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课件语文S版
唐玄奘西行取经 玄奘 (zàng) 缉拿 (jī) 高僧 (sēng) 天竺 (zhú) 堡垒 (lěi) 朝拜 (cháo) 束手无策 百折不挠 家喻户晓 一筹莫展 不屈不挠 众所周知 无计可施 尽人皆知 束手无策 :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家喻户晓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 1 )取经原因 二、( 2-10 )取经经过 三、( 11-13 )取经影响 浏览课文,了解重点段层次 默读取经经过( 2-10 )自然段,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 ? 长安 — 凉州 — 玉门关 — 高昌 — 西域 — 天竺 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小组合作交流: 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 治学严谨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人物品质 边读边思考,取经过程中,玄奘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对待的?从中你感到他 拥有一种怎样的品质 ?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到达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 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可看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从第8自然段,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偷渡出国 玄奘早就想申请去天竺,但唐朝政府不批准。贞观三年(629 ),玄奘偷越国境,义无反顾的向西而去。 名震天竺 玄奘到印度以后,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习,在印度期间学习优异,为当时印度各国所推崇 。 学成回国 公元645年,玄奘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了长安。 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从印度带回大量的佛经,这些真经是佛家教义的种子,只有翻译成中文它们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否则印度留学所创造的辉煌将变得毫无意义。 读课文最后一部分,结合资料思考,玄奘回国后潜心做了哪些事情? 翻译佛经 玄奘对许多以前佛经的翻译都不满意,为此他有选择地进行了重译。在长安的大慈恩寺,玄奘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著述游历 玄奘根据沿途的所见所闻,在归国不久写了一部 《 大唐西域记 》 ,介绍印度各国的物产、制度、种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人口等。提到的国家亲身经历的有 110 个国家,没有到过而听说的有 28 个,从后来的地图看,几乎是印度现在国境的全部。 轰动长安城 成果巨大 神话流传 说一说西行取经的影响?并从文中画出。 阅读了课文,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玄奘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吗? 1.从学者的角度 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 2.作为一个高僧 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佛法,发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 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 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 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 这些都体现了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 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严谨治学、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意志坚定的精神 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东西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回顾总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难历程,表现了玄奘和尚( 严谨治学 )、( 百折不挠 )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作业: 1 、把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再把 《 西游记 》 认真地看一遍,体会唐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查看更多