ 故选B。‎ ‎31.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其中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 刺激b点时,电表①的指针也会发生偏转 C. 刺激b点,肌肉收缩,即为发生了反射活动 D. 兴奋由神经元b传到神经元c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b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 B、电流表①位于b所在神经元的前一个神经元,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b点时电表①不偏转,B错误;‎ C、刺激b点,肌肉收缩,没有神经中枢的参入,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兴奋由b传导到c时,要通过突触结构,所以发生电信号至化学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A。‎ ‎32.如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会减少 B.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激素X分泌会减少 C. 图中不能看出某些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受神经调节 D. 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下丘脑作为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再通过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腺的生长发育,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会增加,A错误;‎ B、激素X表示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B错误;‎ C、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也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错误;‎ 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D。‎ ‎33.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树突的膜 B. GABA 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 Cl-通道 C. GABA 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D. GABA作为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A错误;‎ B、由图可知,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B正确;‎ C、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内流,进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 D、GABA属于小分子物质,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D错误。‎ 故选B。‎ ‎34.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属于免疫抑制剂 B. 用类固醇处理的小鼠体液免疫处于弱应答状态 C. 用类固醇处理小鼠,小鼠体内效应T细胞的数量会减少 D. 环孢霉素A可用于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可知,类固醇、环孢霉素属于免疫抑制剂,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类固醇可使T细胞合成受阻,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免疫系统暂时处于弱应答状态,B正确;‎ C、类固醇使T细胞合成受阻,受抗原刺激时,T细胞增殖分化的效应T细胞生成减少,C正确;‎ D、T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环孢霉素A通过影响T细胞数量影响免疫,D错误。‎ 故选D。‎ ‎35.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某器官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h点 B. 若图示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则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0-g之间 C. 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肯定大于h D. 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f-2f之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生长素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不能过高,应低于h点浓度,A正确;‎ B、若该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则由该图看不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B错误;‎ C、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大于近地侧所致,因此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h,则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h,C正确;‎ D、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增强,因此如果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被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是大于f且小于2f,D正确。‎ 故选B。‎ ‎36.下列相关调查活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池塘中鲤鱼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要选择标志重捕法 C. 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 D. 在夜晚,可以使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 B、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可以使用取样器进行取样,B错误;‎ C、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沿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C错误;‎ D、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D。‎ ‎37.下图表示某一生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对于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K值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 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C. 当鲤鱼种群达到K值时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降低野生生物的K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A、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A错误;‎ B、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K值为环境容纳量,B正确;‎ C、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左右,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且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所以当鱼的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即可开始捕捞,C错误。‎ D、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种群的K值会增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提高野生生物的K值,D错误。‎ 故选B。‎ ‎38.在“草→兔→狐”组成的食物链中,兔所获得的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 A. 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 兔体内未利用的能量 C. 流入狐体内的能量 D. 由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兔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了,这部分能量是不能被生物群落内的生物再利用的,A正确;‎ B、兔同化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呼吸消耗、未被利用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下一营养级狐,B正确;‎ C、兔同化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呼吸消耗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下一营养级狐,C正确;‎ D、兔经过同化作用获取的能量=兔的摄入量-兔的粪便量,所以兔的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兔同化的能量,D错误; ‎ 故选D。‎ ‎39.下列叙述中未涉及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 草原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B. 兔子能够依据狼的气味躲避捕猎 C. 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D. 通过控制日照时间可以控制开花的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种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兔子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通过气味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C错误;‎ D、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此信息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故选C。‎ ‎40.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方法 C. 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进行保护 D.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A、保护自然资源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A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的有效方法,B错误;‎ C、易地保护是指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C错误;‎ 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1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m、n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图2是反射弧中相关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各激素分泌后的去向可见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在寒冷环境中,②分泌量会______,同时______(填m或n)的分泌量增加,二者关系表现为______作用。‎ ‎(3)血糖的调节过程也有神经调节的参与,其中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当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时,相关神经细胞会通过分泌_____(填物质名称)作用于胰岛细胞,此时胰岛细胞相当于图2中的结构____(填字母),该胰岛细胞分泌的物质是通过____________来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 ‎【答案】 (1). 通过体液运输 (2). 增加 (3). m (4). 协同 (5). 下丘脑 (6). 神经递质 (7). a (8).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解析】‎ ‎【详解】(1)激素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和分泌腺分泌后,经体液输送到达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体现了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 ‎(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故如果人体内激素②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则耗氧量将增加。在寒冷环境中,②甲状腺激素和m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都增加,共同增强代谢活动,增加产热,这两种激素间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3)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可作用于下丘脑的血糖平衡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a(效应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的浓度。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属于体液调节,其次是神经调节。‎ ‎42.激动素(KT)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幼苗随机分为三组,编号①②③,实验处理及统计的侧芽长度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自然状态下,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这一现象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性。‎ ‎(2)仅根据③组实验结果能否证明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如果能,请说明判断理由;如果不能,还应该增加什么实验处理组与③组相互对照 ,并写出预期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生长是植物体内各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1). 顶端优势 (2). 两重 (3). 不能还应增加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的一组实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该组侧芽生长量小于③组的生长量 (4). 程序性表达 ‎【解析】‎ ‎【详解】(1)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这种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仅根据③组实验结果,因为缺乏对照,不能证明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为了验证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对照组,即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由于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预测的实验结果是:该组侧芽生长量小于③组的生长量。‎ ‎(3)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是其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 ‎43.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其在不同入侵生境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如表:‎ 入侵生境 幼苗密度(株/m2)‎ 成熟植株密度(株/m2)‎ 成熟植株高度(cm)‎ 草地 ‎468‎ ‎123‎ ‎120‎ 人工林 ‎548‎ ‎95‎ ‎115‎ 自然林 ‎688‎ ‎64‎ ‎84‎ 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法调查。紫茎泽兰可产生大量种子,其生态适应性很强,如果侵入地区能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在一定时间内紫茎泽兰的数量变化曲线将呈_______型。‎ ‎(2)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_____;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______。‎ ‎(3)在自然林中,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同一地段上的种群密度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分布体现了群落在空间上的_______结构。‎ ‎【答案】 (1). 样方法 (2). J (3). 自然林 (4). 草地 (5). 水平 ‎【解析】‎ ‎【详解】(1)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因此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紫茎泽兰可产生大量种子,其生态适应性很强,如果侵入地区能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其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2)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自然林的幼苗密度最大,故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自然林;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草地中紫茎泽兰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最大,故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草地,综合来看,与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3)自然林中不同的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自然林中的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44.如图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生态农业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思考,生态农业遵循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农作物、鸡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捕食食物链共有_____条,这些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共同构成一个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结构。‎ ‎(3)建立该生态系统的意义有____________‎ ‎①减少化肥的利用 ②开发沼气等清洁能源 ‎ ‎③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④废物资源化,增加经济效益 ‎【答案】 (1). 能量多级利用 (2). 物质循环再生 (3). 生产者 (4). 消费者 (5). 3 (6). 营养 (7). ①②④‎ ‎【解析】‎ ‎【详解】(1)农业生态系统通过人为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通过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了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所以从物质和能量角度看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能量多级利用原理。由图示可知,鸡以农作物为食物来源,属于消费者;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属于生产者。‎ ‎(2)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玉米→人”、“玉米→猪→人”、“玉米→鸡→人”三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从生产措施上来讲,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从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来看,可以开发沼气等清洁能源②,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使废物资源化,增加经济效益④;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